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255再铸鼎-第6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诗!”旁边的另一名士人黄菅击掌赞叹了起来,“是何人所写,可是应景而作?”

    蔡高澶往纸上瞥了一眼,道:“嗯,是一个叫文珦的和尚所作的,题曰寄闽中溪寺,乃是旧作,被江南新闻新刊了出来。”

    黄菅从他来有凄凉清苦之意,想也是山河破碎、无望北顾之时所作,不该是如今大获全胜的局面下会写的。”

    对侧另一个士人笑道:“也未必啊,鄂州那边不正是山河破碎吗?说不定人家就是听闻此事才感慨而作的呢。”

    黄菅瞥了一眼这个叫魏景胜的家伙,心里鄙夷。几个月前你在家乡的时候不还慌得要死么,如今逃来了安全区才多久,这就不把自己当宋人了?真是数典忘祖哇!

    但他也没明着指责他,只是看着手上的纸道:“也不是,是开庆年间的旧作,有些年头了。”

    蔡高澶回忆起了往事,感叹道:“开庆年啊,也是北虏入寇的时候。彼时我还未及冠,听着西边传来的坏消息,可真是激愤,又惊恐。当时只想着能把敌寇驱出国门,也不敢想收复中原什么的,如今一晃眼十多年过去了,没想到我军真的打到了中原,离收复神京的日子也不远了!”

    魏景胜又阴阳怪气道:“我军?这次南朝可是让元军打进了鄂州呢,还是一样的无能。是东海军勇猛激进,尽歼北地元军,我等才能进展如此顺利!”

    黄菅随口反驳道:“纵使东海国强,可他们攻了行在,害了度宗,乃是不忠不孝之徒!”

    魏景胜哂笑道:“黄君还受这一套蒙蔽呢?当年我也是如此,可自从来了北地,才知旧人所言不尽不实。东海国国泰民安,士绅安居乐业,不受官吏压迫,上古三王之治也不过如此!孟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所求之治不就是这般吗?就此看来,东海国行的是仁政,是王道,是正统!南边那两个小朝廷,无非是独夫之治罢了,别说只是教训一番,就是真废了又如何?”

    其余几人听了他的话都一惊,立刻劝道:“魏兄,慎言啊!”

    魏景胜摆手道:“怕甚末,即使在临安我也敢这么讲,更何况是在这东海国的眼皮子底下?也只有这伟大的国度,才有这气度,不怕我说什么。”

    黄菅一愣,不知道该反驳他什么,只得转移话题道:“明日便是大祭日了,诸位都准备好了吗?”

    明天3月1日清明节,本来就是祭奠先人的日子,李庭芝决定适时举办一场大祭,祭奠一路走来伤亡的战士和靖康以来战殁的大宋兵将,为收复开封的军事行动开个头。

    又注:开封是宋朝的叫法,金称汴京,元称汴梁,不同政治立场会有不同的称呼。

    蔡高澶说道:“国公命我写一份檄文,三日前便已写成了。自端平年间入洛失利,王师已经四十年未曾踏足中原了,如今复归,是该好好庆贺一下。”

    魏景胜摇头道:“端平年好歹还进了开封城,如今仅到应天,就又要大祭又要写檄文的,也不怕拿大了再遇到什么事端。”

    “说什么丧气话呢!”黄菅怒道:“那东海军不也派了一个旅随行么,你便是不信徐国公,还不信他们?”

    魏景胜正色道:“未虑胜先虑败,这不正是兵家正理,不正是我等幕僚的职责吗?”

    这时,正到了东海军出操的时间,一阵号声过后,一个步兵连排成队伍,出营整齐地围着营地跑起圈来。

    另一个士人看着这整齐的队形,指着他们羡慕地说道:“看,如此强军,还怕打不赢么?”

    魏景胜耸耸肩,不说话了。

    蔡高澶目送队伍离开,感慨地道:“要说列队,大宋新军也未必就差到哪里去了,可为何就不如东海军那般能打呢?”

