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255再铸鼎-第3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十四小时连续运行,如今假日也不停歇,一如既往地轰鸣着。

    陈文在外面停马场拴好马,然后轻车熟路地进了厂区办公室内。他本以为这钟点人要么休息了,要么都该在车间里主持工作,没想到进去之后却惊讶地发现里面居然挤得满当当的,而且还在围着桌子激烈地讨论着。

    陈文关上门,惊讶地问道:“哥几位,怎么了啊这是出什么事了”

    万浩然抬起头来,看到他,抖了抖手中一份内参,神情复杂地说道:“出大事了,后方又闹起来了。”

    陈文走进来取了个杯子,笑道:“最近大事可不少啊,又是金融改革又是州改郡的,还能有什么事更大的等等不是哪里又打起来了吧”

    周边几人接连摇头叹气了起来,万浩然苦笑道:“不是,真打仗的话那倒没什么,你看看吧,孔嘉谊搞了个二次立国法案出来,可真是大新闻啊。”

    “啥,二次立国”陈文疑惑地接过内参,草草看了一遍,然后又细细看了一遍,最后惊讶地叫出来:“确定全体大会地位,设立纲领,直掌军权管委会和东海商社分离,独立央行这是立国还是要分家啊”

    前阵子的诸多大事,最后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渐渐被史若云化解过去了。然而孔嘉谊在潜伏了许久之后拍出的一系列提案,也就是二次立国法案,则真正引爆了东海商社的政治生态。

    在提案中,他倡导将东海国的权力重心从管委会重新转移到二百股东组成的全体大会上来,并且正式确定政治纲领,将管委会、军委会、东海商社等机构正规化平行化,设立直管的央行等等。换言之,也就是将过去的草台班子彻底改变成真正的国家。

    这个提案非常“政治正确”,但对于史若云这个首席管委来说却极为不利。毕竟在此之前,她可以说是全体大会推选出的“国家元首”,而在此之后,就只是大会下辖诸多权力机关的其中一个的掌舵人了而已。这让她非常不舒服,前不久,她与孔嘉谊等财政口的人联络进行金融改革的时候,还以为拉到了一帮重量级盟友。结果金改还没开始,这盟友就轰然背刺,搞了个大新闻,这感觉可真是糟透了。因此,昨日清明节,她匆匆做过财年总结,就去寻找孔嘉谊这个罪魁祸首兴师问罪了。

    2月21日,清明第2日,东海郡,即墨县。

    “老孔,不是我说,你这是立国还是分家啊”

    史若云找到孔嘉谊的时候,他正在和周兴一起在即墨县东北的一处小湖钓鱼,两人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看得她气不打一处来,平日的优雅也不顾了,直接气势汹汹地上前兴师问罪起来。

    “嘘”周兴怒目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都把我的鱼吓跑了”

    孔嘉谊反而哈哈一笑,用力抽起钓竿,把一条一尺半长的草鱼提了起来:“周老师,这次是我先拔头筹了”

    说完,他把鱼取下,装到桶里,洗洗手朝河岸后方走去,一边走还一边对史若云问道:“首席,看你的样子,难道是觉得我的方案哪里有什么问题吗没关系,尽管提,有了问题才好改嘛”

    史若云一时语塞,过了一会儿才喘过气来,说道:“不是,老孔,你这胃口也太大了吧你这么七拆八拆的,以后历史书上不得把这个事件叫东海解体你干脆也学王泊棠去取个字吧,就叫利钦好了”

    孔嘉谊看了看她,突然脱口而出三个词:“团结、正义、繁荣。”

    史若云一愣,没反应过来:“你说什么”

    孔嘉谊的微笑中带上了一丝嘲讽:“怎么,首席,你自己说过的话自己都忘了这可是当初改制大会上你自己的发言啊。团结阶段万众一心,正义阶段改制开放,繁荣阶段隐于幕后当初你给我们描绘的这幅蓝图,我们可都深深记在心里呢。但怎么反而你自己却当垃圾扔掉了,难道真是权力改变人心吗”

    1255年,全体大会第一次正式建制,史若云上台豪情万丈地提出了“三阶段”的发展理念,为股东们描绘了一片光辉前景,也为她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商务部长的职位。不过一眨眼八年过去了,风轻云淡。

    史若云这才回想起自己当年的豪言壮语来,脸不禁有些红了,支支吾吾地说道:“不,不能一概而论,这,这不是还没到那个时候吗”

    “这届不是时候,要等下届,下下届”孔嘉谊言语中有了些怒气,“首席,你自己想想,如果你不是首席,那么你真的会反对这个计划吗说不定你自己都会提一个差不多的出来吧”

    史若云叹了一口气,说道:“但是现在还不是我们稳坐钓鱼台的时候,外面依然有强敌虎视,内部也不能说发展得多好,正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啊,你要是这么一分权”

    孔嘉谊摇摇头:“当然要集中力量,所以不就该以大会为权力核心么而且下面分成诸多机构又不是说就要各自享受去了,本来就没多大纠葛,分开之后不正能更好地各自发展了么都发展好了,才有更多的力量可用啊我可以保证,改制之后,输送给管委会用于行政工作的资源,不会低于以往,甚至可以说,以后增长得会更快。”

    史若云听了这话,感觉他似乎是有让步的意思,于是问道:“这个,怎么保证就说你把乙类项目都独立出去的提案吧,原先工商业的利润都是可计入财政收入的,这下子全没了,产生的缺口怎么补兵不募了,路不修了”

