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255再铸鼎-第4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符凯伟很怀疑它还能不能正常工作,要是突然坏了,可就得赶紧抽调人手去转抽水机了。
还好,现在从舰桥往后看去,动力中心仍然在冒着淡淡的烟雾。
小木屋里面,“轮机长”王铮正绑着安全带,察看蒸汽机的运行情况。他因为之前在黄岛港务公司对付实验蒸汽船,有了一定的的经验,因此被挖来上了荧惑号,照顾新装的蒸汽机。虽然手下就两个人,看顾的也不过是台小机器,但他也被按了个“轮机长”的头衔,待遇等同于中尉。“机舱”内噪音大,传声管里喊了好几嗓子他才听到,紧张之下脱口而出:“暂时没问题,机器稳着呢,不过我们最好赶紧离开这鬼地方!”
虽然船只在巨浪的作用下不断摇晃和上下颠簸,但蒸汽机依然在稳定地运行着,飞轮不时发出吱嘎的响声,但无脱落之虞。一根皮带连接到临近的人力绞盘上,带动下层舱室中的抽水机工作着这套机构依然保留着,作为应急时的备份,呃,不应该称作备份,因为实际上它仍然是主要的动作系统,蒸汽机只是替代人力给它提供动力。相比蒸汽机的可靠性,锅炉炉膛内不断晃动的煤炭和水体以及偶尔溅出的火星才是更令人担心的问题。
听到夹杂着机械噪音的吼声从传声筒里迸发出来,符凯伟又安心了一些。不过看着周围的大浪和在风浪中挣扎的几艘船只,他也安心不起来了。
“是啊得尽快离开这鬼地方。但只靠这两面破帆,能往哪去?只能随波逐流了啊!”
还好,这次风浪只是普通的冬季北风的一次突然袭击,不是真正可怕的夏季热带风暴,在忍耐了几个小时之后,风浪就过去了。
看着风雨过后出现的夕阳,船员们都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觉。符凯伟长长出了一口气,突然又想起了什么,一下子跳下了指挥席,说道:“快,发无线电信号,让各船集合!”
经过几个小时的漂泊,第一舰队已经散得到处都是,现在视野内只能看到追云和乘风两艘船了。虽然已经事先设定了集结点,但多一重保障总是好的。
破浪号上。
“动了动了!”
两名实习军官看到“授时仪”上的指针动了起来,双双激动地叫出声来。但两人很快安静下来,拿出纸笔记录指针上传达的信号。
现在的无线电系统太过简陋,别说将信号加载到波形中了,甚至连信号强度都无法很好地控制,只能通过有规律的通断来传达信号。信号以两秒为间隔,两人一边盯着旁边的航海钟的秒针,一边记录着指针的摆动。
不久后,本子上就写满了0和1,一人继续盯着仪表,另一人则拿出密码本开始翻译起来。
“第一段是时间,16:53,与航海钟一致。谢天谢地,这些钟虽然不准,但总归是经受住了风浪的考验。”
“第二段是集结点,西经605,北纬225,是预定的集结点苏尔港无误。”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重复,不,是新的授时。接下来应该没了,你继续看着,我去报告舰长!”
虽然只是一堆看上去杂乱无度的数字,但却给了这两个年轻军官一丝温暖的慰藉在这茫茫无边的大海上,他们不是孤独的!
