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255再铸鼎-第4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时间或许连七十年都没有,设身处地换个角度,连他自己都不愿意接受这种无保障的财产,更何况别人呢?
但出乎他的意料,这种世袭封地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有着超常的吸引力。
其余几人听了祝员外的讲解,很快醒悟过来,随即开始了要比刚才热络得多的讨论,脸色都明显地红润了起来,不断向周兴提问着细节问题。
实际上,虽说这些人正身处一场三千年未有的大变革之中,也切实从中获取了好处,但一些固有的观念还是很难改变过来。在他们的思维中,历史是静态的,虽有势力起起落落,但社会生活和千年前也没有太大不同,未来会有多么巨大的变化更是无法想象的。同时,他们也不会像后世人一般看重资本的作用有钱固然好,但光有钱并没有用,除了钱,还有更多的应当追求的东西,比如权力、名声和家族传承。所以,获取一块“世代传承”的领地,掌握生杀大权,成为世家贵族,是一种巨大的诱惑。相比之下,什么投入产出比之类的财务因素完全是可以忽略的。
周兴与他们聊了一会儿,才渐渐弄明白他们的想法,然后也开始回过味来这事原来就该这么搞啊!
第518章 东海科举
1266年,5月11日,中央市,竹雅苑。
“枫姐儿的歌声是越发婉转了啊。”
“唉,不知彼能不能等到我为其赎身的那一天”
在辛守成、周兴等人坐于雅室之中,欣赏着舞台之上的表演的时候,在沁楼一楼的角落中,还有一伙儿年轻士子躲于阴暗处,静静听着前方传来的美妙声音。
自古以来,才子佳人就是民间风月故事中的标准配备。这“佳人”多半都是青楼中人,因为古代美女能抛头露面的地方基本也就只有那里了;而“才子”一般都是穷书生,因为有钱的不用眼巴巴地望着佳人,直接就上手了
好吧,说实在的,这青楼其实跟私立大学有点像。男人们都想进来,其中有钱的客人自然是越多越好,但若全是一群有钱的大老粗,那么青楼的格调也很快会被拉下来,不利于长久经营。所以,在招徕豪客的同时,青楼也会对有才学之人敞开大门,请他们进来白吃白住,以培养文艺气氛。若是你能在这里闯出名堂、留下一首出彩的诗词,那么店家甚至还会倒贴钱给你,比如著名的词人柳永就是如此。
竹雅苑源自于江南,到东海后也继续保留了这项传统,用廉价食宿收养了一些年轻书生进来。不过这边多年没有文学传承,更重要的是没有科举的推动,所以北地读书人的文艺素养很是堪忧。经过一番筛选,这十三个常在楼里露面的青年知识分子,倒有八个是从南宋过来旅居的。
他们几人看了一会儿,其中一人突然面露颓唐之色,说道:“罢了,还是回去好好复习吧,这考试可不到一个月了。”
其余几人看得正起劲,听他这么一说,顿时也没了兴致,纷纷摇头叹气回屋去了。
他们说的这“考试”,指的可是大名鼎鼎的“东海文化水平标准化测试”,是东海商社设立的一种大型考试兼招聘活动,每年6月6日举行,于63年开始宣传,64年正式举办,今年已经是第三届了。
这项考试其实是从崂山学宫的入学考试发展起来的。当时,崂山学宫的求学者越来越多,超出了教学能力,掌门王闻之便想着筛选一下,择优录取。但崂山学宫是个以理工科为主的学校,但来求学的人却100没什么理科知识,只懂传统的经史,难不成要用引经据典的考核法来筛选理科人才?后来他灵机一动,设立了一种简易的考试方法,也就是抽取各科基础知识编写成一本入门教材,让他们自学上十天半个月再参加考试。这与其说考的是知识,不如说考的是学习能力,得分高的基本就是悟性好的了,虽说也不完全公平,但足够用了。
当时也没什么个正规体系,考试也不定期,基本是来一波考一波。但考生即使落榜也不会失望,因为就算不满足崂山学宫的需求,但能在这场考试中拿到分数,至少就说明这个人能读书识字,有一定文化水平了。而这样的人才在当前是很稀缺的,因此只要拿着考试结果去东海商社其他部门应聘,基本是一去一个准。
而随着东海势力的膨胀,这种考试自然也越来越吃香了,尤其是62年战争胜利后,报名人数一下子暴涨。因此顺理成章的,它便走上了正规化的进程,最后正式成为一种一年一度的统一定期考试。
鉴于大多数考试者都不是从东海教育体系出来的,因此正式的东海标考还是延续了“教材自学考试”的模式,只是分了语文、数学、经史、格致、地理五个科目,相应的教材内容广度也大了不少。但说实话都很浅显,只不过是中学教材的入门版本,有一年的时间自习,足够应试者学透了。显然,若是经过了正规化的东海教育,那么必然会在标考中具有巨大的优势,但是很可惜,到目前为止适龄的高小生和中学生还没有多少人呢,大部分参加者还是想搏个出身的成年人。
东海标考的主要目的,还是给崂山学宫等大学招收学生,但如之前一样,即使不进大学,考试成绩在其他地方也是有用的。不光能进社属企业,就是私营企业对此也很看重,而且想进管委会各部门入职的话,这也是块很好的敲门砖而后者对于秉持着传统观念的旧读书人来说格外有吸引力,因此标考私下里又被他们称作“东海科举”。
东海管委会自然是否认这个说法的,反复强调这只是“入学”考试。理论上他们头上可还是有个朝廷的,平日里做个买卖稍微逾矩一下也就罢了,私设科举,难不成是想造反吗?
