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255再铸鼎-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来有一次王泊棠去即墨给罗家铁铺送货,偶然发现薛之远也在。打了招呼,才知道薛家是莱阳县的矿主,罗家是他们的客户。
山东的主要铁矿产区在西边的泰山山脉周围,不过胶东东北部多山,也有不少小铁矿。这些小矿以后世的角度看几乎没有开发的价值,但是现在来看也还算可以了。于是商务部就动起了通过薛家直接采购生铁或者铁矿的主意,派了几个人跟薛之远一起回莱阳县拜访薛家长辈了,希望能有个好结果吧。
1255再铸鼎
第40章 火枪实验 上
1256年,十月十五。
西山以西有一处隐秘的山谷,外围几乎四面环山,受风力的影响较小,内部却有不小的平地,所以被划归为武备组新的武器试验场,各种“新锐”装备大多在这里进行检验。
今天这里又围了一群人过来,因为今天是个大日子,武备组终于做出火枪……的枪管啦!
目前,阔马区工坊每月能生产出数百公斤的钢材,但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每批钢材的碳含量浮动显著,除杂效果也不一致,还有更细节的一系列因素更控制不了,具体出了什么样的钢完全看运气,只能铸成钢锭,检验后再分类处理。硬度比较高的拿去做刀头和武器,适中的拿给机械组做零件,较低的锻成钢板然后敲成板甲,不合格的就卖给罗家和陈家。
之前,武备组受铁输入量的限制,没法做太大的火炮,所以有些人就心思浮动起来,想试着做些火枪出来。虽然这些二把刀们穿越前从未玩过真铁,但没见过猪跑也吃过猪肉不是?纸上谈兵的本事总是有的。
他们的确没有实操技巧,不过手头上却攒了一批不错的钢材,杂质少、品质好,同时碳含量相对较低、容易加工,理论上大大要优于17世纪用来造枪的熟铁,可以做出很好的火枪。话又说回来了,不去做的话,经验是永远不会有的,不是吗?
这种想法果不其然就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同,纷纷叫嚣着早就该研发火枪了。随后二把刀们就纷纷开始设计起方案来。
由于有历史上众多成功经验可以参考,他们做出的方案并没有千奇百怪,经过一番相互串联之后,最终的意见集中到两个主流方案上:一个是20口径1000管长的中型火枪,另一个是25口径1500管长的重型火枪。看着口径只差了5,但前者发射的铅弹约重40g,后者却超过80g,威力差了一倍以上。相应的,后者必然也会笨重许多。
在当初的讨论会上,两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差点打起来。
“中型火枪是历史证明了的最佳方案!”段明远拍着桌子,大声说:“不管哪个国家,都最终采用了这种尺寸的滑膛枪作为军队的主要武器,这不是没有理由的!”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万浩然作为重型火枪的支持者,当然要反驳,“中型火枪成为主流,是因为重型火枪把盔甲淘汰了!而我们这个时代,主力军队依然是重甲步兵和骑兵,没有足够的火力和射程怎么行?别打赢即墨的一帮乌合之众就飘飘然了!”
“别搞笑了,就滑膛枪的精度,你以为加长一点枪管和口径就能增大多少射程?”段明远自然不会同意,“近距离,中型火枪和重型火枪都能破甲;而远距离,两者都打不准,多出来的威力完全没有意义嘛。再说了,按你这方案,一把枪不得十公斤以上?这么大的重量,还怎么机动?”
“怎么会没有意义?中型火枪有效射程也就100米,重型火枪至少150米!这至少增加了50的输出!而且面对结阵的大面积目标,射程还可以再延伸!十公斤算个什么问题,现在宋朝的步兵盔甲可是有30公斤,他们不还是照样打仗?”
万浩然喝了口水,又继续说:“还有,我们现在用挑出来的优质低碳钢做火枪,也许确实能做出不错的中型火枪。但现在品控只能靠运气,万一哪天好钢不够用了又急着生产火枪,到时候只能有什么铁用什么铁,还能保证火枪的质量吗?真这么搞了,就只能增大壁厚,枪重也得增加,还能算中型火枪吗?重型火枪就没这个问题,壁厚就算稍微增加一点,也不过是10公斤和12公斤的区别罢了。”
“与其担心钢铁产量,不如担心兵员数量吧。一把枪用3公斤钢,200人也不过600公斤,我们的储备完全够用,但是哪来这么多兵员?中型火枪可以配刺刀,重型火枪就必须配近战步兵保护,这不就是降低火枪比例了?最终火力优势全抵消了啊。”段明远如此说。
“哼,新兵员好招募得很,直接发个长矛就能上战场,但火枪手不还得训练?直接把老兵全训练成重型火枪手,到时候配上新兵长矛手就行了,二百把重型火枪配上二百长矛不还是比二百中型火枪强?”
“新兵配长矛,怕不是骑兵一冲就溃散了。”
“骑兵冲过来,中型火枪难道能防得住?”
“中型火枪机动力好,我可以提前进入骑兵冲击不到的预设阵地啊。”
“你两条腿跑得过四条腿?还不如直接远远就把骑兵击溃呢……”
“……”
“……”
眼看着他们论战起来没完了,季国风赶紧喊停:“得了得了,我看你们谁都有道理,干脆混一起做撒尿……呃,这个真没法混。我的意思是,你们各自去做,做些样品出来,实战检验一下,看谁的更好用不就行了?”