1255再铸鼎
第550章 火油贸易
1266年,12月5日,没翼港。
经过一番风浪洗礼后,第一舰队成功重新集结。舰船表面的漆和零碎装饰被冲掉了不少,看上去有些狼狈,但是柞木材料的主体结构还是经受住了考验,依然坚固,只要再简单修整一下就又是一批好船了。他们检修后从集结地继续出发,平安到达了目的地没翼港
以七声礼炮的问候作为先导,舰队在海平面上显现了出来,引发了港中居民的注意。很快,传递消息的信使骑着马奔向各方,等到舰队入港的时候,商社在本地的合作伙伴,以陈氏唐商和纳巴汗没翼家族为首的一众商人已经等在码头上了。
符凯伟是第一次来到天方世界的这处海港,自然对这些人不熟。但是不要紧,舰队中有贸易专员专门处理这些事情,他只要上前打个招呼就行了。
“啊,原来是符先生,阿剌赐你平安!”一个蓄着大胡子的青年人听了通译的介绍,热情地走上前来,按大食礼仪与符凯伟握起了手,这让他既熟悉又有些不适应。
这个大胡子是没翼家族的萨林舍利夫艾什勒弗杜兰阿吕亚哈姆纳巴汗没翼。阿拉伯人的名字可以分四节,第一节是本人名,第二节是父名,第三节是祖父名,第四节是部族名。这个萨林的祖父与当初跟狄柳荫交易的那个买买提的父亲同名,那么算下来萨林就是买买提的子侄辈了。
符凯伟听了通译的介绍,对这一长串名字一阵头晕,然后也不管了,从身后副官手上取过一份礼物,送给萨林,说道:“你好你好,小小礼物不成敬意。”
萨林命仆人将礼物接了过去,客气了一下,便当场打开来看,不禁惊叹了起来。
盒子里面是一个青花瓷盘和一个小瓶,青花瓷盘上精妙地绘制了一个人像,正是他叔叔的头像。天方教教义是禁止描绘人类画像的,不过现在的阿拉伯人尚有文化自信,禁忌没那么严格,虽然本教画师不能画人像,但请别的宗教的人来画却是没问题的,不少有地位的人都会这么做。这副头像是之前舰队中的画师描绘下的,后来经过一番艺术加工,先是转化为唐式风格的人像唐朝风格对波斯绘画有很深的影响,在大食地区也有一定的接受度,又使用阿拉伯风格的书法技巧,把线条转化为了阿拉伯文字,最后烧制到了瓷器上,形成了一个中西结合的艺术品。
“真是美妙,我叔叔一定会高兴的!”萨林对此大为赞赏了一番,又取过那个小瓶子。这是一个小玻璃瓶,里面流淌着一些深紫色的液体,凑近瓶盖还能闻到一丝淡淡的酒味,“这是?难道是酒吗?呃,这可不行。”
符凯伟摇摇头,说道:“不,这是染料,紫色的染料,你们拿去一定能卖个好价钱的!”
这个时代,染料要从天然物质中获得,产量少、品种也少,色牢度不高,价格自然也很昂贵。在寥寥可数的几种可选颜色里面,紫色是其中最为珍稀的一种,从某种贝壳动物中提取的贝紫甚至一度被罗马帝国指定为专用色。欧洲和大食地区受此影响,也将紫色视为一种高贵的颜色,价格当然同样高贵。但在中国,由于有紫草这种富含紫色色素的特产植物,所以紫色并不算特别昂贵但也不便宜,这就产生了不小的盈利空间。
符凯伟拿来的这瓶染料,就是用酒精从紫草根中萃取出来的高浓度紫色染料,不但上色效果绝佳,还解决了植物储存和海运的难题,即便染出的紫色和罗马贝紫并不是一个色调,但想必仍然能卖出一个好价钱,将来也有望成为一个大宗出口项目。如果反响好的话,接下来还可以开发其他种类的染料,这年头全世界人民都喜欢大红大绿的鲜艳颜色,怎么卖都不会亏的。
萨林也是见过世面的,听了通译的转述后,立刻明白了这种货物的价值,脸上笑开了花:“好,好,果然是好东西!符先生,请随我来,我家准备了宴席,专门欢迎远来的朋友!”