当然,辟谣归辟谣,相关的宣传可不会含糊的。他们在江南报纸上刊登了大量广告,还廉价发售考试教材,吸引知识分子前来考试。尤其去年是会试年,大量举子汇聚临安,其中能高中进士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都只能铩羽而归,等待三年之后再战了。江南工作组就针对他们做了不少工作,其中还真有不少最终被说动,愿意飘洋过海北上试试运气。而今年这个数字更是增长到了二百余人,当然,大部分都在清净的住处准备考试,厮混在这香粉之地的可不多。
因自惭于考试之前一个月还在玩电沉溺于温柔乡而产生负罪感的几名书生走后,剩下的几人也面面相觑,动摇了起来。
梅坚摇了摇头,向着柱子另一侧的同乡徐渐离走去。
他俩都是华亭县人,去年会试不第,这事本来也正常,考不中就回去再苦读三年呗,反正还年轻呢。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活节奏开始加快起来,周遭时时刻刻都会出现新事物,尤其是有了一年一度的“东海科举”的消息传来之后,这三年就变得有些难以忍受了。所以,他们去年买了考试教材和例题,读了几遍,觉得并不太难,于是便在家自学了几个月,今年就来考试了。
徐渐离正倚坐在柱子边,左手扶着画板,右手拿着一支铅笔,在纸上龙飞凤舞地画着什么。梅坚走近之后,看到上面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了舞台上女子纱裙飞舞的姿态,不禁感叹道:“开之,你这漫画技艺是越来越精湛了,我看再过几日,便可去报上投稿了。”
徐渐离闻声抬头看了一下,说道:“是明石啊。哪里,无非是照猫画虎罢了,离真正的漫画家还差得远呢。不过最近我画着画着,发现这画技似乎与几何有相似之处,但感觉也很是朦胧,总觉得就要抓住了,但总是寻不到关键之处。唉,还是学艺不够啊,要是能找个人请教一下就好了。”
东海对外输出的印象或文化,多半是毁誉参半,比如快节奏而“奢侈”的生活方式、对财富的追求、尚武、简洁的衣饰等等,既有人欣赏,也有人指责是离经叛道。但唯有绘画艺术这方面,是大部分人都欣赏并认可的,受此吸引而来东海求学的人可实在是不少。
目前东海绘画技术又分为了三个方向,一个是最初打出了名头的精细、真实的风景画,一个是栩栩如生的人像画,最后一个就是风格简约的漫画了。东海漫画的诞生,既是因为一部分股东的喜好,也是因为它顺应了这个时代印刷技术的限制没法印刷出复杂的画面,只能印简单的漫画了。在此基础上,股东们又把后世一些发展成熟的漫画技巧带到了现在,或许是因为文化的共鸣,总之这样的绘画形式很快流行起来,先是配图,后又出现了连环画,最后又有了以画面为主辅以文字的漫画。各种漫画书大量印刷,远销海内外,甚至还出现了漫画版的春宫图,为各方文人雅士所珍藏。
顺带一提,现在东海国的出版业也有了不错的发展,在内容制造、印刷和销售渠道三个方面都蓬勃进步着。各大城市中都能见到成规模的书店,其中不但有传统的典籍、新学的学术专著,还有新兴的、漫画等休闲读物,甚至还有教人如何写字、画画、种菜做饭的技巧类书籍,可谓百花齐放。
徐渐离就是来了东海之后,被各类漫画书所吸引,最后自己买来纸笔教材开始了创作。不过,说实话,他现在的水平还稚嫩得很,跟科班出身的完全没法比,只能看出个人样罢了,也就梅坚这样的好友昧心夸奖几句。
梅坚指指后面几个正在离去的背影,说道:“他们又回去读书了,不过我这几日把教材反反复复看了几遍,也没感觉有什么精进,或许是进瓶颈了。我预备过几日去崂山一趟,既是避暑、观摩一下风光,也是顺路去学宫参观旁听一下。开之可要同去吗?”
徐渐离听了,有了兴趣,站起身来说道:“甚好!每日读那鸟书,头昏脑涨也看不出什么来,就这二十多天的功夫恐怕也精进不了什么了,那还不如去散散心呢!也别过几日了,我看就明日吧,反正你我孤家寡人,也没甚可收拾的。如今铁路直通城阳,也方便得很。”
梅坚与他一击掌,说道:“那便如此说定了!”
第519章 伪原子论(加更1/2)
1266年,5月15日,东海市,崂山学宫。
明日就是夏至了,天气越来越热,因此,海拔高而清凉的崂山就又热闹了起来,前来寻道拜佛的香客和观光客络绎不绝。这也是得益于东海商社多年来构建的道路和交通系统,让出行变得格外便利,不然老爷们才懒得出门呢。
说起来,借此东风,这几年崂山上的宗教事业也发展得如火如荼,无论是人流量还是香火钱都丰盛了不少。这让山上的道士和和尚们改变了当初对东海势力的警惕,开始接受了他们的管辖。不过东海商社对他们也没什么大意见,而且随着海外殖民活动的展开,商社对宗教产生了一定的需要,因此双方有了一定的合作空间,关系还算融洽。
除了烧香,崂山上还有另一处著名的去处,那就是崂山学宫了。
学宫本是研究学问的场所,不拜鬼神,反对迷信,但毕竟时代背景不同,一般人的思想根深蒂固。在这宗教气氛浓厚的深山之中,许多香客会顺便或特意来学宫参观,捕过他们不是来听课的,而是来“祈求”自己或者家人能够学业精进、考试顺利的。而且由于学宫里面没人收香火钱,反而比隔壁多了一丝神圣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