    3月1日,东海同盟诸军普遍举行了仪式,祭奠死者,告慰生者。经过这场活动,全军统一了意志,士气高涨,军心可用。

    3月5日,同盟军兵分三路,正式出征。一野和齐军自东北出击,滕军自东,三野和徐军自东南,三路齐出,进逼开封,一路高歌。

    3月10日,长安。

    太极殿的侧殿中,六十岁的忽必烈斜倚在床榻上,听着文武官员们给他做最新的战况报告。

    元朝重视驿路建设,即使是千里之外的汴梁前线,消息也能在两日之内传回来,相比古代战争的常见延迟来说,这几乎堪称瞬息而至。

    如此重要的事务,本应在朝堂上正式讨论,但这半年来大起大落来得太快,最近更是坏消息不断,皇帝陛下承受不住,身体不适,只能卧床休息,因此臣子们只能挤在这间小小的侧殿里,与他商议最新的军务。

    陈嵬见诸老臣都眼观鼻鼻观心,一副不关我事的样子,自南方回归的史天泽也一副病怏怏的样子装死,微微一叹气,站了出来。

    他拉过一幅地图,一边在上面标注着一边讲道:“陛下,昨日的消息,东贼三路齐进,进展颇快。北路军取了滑州后,没有继续沿御河取卫州,反倒是突然南下陷了开州,离黄河只余六十里了。中路军沿河西进,已经到了韩陵,离汴梁已经不足百里了。南路军到了汴梁东南的杞县,也是百里左右”

    忽必烈微微转头,瞥了一眼地图,看着三个箭头直指汴梁,眉头皱下来,但又强提起信心道:“东贼分了这么多路,难以呼应,只要张之美从南边攻过去,自然就溃了。”

    张之美名懋,是开国名将张子良之后,现任归德万户。去年他面对同盟军的兵锋失利后西撤,被朝廷委任统领中原兵力,养精蓄锐,伺机出兵攻击同盟军的软肋。

    群臣中的安童突然开口道:“陛下,张之美他”然后见忽必烈把目光投过来,又不说话了。

    陈嵬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张万户声称兵力不足,没有发动攻击。”

    忽必烈气息突然一乱,撑开了眼睛,扫了一眼榻下一个个道貌岸然的臣子们,压抑着声音道:“苏合木仁、安童、史丞相和张平章留下来,其他人都出去吧。”

    众臣如释重负,纷纷告罪离开了这个狭窄压抑的房间,只留这四个倒霉蛋承受皇帝的怒火。但他们出门后也不敢离太远,就在门外候着。

    门关上的一瞬间,忽必烈反常的怒吼声从里面传了出来:

    “张懋他是要造反吗!他要撤,朕准了,他要中原钱粮,朕给了,现在朕要他出兵,他怎么就不动了!是不是他老家涿州被东贼占了,他心思不对了?!懦夫!奸臣!叛徒!不光是他,所有的河北汉臣都在骗朕!朕恩养他们这么多年,他们就一点恩义不念吗?现在看东贼势大,就又要换主子了吗?一群养不熟的狼!!”

    史天泽咳了一声,轻声劝道:“陛下,至少现在诸臣还是忠的,南方还有许多将领在奋战,莫要让他们寒心。”

    忽必烈喘了一会儿粗气,旁边的太监赶紧上前给他送上参茶。过了好一阵子,他的心情终于平静了一些,才说道:“张懋不动,现在拿贼人还有什么办法?”

    四人都不说话了。

    忽必烈的怒气又涌了上来,张嘴欲骂。这时平章政事张易开口道:“陛下,事到如今,只有那个办法了。”

    陈嵬惊讶地看了他一眼,连忙对忽必烈喊道:“陛下,此策太毒,纵使一时成功,也是饮鸩止渴,万万不可啊!”

    张易转头看着他:“陈中书可有别的办法,能变出十万大军拦住贼人?”

