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255再铸鼎-第4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产量的进一步增长,全年总产量会轻松超过五十万元,六十万也未尝达不到。

    当然,这只是生产量,考虑到矿石成本和冶炼成本还有送回本土换成银币的兑换率,利润并没有这么多,更何况利润的大头还要被上面抽走。但即便如此,稍微漏下来的一点,也是个大财源,带动着瀛山岛上的产业迅猛发展着。首先,是伐木业,因为要为冶炼厂提供木炭作为燃料,又可以给过往商船提供船材,同时多余的廉价木料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运回本土或江南。其次,是为冶炼厂、伐木工人提供服务的农业和服务业,再次为前面这些人提供服务的建筑业也开始兴起。这么下去,整个岛的越发兴旺是可期的了。

    到了现在这个季节,瀛山岛又多了一个大主顾,那便是在瀛山县港口集结准备南下的远洋舰队。

    远洋舰队已经是第三次南下了。

    12631264的第一次远征完成后,由于回航时已经是夏季,没几个月就又是北风起的时候了,所以仓促之下的第二次远航没能根据之前带回来的信息充分调整,只稍微扩大了一下规模就出发了,只是后来又派了几批船队前往西洋郡,加强朱龙草在那里的力量。

    而到了今年,经过了一年多的充分准备,这次的远洋舰队的规模要远超前两次。其中,光是强悍的烈焰级就达到了六艘:两艘今年刚下水的“月光”“星芒”为旗舰,此外还有之前两年间生产出的“乘风”“移山”“开石”随同,功勋卓著的老将“逐日”也会再次出航。除此之外,还有十艘星火级、十六艘顺风级编入舰队作为辅助,即使不计随船搭载的小型闪光级,舰队的船只总数也达到了三十二艘之多,甚至比当年进入北清河的特遣舰队都要强大这将是一支多么可怕的海上力量整个西洋都会为之而颤抖

    呃,实际上,这次远征舰队的主要目的,就是“让西洋颤抖”。

    史若云新鲜连任之后,所抛出的第一把火就是将整个龙牙半岛正式纳入东海关税同盟治理之下,并按照“东征西免”的原则,对向西进入西洋和向东进入南洋的货物征收关税。这次远洋舰队在完成一次瓷马贸易之后,有相当一部分将留在南洋,完成这个任务。为此,他们可以使用武力对付任何不长眼的敌人。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这次远洋舰队除了船多,携带的人也相当多,单是海军水兵和陆战队员就有一千五百余人第一次远征归来之后,上百万的收益让全体大会乐开了花,此后对海军的大建和扩军那是一路绿灯,现在海军人员总数已经超越五千了,看得陆军是羡慕嫉妒恨。

    不过这次远征也没把陆军兄弟落下,随舰队搭载了两个营共计六百人的步兵,他们将南下驻扎在西洋郡,并编入土兵扩充到46个营,以配合舰队在南洋和西洋的征伐行动。这批远征军服役一年或两年后即可退役,愿意回本土的就送回去,愿意留下的话西洋郡自然也会欢迎,如果牺牲遇到这种情况基本是得了疫病抚恤也很丰厚,总归不会亏待了他们,反正南洋那边最不缺的就是钱了。

    现在的人安土重迁,自然不会愿意去远隔重洋的地方生活,毕竟对那边什么都不知道,怎么会愿意冒险过去但这种无知在此时在某种程度上反倒成了一种助力,很多士兵并不确切地知道西洋郡到底有多远,反正都是出海然后音讯全无地在另一块土地上生活几年,那么去瀛山、去江南、去东隅岛或者去西洋郡似乎也没多大区别。因此,只要开出一些优厚的条件,很多人就稀里糊涂地上船了。

    更何况,这一年多以来,东海人在各类报纸既包括自家报纸,也有近几年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私营报纸上大肆描述南洋和西洋的富裕,鼓吹海权的重要性,还编写了各式各样下了南洋结果发了大财娶了七八个妻妾的传奇故事,还真骗了不少人信了。

    顺带一提,文化部把第一次远航的经历编成了故事集,以沿途城市为线索,每个城市放上几篇以水手为主视角的短篇,先是在报纸上连载,最终汇总成书西行记,得到了民间热烈的追捧。

    除了这本偏重于趣味性的西行记,还有一部更为详实的,包括了海图、各城市经纬度、风景图、人口、风土人情、货物、物价等极为珍贵的信息的航海汇报。这本就没向公众公开了,只是以999元一本的天价出售,但饶是如此,依然引发了海商们的抢购。

    实际上第一次远航也就经过了几个主要港口,论经验丰富他们其实是不及某些大海商的,但大海商只会把这些情报当成看家本领深深地藏起来,怎么会对外人公开即使公开,也只会语焉不详地大概说个名字,描述一下风土,一地不到百字就能概括出来,哪里会有东海人这么详细的情报所以此书一经面世,就引发了哄抢,千元不到的价格,对于海贸的丰厚收益来算个屁啊

    而东海人之所以愿意把情报分享出来,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并不把海商们视为竞争者,而是看成了打工仔。毕竟往外跑的海商越多,他们卡关收的税也就越多哪个老板不希望打工仔越多越好、越能干越好的实际上,他们不仅出售情报,还出售航海导航知识,黄岛海事学院只要交了学费,谁都可以去学习,六分仪、海图和望远镜等先进仪器也是可以随意买的。当然,价格会稍稍有些贵,但是物有所值嘛

    话说远了,总之,经过一顿舆论宣传,民间对出海的抵触情绪还是低了许多。本土那边,由于这几年生活还不错,即使有发财的诱惑,也招募不到太多人出海,只能动用陆军的力量;而在江南那边的情况就好多了,由于穷苦人民太多、人口基数太大,即使只有千分之一愿意出去碰碰运气的,也是以万计的规模,所以江南工作组轻易地就征募到了五百名移民。

