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255再铸鼎-第3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用,不用,这次跟我过来的还有两艘船去了复兴城,既然老刘在那边,应该见了面就知道我来了的。嗯,这么说来,你们这边挺红火的,又要扩招了”
“是,现在除了伐木队,还有七十多个本地雇工,这次准备招满一百个。不过我还是觉得这些鞑山民不靠谱,最好还是从蓬莱那边招募点移民过来,多招点大闺女,也好给兄弟们解决一下成家立业的问题。等堡周边这片林场砍完了,剩下的可全是良田啊,正好把他们就地安置下来。”
“嗯大会对这边还挺支持的,移民会有的。不过我说,你这狭隘的民族主义可要不得啊”
“知道知道,契丹女真都是华夏大家庭的一员嘛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得多迁移点汉人过来,才能让少民兄弟更好地融入大家庭,省得他们产生些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分离情绪嘛”
“哈哈哈你可真有意思。不过也是,我看这边学校医院什么的也得来一套,好教化民众嘛。”
说着,两人已经进入了堡内,穿过密密麻麻堆放好的木料,进入了中央的办公楼中,又去了刘一克的办公室里面。
这间办公室相当有本地特色,地板和墙面都用厚实的木板垫着,到处挂着虎皮和熊皮,粗犷的木架子上陈列着不少大大小小的瓷罐子和玻璃罐子,里面用酒泡着辽东特产的各类植物和动物器官,西南角还有一个水泥抹面的火炕。
许嵩涛径直走进去,招呼梁恩在房间中央的一个用一整块巨大木桩加工而成的茶几前坐下,然后取火点燃了桌上的油炉,又转身去旁边的架子上翻起了茶叶。
“梁总,你要素凝春还是煮茶反正都要煮水还是喝煮的吧,正好老刘这还有不少龙井。啧,这边整天吃些烤肉煮肉什么的,是得多喝茶去去油腻。对了,梁总,这次你过来是干啥来了视察伐木场吗”
梁恩点头道:“前几天想通了一事,特意来看看。这可是个好地方,咱们海军可就全指着这里的木料活了呢”
许嵩涛笑了一下:“这边确实有不少好材料,不过你这也太夸张了吧等等,你刚才说想通了什么”
梁恩斟酌着语句,说道:“在短暂的造船生涯中,我意识到了一件事。”
许嵩涛拿住茶杯的手颤抖了一下:“什么,你想说什么”
梁恩继续说道:“以龙骨为基础的木船是有极限的,想要造出更好的船,除非”
许嵩涛差点把茶喷出来:“啊,你不要龙骨了”
梁恩咳嗽了一下,赶紧摆手道:“呃,不是好吧,夸张了点。只是之前有些事情一直想不通,是关于船只长宽比的。”
“长宽比不是早就有定论了吗是说海船长宽4:1比较合适,太短影响航速,太长影响操纵性。烈焰级就是这么造的嘛,其它船也在向这个比例靠拢。”
许嵩涛这就有些奇怪了,这造船知识不都是你当初言之凿凿教给我们的吗,合着你自己都没想通
梁恩叹了口气:“是啊,有定论了,无论是后世经验,还是当今船匠的造船法式,都说这个比例是合适的,我也就从善如流了。但是,它真的就是最佳比例了吗”
许嵩涛一愣,难不成以前的船都是你胡搞的“难道不是吗”
梁恩从公文包中取出一张船只的概念图,递给许嵩涛。后者接过来一看,上面绘制的是一艘修长的双桅船,干舷低且形成一道优美的弧线,艏部高昂且如刃般锋利,两根桅杆略向后倾,上面挂着的都是大幅面的纵帆,正呈利用侧顺风的姿态,两张帆都小角度向左后方展开,与首斜桅上的三角帆几乎连成一片,形态舒展且优雅。
海洋部的股东们经过各种培训和头脑风暴,早就对后世的各种帆船船型了如指掌,许嵩涛也不例外,马上就认了出来:“这是,北美纵帆船”
北美纵帆船是双桅纵帆船的一种,出现于18世纪的北美,盛行于19世纪,广泛用于北美的内湖和近海航运。顾名思义,它使用两面灵活的纵帆,船身修长,船首尖锐,通常有100200吨的排水量,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和戗风性能,是小型船只的巅峰之作,后来的飞剪船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梁恩点头道:“对啊,你看,北美纵帆船是小型帆船的标杆、我们追赶的目标,论灵活性和设计的平衡,它比星火级还要强,应该是最佳比例了吧但是,它的长宽比达到了5:1,比我们所说的最优设计还要长一截”
许嵩涛一愣,他还是第一次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啊,为什么呢”
梁恩语速开始加快:“原来我一直想不通这一点,还以为是有什么技术门槛我们还达不到,所以没有贸然尝试,只能机械地沿用当前的经验造船。但后来货币化结算铺开之后,我核算成本花的时间比画图还多,然后算着算着,突然就想明白了原来这不是因为性能,是因为成本啊”
许嵩涛吓了一跳:“哈成本”
梁恩点头道:“是啊想象一下,若是一艘船的成本只与吨位相关,比如说给我二百吨木材,让我随意做出想要的船,那么最佳长宽比应该是更大一些的。但是实际生产中,并不是这样的,一艘船的龙骨占了成本的相当一部分,适合做龙骨的长、硬木料并不好找。大部分时候,你是先确定龙骨,再在它的基础上造出船来,而不是反过来。
