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255再铸鼎-第4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正讨论着养马事,陈若风打量着前方,突然惊叫起来:“哈,快看!”

    目光随即向他指向的方向汇聚了过去,原来是一列骑士从前方城区的道路之中拐了出来,走上了这条石板路,对着他们的马车迎面行了过来。

    骑士们身着红黑色制服,胸前佩着闪亮银甲,头戴闪亮银盔这可是夏天啊,也不嫌热。身下的马高大威武,也佩戴着银亮的面甲和胸甲,步伐一致,队形齐整,一下子就给车上的人带去了震慑之感。

    车夫赶紧把车往右拐了一点,回归标志线划定的车道上去。一时间车厢都安静了下来,众人屏息静气,不敢说话,直到与骑士们相错而过,目送后者拐上了三环路,才把气泄了出来。

    “好家伙!”陈若风双眼铮亮,又回头看了一眼骑兵们的背影,转头对关志远问道:“关兄弟,这便是传说中的东海铁骑吧?虽然只有八骑,但看上去可比百兵更威武!”

    关志远笑了一下,说道:“不,那不是军队,而是交警交通警察,就是巡逻道路、维持秩序、缉捕盗贼的。唔,说来应该跟大宋的衙役、厢兵什么的类似。”

    自从当年公安部开始雇佣退伍骑兵用作交通警察,大会和总参谋部就发现这个机构不但解决了城市和道路治安问题,还是个扩充后备骑兵资源的好法子,因此慷慨地拨出预算支持交警的成长。中央市作为首善之地,自然不可能缺乏警力,足足有两个连的交警常驻,还有四个连的普通警察作为一般治安力量,几乎都能组一个合成营了。

    “啥?这只是衙役?”这下车厢众人都惊讶了起来,衙役厢兵他们可见多了,哪个不是松松垮垮只能欺男霸女的角色?要是这么精锐的骑兵都只能算厢兵一级,那真正的东海铁骑得是什么样?

    不过他们没多少惊讶的时间了,因为马车已经通过了二环城区,拐入了真正的二环路上。石板路有节奏的颠簸一下子消失了,突如其来的平稳让他们很不适应,几人下意识往外望去,然后纷纷惊呼起来。

    “这,这是什么路?”

    “你还说没有城,那边是什么?”

    “铁路,这里也有铁路?”

 第511章 城市交通

    1266年,5月11日,中央市。

    关志远看着这群土包子,无奈地耸耸肩:“好了,不要急,问题一个个地来。陈兄,你想问什么来着?”

    陈若风指着地面问道:“这地上黑漆漆的,车行却如此平顺,上面铺的是什么东西?”

    二环路的路况与前面只是一层三合土路基的三环路截然不同,路面上覆盖着一层黑黑的不知道什么东西,还用白灰画出了一道道的实线或虚线。自从马车上了这段路,之前的颠簸便一下子消失了,行车有如之前在铁路上一般平稳,对于马车来说实在是段新奇的体验。

    关志远不假思索地答道:“嗯,是沥青路,也就是柏油。”

    陈若风不明所以,熟悉船舶的沙正谊倒是对此有些耳熟:“柏油?可是船底涂的那种?”

    “啊应当是吧。”

    “菩萨!柏油还能这么用?这得用上多少啊!”

    柏油、沥青,一个来源于柏树,一个是化石燃料提炼的副产物,但分子结构都差不多,后世最常见的用途就是铺路。二环路用的不是生物质柏油,而是炼焦产生的煤焦沥青。这种物质有不少挥发物,其实不适合在公共场合曝晒,但现在管不了那么多,反正晒一阵子也就挥发干净了。相比之下,沥青路面带来的顺滑体验可是别处难寻的。

    不过煤焦沥青产量有限,工业部攒了几年,也就够在几个大城市象征性地铺几公里,只是个面子工程罢了。

    这个面子工程实在是阔气得很,双向八车道,中央和两侧都有绿化带,再外侧还有人行道和停车道,一条大马路横向宽度就有几十米,在走惯了狭窄街巷的宋人看来完全就是无谓的浪费。但是道路两侧不断有车辆和骑马者汇入或离开这条道路,可以用车水马龙来形容,随着城市扩张,或许这条大路将来也会出现拥堵的情况。

    陈若风又指着西边的一处高大城楼问道:“关兄弟,那座大城是甚么所在,难不成是东海国朝廷的宫阙?”

    关志远看了一眼,点头道:“正是,一环区乾位,管委会大楼!”

    马车沿着二环路逆时针而行,没过多久,就到了大楼北边。然后遇到了一处十字路口处,车夫遵循交警的指挥停了下来,正好给了他们观察这座大楼的机会。

    管委会大楼也才建成没多久,论建筑风格和之前的一些小楼其实是一样的,同样的方块盒子再加上一些装饰。但同样的东西,一旦规模上了一个级别,观感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座大楼就是这样的情况,足有五层楼高,长度达到百米,前有广场后有花园,前门在一环路,后门在二环路,大院四角还有角堡,宏壮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这座大楼曾经被全体大会痛批“劳民伤财”“面子工程”“腐化之源”,最后还是以给建设部练手实验新型建筑技术的名义,才磕磕绊绊地建起来,到现在管委们在里面办公都还有些提心吊胆的。

    不过,在不了解内情的外人看来,这座宏伟的大楼无疑是东海国力量的又一个象征,充分地体现了工业化的伟力,令人敬畏。

    而同样令人敬畏的是,在二环路的内侧,还有着一圈铁路,上面一列车厢正在奔驰着。池州一行人刚从列车上下来,这些铁轨和车厢对他们已经不算新鲜事了,新奇的是,这几列车厢并无马匹牵引,却依然在以比马车更快的速度向前行进,刚刚还在他们后方,现在就已经超到前面去了!

