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255再铸鼎-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时代的日本,是教科书般的庄园农奴制经济。各地领主划出一片片庄园,自行组织领民生产粮食和手工制品,由领主进行分配,如果有剩余,就拿到市场上出售。对于领主来说,如果剩余产品卖不出去,就只能分配给领民,和烧掉也差不了多少,因此商品的会计成本相当于0,只要一个很低的价格就愿意出售。
同样的,既然日本的经济基础是一个个自给自足的庄园,那庄园自己也不会需求多少其他庄园的产品,这些剩余产品很难在日本国内消化,只能向外出口,也就是卖给宋国商人。
这些廉价的商品对于宋人来说简直像白捡的一样,只要运回一海之隔的明州,立马就能翻几番卖出去。于是,他们运来瓷器、成衣、书籍等等中国的奢侈品,换取日本人的廉价商品。但是日本人对奢侈品的需求也有限,他们最喜欢的,还是宋朝的铜钱。
日本也曾经学着唐朝铸造铜钱,但随着天皇和朝廷的衰落,这项活动也就停止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都依赖外来输入的铜钱,后世甚至还有大名把永乐通宝用作家纹的。
对货币的喜爱就像刻在人类基因里一样,即使是习惯以物易物的日本庄园主也对来自大宋的铜钱极为渴求。即使不能吃,不能穿,他们也愿意用自产的商品换来一串串的铜钱,堆在仓库里,光是看着就很满足了。
这样的输出货币换取商品的贸易行为,其实对宋朝是有利的。但是在经济学不发达的时代,统治者总有些朴素的重商主义思想,看到铜钱外流非常不爽。于是前几年,宋理宗赵昀命人通知镰仓幕府,让他们设法减少宋日之间的贸易逆差。而镰仓幕府这时候不敢忤逆宋朝,同时也觉得稻米之类的货物外流确实太多了,就减少了遣宋船只的数量。
当然,这种逆市场潮流而动的行为自然是起不到什么实际作用的,官方折腾那几笔根本无法影响大局,民间的宋日贸易依然火热地进行着,最多把铜钱藏隐秘点罢了。
在这个背景下,东海商社想去日本贸易,最好的方式显然是带一船铜钱过去,买一船商品回来。当狄柳荫去请教史掌柜的时候,对方就是这么跟他说的,这大幅颠覆了他的固有印象,同时也感叹起了铜钱的魔力。
但东海人下意识地不喜欢这种笨拙的贸易方式,同时也没信心逃过市舶司的检查,所以狄柳荫出门后继续搜集起了其它情报,关心起两地的其它进出口商品来。
……
“什么,纸?”狄柳荫坐在一家“庆福脚店”里,对面坐着一个长衫的牙人,“袁兄,你刚才不是说这边往日本国卖纸过去吗?怎么又买回来了?”
这家店是望海镇码头附近一处卖酒的店家,汇聚了不少八方来客,消息很灵通,狄柳荫到这里,找了个牙人打听起了日本贸易的情报。
这个牙人名叫袁修,说的情况和史掌柜告诉他的差不多,先罗列了一遍宋朝对日本的出口商品,有瓷器、茶叶、书籍、笔墨纸砚等等,很常规。又一个个说明日本输出的商品,有铜材、长刀、折扇、漆器等等,也很合理。但后面又有一项是纸,这就很奇怪了,双方互相输出纸,这是什么情况?
袁修轻轻一笑,说:“客官有所不知,这日本国有种特产叫雁皮树的,用此树的树皮制成的纸细腻坚韧,乃上等好纸,我朝的文人雅士皆爱使用。不过日本国的士人反倒是万事皆以中华为贵,撰文作画爱用大宋的宣纸。所以卖去宣纸买回雁皮纸,并不冲突。”
“哦,原来如此。”狄柳荫明白了,“那日本还有什么特产呢?”
