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255再铸鼎-第6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此惊变,营中立刻吹起了长号,墙后的元兵也举枪警戒起来。

    少尉哈哈一笑,带队向南撤去,留下一长串震撼人心的口号。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而映衬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在南方的东海军营地中,两门15式乙已经推了出来

    与此同时,在滨州西南的济阳县。

    五艘挂着“东海关税同盟”与“齐”字大旗的炮舰冲入了清河北岸的济阳港口,身穿蓝色军服的齐军士兵从船上涌了下来。

    更西南边,济南对面的齐河县,早已在北岸集结的齐军主力向北进发,与严阵以待的元军发生了冲突。火炮轰鸣,步兵用滑膛枪打出了一场原教旨的排队枪毙

    李璮本人在平壤坐镇,并未前来。他的孙子李之元在前线督战,见此雄壮军势,激动地亲自擂起了鼓。

    “进军,进军!今日拿下齐河,明日便进禹城,大势已成,不能让东海军独美!”

    与此同时,梁山泊南岸的巨野县。

    两部滕军在城南的旷野上列阵,排成了十个整整齐齐的方块。

    主将夏知拙在城墙上看到这副景象,雄心大作,下城策马驰到阵前,振臂高呼道:“攻取成武,攻取曹州,收复东京!”

    夏知拙是滕国公夏贵之孙、夏富之子。他父亲夏富是夏贵的长子,本应继承滕国和夏家的这一大片家业。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前年,夏富竟身染恶疾而死,先于年事已高的夏贵去了。这就让滕国的继承问题染上了一丝阴霾,夏知拙身为长房嫡孙,理论上是有。

    因此,在如今东海关税同盟对元国发动全面进攻的如今,夏知拙决定利用这个机会痛打落水狗,好好为自己增添一份战功和威望。

    阵中的士兵都是夏富的旧部,此时受少主激励,也跟着喊道:“收复东京,收复东京!”

    夏知拙见军心可用,得意地向西南一指:“出击!”

    在更南边的金乡县,夏知拙的叔叔夏松已经带着自己的部属兵临城下,进口自东海国的幼龙炮一字排开,向城墙上抛射着爆炸弹。

    轰了三轮过后,夏松赶紧叫停:“好了,打这一发几乎就一个船牌没了,省着点!守军已无战心,直接攻城吧!”

    再南边的丰县,另一个夏家二代夏柏也带队来到了城下。不过他却过城而不入,直接往西北边的单县行去。因为丰县与他的大本营邻近,这些年来早就渗透干净了,大军刚到,里面的文武官员就干脆地开门迎降了

    与此同时,徐州之南的宿州。

    宿州城外,黄河的支流睢水自西北而来,向东流去。

    在睢水之上,挂着“宋”和“徐国公李”旗帜的船只正逆水艰难地向西北行驶。

    岸边,有大量的兵丁正同样沿睢水行进着,队伍中还夹杂着车马,卷起了滚滚扬尘。

    李庭芝从一艘大船的船舱中走了出来,看着外面一眼看不到边的军势,热泪盈眶:“端平入洛后四十年,我大宋终于能再踏足中原之地了。前进,今日便要拿下永城!”

    与此同时,聊城。

    休整结束的第三野战旅全军出击,直朝西方的冠县扑去。

    取了冠县,就能沿御河再向西南前进,夺取重镇大名府。而只要取了大名府,再向西进逼太行山,就能拦腰隔断河南河北,使得元军首尾不能相顾

    战争便可进入下一阶段了!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在整个山东边界上,经营多年的东海同盟军全面出击,以磅礴之势一线平推出去,毫无花巧,却又势不可挡!

    而且还不仅于此。

    在稍早一些的日子里,10月18日。

    遥远的北方,“辽国”,广宁府后世辽宁锦州北镇市。

    在过去的四年里,东海人盘踞辽东的辽阳、沈阳一带,辽国继续在辽西的广宁、懿州一带坚守,双方相安无事,甚至还“合作”修建了一条联通辽阳和广宁的高等级道路。

    如今,第四野战旅就沿着这条“辽宁公路”,仿佛是一夜之间出现在了广宁城下。

    四野常驻辽东,战备程度一直很高,在之前的军改中受影响不大,之前就一直活跃在辽东地带。如今甫一动作,便摧枯拉朽一般突破了辽国象征性的防御。

    “辽王”耶律忒哥匆匆登上广宁城墙,看到外面严整的军营、呼啸的银甲骑兵和黑洞洞的炮口,立刻脸色苍白:“怎么连大炮都架出来了?”

    然后他立刻跺脚道:“事不宜迟,快备马哦不,备车,我亲自去营中商谈!”

    他这个辽王亲自去搞战地外交,多少有些冒险。但耶律忒哥当年是见识过四野的火力强悍的,知道他们真要动手,自己绝无幸理,躲在城内也一样。也正是因此,他自继任辽王以来,一直对东边的东海人以礼相待,逢年过节送点礼物过去,元国朝廷有了什么命令也会通报那边一声可都这么恭顺了,他们怎么还打过来了?

