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255再铸鼎-第6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幅惨状,不仅让元军惊愕,就连东海军也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一直过了好几分钟,南边才响起冲锋号,那些早在甲关后面准备好的降兵夹杂着一些红绿衣的东海兵冲了过来。这次,乙关上再没有反抗了。

    看着他们逐渐沿着垮塌的土坡冲上乙关关墙,齐秉节慌了,立刻下令道:“开炮,快开炮!”

    南大关上的火炮立刻对着乙关打起了炮,“轰轰”

    呃,但是,尴尬的是,由于乙关关墙矮了一截,火炮俯角不够,在半空中越了过去。

    齐秉节急道:“都傻了?换铁砂弹!”

    炮手们匆匆装了霰弹进炮膛中,然后又打了出去。这次的效果要好上不少但又有了新的可题,破损的关墙上到处都是残垣断壁,攻上来的东海兵往后面一躲,铁砂就拿他们没什么办法了。

    不仅如此,还有些东海兵大胆地在炮击间隙冒出头来拿火枪对这边打过来,打得出奇地准,经常能从小小的炮窗打进来伤人,极大地影响了炮击效率。打到后面,守军甚至不得不把炮窗挡上暂避锋芒。

    南方远处,开始有东海兵带着一些降兵清理废墟,试图平整出一条道路。而在更远处,一门巨炮从甲关的城门中现出了身形

    齐秉节取出望远镜,观察起这门巨炮:“难道就是这门炮打垮了乙关?看着也不算多大啊”

    120炮论起体型,并不比元宋两国铸造的一些超规格的几千斤重炮更大,所以外人看了容易产生迷惑。但论起实力,它发射的弹头重量可比当下最大的滑膛炮还要重一倍,破坏力更是远远超出。

    但很快齐秉节又意识到了不对:“等等,我现在能看见那炮,炮岂不是也就能打过来??”

    的确,东海炮兵在甲乙关之间跑来跑去,很快就找到一处视野合适的位置,挖土修起了阵地。

    城上的元军诸将无不脸色发白。面对那等重炮,南大关即便比乙关坚固一些,又能多顶多久?

    千夫长徐合走到齐秉节身边,一脸忠心地说道:“万户,现在前线战况不明,未雨绸缪,中大关也该筹备起来了。此事一般人做不了,最好还是您去亲自坐镇”

    齐秉节一愣,然后心思迅速转动,欣慰地拍了拍徐合的肩:“有道理,中关才是关键所在,少不得大将镇守。徐兄弟,那这南大关就暂且交由你来守御。”他眨了眨眼睛,“见机行事。”

    “啊?”徐合一脸错愕,他本来只想拍个马屁,怎么把自己给搭进去了?但看齐秉节的表情,他还是咬牙接下了任务:“是,只要南大关有在下一日,便不可能被东贼攻破!”

    齐秉节哈哈一笑,又与他交待了几句,便带人撤离了。

    送他走后,徐合立刻准备起了来也没什么可准备的,只能匆匆把墙里的驻兵都撤到后面的瓮城里,以防被一锅端。

    他本人倒是挺大胆,依然站在正面的关墙上,以接收炮击时的第一手信息。当然,撤离的道路也已经清空,随时可以退回去。

    东海军在乙关那边准备了一阵子,到了下午,才正式开始炮击,然后就是

    “轰!”

    巨响传来的同时,一枚沉重的尖头铁弹砸在了徐合脚下的城楼中,强烈的震颤自脚下传来,他一个没站住,直接摔倒在了地上。还没等他爬起来,下面的弹头轰然爆开,不知道炸到了哪根柱子还是什么的,总之不远处的一处地面突然塌陷了下去!

    这一下把他吓了个肝胆俱裂,手脚并用向后爬去,好不容易才逃到了后面的安全区其实也没多安全,炮击仍在继续,脚下的关墙仍在震颤着!

