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255再铸鼎-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有24发。

    两把枪击中钢板的子弹全部成功穿透。揭开钢板,下面一片狼藉,穿过钢板的子弹在木料中翻滚,虽然没能继续穿过木板,但造成了一大片创伤。此时就能看出两把枪的区别了,牛丸枪的大号子弹造成创伤明显要更为惨烈。

    并未击中钢板而是打到木板上的子弹大部分也穿了过去,不过虾蛄枪有几颗斜向的子弹卡在了木头里,而牛丸枪一颗留下的都没有,全部子弹都成功击穿。

    “这可真有意思。”高正开始发表评论,他对现代枪械挺熟悉,但是古典的滑膛枪还是第一次接触,“就算增大了口径和倍径,命中率也没多大改善,仍然有50的子弹脱靶了。但是,没有脱靶的子弹,精确度却显著提高了。”

    季国风接茬说:“这说明了什么?就算增长了枪管,仍然有50的子弹是无法控制的,只能增强剩下的50子弹的精确度?”

    段明远此时得意起来:“怎么样,还是我们说的对吧?这个距离上,中型火枪已经有了足够的破甲能力,而重型火枪并没有更高的命中率。综合看下来,中型火枪远比重型火枪实用。”

    万浩然并不同意,要求把靶子放到150米远再测一轮,高正也表示赞成,于是季国风又组织众人重新安排了一下场地。

    之后再次测试了50发。结果虾蛄枪有40发中靶,17发打中人形,击中钢板的只有3发;而牛丸枪有43发中靶,25发击中人形,仍然有10发击中了钢板。

    这次虾蛄枪有一发没能穿透钢板,击中木板的也大多卡在了里面,穿透的不多;而牛丸枪不但穿透了钢板,击中木板的大部分也穿了过去,只卡住了一少部分。

    150的距离上,25的牛丸枪显著优于20的虾蛄枪,万浩然和段明远又争辩起来。高正没参与讨论,而是思索一阵之后,叫了几个安全部的人往半岛区跑去了。

    过了差不多半小时后,高正等人带着几把弓还有几个即墨营的老兵回过来了。

    这几个老兵被东海商社俘虏,战后便做了长期契约劳工,高正把他们叫过来,是让他们测试一下弓箭的射程。安全部虽然也有人练习了一阵子弓箭,但技术比靠弓吃饭的古代弓箭手还差得远,即墨营的这些弓手即使在整个蒙军中只能算作杂兵,玩起弓来也还是比他们强多了。

    高正把他们带过来,疏散人群,站在离靶100的位置上,把弓箭发给老兵们,让他们向靶上射箭。

    “东家……这靶子得六七十步远了吧?太远了啊……俺们平时操练,都是用的三十步的靶,您看是不是挪近点?”说话的是一个叫万有三的弓兵,高正许诺他们中一箭记一工分,所以他就想着争取点好条件。

    “哦,三十步?”高正盘算着三十步是多远。古代“步”这个单位指的是左右脚各迈一步,差不多是150…160的距离,三十步还不到50。“我听说弓箭不是能射一二百步远吗?你们只练三十步,上了战场怎么办?”

    万有三腹诽道:上了战场不就被你们俘虏了吗?但是脸上仍然堆出笑,说:“东家有所不知,若论射远,寻常弓兵确实能射一百二三十步,猛将力士能射出二百步去。但到了这等距离,其实已经没什么力道了,不过轻飘飘飞过去罢了,稍有点甲衣便破不了。一般弓手三十步才有把握中的,军阵可在三十步外、八十步内齐射。八十步外,纯属浪费箭支和臂力罢了。”

    “原来如此,那你们先在三十步处射上十箭吧。”高正把他们带到离靶50的距离上,玩味地看着他们,这弓箭似乎不如传说中那么厉害?