双方看了看,只能如此了。于是各自领了一批低碳钢,回去分头,哦不对,是又聚在一起研究火枪制造了。不管规格是大还是小,制造技术都是通用的。
不过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麻烦了。这些二把刀们虽然说起技术来头头是道,但具体操作就抓瞎了。历史上,日本人拿到葡萄牙火枪的实物之后,都用了两年才仿制成功呢,更别说他们凭空瞎想了。但又说了,他们的“凭空瞎想”,也是有数理知识和后世经验支撑的,并不一定就比日本人的照猫画虎差了。而且他们也并非全无基础——在之前制造板甲的时候,他们摸索出了一套还算靠谱的锻造铁板的技巧,现在这些铁板正好可以用来卷制枪管。
经过他们与本地专业铁匠尤其是罗老头的探讨,最终总结了一套兼具现代机械与古代手艺的特色工艺出来:
1用水力锻锤把低碳钢锭锻造成长条形的钢板;
2用生铁做成一根长棍,用车床削圆;
3将钢板卷制在长铁棍上,锻成钢管,再将另一根钢板卷制上,形成双层钢管;
4用钻床钻削钢管内膛,形成光滑平直的枪膛;
5堵住后膛,形成药室和火门。
他们一开始先用普通熟铁试制,由于生产板甲的时候已经把锻钢板的技术练得很熟了,第一步进行得很顺利。但接下来很快就卡住了,卷板的时候搞得奇形怪状、歪歪扭扭,根本形不成想象中的铁管模样。最后还是请罗老头这样的专业铁匠出手才搞定。
后面的步骤也遇到了一堆奇奇怪怪匪夷所思的问题,耗损了大量时间。
这个项目年中立项,到了九月才勉强做出一根20左右口径的枪管,装上火药放了几发,从少到多打了五十多发才炸膛,还算可以了。
之后他们又做了几根熟铁枪管练手,觉得差不多了,才用宝贵的自制低碳钢试制。
这所谓的“低碳钢”实际上并非特制的,而是平时冶炼过程中因为工艺控制不佳而意外得到的一批碳含量偏低的钢材。它的硬度和加工难度也没比外购的熟铁高多少,但是杂质含量要低得多,强度更高,能承受大得多的膛压。
(这年代的“熟铁”和后世的熟铁不是一个概念。后世的熟铁指的是碳含量接近零的纯铁,非常软,想脱碳到这种程度其实也不容易;而这年代的熟铁受限于技术仍然含有不少碳,只不过相比生铁有了一定韧性不会摔碎罢了,用后世标准来说也算低碳钢的一种)
加工低碳钢枪管的时候,由于罗老头手艺熟练了许多,加上有机械辅助,加工效率还算不错,在一个月内接连把20和25口径的枪管做了出来。看样子,以后量产了还能再提速。
这两根只是枪管,木托、发火机构等等都没做,但现在只是实验一下,有枪管就够用了。武备组诸人简单把两根枪管测试处理了一下,制造了合口的铅弹,确定了适宜的火药用量,由各自强装药确定安全无虞,便准备拉出去见真章了。
1255再铸鼎
第41章 火枪实验 下
到了十月十五这一天,武备组、安全部还有其他部门一些围观群众,聚集到西山试验场,对两种火枪进行测试。
两把火枪被固定在15高的木架上,左边是代号“虾蛄”的20中型火枪,右边隔着100米是代号“牛丸”的25重型火枪。两把火枪正前方100处都放了一个松木板拼起来的方形靶子,长3高3厚10,中央的位置画了一个人形图案,胸部位置放置了一块2厚的钢板。
随着季国风宣布测试开始,万浩然和段明远走到枪边,对视了一眼,做了个手势,开始操作。
装药的流程大同小异,先把枪口朝上,拿出用小竹筒事先称好的颗粒火药,倒入枪膛,再装入用纸包住的球形铅质弹头,用通条捣实。之后把火枪固定到架子上,给火门处的药池加上一点引药——实战中这个步骤应当是在装药之前的,但是现在只有一个枪管,没给引药池加上盖子,竖直枪身装药的时候会洒出来,所以不得不在装药之后才加引药。
同样的,现在枪身上没有发火机构,采用了与火炮类似的点火方式。固定枪身的木架上有一根杠杆,杠杆顶部夹着一段火绳,按下开关之后,杠杆向下转动,准确将火绳送入引药池中,点燃引药。引药燃烧产生的火焰再通过狭窄的火门,引燃枪膛内的火药,这更多的火药遇火瞬间爆燃,产生大量的气体,推动铅子向前沿着枪膛运动,一直加速到每秒数百米的高速,呈直线向前运动,在人眼反应过来之前,就击中了前方的木靶。
为了安全本应隔着屏障远程点火的,但两人都对火枪的质量很有信心,就站在架子旁边操纵开关。随着两人按下开关,“啪”“啪”发出两声枪响,枪管前后冒出一阵灰烟出来,远处的靶子扬起几片木屑,围观群众哗哗鼓起掌来。
但这还没完,随后两人又不紧不慢装填起弹药来。今天得测足一百发,既是测试命中率,又是测试枪管的耐久度。他们以1…2分钟一发的速度慢慢射击,过了一会儿玩累了又换人继续。围观群众一开始还饶有兴趣,没过多久就无聊起来,几人一组交头接耳地聊天,很少有人还在注意射击了。
过了两个多小时,期间暂停了三次用来清理枪膛,终于射完了一百发。等打完这一百发,枪膛都微不可见地扩了一圈,不过好歹没炸膛,算是初步通过可靠性验证了。
接下来就是检验射击效果了。围观群众精神一振,终于到正戏了,纷纷跑去靶子旁边围观。
经过清点,20“虾蛄”枪共有87发中靶,落入人形区域的有51发,击中靶心钢板的有11发;而25“牛丸”枪有91发中靶,落入人形区域的有54发,击中靶心钢板的有24发。
两把枪击中钢板的子弹全部成功穿透。揭开钢板,下面一片狼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