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255再铸鼎-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耶里合打开酒封,喝了一口,又接着说:“嗯,还行,登州买的吧?我建议你下次去城东买些朝霞酒。不过你这种也不错了,至少可以换五张鹿皮,两坛或许能换一张熊皮!这里有我们看着,女真蛮子不敢乱来的,交两成绝对不亏的,你可赚大了哈哈。”

    韩松有些无语,他现在觉得耶里合的“淳朴”是装出来的,实际上精明的很。“那我们先过去看看,等谈好了再过来取货可以吧?”

    “没问题,我们对朋友肯定行方便,你们去逛就好了,觉得合适就把那些女真蛮子带过来取货。不过只要你们的货从船上卸下来,就要交给我们两成!”耶里合很是大度的样子。

    韩松从船上喊了几人,让他们带着一些样品去帐篷那边谈生意。他自己倒是留在了栈桥上,因为他对这些契丹人产生了兴趣,准备跟耶里合再套点话。

    “耶兄,不知是否冒犯,这耶律大王是何许人也?”

    耶里合眼珠子一转,避重就轻地说:“耶律大王就是耶律大王,复州以南都是耶律大王的地盘。”

    “耶兄让我去找女真人交易,耶律大王为何不自己做这生意?”

    “自己做生意哪有这坐地收钱来得痛快!”他倒是丝毫不避讳。

    韩松嘿嘿一笑,把耶里合拉到旁边,悄悄地说:“那铁器的生意,耶兄可有兴趣?”

    耶里合眼前一亮,又装作不在意的样子,指着远处的卫兵,说:“我们可不缺铁器!嗯,不过,拿去卖给女真蛮子也是好的,你们有什么铁器?”

    韩松似乎是找到了一点奸商的感觉,尽量压低声音,故作神秘地说:“寻常铁器自然不值一提,不过,铁甲,不知耶律大王可否有需要?”

    耶里合一颤,收起了大嗓门,同样低声道:“你可别开玩笑,铁甲是那么容易弄到的?”

    蒙古人征服金朝之后,不少女真人逃归山林,蒙古人也没法进去抓,就仿照当年辽国旧例,对东北地区实施铁禁。不过现在的蒙古政权没有后世的执行力,商船夹带点铁锅菜刀什么的是家常便饭,而且女真族入主中原后经过百年熏陶,已经掌握了比较先进的制铁技术,不再是野人了,完全可以用土法自己炼铁,打造一些刀枪箭矛之类的并不成问题。

    但是铁甲就不一样了,打造起来需要的技术比武器高得多,蒙古人完全可以从生产端控制住,所以甲胄是很难流入东北地区的。

    自古以来,甲胄就是管制物品,刀剑之类的反而不禁。因为就算聚众几百人造反,只有些刀剑长矛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很容易被少量装备了甲胄的专业士兵击溃。当年辽国就是靠着铁禁,一直压制着强悍的女真,直到宋国向女真大量输送武装,装备了甲胄的女真人如虎添翼,才攻灭了辽国。

    韩松感觉这些契丹人不简单,用铁甲试探了一下,果然不寻常。

    此时东辽国虽然已经归附蒙古,但和汉地世侯一样,自主权较大,整个辽东地区理论上都是东辽国的地盘。耶里合等人身为东辽国的国族,完全可以去首都广宁府那里获取铁器和铁甲,但是他们不这么做,反而对走私的铁器有兴趣,说明和广宁府的关系并不是很好……

    听说,当年东辽国有很多人不满附庸于蒙古人,曾经起兵叛乱,莫非这些人就是传说中的契丹复国主义者?

    韩松做出一个暧昧的表情,上到起点号,招呼耶里合上去。

    耶里合看看金州城的方向,咬咬牙也上船了。

    韩松进船舱拿了一块东海00式胸甲出来,递给耶里合,说:“耶兄,这是东海产的‘玄武’甲,你看看可否入眼?”