原本东海商社并不需要这么费心地准备外销货,中国传统的丝绸瓷器,以及来自热带的香料和白糖,再加上一点自产的新鲜玩意儿,就足以卖出一笔大钱了。但是经过几年的经营,他们意外地发现在大食地区有买不完的好东西,比如阿拉伯马、一些异域奇珍还有最近发掘出来的粗炼火油。这么一来,就需要有更多的销项才能满足他们的采购需求了。
但是,这并不是说明他们在贸易上吃亏了,恰恰相反,这种进出平衡的贸易模式才是健康的贸易模式。双方买卖的大部分都是工农产品而非不可再生的稀缺物资,这意味着这种贸易行为是可持续的,贸易规模可以不断扩大,更符合商社的长远利益。
相应的,没翼家族对这样的合作模式也非常满意,双方的关系逐年加深,现在商社已经不需要按配额买马了。呃,只不过他家的好马数量也有限,就是敞开卖也不能提供太多。
说到火油,符凯伟对这个特别感兴趣,因此在买买提家接受过宴饮后,便提出要求,想去他们开设的炼油场进行参观。
纳巴汗没翼家族从狄柳荫那里得到了炼油法的秘密之后,成功开创了一大财源,对此欣喜若狂的同时,自然也是严格保密,把场地设置在了一处秘密的港湾之中,严禁外人接近。不过这个技术既然是东海人提供的,那么对他们也就不是秘密,再鉴于双方的良好关系以及这次他们又带来了不少好东西,所以买买提便同意了这个请求,派人带他去了炼油场。
“哟呵,还真有些手段啊。”
符凯伟到达浓烟滚滚的炼油场后,对这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生产设施实在是有些惊奇。他本以为这里会是一个极为原始粗陋的血汗工厂,实际上确实也没错,但血汗工厂也是分等级的,这一处显然是比较高级的那种里面分了不同部门和工序,还有不少简易机械和车间,操作起来井井有条,实在是有些出乎意料。
炼油厂位于没翼港北边的一个小港湾的内部,港湾入口狭窄,便于防守,内部有高山包夹,可以遮挡海上的视线,确实也是附近能找到的最好的藏身地了。唯一的问题是在于此地并不产油,需要从外界运原油过来提炼,长远来看有从渠道泄密的风险。
此时,正有一艘大食特色的谢贝克船停泊在港湾中,一队黑人奴工从船上背下大陶罐装的原油,在监工的催促下,吃力地背负到了山地间的炼油场中。
奴工们的表情痛苦而麻木,但符凯伟也没有余裕去同情他们,因为这座炼油场的工人几乎全都是奴工,一个个同情过去得到什么时候?
大食人用奴隶的水平比东海人强得多,能够压榨出比雇工还高的性价比,也是一种本事。不过这处炼油场用了这么多奴工,不光是出于成本的考虑,也是出于保密的考虑,至少不用担心他们下班后出去吹水了。
原油运抵之后,首先进入一个就叫它预处理车间吧,一帮奴工把陶罐架到火上,一边搅拌一边加热,等火候到了一定程度再拿下来送往下一道工序。加热用的燃料是一些黑色的块状物,看上去并不像煤,考虑到此情此景,应该是炼油剩余的沥青。以他们的工艺肯定是没法把沥青和油完全分离的,能当作燃料来用也不意外,不过这废物利用的思路还是可以的。要知道,即使在21世纪,某些战乱地区的土炼油厂还在烧木炭呢。
“杜兰君,这是在做什么?”符凯伟指着这个“车间”,询问起了陪同他来参观的没翼族人杜兰。此人是这座炼油场的“工程师”之一,旁边的通译很快把话传达给了他。
符凯伟虽然在提问,但其实他对这道工序的作用十分了然,这显然是为了去除一些石脑油之类的轻质馏分。这些东西燃点低,易爆燃,在这种粗糙的生产流程中容易引发事故,因此要提前“蒸”出来。他这么一问,只是想了解一下杜兰他们的理论水平。
杜兰犹豫了一会儿,不知道该不该透露技术秘密,但想了一下,还是觉得没必要拿捏:“这么先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