    陈嵬怒道:“即便东海夺了汴梁路,也不过是取了一片没多少民人得荒土而已,我朝屯兵洛阳、固守潼关,他们又能如何?为这一点土地失了人心,那才是自毁长城啊!”

    张易笑道:“人心?人心可是已经在那边了呢。先不说洛阳可不可守,即使守下了,贼军盘踞汴梁,北可攻晋地,南可趋南阳,无异于将我朝疆土一截两段,届时你又能如何?不如果断动手,将他们隔绝于中原之外!”

    陈嵬还欲反驳他,但一时又想不出什么说辞来。

    这时史天泽睁眼道:“我军在巴蜀进展顺利,若是再有一年时间,降伏巴国、联通川楚也不是不可。这便又是一大片稳固基业了。”

    安童也附和道:“能拖一时是一时吧。”

    三人表态同意,陈嵬只能不说话了。

    忽必烈见他们吵出了个结果,也不说同意或不同意,只是一闭眼,说道:“朕要休息了,你们下去吧。”

    张易立刻道:“陛下保重龙体!”然后便起身了。

    四人次第走出门口,陈嵬径直离开了,史天泽坐回轮椅上不说话。安童一头雾水,拉着张易走到僻静处问道:“仲一,陛下这是什么意思,都这时候了,怎么还不立刻决断?”

    张易看了看这个年轻的丞相,心中感叹还是太稚嫩啊,然后摇头道:“陛下可是明君,怎能下这种恶令?我们只管去做,他的眼睛闭着呢,不会说什么的。你也注意点,长安城中多东贼眼线,莫要再与他人说,即便是亲信也不行”

 第747章 啊,东京开封

    1274年,3月12日,开封府。

    湛蓝的天空下,平坦的大地往四面八方延伸出去,远远看去几乎毫无起伏,随便划一块出来就能成为最好的农耕地实际上也确实是最好的。

    这片广阔的平原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千百年来历朝历代的腹心地带,养育了无数人民的中原。

    可惜,如今的中原放眼望去,好好耕种的农田没几块,反而到处是荒废的迹象,野草和野树林随意生长着,经常可以看到野鹿野狼随意穿过。

    在这荒野之上,一杆“滕”字大旗下,夏知拙登上一处土台,观览北边不远处的黄河风景。

    每年一月份,黄河水量最低,几近断流,二月份渐复,三月份就恢复到了较高的水平,此后一直到七八月份达到最高峰,然后又逐渐减少。

    现在已经进入了三月中旬,夹杂着泥沙的黄水自西而来,在歪歪扭扭的河道中向东流去,一直汇入远方的梁山泊中,与南北清河联通到了一起。这个季节黄河水量虽未全盛,但完全足够常见的平底船通行了,现在就有一长串帆影自东而来,逐渐停靠入了南岸的一处小港中。

    过了一阵子,一些兵丁开始从船上搬了一些麻袋下来这就是提供给滕军的补给了。

    中原大地本就残破,十多年前山东之乱的时候又被祸害了一遭,此后接连战乱,现在的情况就更遭了。滕军一路自东而来,沿途县城往往整个县才几百户,之前又被元将张懋征了一遍粮,根本就没多少余粮可取,因此补给问题才是他们进军的最大问题,必须依赖后方运粮才行。所幸现在水运恢复,船运量大管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夏知拙见补给成功送到,面露喜色,对身边人吩咐道:“去与水、土部知会一声,粮草卸下今日份便够了,其余的就留在船上,随军西进。明日,我们便可抵达开封城下,收复神京了!”

    他身边的幕僚卢永望一愣,问道:“少主,指挥部的指令不是说步步为营,存下十日粮草,等待友军合围再一同进军的吗?”

    夏知拙不耐烦地摆手道:“东海军的两个旅还在往纵深清剿,齐军也慢腾腾的,等他们合围得到什么时候?徐军都到陈留了,他们可还是宋人,喊着要入京呢,要是我们还窝在这里,岂不是要被他们抢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