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255再铸鼎-第4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能够供奉在素问堂,无疑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荣誉。
这个时代,某种意义上是“生不如死”。一般人的平均寿命也就三十多岁,高生育率下有着对等的高死亡率,病死、老死、意外而死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他记忆中已经去世的熟人可能比活着的还多。在这种背景下,“重视身后事”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活坏活好都是几十年的事,但是死坏死好可就是影响几百年的大事了。从士大夫到小民,对于“身后名”的追求,是后世人难以想象的。
当然,一般人是根本没有资格去追求这个的。自古留名的就只有帝王将相,他们脚下的层层枯骨有谁知呢?
可是,现在就有了一个机会,让平凡人也能把自己的名字牢牢刻在石头上,与历代贤人同处一室供奉入殿堂内,写入书本之中让高高在上的老爷们也为之念诵。这不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吗?
家属们在医学生的指引下,抱起家人的牌位,脸上露出了自豪的表情,在音乐声中一步一步地走向了平台东北角的素问堂。
素问堂是一系列建筑群,其中主殿是一个高达十米的砖石大殿,有着高高的尖顶,阳光透过顶上的玻璃天井直射入大殿之中,在因厚重的墙壁而略显阴沉的殿内投射下一道光柱,也因此更增添了一份神圣感。
大殿两侧,两排从阔马小学临时请来的小学生用稚嫩的声音齐声吟唱出了一首声调高亢的赞颂曲。在他们身后的偏殿中,还有几名画师和记者正奋笔记录下这珍贵的场面。
家属们排成一行纵队,先后进入了大殿之中。卫生部长黄瀚带着五名高层等在里面,先是对着他们鞠了一躬,然后上去接过了牌位,走到了偏殿之中。这里有一面巨大的照壁,用大理石砌成,表面铺设了一层白色木格栅,左上角已经嵌了几个木牌进去。他们走到照壁前,先是对先前的木牌一鞠躬,然后便把今天的六个新牌位紧随其后放了上去。
“为人类和医学进步做出奉献和牺牲的人永垂不朽。”黄瀚总结道。
一个记者最后在他的报道中留下了这么一句话:“这个世界是如此的残酷,到处都充斥着死亡,生命廉价而又珍贵在我的小时候,死亡并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件随时可能降临的事物。而幸运地活到了今天之后,活在这个时代,死亡似乎离我们远一些了。之前我并未意识到这有多么珍贵,直到今天,我才发现能够自由地选择一种荣耀的死亡是一件多么宝贵的事。这并不是在任何时代、任何地点都能做到的,只有在这个庇护了人类与文明的国度才有可能发生,而这足以令我们愿意为之而死。”
1255再铸鼎
第540章 出海
1266年,8月20日,东海市,崂山学宫。
杜松林忙里忙外,总算是把这次英魂大祭给搞完了。在和善地慰问了遗体捐赠者的家属并赠予徽章和一些礼物后,他便把收尾事宜交给部下们,自己回到了第四平台的学宫屋舍里休息。
而在他的办公室里面,高川已经在等着了。
“哈,杜大仙,我可都看着呢。你如今是气度不凡啊,我可看见下面当场有好几人去报名遗体捐赠了呢。”
高川一边喝着杜松林珍藏的茶叶,一边半带调侃半带敬佩地说着。
杜松林摘下高帽,解下白色亮面红金纹饰的长袍,露出里面的花纹短袖短裤,又从桌上拾起一把折扇走到窗边,一边扇着一边说道:“唉,我这也是尽自己的力量给东海事业添砖加瓦啊。这个时代别说现在了,就是几百年后,人们都还是信这一套。不然,让王闻之他们一点点科普过去,得用几代人才能移风易俗?你可得评评理,我们这个子系统的贡献,不说比起工业部,呃,还有海洋部的诸位,总比那些打酱油的强多了吧?可有些人非得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可真是没天理了。”
他所抱怨的,是全体大会中一直存在的对文化部的宗教业务的敌视思潮。杜松林统领宗教工作的目的,或者说最初目的,是为了在思想领域创造一件好用的工具为全体大会服务。为了办好这件事,他从各大宗教中借鉴了不少成功经验,各类装神弄鬼的事做了不少。但正是因此,才引发了不少股东的警觉这一套玩多了,产生了依赖,宗教反而会在社会生活中渗透得更深,到那时就积重难返了。
高川哈哈一笑,拍了拍桌上的一部经书,说道:“他们也不是无的放矢嘛,你这神神叨叨的的确说得不少人都信了。不过,不用担心,等到了外面,你就可以大展拳脚了!”
他所指的是大会的最新政策。虽说大会对各教在本土的活动多有限制,但当新开拓了不少海外领地之后,出于传播文化和抵御外来入侵的考虑,股东们还是决定解开这一枷锁,允许相关人士在海外发展,尤其是在龙牙半岛附近和更西边的地区。历史上,这些地方会在一二百年内逐渐接受某种外来思潮,这个时空可不能再一样了。杜松林在本土不受人待见,趁这个机会干脆就主动请缨跑去海外统筹相关业务,海阔天空了。
杜松林走过来坐到了他旁边的一张竹椅上,倒茶喝了一口,说道:“放心,本土的事我已经安排好了,等出了海,我可要大干一场了。哈,南洋几百万生活在蒙昧状态的土著,急需要一套完整的社会礼仪来指导,这些全是嗷嗷待哺的马驹啊!呃,老高,明天大会你可得帮我说两句,多分我点预算,对拓殖大业总归是有好处的嘛。”
高川嫌弃地挥挥手:“嘿,能对外分配的预算就那么点,多给你了不就少给我了?你这是虎口夺食啊!谁不知道你手下那些道观寺庙最是有钱,你随便化缘点不就有了?”