“唔,”袁修想想,说,“前面说的那些货物,不一定常有,即使有,不知会纲首也不一定能随意收买。但有一种货物,是一定会有的,那就是木材。庆元府多年造船,大料稀缺,日本国却有不少数十上百年的巨木,运回明州,一定收益颇丰。”
木材贸易狄柳荫倒是听明白了,但是有个关键词引起了他的注意:“等等……纲首是什么?”
袁修有些无语,纲首你都不知道,怎么做海贸的?但他很有职业精神,耐心地解释说:“纲首就是船头,掌船之人,又或是商船的首领。我大宋前往日本国的商人,有些在日本国置地定居,当地人就称他们为‘纲首’。久而久之,这些纲首们就成了日本海上勾当中呼风唤雨的人物,寻常海商去日本做生意,必须知会他们,否则是买不到珍稀商品的。”
狄柳荫这下子就很清楚了,果然商人做到最后都想着垄断啊。他想了想,干脆邀请袁修上船:“袁兄对东瀛风物如此清楚,窝在望海镇上岂不是明珠蒙尘?我想聘请袁兄做个向导,不知现在这边是个什么行情?”
袁修呵呵一笑,摆了个手势。狄柳荫与他讨价还价了一番,最终约定给他五脚的份额,外加三百贯会子的行李费,雇他从购货到销货全程指导。
两人去旁边柜台借纸笔签了一份合同,狄柳荫给了他一些会子,就回租住的小院召集其他人开会商议赴日事宜了。
1255再铸鼎
第70章 对日贸易 二 谢国明(第七更)
数天之后,腊月十二,日本九州岛以西海域。
在西北风的吹动下,寒露号“飞快”地自西向东驶去。
这次东海商社来日本只是探探路,为行动方便,只派了寒露号一条船,货物也大多选择质轻价高的丝绸茶叶书籍等等,相比南下时船身轻快得很,在侧风的加持下跑出了近八节的“高速”。
“叮叮”
在看了大半天海水之后,望斗上的水手终于在右前方发现了一连串破碎的小岛,连忙摇铃警示起来。
甲板上的船员们精神一振,纷纷寻找制高点观察起来。过了一段时间,视线内出现了连贯的陆地,水手们爆发出了欢呼。毕竟他们是第一次来日本,出航前虽然听东家们讲过课,但心里还是很没底,之前在海上飘了三天三夜,心情随着航程的增加逐渐忐忑,现在看到陆地,顿时放下了心。
东海商社雇来的向导袁修站在舷边,仔细辨认着右前方的陆地。他上船的时候带了个罗盘,一路上自己记录着针路,船的航向很正,正得都让他有些惊讶,根本不用担心迷航。
当然,这一路上让他惊讶的地方还有很多。当时看到这艘奇怪而优美的船,他就吓了一跳;等船开出了码头,跑出过更的高速,又是让他吃了一惊;然后出了外海,这帮东海人很自信地自行导航确定方向,不用他帮忙,更是让他差点吓到。还好,事后证明他们的航向非常准确。
“袁兄,这一片可是五岛?”一个声音从袁修背后传来,他差点又被吓一次,连忙回头看,原来是这条船的纲首,他们称呼“舰长”的韩……韩什么来着?
“韩……舰长,你来过日本国?怎知这是五岛?”