那么这么一来,有了龙骨的时候,船能做多长就确定了。这时候,你所面对的不是一艘40米的长瘦船或30米的短胖船的抉择,而是最多就30米长,你是要瘦一点还是胖一点呢很显然,即使瘦一点能跑快一些,但风帆条件下快得却并不多,还不如做胖点一次多拉些货呢
这样,由于龙骨对决策有了干扰,船只设计就倾向于等长度的情况下最宽,而不是等用料的情况下最平衡,所以大多数船的长宽比才会低至四比一甚至那么胖。”
许嵩涛恍然大悟:“哦对,有道理啊”
梁恩越说越激动:“所以说,龙骨的限制,才是确定了这个最优长宽比的最大因素,而没有这个限制的时候,真正的最优长宽比显然会更大一些。这个例子在现在也是存在的,你看,不需要龙骨的沙船,长宽比普遍就达到了5:1甚至更高。后世的钢船,长宽比动辄8:1以上就不用说了,历史上到了发展出钢铁龙骨的时候,新出的飞剪帆船也迅速发展到了6:1以上。这说明,这样的长宽比才是更合适的啊”
许嵩涛想了一会儿,点头道:“嗯是这个道理,然后呢。”
梁恩点了点他面前的那张概念图:“那么,为什么北美纵帆船就自然发展到了5:1那么长呢那是因为,当时的北美有极为丰富的木材资源,几十年的树那都不算事,上百年的才算堪用,甚至几千年的也能找到,所以龙骨成本相当低,对于决策的干预少,所以长宽比才能向更优化的方向发展。”
许嵩涛也认同了这一点,但一时还是没转过弯来:“哦,很有道理,但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梁恩哈哈一笑,指了指南边:“现在我们不也有了吗辽东的大木,就是造船业下一步升级的关键啊”
第432章 南下:温州
1263年,10月2日,立冬5日,温州。
时光飞逝,眨眼间几个月便过去了,时间又到了立冬之后。
立冬现在已经是东海国年度节奏中最重要的几个节点之一了。在这个节气过后,新兵开始入伍,农民进入了农闲季开始服徭役,这也意味着基础设施建设又进入了一个。同时,各地的工厂开始为水力的枯竭而困扰,最新的“新星150”蒸汽机开始成为争抢的对象,产量供不应求,出厂价水涨船高,珍贵的技术工人们骑着马背着工具包往返于各个工厂间,忙碌地处理着故障和技术问题。
不仅如此,在立冬之后,北风取代了南风开始盛行,这意味着新一轮的南下季又开始了,这对于以海贸立国的东海国来说尤为重要。而今年则特别重要,因为随着烈焰级的入役,海洋部有了底气,决定发起一次浩大的远洋探险暨贸易行动,把贸易路线大大地扩展出去,以获取更多的利润,并为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今日,一支庞大的舰队便出现在了温州外的洋面上。
这支舰队舰队接地连天,怕不是有上百艘,里里外外大致可以分三层:核心自然是海军的远洋舰队,包括两艘烈焰级“逐日”和“追云”,以及四艘新的双桅星火级;外围还有更多的归属于河海卫队和各海贸公司的船,包括十二艘星火级和十五艘顺风级其实现在大型星火级和顺风级的设计有趋同的趋势,只是一个自产、一个外购而已,他们现在与远洋舰队顺路,但不会伴随他们一路南下,而是会在途中停留在各港口完成贸易并择机自行返回本土;再外围就是大量蹭安全服务的民间商船了,胶州、崇明、庆元府跟过来的都有,目的地也各不相同,场面太复杂不好管理,收起保护费来也挺麻烦,还好海军从海盗那里山寨了一招,让商船交钱买令旗,没令旗的就开炮驱离,倒也能维持住秩序。
远洋舰队旗舰追云号上,提督韩松上到了露天甲板之上,查看养在上面的两对马的状况。
之前符凯伟莫名其妙就给他们找了一个买马的任务,令海洋部不少人都苦不堪言,不过韩松心怀大局,也认同了这个目标。但毕竟海军没有长途运马的经验,不敢确定能不能成,于是干脆启航的时候就挑了一批普通马带上,烈焰级每船载了四匹,星火级两匹,一路走着一路养着。若是把马养死了,那说明他们没这能耐,还是趁早放弃这任务吧;而若死亡率不高,那就说明计划还是可行的,这一路载过去也能培养一些照料马匹的经验。这些马之前都是经过了十天近海适应性训练的,如今正式出了海过了几天,现在看来还算生龙活虎,状态不错。
正当韩松盘算着要不要把它们从棚子里放出来遛一圈的时候,准尉武新知新增的给予实习军官的军衔过来报讯了:“报告提督,潘舰长让我来问一下,问我们要不要去温州停一晚。”
韩松听了眉头一挑,往右舷走了两步,眺望了一下西边的景象。立冬时节白昼已短,现在太阳已有落山的迹象了,外围船团中的大部分已经开始向西转向,准备去西边的温州停宿,顺便也能在温州做笔生意。
他还没做出决定,武新知就先抱怨起来了:“带着这么一大堆拖累走近海,真是浪费时间,若不是他们,我们现在都该到泉州了”
舰队前天从庆元府启航,昨天晚上在台州宿了一晚,今天又要在温州宿,确实太拖累节奏。要知道,远洋舰队的目标可是星哦不对,是下西洋呢,这么一日一停,得走到几时武新知这个年轻人接受了海军多年的宏大世界观教育,对征服海洋也是有雄心的,难怪抱怨了出来。
韩松笑了一下:“也对,那明天我们就不管他们了,让河海卫队护着他们走吧,我们自己走自己的嗯,不过,温州这个地方有些意思,今晚还是去看看吧。”
武新知有些奇怪,温州地域狭小,也没什么特产,要说特殊之处,也就是当今官家登基之前曾居住在此地了,有什么好去的但还是执行了韩松的命令,回报了舰桥上的潘学忠。很快,船上的信号板变换出光学心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