杜松林摸了摸鼻子:“那点钱,不早被管委会划拉去了,修灯塔的钱里面还有不少是我去募捐的呢好吧,这个不是问题,不过我们人不少,总得拨几艘船吧?而且听说南边不安全,还得配点武器防身什么的,毕竟我的人真搞起来肯定得到处跑,可不是时时能让正规军保护着的。”
高川想了想,说道:“船的话问题不大,海船你们自己去买就行了,我们也可以处理几艘旧星火级或者顺风级给你们,还可以配一批早年的龙吟炮。至于火枪,滑膛版的陨星,也就是那鸟铳,产量已经上去了,让张云飞卖给你们一批问题不大,他也乐得扩大销路。不过这枪威力不行,打打鸟还行,不怎么适合殖民地小规模战斗的模式。其实我觉得新的x32手枪反倒挺适合你们的,射速快,近距离可以快速做出反应,而且需要专门的子弹,比起鸟铳反而更不容易流出,就是不知道大会能不能转过这个弯来了。”
说着,他就把一把精致的新型手枪从腰间解下,放到了桌子上,供杜松林观赏。
这把“x32”手枪,是年初范龙城曾在日本用过的x3的“民用版”,结构与后者大同小异,都采用了先进的后膛装填方式。主要改变是口径缩小到了10,内部刻上了三根膛线,使用10g重的锥形铅弹头,装药量和后坐力更小,而且弹药和火帽合一,成为了更方便的定装弹,更适合没经过严苛训练的一般民众,主要配发给股东和在风险地区活动的公民使用。虽说如此,它使用专门调制的火药后,枪口初速也有250s,近距离威力并不逊于鸟铳在远距离的杀伤力,仍然称得上一件致命武器。
今年x3在日本战场上少量配发到军中试用,虽说相比旧式的白虹手枪并没有革命性的改变,但仍然评价不错,军官们敏锐地发现了它的潜力,并提出了一系列修改建议。这些建议中,最有用的一条是改进了铜底壳的结构,不再是像过去那般整个当作一个大火帽来用,而是把底部加厚,又钻出了一个圆柱形的凹坑,内部钻上三个通火孔,再塞一个小火帽进去。如此一来,击发区域缩小,再配合新的锑基击发药,这种新式的底壳的安全性变得非常高,可以在平时就把纸包弹和铜底壳组装在一起而不用担心走火。需要装填的时候,直接把这种“定装弹”塞进膛中就行了,省却了好大的功夫,使得射速显著提升。熟练枪手左手捏着两颗子弹,右手持枪砰砰两枪,紧接着开膛一甩弹壳就能再度装填,甚至可以在一分钟内打出十发子弹去,要不是射程太近,简直给把步枪都不换啊!
呃,当然,这种子弹用了铜底,铜就是钱,成本自然要高上一些。不过用铜量也就相当于一文钱,而且由于铜底短,比起后世繁复的铜壳子弹生产工艺要简单多了,只需要简单的冲压和后续加工就能做出来,所以总成本并不算太高。更何况,只要你把敌人都打死了,这些铜壳不就可以捡回来了?相比之下,铜弹底有效地改善了枪械的闭气问题,省却了复杂的闭气机构,综合来看,说不定是更省了呢。
高川拿出来的这把x32,就是最新的型号,配备的自然也是新式的中心发火弹,实战效能相当不错,甚至可以说已经足够成熟,可以投入量产了。他的这一把,由于是股东特供型,更是附加了一系列华贵的装饰,握柄和枪管套都是黑檀木的,做出了符合人体工学的形状,还用了雕花的银片装饰,扳机和击锤都镀了锌,熠熠发辉,一看就很值钱的样子。
杜松林拿过这把手枪,先是左右手交换掂了一下,品味了一番手感,又打开枪机,看了看里面的子弹,最后说道:“确实不错,经书还是和手枪最配啊不过,这射程还是短了点吧?近距离遭遇战还不错,可要是野外结阵打起来就不行了。”
高川啧啧两声,摇了摇头:“有近战还不够?南洋和印度那样的地方,难不成你还打算野外结阵而战?就算真有那机会,大炮轰两轮就行了啊!到时候最多的,还是近身遭遇战,小巷子里突然钻出一堆暴徒的那种。这时候一身盔甲,左手持枪,右手持剑,那简直是杀神啊哦对了,盔甲你也得买一点,这个上面总不会卡的。啧啧,这身装备我都想要了,可惜我们西洋公司没你这么财大气粗,钱只能省着花,就只能先用鸟铳凑合着了。”
杜松林皱了皱眉头:“还不是得花钱买,说得就像我赚了你亏了似的。说到底,这x32还没量产吧,今年我们还能赶上吗?”
“没需求只能按部就班,但有需求不就快了?”高川把黑色的手枪收回了腰间的枪套中,“你把需求提上去,总装才好早些定型嘛,他们也等着个好由头呢。如果动作快的话,年底之前应该能出一批的,到时候趁着晚班船送过去就行了。”
杜松林又挠了挠头:“行吧。也别说我了,你那边准备好了没,王文统怎么说,今年船队什么时候出发?”
高川咳了两下:“那家伙我看有点心动,问题应该不大,大不了到时候把他给绑上去,等出了海还由得了他?除了他,我还找了原先的一些旧官僚,南边狄柳荫也搜罗了两个,到时候组个顾问团,到了伊尔汗国就见机行事吧。今年的船团可热闹了,日本那边腾出了手来,又多下水了好几艘烈焰级,例行的远洋舰队加上你、我、周老师的船队,还有不少民间船只也跟了去,总吨位得上万了,大概历史上也就郑和能比了。”
1255再铸鼎
第541章 上海
1266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