    几个弓兵轮流射了十箭,可能是干了几天重活技艺生疏了,基本只中了十之六七。射中人形区域的更是不到中靶的一半,别说穿透钢板了,就是木板都只能射入四五公分。他们可能是觉得表现得不好,有些垂头丧气。

    高正过去给他们送了一些肉干和清水,他们感激地接过去,席地坐下吃了起来。高正也跟着他们坐下,问了起来:“你们平时训练,要比这个成绩好吧?”

    万有三嘴里塞满了干肉块,喝了口水,好不容易咽下去,说:“那是,老三我别的不敢吹,平时三十步外,射中人头那是没问题!”

    “呸,万老三,你平时能十中五就不错了,还射中人头呢,撞大运了吧?”旁边另一个弓兵毫不留情地揭穿他。

    万有三老脸一红,立刻反呛回去:“周孙子,你还有脸说,上次射中自己脚的事都忘了?”

    高正笑呵呵地看着他们,过了一会儿,又问了一句:“那你们可见过益都李家的军队?他们的射术如何?”

    万有三赶紧把刚咬进嘴里的肉干掏出来,回答道:“李府君的队伍我是没见过,不过胶州姜万户家的弓手倒是认识几个,说实话也就跟我们半斤八两,只不过姜万户有钱,队伍里用的弓和箭都好些罢了。就这三十步靶,他们最多也就比我多中一箭。不过蒙古人的箭术我倒是佩服的,他们力气大,又射得准,射五十步靶跟我们射三十步差不多。”

    高正心里思索着,等他们吃饱喝足恢复了力气,又让他们试着射了一轮100靶,结果只有十中一二的水准,有几支刚中靶就掉了下来。高正对这个结果很满意,把剩下的肉干全给了他们,让人送他们回去了。

    武备组的人见这一套搞完,又围了上来。

    季国风若有所思的样子,说道:“之前听他们吹牛,吹得好像弓箭比火枪还要准一样,现在看来也不过如此嘛。精确度不行,威力就更没法比了,反倒是射速不错,一个人哧溜哧溜十支箭就射完了,换了火枪都不一定能开两枪……老高,你是什么意思?”

    高正拿过两把枪,一手一把,掂了两下,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问了一句:“这两把枪重量多少?”

    段明远抢先说:“虾蛄重356公斤,牛丸重870公斤,都只是枪管重量,不含其他部件。如果做成真枪,还要再重个一两公斤。”

    高正嘿嘿一笑,说:“本来我是倾向于虾蛄的,它的威力和射程比较平衡,重量低便于机动,符合历史趋势。但是评估了弓箭的威力和射程之后,我的想法又有点改变了。”

    他停了一会儿,吊了吊众人的胃口,又接着说:“弓箭的射程和威力虽然不如火枪,但是射速更快,在50米内对无甲和轻甲目标有不小的威胁。所以说,我们火枪部队的优势是在50米以外。牛丸有效射程150米,虾蛄100米,本来差别没那么大,但减去50米,就是100对50,可以说是优势很大了。考虑到将来对付骑兵必须配备一定的长矛兵,重型火枪更容易配合作战,所以,我的意见是……”

    高正拔高嗓子,看着周围表情各异的人群,心里偷笑,继续说完:“两个都造!按需要配属不同部队!”

    “切~”人群中响起一片嘘声,但段明远和万浩然两人都同时松了口气。季国风笑着拍了高正几下,心里又盘算起钢铁产量来。

    1255再铸鼎

 第42章 再次南下(加更)

    火枪量产是重大战略决策,工业部在当月廿三日的全体大会上提交了议案进行讨论。股东们大都清楚地理解火器的重要性,一番问询之后就轻松通过了。

    与此同时,大会也通过了安全部和海洋部联合提出的将义勇队扩充至二百人的提案。

    其实上个月安全部就申请扩招了,但当时全体大会觉得财政太紧就给搁置了,只通过了一个“预备役”议案,加强对劳工的军事训练、以便必要时能进行动员。等到了这个月陆续收上了秋粮,财政状况有所缓解,扩招方案才再次摆了上来。再加上安全部拉上了海洋部,号称要把这二百义勇队练成水陆两栖的全能士兵,将来还可以作为海军陆战队使用。这等于把一个兵掰成两个用,提高了人力利用率,最后终于获得了全体大会的认可。

