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255再铸鼎-第3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对了,现在滑膛枪用的红头弹也进步了,外面刻上了一圈斜向的导风槽,可以在出膛后产生一定的自旋效果。虽说不能跟正牌的线膛枪比,但稳定性相比最初的圆铅弹已经有了天壤之别,集群射击时有效射程可达150米,军方对这个效果已经很满意了

    而陨星枪将优先配备给军中的精锐部队,比如近卫兵、骑兵、海军射手等,它的短身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适应这些军种的需要。此外,每个步兵营还会增设一个轻步兵排或连,人员由志愿兵和成绩好的新兵组成,使用陨星枪作战,作战模式不再是列成线列排枪射击,而是分散成散兵线,对敌军进行远程而精准的打击。

    轻步兵摆脱了阵型的束缚,可以在战场上迅速快捷地运动,再配合他们手中可怕的线膛枪,将来想必在战场上会成为敌人的梦魇。不过陨星虽然精准,射速却依然感人,并不足以阻止骑兵的冲锋,在这个骑兵横行的年代,这样松散的队形极易招致骑兵的驱散和碾压,所以轻步兵不能独立作战,必须配合重步兵,也就是营中列阵而战的四个线列步兵连作战才行。

    这也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步兵营的作战方式,主力依然是使用风暴枪的重步兵,他们将排成整齐的阵势,向敌人碾压过去。而轻步兵将分散在他们周围,灵活机动地游走着,或是狙杀敌方将领,或是射击敌军军阵进行骚扰,或是对抗敌方派过来反骚扰的斥候或游骑,为主力大军提供援护。

    随着陨星枪存量的逐渐加大,这一模式可能会发生变化,届时连重步兵也装备上了线膛枪,那么火力就更加恐怖了。但这尚需要时间。

    除了真正的陨星枪,两个厂还生产了一种滑膛版本,也就是品控时被判断为下品的一批,干脆不拉膛线了,就当滑膛枪用。

    这种滑膛版的陨星枪,由于口径小、身管短,弹重只有9g,所以威力要远逊于大一号的风暴枪,但发给一部分士兵试用过之后,反响居然还不错。据他们反馈,相比大而笨重的风暴枪,这小家伙用起来可顺手多了,装填更方便、后坐力也小。威力虽然小了点,但是怎么说也是火器,距离近了照样能打死人,打个皮甲乃至劣质铁甲也问题不大,总比同口径的手枪强。至于精准度反正滑膛枪都那样,差不到哪去,去山里打些狐狸兔子之类的,反而比风暴枪还要好用些,甚至连飞鸟有时候也能打到,再加上这副小巧的体型,不少士兵私下里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鸟枪”,也是贴切。

    这个出色的反响倒是令股东们颇为意外,随后从善如流修改了计划,将滑膛版的鸟枪也设置成制式兵器的一种,列装给二线部队。平日里维护治安练习射击用这样的火枪也就够用了,反而遇到流失民间甚至闹出兵变之类的情况还会更保险些。如果遇到战况紧急,运回去回炉拉上膛线,立刻就摇身一变成了一件恐怖的火器。这样弹性十足的计划谁不喜欢呢

    而且,随着公民制度的铺开,管委会也在研究是否允许公民持枪,既能培养一个国内市场,又能增强动员能力。不过,目前产的新枪自己都不够用,也还不到外售的时候,所以仍只是在研究。

    除了火器之外,管委会还在明里暗里鼓励民间的习武风气。不但解除了绝大部分冷兵器的持有禁令,甚至连盔甲也不进行限制,而且得益于日渐发达的钢铁工业,东海国民持有兵器的成本也越来越低。呃,这也意味着这个市场会很大,各大城市都开设有武器店,不少外来客商都顺手捎点东西回去。

    现在,街市上,随处可见佩着刀剑行路的旅人,甚至还有一些女子也佩剑的。当然,这刀剑更多的只是装饰作用,真要搏杀的话,更实用的还是各式长枪。这几年,商社向民间半卖半送输出了大量的2米长的短矛,还有15米的儿童款,经常还组织集训,核心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存了几把防身。这么短的矛实用性并不高,但可以对民众进行基础训练,让他们若是有朝一日端起步枪的时候能快速适应刺刀的手感。想想,若是成千上万的百姓都能一声令下化民为兵那简直可怕

 第410章 向东望

    1263年,4月14日,立夏23日,东海郡,中央市,中央西站。

    贯通东海郡南北的大沽河如今仍是东海国内最繁忙的水道,而且比过去更繁忙了。其中,最繁忙的节点就是中游位于中央市区西侧的一段。这段河道,东侧有陆军所属的五角堡坐镇,西侧则有海军所属的西岸堡,一左一右,控扼着河道,也守卫着中央市。

    西岸堡所在之地本没有地名,后来因为公共交通系统在堡外设立了一个“中央西站”,周边商人居民皆以此名称呼此地,渐渐也就演变成了地名。

    现在的中央西站已经成长为了一个繁忙的港区。如今是北上季,大沽河上停泊着大大小小的各类船只,码头上赤膊的力工喊着号子,从船上搬下沉重的货物,运到码头铁路上的板车之上。这些货物,将先通过铁路运到稍西边一点的货场里,再分类分发往各地,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将通过日益繁忙的胶沽铁路运往西边的胶水码头,再通过水运输送到更西边的齐国和蒙统区诸地。

    西岸堡镇守在这么一个繁华的港区,地位自然重要。不过现在随着东海国战略态势的大幅好转,这里的军事作用日渐下降,更重要的还是作为海军系统在中央市的一个落脚点,与其说是堡垒还不如说是海军的招待所。