    孔嘉谊开始算了起来:“首先,企业拆分后,过去的一部分行政支出也由企业承担了;其次,税务部不是要开征增值税吗这个我也是支持的。我看,就可以从自有企业开始征起,这样,企业部分的收入就有相当一部分转化为税收了;最后,如果实在不足,企业利润上交到商社后,也可以向管委会输送一部分。这个输送部分,既可以走特别税的形式,也可以走国债的形式。总之,拆分只是让账目更清晰,只要操作得当,管委会获得的财政收入,是不会低于以往的。”

    史若云点点头,感觉总算是有些欣慰了,但还是不太好受,又继续说道:“那么企业独立运营,又不能真独立,总得让股东去看着。可这看着看着不就成自己了的么”

    孔嘉谊叹了口气,说道:“可现在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吗长远以往必然如此吧。所以,我才提案要强化全体大会的核心地位,只有定下纲领、形成共识,让每一个股东认识到全体的利益符合自己的长远利益,让大会这个总体去制约个体,才能对这种行为产生制约。不过也未必能真正长远,所以我当初还想过要不要干脆真分家算了,把股份分配到人,再搞一套交叉持股体系相互制约,但被季国风反对,所以没提出来。”

    史若云有些意外,没想到季国风居然会反对此事,要知道,如果真的分家的话,他能分到的份额可不会小啊。“哈,真没想到,老季还真是高风亮节。”

    孔嘉谊笑了一下:“是啊,不过也可能是嫌少呢不说这事了。总之,首席,我们的事业现在已经到了关键的转折点了,正如你当初所说的,之前的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在和将来的规模了,必须要进行改革了。而且,你不是在州改郡、设分管会吗这样大规模扩张管委会的职权,难道不担心有朝一日,整个官僚系统产生自己的意志,反而势大不能制吗有了与管委会分支平行的机构相互制衡,实际上并非对管委会的限制,反倒是能放心让它扩大的保证。手里握着紧箍咒,我们才能安心啊

    想想吧,若干年后,人们回头看这次改革的时候,真的会在意它是谁提出的吗只会记得这是在你的任期内进行的啊对了,说起任期,我觉得当前我们的三年制是不是太短了点,是不是延长一年更有利于政策的延续性呢”

    史若云听了,先是一惊,后是一喜,这就是利益交换环节了。如果每届延长到四年,那么她干满两届的话,就多了两年任期,相当于又连任了一大半届,这个权益可不小。她想了想,又说道:“当然,改革是好的,具体可以谈的嘛”

 第400章 推恩

    1263年,2月27日,清明第8日,蓬莱郡,福山县。

    福山县城东,一辆四轮马车沿着新修的县道轻快地前行着。

    车上,前新泰县令张春锐掀开窗帘,探出头去,对着前方的石块堆成的路面看了一会儿,又收回身来,说道:“福山县这路修得还不错,果然逼一下总是能做事的。”

    张春锐曾以编外人员的形式被东海管委会委任去西边做了一任新泰县令,任上做得不错,尤其是修了一条路,连接了莱芜和蒙水水路,深受东海人好评。因此,去年东海人将新泰县收入囊中后,就正式邀请他加入管委会体系,去担任蓬莱郡的交通局副局长。

    东海股东数量有限,一个郡只能摊到个位数,因此这类的局级职位大都是由公务员担任了。按理说,这等高位应当优先由多年在管委会体系浸润的资深公务员担任才行,但管委会本身人才就不多,资深人员又多半抽调去管理棘手的新得地区了,所以这经营多年的蓬莱郡反而就让张春锐空降了过来。

    张春锐一开始还以为这“交通局”是个外交部门,进一步了解后才知道是主管修路和管理车辆秩序的,倒也跟他的履历挺合适。他本是威海郡文登县人,前阵子衣锦还乡,等到日期临近了,就踏上了前往蓬莱上任的旅途。现在他经过福山县,看到城外新修了道路,正好是自己的职责所在,不由得多看了看几眼。

    福山县是典型的自治县,本来议员们交了税就不管什么事,自得其乐闲适得很,但去年开始就累了起来。先是上面打了仗来劝捐,又逐渐摊派“行政任务”,让他们在县内做些“搞卫生”“办学校”之类的活计,这条路也是让他们集资修的。理论上来说这只是“建议”,没什么强制力,但议员们还没做几年老爷,对“朝廷权威”仍有不小的畏惧,而且城里卖的报纸整天谈些教育基建的重要性之类的,不干活面子上总过不去,所以多少总会干点。卫生学校之类的先不说,至少这条路修得还可以,毕竟是他们自己募资修的,是要在石碑上留名的,那么多眼睛盯着,质量虽不能跟建设交通部亲自督办的国道比,但比起旧时代的土路还是强上了许多。

    很快,马车接近了县城。城东的清洋河颇为宽阔,向北一直通海,大小船只来来往往,好是热闹。河上有一座百年石桥,但通行能力不强,两岸桥头有福山县的保安员在维持秩序兼收过桥费,车马在东边排了好长一条队出来。

    四轮马车排到了队末,张春锐探出头去,看着长队皱眉道:“还是得修座新桥才行啊。”

    看这样子,得排好长时间的队了,现在太阳都西落了,不知道能不能赶在闭城门前排过去。不过过了一会儿,就有保安发现了这辆挂着正规车牌的四轮马车,过来跟车夫问了问,得知上面是“副局长”后,就殷勤地请他们插队了过去。

    张春锐欲言又止,但还是跟着过了桥,又进城找了间客栈投宿了下来。

    他本不欲在福山县有太多牵扯,但不知是不是过桥时走漏了风声,当夜住处的门就被敲响了。

    张春锐开门见到来人,惊喜地问道:“广明?你怎么来了?”

    来人是一名当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