    耶律忒哥带着一队随从,打着仪仗,乘车进入了第四野战旅的旅部营地之中,然后在两个近卫兵的带领下,与一个幕僚一起进入了营帐里。

    这次四野是由功勋卓著的范龙城带领的,当耶律忒哥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带着一帮参谋,一边看着一些小条子,一边把一些棋子放在地图上。

    耶律忒哥并不认识范龙城,但认识他的军衔,不敢怠慢,立刻行礼道:“见过这位将军,不知我国因何事触怒了贵国,还请指教,我回去立刻惩治不法”

    范龙城抬起头来,斜眼看着他,摆手道:“不用废话了,如今你就一条路,举国加入东海关税同盟,然后率军与我一起南下入关。点头,否则就不用回去了。”

    “什么?”耶律忒哥大惊,整个人都抖了起来。

    但想想也没什么好吃惊的,如今元宋东三国大战,四野过来,不逼你投降,难道是来请客吃饭的?再者说了,他们肯要你投降,是看得起你,觉得你多少还有点利用价值,否则干脆碾过去就罢了,还废什么话呢?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

    四野作为目前东海军整备完毕的两个野战旅之一,放在安全的辽东实在是有些浪费,总指挥部就想着把它调入关内作战。而在走之前,总得把辽国这个隐患解决掉才行。

    辽国地小民少,绝非已经动员起来的东海国的对手,但上万契丹部民也是支不小的力量,在敌人那边会添不少麻烦,在自己这边却多少有些用处,所以能收服还是收服的好。

    耶律忒哥的内心不断天人交战着,回忆起当年太祖耶律阿保机开朝建制的丰功伟业,回忆起辽宋之间的澶渊之盟,回忆起为金所灭的耻辱,回忆起高祖父耶律留哥联蒙抗金的丰功伟绩,又回忆着这份好不容易传承至他手上的家业,终于还是一咬牙,一跺脚

    然后膝盖一软,颓首道:“听凭将军吩咐!”

 第729章 四野要入关了!

    1273年,10月18日,广宁府。

    辽国的轰然倒戈,将给元朝的政局带来深远影响,但就现在来说,即使他们投诚了东海人,集结部民随军出征也需要一段时间。范龙城没有等他们,留了两个普通步兵营和一批职人员帮着整理,就继续带着第四野战旅南下了。

    目前清河前线兵力比较充足,把四野调过去也意义不大,所以总指挥部是想着将它作为一支奇兵使用,开辟第二战场,使得元军首尾不能相顾。

    从地图上看,最有诱惑力的进攻路线似乎是走海路去海津镇后世天津登陆,直捣燕京。但是海津镇的港口条件很差,而且眼看着就要入冬了,万一登陆后海河冻上断了后路,再被优势敌军围堵,那么就会面临不可控的风险。所以,参谋们比划了比划,觉得还是从陆路直接打过去的好。

    辽地与河北汉地之间有重重燕山山脉阻隔,能够大规模通行的仅有海边的辽西走廊一条路。后世,辽西走廊沿线有一连串的城市和古关隘,但在这个时代,由于这一带长期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腹地,因此并没有太多的人口和险关,从广宁到榆关后世山海关附近几乎畅通无阻。

    榆关东边是有不冻港的,只要取了榆关,再往西打过去就一路无忧了。如此南北夹击,照样能打元军一个措手不及,虽然少了一分“奇效”,但王者之师就是要堂堂正正碾压过去,何必弄险呢?

    当日,四野浩浩荡荡的车队和马队南行二十余公里,在南边的闾阳县停留了下来。

    被颠得头晕脑晃的步兵们跳下马车活动腿脚,后勤营的士兵们把车赶在一起围成简易防御,把马牵走,又有保障营的修理兵上前对车辆维护起来。

    各营的行动都有章程,范龙城不需要干涉,随意转了一圈,就找到正在外围庞大马群前忙碌的王世明,问道:“情况怎样了?”

    王世明是全体大会的年轻股东,之前曾在战略后勤旅历练。这次四野的行动跟以往东海军的任何一次战役都大不一样,不再是短途战斗,而是数百公里的长途行军,因此后勤是重中之重。上面研究后,把王世明派来给范龙城做副手,既是帮忙,也是锻炼。

    广个告, 换源神器APP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

    他把工作交给专业的后勤士官,然后自己带范龙城走到一旁,说道:“情况还可以,没出什么大篓子。平安马车的表现很好,马匹有了辽国的马之后也够用,赶上计划肯定是没问题了。”

    范龙城又问道:“粮食没问题吗?”

    王世明答道:“在广宁补充了一批,但车位有限,没有很多,也就三天的量。不是大问题,吃完前就有有海军供应了。”

    当下四野总计四千四百人,马匹数量不亚于此,为了满足这一大圈人马的需求,总后勤部给配备了两个后勤营以及三百余辆运输马车,且都是有悬挂减震结构的“平安”重型运载车。不过,为了行动迅速,现在这些车辆大部分并没有用来装载补给品,而是用来搭载士兵,实现了全员的“骡马化”。粮食先靠就地征集,然后等到了辽西走廊沿海地带,就可以靠海军运输补给了。

    范龙城朝王世明一招手,往营帐的方向走去,说道:“这样还是太慢了,几百辆车走路没花几小时,启停扎营却得半天时间。回去召集参谋修改一下计划,把每日行军距离延长到五十公里,加快速度!”

    王世明一愣:“日行五十?虽然人是坐车的无所谓,但马也受不了啊。”

    范龙城摇头道:“耶律家不是赞助了一批马么?别节省了。做个计划,每走一天就换一批马继续拉车,走累了的养好了再跟上来。废不了几匹马,不用抠门了,现在时间更重要。三野都打赢一场漂亮的了,我们怎么能落在后面?”

    “您说的是。”王世明嘿嘿一笑,跟他进了营帐,又走到地图前。

    只见范龙城已经在地图上做过规划了。从明天开始,第一日行至锦州,第二日到后世葫芦岛的位置,第三日到瑞州后世绥中,第四、五日抵达榆关,第六日入关,然后第七日休息!

    王世明在地图上比划了一下,每段还真是差不多五十公里的距离。他思考了一会儿,又说道:“嗯,虽然军校里教过,图上作业一定要留出冗余,但这段也是有商路通的,可以努力一下。不过这样一来,就得跟海军多沟通一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