    耶里合接过玄武甲,眼前一亮,用手抚摸着这块板甲光滑银亮的表面,又试着弯折了一下,惊喜地说道:“这是钢的?”

    紧接着他拔出一把匕首,对着钢甲狠狠一刺,自然是没悬念地滑开了。

    耶里合收起匕首,拿着玄武甲翻来覆去地看,爱不释手的样子。看了好一会儿,他看明白了,这是个好东西,不会便宜,咳了一声,问:“好朋友,这个怎么卖?”

    韩松微微一笑,说:“这玄武甲,精钢所制,用了我们东海的不传秘法,才能制成浑然一体一整块,坚固无比,又能卸开攻击力道,实乃不可多得之上品,我们能弄到的也不多。耶兄诚心要的话,三十九贯一件,可以用山货支付。”

    耶里合一愣,不是嫌贵,他本来以为会听到一个天价,没想到想象中的便宜多了。

    其实39贯并不便宜,宋朝一副全身步人甲也才30…40贯。不过这是军方采购的成本价,民间禁甲胄,有价无市,现在辽东又遭受铁禁,如果能把步人甲走私过来,估计百贯都不止。这玄武甲虽然只能防御胸部,但这价格也还算不错了,以后契丹人再自己给其他部位配上皮甲,就是一套很不错的战甲了。

    实际上玄武甲只有一块钢板,一共也就3kg钢,按卖给外部市场的钢价计算也不过3贯(一宋斤600g)。而且不用考虑与其他部位的连接和配合,误差大点也无所谓,所以一个学徒练一阵子也能敲出来,加工成本非常低廉,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拿十六世纪欧洲板甲比较成熟的时期相比较,那时一个意大利工匠一个月的工资差不多5弗洛林,一匹马要30弗洛林,一套全身板甲要35…40弗洛林,而一件胸甲只要5弗洛林。可见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话,1弗洛林基本相当于此时代中国的1贯。当时的板甲大都是熟铁渗碳再热处理,而玄武甲是纯正的钢甲,所以价格应该比那时的胸甲贵一些,但合理价格有个10贯也就差不多了。

    现在卖给契丹人39贯,东海商社赚取暴利,而契丹人获得难得的甲胄,皆大欢喜嘛。更何况39贯只是个结算单位,契丹人可以用山货支付,真实成本又不知道低到哪里去了。耶里合大喜,拉着韩松大喊好朋友。不过现在起点号上没有太多玄武甲,只给了耶里合两件,换他免了这次的交易税赋。

    韩松和耶里合称兄道弟地走下船,耶里合拿着用布包好的玄武甲回金州城了,韩松又招呼试一号过来,卸货补充食水休整一下。

    过了一会儿,去帐篷区交易的几人陆续带着几个脑后挂着小辫的女真人过来取货了。他们一开始听说要以货易货,还有点头疼,但等到了交易区之后,发现这里的结算方式还是挺先进的:买卖双方的商品都以铜钱计价,只要讨价还价一番,然后相互挑选总额等值的商品就行了。毕竟这些女真人也曾经是文明人,商品经济的那一套还没忘掉,只不过辽东地区没有经济基础,所以铜钱无法大规模通行罢了。

    两条船带的货物并不多,天黑之前就交易完成了。为免夜长梦多,第一舰队在入夜之前就离开了金州,停泊在大连湾口几个小岛附近过夜。

    晚上船上几个股东一核算,发现在金州这边采购山货确实比在登州合算不少,他们在登州采购了800贯的各类货物,换回的山货在登州要差不多1500贯才能买到。考虑到这其中经过了好几个环节,这利润率只能说合理。不过将来可以用玄武甲换回山货,再拉去南方销售,这个利润可就大了。