    徐合大脑轰鸣着,下意识就要逃出去,反正只要他不在南大关了,南大关就算被攻破也与他无关了。可齐秉节才走没多久,他这就要逃的话也太丢人了,于是决定等关墙垮塌了再说可突然又出现了异状!

    炮击的声调突然一变,从那种巨响变成了更熟悉的小一点的轰鸣声,然后几个小黑点划着高抛物线越过了关墙,在半空中爆炸了开来!

    紧接着又是接连不断的榴霰弹打过来,钢块成片地泼洒。前不久刚从关墙内撤出来的元军躲过了大力直击,却又暴露在了这从天而降的打击之下

    徐合一边往掩体里逃去,一边气愤地道:“这些东海贼,也太卑鄙了!等这波过去了,我就去中大关请援兵,回来与他们死战咦,怎么真停了?”

    无处不在的爆炸声突然停歇,空气安静下来,让人还真有点不习惯。

    但也没真的安静下来,还有些细碎的声音从外面传来。他竖起耳朵听着,随着声音越来越大,终于听清了是关墙两侧传来的喊杀声!

    徐合勃然色变,匆匆从掩体里出来,爬到了高处,然后果然看到了令人惊恐的一幕:许多穿绿衣的东海兵从关墙两侧的山林中冲了出来,占领了几乎无人防守的关墙!

    “太卑鄙了!”徐合忍不住喊了出来,“不是说好了的要毁城墙的吗?怎么又派兵来攻了?!”

    另一边,曾向下士带着自己的班登上了城墙,用步枪驱散了一批试图回援的元兵。他看了看下面四方的瓮城,摸着下巴道:“就该这样嘛,多好一座城,毁了多可惜啊”

    数日后,1月24日,奉圣州。

    齐秉节往脸上摸了一把灰,又弄乱了一下头发,然后走进了州衙之中,对里面高坐着的真金哭喊道:“太子,属下无能,未能拦阻住东海贼,罪该万死,请太子责罚!”

    前几日东海军祭出重炮,攻占了南大关,此后便一路势如破竹。若元军坚守,便用重炮轰击,反之若退避,便派步兵夺取关隘,虚虚实实,闹得元军不胜其扰。

    如此这般,继南三关后,他们又接连攻下了中央的六处关卡,现在只剩北大关和周围的两个小关还在元军手里了。

    但是北边这三处关隘防御重点是对关外的,遇到关内来的东海军恐怕比前面那几关陷落得还要快,所以齐秉节干脆也不坐镇了,早早来了后方的奉圣州向真金复命。反正,相比不堪一击的关墙,关沟内崎岖难行的道路才是东海军真正的阻碍。

    真金一脸心灰意冷的样子,也没注意他的做作,只是叹道:“守不住了么?果然如此啊如今内外阻隔,燕京廉先生也没个消息,不知如何了。恐怕多半也凶多吉少了,我大元,难道真要”

    “殿下!”他旁边得陈嵬立刻出声劝诫,“我大元地跨千里,不过是丢了区区河北一地罢了,算什么呢!”

    齐秉节抬头注意到了此人。他之前就听说过陈嵬的名声,听说是皇帝的心腹,这些年来做了不少大事,不过还是第一次见正主。这次似乎是皇帝听闻燕地战况不利,紧急把他派来了解情况的,既然如此,得给他留个好印象才行。

    于是他立刻附和道:“说得好!自唐末以来,有几个汉人能在关外纵横的?”

    陈嵬看了他一眼,表情微妙地点了点头。

    真金一愣,随即立刻对陈嵬点头道:“陈先生说的是,我身为大元皇太子,是该振作起来才是。只是现在东贼势大,我该如何是好呢?”

    陈嵬说道:“居庸关既然不可守,这奉圣州恐怕也不安全了,殿下不如西迁大同府坐镇吧。这关外不比关内,气候恶劣,土地贫瘠,东贼即便攻出关来,一刻也不会攻太远,太子自可从容调集草原诸部,与贼军慢慢周旋。”

    齐秉节又附和道:“此乃上策!”