    除了这五百江南汉人,东海人还收拢了一些辽东同胞、高丽人、日本人和瀛山本地原住民,凑够了一千人,等到南下的时候沿途还会再招募一些水手,准备统统送去龙牙半岛,让他们过上欺男霸女的好生活。

    除了陆军和移民,舰队还携带了一些技术人员、医护人员、教育工作者、宗教人士、大量的建材和一些机械,甚至还包括十名股东。去年冬天已经陆续送了一批过去,帮助周兴建设了一个玻璃厂,根据今年夏天带回来的情报,运营得还算不错,今年的这批舰队就会以玻璃厂为基础,扩建出一整个新城。

    这样,有新城、有舰队、有军队、有产业、有人口、有公共服务、有股东,西洋城就能成为一个即使放在本土也颇具规模的城镇了。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投资,但无疑也是值得的,有了西洋新城这么一个坚实的据点作为基础,东海商社在南洋和西洋就可以大有所为,未来能产生的收益也是难以想象的。

    现在尚未到北风大起的时候,这次舰队的三十多艘船和三千多人已经准备完毕,不能闲着,就做起了启航前的最后准备人数这么多,其中又有近一半是没出过远海的旱鸭子,不多多操练一下做做适航训练怎么行

    但足有三千人,要是按照东海人的方式在江南军事化训练起来,非得把朝廷吓破胆不可,因此舰队就挪到瀛山岛上来了。这里距离江南不过两三天的航程,冬夏都可来往,实在是方便的很。这也让岛上的居民乐开了花,这么多人,一天得消费多少食物啊甚至本岛还不够,还得从外界调粮过来,还好,这两年各条商路也算成熟了,买粮并不算麻烦。

    这个时候,移民们就有的跟着船只出海做适航性训练顺便去隔壁的高丽或日本拉点货回来,有的在陆地上练习队列,还有的甚至去给本地居民打工整理农田,其中有些甚至看到岛上兴旺的气象不愿意出海了申请留在岛上。这倒也无所谓,瀛山公司对此自然表示欢迎,只是他们与远洋舰队之间就有得扯皮了。

    “一二一”

    一群身穿白色作训服的预备移民喊着号子,在码头附近走着队列。出于预防传染病的考虑,他们被进行了“净化”,里里外外彻底洗了个澡,充斥着虱子的旧衣服也被销毁,自然只能穿统一的制服了。

    放在别处,这样整齐的队列也是个稀罕的景观,不过刚下船的狄柳荫对此无心观赏,稍微看了一下路,就带人进了瀛山堡中,找到了瀛山公司在本地的负责人。

    此时的办公室可真是热闹,不光他在里面,远洋舰队的几个高层,还有一同南下的一些股东都在这里,都眉头紧锁地讨论着最近的日本事态。还好当前没引进烟草,不然此时里面一定一片乌烟瘴气不可,现在就只有浓郁的健康的茶香了。

    狄柳荫一接到日本出事的消息,就匆匆从临安赶了过来,此时见到众人,也无心客气太多,匆匆打过招呼之后便问道:“那边到底是出了什么事北条家怎么会突然翻脸的”

    放下茶杯,黑着一张脸说道:“失策了,是蒙古人搞的鬼。”

 第479章 钱之病(再加一更)

    “蒙古人”狄柳荫听到这个结果,万分惊讶,“蒙古人是怎么牵扯进来的他们难不成还有力量觊觎日本”

    历史上,蒙元于1274年和1282年两次侵略日本,都因台风而失败。不过,战争不是一下子就打起来的,在此之前,忽必烈曾屡次往日本派遣使者,要求他们臣服,直到日本人始终拒绝甚至还扣押了他的使者之后,才最终决定发动战争。

    但是,这个时空,怎么看蒙古人都不像是能跟日本人打起来的样子。毕竟中间还有东海国挡了一道呢,他们怎么可能放着陆地上的强敌不顾,反而千里迢迢去攻伐日本

    那么现在日本出事,又跟蒙古人有什么关系

    哦对了,所谓的“日本出事”,是在不久前,太宰府突然派人找到了博多的东海商行,要求东海人停止从石见国及其他地区收购银矿、停止雇佣日本人并且限制贸易规模、撤出佐渡岛。

    这样的闭关锁国行为是东海人万分不能容忍的,因此狄柳荫一接到消息就赶到瀛山了。但这是为什么生意做得好好的,你北条家又没亏了什么,为何突然就翻脸了

    听这么一说,居然是蒙古人搞得鬼但他们能搞什么鬼呢

    唾了一口,说道:“主要还是白银的问题这两年我们收购银矿的力度太大,镰仓幕府也知道了。但是之前,他们不会炼银,知道了也没太当回事。直到前不久,忽必烈去派了使节与幕府建交,一来二去,就把炼银的灰吹法教给了他们。这下子好了,他们自己一算,那银矿的卖价与炼出的白银之间的差价,哪能受得了

    再加上又适逢几件事,一是伊东家的老头身体不行了,他们想收回石见国守护的位子让自家人上;二是我们在日本大规模雇人,让他们感觉不好;三是我们在东隅岛的开拓让他们知道了,这让他们非常不爽;或许还有四,说不定是忽必烈使节说了我们些坏话。总之,这几方面一叠加,北条家就决定将我们驱逐了”

    狄柳荫听完之后,那是一个目瞪口呆:“就这样就为这点破事海贸的关税他们不要了哦,日本还真没关税,那么我们每年带来那么多货物和收购那么多商品他们都不管了”

    呵呵一笑:“他们怎么会在乎这个说不定反而觉得没那么多商品交流,人心更稳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