    金州再往东,据说还有几个这样的贸易口岸,不过现在蒙古人还在和高丽人打仗,第一舰队就不去凑热闹了,第二天就向登州回返了。

    1255再铸鼎

 第37章 渤海沿岸

    第一舰队返回登州之后,又继续向西探索。进入莱州湾之后,航线骤然繁忙起来。

    自莱州城以西,潍州、益都、济南等大城附近皆有内河与渤海相连。这时代农业灌溉系统远不如后世发达,没法从水系中大量抽水,河流水量要充沛得多,使得航运业有存在基础,往来商船络绎不绝,进一步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繁荣。

    莱州城位于莱州湾东侧,背靠大泽山脉,控扼住通向登州的狭窄走廊,地理位置险要,是胶东地区有数的大城之一。不过第一舰队在这里没有什么好买卖的,停了几天就拔锚了。

    向西前进,遇到的第一条大河是胶水,这条河发源自半岛南部,向北一直流入莱州湾。所谓胶东胶西的分界,就是这条河了。

    如果沿胶水河上溯,可以抵达胶州的高密县,然后再通过一段不长的陆路就能走去胶西县了。胶西县交易的南北货物有相当一部分就是通过这条水陆联运的商路运输的。

    胶水河以西不远处有另一条大河潍水,再往西又有一条紧邻着的白狼河,通过此河可进入潍州的州治北海城。此河通行能力不太强,商船不多,但潍州境内是一大片大好平原,农业极为发达,是当前山东地区最大的粮仓之一。

    潍州再往西就是益都府了,也就是后世的青州,不过现在的益都可比以后的青州牛多了。这里从金朝时期开始就是山东的核心地带,周边农业发达、人口稠密,西有泰山山脉,盛产煤铁,东有弥水通往渤海,商业发达,同时又易守难攻,是战略险地。难怪李璮以此为根据地,能成为山东霸主。

    不过第一舰队在益都的体验不是很好,税吏见这两艘船是第一次来,不由分说便要抽三成的实物税,他们只好连船都不下就走人了。听说商社的新劳工里也有不堪重税逃荒的益都府人,看来李家在益都征敛得不轻啊。

    接下去,他们又前往了滨州,经由此地进入浩荡的济水。

    黄河现在夺淮入海,后世巨大的黄河三角洲在此时还不存在,滨州是真正的滨海之州,地处济水入海口,商贸发达,韩松眼前一亮,认定这里是个好地方。

    金末,黄河多次改道,最近一次是在明昌五年(1194),阳武县黄河故道决堤,河水东流,一直汇入彼时已经干涸的梁山泊,让这个传奇大湖再度复活。经梁山泊缓冲后,黄河又分为南北两支。其中南支为南清河,向南与泗水汇合,大致流域位于后世的济宁…微山湖一线,从徐州…邳州一直汇入淮河入海。北支为北清河,向北经东平…济南…滨州一直入海,也就是现在的济水,流域与后世黄河山东段近似。

    这个状况,要一直到后世的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8),才因为黄河的再次决堤而改变。在这近百年的时间里,黄河流域在山东区域的水情可谓历史最佳时期。

    过去,黄河流域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就是泥沙的淤积,一段不错的航道往往过几年就不能用了,必须时常清淤才行。而现在有梁山泊作为缓冲,泥沙大量沉积到湖底,之后再分流到南北清河中就很少有淤积了,因而使得这两条河水深充足,常年可通行。

    同时,南北清河分流,又形成了一条绝佳的沟通南北的水路,促进了沿岸商贸的繁荣,也造就了东平和济南两个极为富裕的大城。这条航路的交通条件甚至比后来的大运河还要强,只是可惜现在南北方归属不同的政权,这条黄金水路未能发挥最大效用。

    等到后来,黄河再次改道,这个史上最佳的体系便消失了,黄河再度恢复成了多灾多难的模样,元朝政府也不得不开凿大运河以沟通南北。

    不过那是未来的事,就现在来说,这条水系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韩松他们所见,济水河面宽阔,来往商船络绎不绝,甚至在滨州城附近都堵船了。

    溯济水向西南航行,等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