“唔,我是没来过,不过我们的……先祖,之前来过这里,传下过地图,所以认了出来。”
“失敬失敬,”袁修对这帮人是越来越佩服了,“原来韩舰长是有家学传承的,难怪如此精于行船。”
“没什么,都是前人的功绩。唉……”
两人交谈了一会儿,寒霜号继续向东行驶,六七个小时后,便接近了九州岛北部的博多湾。
博多港是现在日本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历史上,这里曾经是日本九州地区的最高政治机构兼日本的外交机构大宰府所在的地方。不过大宰府发挥外交作用的时期也正是日本闭关锁国的时期,博多在那时只是个稍有人气的小港口。随着日本朝廷权威的日益衰落,锁国措施渐渐失效,来往博多的宋朝商船越来越多,这里才慢慢发展起来。
1156年,平清盛在博多正式开埠。由于得到了武家的支持,再加上地理位置的优势,有不少商船在此聚集。之后更是产生了规模效应,整个日本的贸易中心都渐渐转移到了这里。
中国商船在博多将货物卖出,日本商人再转运到日本各地;同时这些日本商人也把各地商品运到博多,由中国商船带回中国。中国商人在博多建立了日本人称为“唐坊”的聚居地,选出代表,对外与日本政府统一交涉,对内在唐坊内部制定法度、自行议事。
这种模式,简直和十九世纪的上海一模一样。
寒露号逐渐驶入博多湾,狄柳荫带着袁修上了艉楼,帮忙导航。进了湾口后,袁修突然指着航路左侧一个小岛,惋惜地说:“唉,可惜谢纲首去世了,要不就能直接在这小吕岛上请他指引了。”
狄柳荫看了看那个小岛。它差不多是个半球形,像个馒头一样扣在海上,几乎没有平地,只在岛南侧有一段小海滩,上面有十几间宋朝风格的建筑。他摸不着头脑,问:“这小岛有什么特别的吗?”
袁修叩着船舷,组织了一下语言,说:“这谢纲首,讳国明,可是博多宋商中的风云人物。他家近百年前就在博多经营,传到他时已是博多一大海商。谢公乐善好施又急公好义,在宋人和倭人中都吃得开,有了纠纷往往找他调解。十多年前博多闹饥荒,谢公从大宋运了米粮过来,赈济了不少灾民,至今仍有不少倭人感念他的恩德。
谢公在时,曾托庇于日本国一大族曰三浦家门下,得以做了刚才那小吕岛的地头。谢家在小吕岛好生经营了一番,初来博多的宋船,只要备礼去小吕岛上拜访一下谢公,他就能帮着把生意做起来。
不过可惜,这三浦家后来与日本国的当家北条家闹翻,被北条家灭门了。谢家没了靠山,就常常被这小吕岛原先的主家宗像家刁难。谢公在时还好说,谢公一去,宗像家就当即把谢家的孤儿寡母赶出了小吕岛。还好谢家在博多还有产业,仍能惨淡经营下去,不过经此变故也一落千丈了,谢家母甚至出家为尼了,唉,好人没好报啊啊。”
“哦……唉……”狄柳荫这时候也想起谢国明是谁了,也跟着感叹起来。
他自己对日本历史略有了解,出发前又去文化部补了补课,对这段时间的历史不说精通,但总归是有个大概的印象的。这谢国明可是博多历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他在博多做了很多善事,在民间威望很好,甚至有人把针灸、造船、荞麦面、剪刀等技术的传入都归功于他。直到现代,博多仍有纪念谢国明的传统。
谢国明死后葬于博多,传说墓边有一棵大楠树,后来长成了参天巨树连墓都包了起来,可惜后来失火烧没了,再后来又复制了一个,成为了博多一处景点。
不过谢国明后世的名声显然在现世起不到多少作用,由于他投靠的三浦家在政争中身死族灭,谢家的地位也岌岌可危。谢国明1252年去世,53年他的家人就被赶出了小吕岛,也太快了点。
旁边听着的韩松此时起了兴趣,说道:“这谢公的后人还在博多吧,我们去拜访一下怎么样?”
……
博多地界内有两条大河自东南向西北流入博多湾,南为那珂川,北为明堂川,中间夹着的平原地带上就坐落着居住区博多町。
寒霜号驶入那珂川河口的码头停泊下来。码头是当地商人运营的,只需要缴纳少许停泊费即可,没有讨厌的市舶司过来收关税。
冬日昼短,到岸的时候已经近黄昏了。由于人生地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