    不愧是财大气粗的海军,西岸堡内的建筑装饰得比河对岸的五角堡华丽多了。虽然中心指挥大楼不高,只有二层,但是墙面在雕梁画栋之下用了闪亮的白色云母石饰面,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前面还空出了好大一片广场,上面精心裁剪出整齐的园林景观,看上去格外威武霸气,不怎么像军事设施,反倒像后世的政府大院。

    在这个大院二楼一处采光良好的会客厅中,符凯伟和王国昌两人对坐在一张茶几前,谈论着海上的事务。茶几前有一个小火炉,炉内烧的不是炭,而是鲸油,上面烧着一个玻璃盖的小砂壶,里面煮的是定期船队刚从临安带回来的明前龙井。这样的炫富法,让如今已经小有身家的王国昌看着也赞叹不已。

    王国昌曾担任过胶州千户,当年在姜思恭的带领下与幼苗状态的义勇队打了一架,结果战败被俘。历史上,若是没有东海人插这么一杠子,王国昌将平稳地被忽必烈看中,选入武卫军,并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水师大将,最终在元朝对高丽和日本的征伐中发挥重大作用。然而,在本时空,由于遭遇了这么一个异数,他的人生轨迹完全不一样了。

    当初东海人俘虏了王国昌后,没人意识到此人本会有一段辉煌的人生,没有特别注意他。当然,他们与他也没有太大的仇怨,也不会特别虐待他。

    在做了一阵子长期契约劳工之后,由于表现不错,再加上东海军实力的膨胀和与姜家关系的改善,王国昌便不声不响地被东海商社释放了。重获自由之后,他心灰意冷,也没想着报仇或者建功立业之类的事情,而是纠集了一帮老弟兄,再加上他家原来还有些家底,就做起了海商的生意,跑起了高丽航线。

    一开始,王国昌只能以登州为基地,沿着辽东陆地一路绕到高丽海州去,路途遥远、费时费力。后来,在学习了海洋部公开教授的一些航海知识后,也是他艺高人胆大,竟然带船从胶州跨过黑水洋寻到了直达高丽的航线。这条航线距离近、全年风向皆可通行,正如庆元府博多之间的便捷,很快就给他带去了大量的财富。短短几年时间,他就成长为胶州崭露头角的的新星之一了。

    现在的王国昌,一身的富态,穿的衣服是用已经炒上了天价的蜀锦制成的,但黝黑的皮肤仍使得风霜的痕迹显露无疑。今天他之所以出现在符凯伟面前,是因为符凯伟被管委会指派去全面负责高丽相关事宜,需要了解一些高丽的情报,就找到了王国昌这个“高丽通”。

    说起来,王国昌对此也是感慨万千,自己居然以这样的形式,与当年的敌人重逢了。而当年的那帮小小海商,现在居然都做出这么大一番事业了。

    不过感慨归感慨,他现在想的最多的,还是好好在这个大人物前表现一下,说不定将来就能得到什么提携的机会呢要知道,某某商人得到东海人的指点,获得某某秘方、置办某某产业成功致富,可是现在胶西县酒桌上的热门话题呢。

    去年大战后,东海商社通过忽必烈的手,从高丽人那里侵占了济州岛。高丽政权在济州岛上没什么力量,东海人又有忽必烈的诏书作为凭据,所以这事虽然闹了一点小动静出来,但最后还是平稳地解决了。

    这让部分股东很是感到了一种殖民者的满足感,不过也仅限于此了,到现在都半年多了,商社还是没想出该怎么利用这个破岛来。要说作为贸易基地但是庆元府来往博多的航线就是几天的航程,除非恰好被台风吹过去,否则根本不需要去那里落脚。要说开发成农牧业基地可海州那边都还有大片荒地呢,去海外折腾干嘛

    所以就算开疆成功了,济州岛在他们手里也只是像鸡肋一样,没什么用。到现在,也只送了五十户从蒙统区换回来的归义兵家庭去那里,选了个好地角设了个村寨,每户发了一百亩地,开荒屯田,为将来的进一步开发打一个基础。

    相比起来,还是高丽本土这个原料产地、工业品市场对于东海商社更重要一些。

    高丽虽然在形式上屈服了蒙古人,但是国王之下,从武臣到民间,反蒙情绪还是相当强烈的。对于东海商社来说,高丽人与其说是敌人,不如说是潜在的盟友。所以在吞下济州岛这个肥肉之后,商社又开始寻求改善与高丽的关系,看看有没有合作的可能。

    所以符凯伟就被管委会指派来负责高丽方面的工作。工作的第一步,便是深入研究了解高丽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去年范龙城在战场上俘虏了不少高丽兵,套出了一些情报,但那些“高丽人”长年生活在沈阳,都过了一代人了,对高丽国当下的情形知道得也不多。所以符凯伟又找来王国昌这等跑高丽的海商,进一步获取信息。

    王国昌战场上能成大将,商场上亦非等闲之辈,他在高丽从事海贸业务的时候,不免地要与高丽官员打交道,一来二去也逐渐对那边的官场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据他刚才所说的,高丽现在的政局类似于汉末的情况,国王王禃没有实权,权力被武臣所把持。其中有个叫金俊的,扮演的就是董卓一样的角色,控制了王禃,在国内发号施令。当然,他也像董卓一样,虽然威势一时无两,但下面依然有大大小小数不清的诸侯不完全听命于他,并且有足以合起来推翻他的实力,只是现在他们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相处得还算融洽,所以并不反对他罢了。

    符凯伟听完对方的叙述后,问道:“这么说来,这个金俊在高丽也并不是一手遮天啰”

    对面的王国昌点头说道:“正是如此。此人权势虽大,然高丽国内武勋权贵众多,政局错综复杂,他也没法全说了算。”

    符凯伟略微思考了一会儿,又问道:“你可知金俊是如何发家的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