    简致目瞪口呆地目送它过去,然后便看向了关志远:“关兄弟,这车无马牵引,是怎么动起来的?难道还能长腿了不成?”

    关志远耸耸肩,说道:“不是,这是缆车跟之前在桥西把我们的车牵引上桥的是一种东西。喏,那铁轨之中都有绳索,另一头连在车站的机械上,机械牵动绳索,绳索牵动列车,车便动起来了。”

    这条环城铁路的历史其实挺早了,比胶东铁路还要早得多。当初中央市还没二环,建设交通部在城区外围就铺了这一圈实验铁路。最初只是两匹马拉着一串板车,终日在那边空跑,偶尔也帮一环区运点货物,有时也会顺路载些人。后来中央市政府觉得这路不错,有很大潜力,就把它收购过来改造成城市铁路了。

    城铁在今年引入了机械动力,以取代过去的马拉,运力一下子提升了一倍以上。不过这个机械动力不是蒸汽火车头,而是缆车。

    在东海工业史上,类似的技术首先是船用的,也就是烈焰级采用的动力中心,通过转动绞盘收放绳索来操纵各类机械和调整帆面。后来,这项技术又被用作矿山轨道,在轨道终点设立动力中心,通过卷动绳索牵引车斗前进,极大地加快了矿物流动速度。一开始动力中心是水力驱动的,后来很快就引入了蒸汽机,效能更高。

    相比火车头牵动的列车,缆车系统是有优点的。因为动力源固定在地面上,所以不用考虑静摩擦失效的问题,同时,蒸汽机不用牵动自身,就省去了很大一块功率和复杂的传动系统。自然,它也存在一些问题:线缆不能太长,否则摩擦损失太大;负载不能太大,否则线缆承受不住拉力;路线必须简单不能有复杂的交错,否则线缆无法规划;车速不能主动控制,线路上一旦存在多组车,就会产生调度难题。

    因此,它只能用在一些简单的线路上,若是推而广之,遇到复杂的各种情况就抓瞎了。但是,在中央市这种完全由各种简单几何形状构成的线路上,缆车是完全适用的。市政府对当前的运行效果比较满意,既比马拉成本低,又比马拉速度快,因此已经在规划第二环路和几横几纵的辅助线路了。

    人遇到超出想象的力量,往往会往鬼神的方面的去想,但只要有了个合理的解释,哪怕和实情有所出入,便也能安心下来。

    简致闭上了嘴巴,又扒着窗往铁轨那边看了看,回头一想,大致想通了这个道理,这才放下心来“吁,原来如此,还真是巧妙。这么说,若是把绳索一路延伸过去,岂不是连外面铁道的马匹都可省了,从胶西到八卦城,一路列车自动妙哉,妙哉!”

    陈若风调笑道:“知明兄真是巧思,不若南归后,你也在家乡铺设这么一道铁路如何?”

    简致连忙摆手:“真是说笑了,这得多少钱先不论钱,即便我真有如此巨富,安庆乃至整个淮西可有那么多铁卖与我?”

    几人听了这个,都沉默了下来。是啊,铁路明面上花的是大量的钱,但这背后的东西,真就是单靠钱能买来的吗?

    简致见气氛凝重,又打了个哈哈,朝关志远说道:“关兄弟,说来,你们东海人也真是有巧思,这么些东西,都是怎么想出来的?”

    关志远先是往已经落到背后的管委会大院方向一抱拳,然后说道:“首先是东家们高瞻远瞩,然后也是各行各业各出其力。按东家们的说法,社会进步,一是靠利,二是靠人。所谓利,便是有所回报,也就是说,奋力种田,能多产粮多卖钱;奋力做工,能多赚工钱;经营工商业,能获取利润;改良器械、提出新奇想法,能有专利收获。如此一来,生产力才会不断提高,社会才会不断进步。而这些都需要人来做,所谓人,既是指人口的数量,也是指人口的素质。人多了,每个人都知书达理、懂规矩、知上进,社会才会更加进步。所以我东海国大量设立学校,招收儿童入学,教导他们学识,如此一来,这些人之中才能不断涌现出人才。简兄所言的这些巧思,实际上并非单纯的巧思,有了这个巧思之后,还需绘于图纸,计算力学,制造机器,这些都需要专门的人才才能完成。这样的铁路大桥高楼背后,就是无数这样的人啊!”

    他说的这一套套的,是唬得车中众人一楞楞的,那叫一个肃然起敬,几人不禁学着他的姿势,朝管委会大楼的方向拜了起来。

    宫文昌忍不住问道:“真是了不得对了,关兄弟,这一路受你照应,还未曾请教你师承何方,可也是从东海国官办的学校受业的?”

    说到这个,关志远略一脸红,说道:“宫兄见笑了,当初在下家贫,只读到了高小便毕业了,这几年深感学识不足,又报了夜校补习,才稍补足了些。想当初,我的那些同学熟识,有的去了黄岛海事,如今已经是中尉了;有的去了中央财会,如今已经是大商行的会计师了;还有的去了崂山学宫,如今更是一方学霸,前途不可限量。像我这样的小角色,便只能陪着诸呃,我并无不敬之意,失礼了。”

 第512章 东海之子

    听了关志远的自述,宫文昌暗一咋舌。关小哥这“小角色”来陪居温瑜一天出行,就要四十五银分,那更高的还了得?

    此时居温瑜睁开眼,问道:“志远,你说你是高小毕业,这是什么学校?”

    关志远看向他说道:“居老,我东海学校分了小学、中学、大学三级。小学在各地普遍设立,广收适龄孩童入学,又分初级、高级两段。初级小学教授识字、算术、常识等启蒙学识,高级小学在此基础上教授一些诗书、作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