    开完大会后没多久,第一舰队就准备完毕,整备好了船只,装满了货物,可以南下贸易了。

    这是东海商社第一次自主的对南宋贸易,出行人员包括海洋部的韩松、王广金、许嵩涛、郑林,还有商务部的魏万程几人,财政部、后勤部也有人随行。陆平这次忙着盖房子,没一起去。

    准备的货物包括第一舰队从北方带回来的山货、200kg东海钢、几十件自制杂色玻璃器等工艺品,还有大量鳆鱼干和海参干,既有自产的也有从附近渔村收购的,又去胶州采购了一批绢缎,终于装满了货舱。哦对了,还有一批崂山奇石,既能压舱,又能在喜造园林的南方卖个好价钱,是些好东西啊。

    这期间武备组又造了几门火炮,第一舰队终于能达到当初计划的武装了。现在起点号装备有两门60虎威炮,四门虎蹲炮;试一号装备一门虎威炮,两门虎蹲炮。如果遇到一两艘海盗船,应该是不怕了。

    在欢庆会后,十月二十五日上午,起点号与试一号到胶州湾口与陈一成的船汇合。之后不再像上次那样磨磨唧唧地沿岸而行,而是直接张满了帆乘风向东南方向跨海而去,一头扎进了茫茫的大海,将胶州湾附近的所有商船和海盗甩在了身后。

    有技术,就是这么任性。

    ……

    第二天一早,魏万程走到甲板上,看到船舷边的陈一成,走过去打了个招呼:“伯达兄,感觉如何?”

    陈一成一直在看着旁边的起点号,转头看见魏万程,露出两个黑眼圈,做了个揖,说道:“魏兄,早。没想到啊真是没想到,贵商社真是艺高人胆大。走这跨海航路,日夜不停,岂不是两三个昼夜就能抵达明州?这航路也不是没人想过,只是东南方全是无尽大海,一旦迷航就再找不到陆地了,不知韩兄他们是如何定位的?难道是传说中的牵星之术?”

    一个月前,陈一成派人来询问东海商社这次是否要一起南下,第一舰队打算好了要走跨海航路,就以这个理由想要推辞。没想到陈一成听说了之后很感兴趣,非要跟过来,管委会商讨了一番,也就同意了。

    但兴趣归兴趣,心态归心态,陈一成跟着第一舰队出海后,周围全是茫茫大海,一点陆地都看不见,心里不免还是非常忐忑的。虽然这经历以前也不是没有过,但以前是自己看罗盘导航,这次是跟着别人走,命运操纵于他人手上的感觉实在是不怎么好。

    尤其是到了晚上之后。以前他走的都是近岸航路,晚上看不见是不能航行的,东海人却一反常规,在茫茫夜色中大胆地高速前行。他心里实在是没底,在甲板上一直看着起点号指示用的篝火,生怕出事,一直等到天亮都没睡。

    其实把准航向这么直走倒也不难,但海上多变,就怕突然来了场风雨偏航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到时候若是没有观星定位的真本事,那可就抓瞎了。

    魏万程打了个哈哈,他大概知道海洋部的人确实是靠观察天体定位的,但具体细节他也不太清楚,只能说:“那是,等明年回即墨了,你可以去我们的东海觅天台听听王闻之他们讲课,听完就明白了。”

    “什么?”陈一成有些吃惊,这等秘术不应该是珍藏家传的吗?怎么还能对外人传授的?“当真?这观星之术也能学?”

    “当然啦,那边都是公开授课的,什么崂山道士胶州书生啦都能过去听,也不用学费……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