    见两人一唱一和,真金叹道:“只能如此了。”

 第746章 功成在即

    1274年,2月30日,应天府归德府,睢阳县。

    注:也就是后世的商丘市。宋称南京应天府,金元称归德府,府治在睢阳

    “独宿闽溪寺,中宵梦自惊。

    月斜移树影,风急转滩声。

    起对清秋色,难为远客情。

    云山千万叠,何处是神京。”

    应天府城睢阳城东,一处挂着东海旗的小型营地外,几名长衫打扮的士人正围坐在一起,传阅着一些纸张,其中一人浏览到这首诗,忍不住读了出来。

    去年底,东海关税同盟全面出击,将边界线大大拓展了出去。其中东海军主攻的河北方向进展神速,到今年一月底,已经完成了闭关居庸、尽收河北之地的壮举。而齐、滕、徐三队向西进发,也各有斩获。齐国夺取了黄河之北的开州濮阳,滕军三路出击,将战线推到了黄河沿岸的定陶曹州一线,而自睢水而上的徐军占领了黄河之南的睢阳城。

    总体来说,这么多军队全面出击,元军左支右绌,根本无力抵挡,因此同盟军一路走来还算顺利,只是入冬后受限于补给问题而各自驻军休整,等待水运复苏。

    这可不是个小问题,要知道四十年前宋军端平入洛,就是因为贸然深入中原,补给线拉得太长,被蒙军抓住了纰漏才失败的。现在虽然实力对比不同了,但运输条件的恶劣是不变的,仍然要靠马拉船运,必须小心才行。

    二月份天气开始回暖,但河上浮冰将化未全化,水量不大,水路不通,与此同时土地刚解冻泥泞难行,陆路也不通,实在不是个进军的好时候,所以又一直等到了月底。

    在这段时间里,各军加强了对已占领地区的控制。总指挥部将作战区域从北到南重新划分为燕、赵、宋三个战区,分别指代燕京平滦一带河北北部、大名府河间府一带河北南部和黄河沿岸地区河南。其中东北师驻守燕地,华东师驻守赵地,而二野被调了回来,与新近整备完成的一野和一些零散部队组成“中原师”,进驻宋地。他们将和三队一起,共同完成收复中原的壮举!

    中原地带目前地广人稀,本身不能产生太大的立竿见影的价值,但控制这片土地后,可以切断关中与南阳湖北等地的直接联系,让湖北的大量元军成为孤军,对下一步的战略行动有益。更何况,中原大地上的开封、洛阳等重镇乃历史名城、宋国故都,具有重大的政治价值,收复之后定能再度声势大振。

    对于这一点,相比东海人,同盟军中的宋人感受更深些。

    睢阳城外的这个东海军营地,是中原师派驻给徐的一个“观察营”。这个营人数不多,配备了几门火炮,关键时刻可以支援一下徐军,但更重要的是带了两台通信车,能够通过电报随时与东海军取得联系,对于沟通指挥有重大作用。

    平时不打仗的时候,通信车也不会闲着,而是会接受后方的广播,把最近的新闻整理出来,用携带的简易印刷机印刷一些,分发给徐军中的相关人士,让他们能随时了解最新信息。

    这在娱乐匮乏的归德府可算难得的新鲜事了,因此就有好事者经常在营外呆着,等待第一手新闻,这几名士人便是如此。

    去年宋国大分裂,元军入鄂,闹得人心惶惶,不少士人当即变卖家产收拾行装,带了家人向北逃到安全地带去。其中大部分都去了最安全也最发达的东海国,但也有一些不喜欢东海国的氛围,去投了别国的。来投徐国公李庭芝的自然也有不少,其中就有不少人被他收入幕府中,来前线参赞军务,刚才念诗的蔡高澶就是这么一位。

    “好诗!”旁边的另一名士人黄菅击掌赞叹了起来,“是何人所写,可是应景而作?”

    蔡高澶往纸上瞥了一眼,道:“嗯,是一个叫文珦的和尚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