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255再铸鼎-第6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完,他身边的警察们就一拥而上,将侃泰等人制住。

    侃泰大惊,先是怒骂道:“兔崽子,你”然后被人一脚踢在膝盖窝,跪了下来,看到警察们开始按家按户搜捕,这才惊恐起来,回想起了一度被遗忘的“屠城”恐惧。于是他对梅坚哭喊道:“饶命,饶命啊,三千我出”

    这时梅坚一脚踢在他嘴上,止住了他的求饶,倒打一耙道:“这时候还痴迷不误,抱着那点浮财不松手,活该流放。”

    推荐下,我最近在用的看书app, 

    训政组带来的人一户户闯过去,将里面的人一个个逮出来。现在务农季,大部分人都在田里忙碌,留在堡内的大都是老弱幼,没什么抵抗。堡外的外姓佃户有的围观过来,但更多的是躲回自己家中闭门不出,还有些干脆拿了东西往外逃的。

    倒是有不少在外的侃家青壮闻讯赶回来,要知道元国可是封建制的,他们平时就多有操练武艺以备不时之需,现在见家人被抓当即火气上涌,操着锄头镰刀就冲了上来可惜,面对步枪和霰弹枪还是不够用。而他们的抵抗更加坐实了侃家的“图谋不轨”,梅坚更加理直气壮地带人抓捕起来。

    最后,侃家近千口人被一抓而空,捆在堡内的几间大屋中。不日,他们将分批运回县城,接受正义的审判。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很快他们就会得一个“流放海外”的判决,然后前往海津县出海,前往重洋之外某处未知的所在。

    梅坚又带人出去转了一圈,实地勘查周边的情况。泊舟乡的田地大多为侃家所有,外姓佃户以十户左右为一“庄”散布在周边,耕种侃家租给他们的份地。梅坚随便去了一座近处的庄子,庄里人本来躲在屋子里,但屋子没什么防御力,被警察们一喊,不得不不情不愿地走了出来。

    不过出乎他们的意料,这些凶神恶煞的外来人没抓他们,反倒安抚了一顿。

    实际上,训政组的这次行动是新到燕京的金盛司所制定的“粉刷”计划的一部分。

    管委会把河北行省划分为十个郡,再算上燕京,根据元国的户籍数据,这些土地有七十万户在册,再考虑到必然有一部分人不入统计,总共应该大约有五百万人口。这五百万人,要是一个个教化过去,肯定是个不可完成的任务,但好在里面至少有四百五十万是不识字的,一片白纸也就不需要洗了。剩下的五十万多半是有地位的土豪,拉拢一部分,消灭一部分,剩下的自然就会“心向教化”了。再适当往当地移民一些东海国民和南方士人,以后逐步开展义务教育,有个一两代人的功夫,怎么都洗过来了。

    显然,这家侃姓土豪,就是需要打击的那一部分了。他家过去积极向外族靠拢,沾染了大量胡俗,现在找个理由把他们迁走,既削弱了旧化的影响力,又给海外送去了人力,顺便还能增大税基,何乐而不为呢?

    而旁边的普通百姓就没必要特意对付了。一来没必要,二来也没那么多人力去处理这么多人口的甄别迁移事务,三来现在是农忙季,把人都弄走了,谁来收庄稼交税?

    梅坚随便对庄民们勉励了几句,就让随从将他们登记在册,自己随便在周围转了转,看到周边都是大好农田,感叹道:“侃家倒真攒了不少好田正好,分一半就地租给佃户,剩下一半建个公社,安上百户退伍兵,这泊舟乡就入制了。”

    虽说县级行政早晚会迈入正轨,但总是依赖当地人的话,现代治理也难以推行下去。因此管委会计划安置一大批退伍兵过来,作为公民的种子。正好,大战过了两年多,当初急剧扩军,今年也正有一大批义务兵要退伍,正好用在这里。

    梅坚看了一会儿,又见人群中有不少小孩子,就换上一副笑脸,从兜里掏出一小包红糖,给他们一人倒了点。

    孩子们尝到了甜头,纷纷欢呼雀跃,叽叽喳喳想着再要点。不过其中一名小男孩却怯生生地问道:“官,官人,你,你能收俺去当兵吗?”

    梅坚一愣,问道:“你怎么会有当兵的想法?”

    小男孩挠挠头答道:“俺们乡里,像俺们这样的庄稼户,想翻身过上好些的日子,都是要去当兵的啊。官人你手下这么多兵,也要了俺吧,俺虽然小,但也有不少力气,将来肯定能好好打仗!”

    梅坚无奈地笑了笑。他出身江南华亭县,自小从未有过投军出人头地的想法,读书科举才是正途。后来去了东海国考了公务员,东海国虽然当兵是个不错的出路,但也不是唯一的出路。唯有这原属元国的地界,一般百姓才会把当兵成为唯一突破阶层的途径,想来真是可怕啊。

    他不禁感到一阵后怕。如果不是东海国先行崛起攻入了元国,以元国这可怕的体制,人人以争勇投军为上进之途,那该有多强大得军力?恐怕大宋绝无幸免之理吧!如果真是那般,那现在就不是他来泊舟乡搞什么“粉刷”,而是元兵去他的家乡华亭县作威作福了。说不定这个小男孩,未来也会成为其中之一

    他叹了一口气,道:“还好,不一样了。”

    然后他又对这个小男孩说道:“男子汉志在四方,没必要拘于一途,当兵报国自然好呃,你知道报国是什么?投军不光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还是为了保家卫国,有了大家才有小家”

    见小男孩一脸懵逼的样子,梅坚自嘲地摇了摇头:“我跟你说这些干嘛。算了,过阵子大城县就要设小学了,如果有机会你就去求学,将来学好了,别说赚钱买糖吃,就是像我这样考个公务员都没问题啊!”

 第771章 三、发展度达到……

    1276年,5月18日,邳州。

    南清河枯竭后,南北水运大受影响,但是人挪死树挪活,商人们不会坐以待毙,必然要寻找其他的渠道——然后还真有现成的。

    济南、东平一带的货物可以先通过之前已经修成的平阴…临沂铁路运到临沂,然后转水路走沂水、泗水、淮河等运往南方各地。而位于沂泗交点上的邳州就受益于此,气象越来越兴旺。

    如今到了夏季,各行各业都繁忙起来,邳州周近的水路上商船往来不息,其中几艘冒着烟柱的蒸汽船尤为瞩目。这些蒸汽船能够无视水向风向行驶,极大地提升了运输效率,其中大部分都拖了好几艘驳船,牺牲速度以增加运量,但也有两艘轻装上阵,蹭蹭蹭沿着航道快速行驶着,显然是讲求时效的客运船。

    两艘船一艘沿着沂水北上,而另一艘自西边泗水而来,逐渐驶向了邳州港口。

    “四个小时就到了,真快啊。“

    在这艘西来的“淮运008”上,魏景胜走上了甲板,看向繁荣的港区,又回头看了看船体中央的大烟囱,感慨道:“蒸汽机船,何等伟力……”

    作为徐国公府的幕僚,收集各方消息是他的本职工作,自然对蒸汽机的存在及相关应用很熟悉。之前的漠北大战,东海军能取胜的直接原因是强大的新锐武器,而根本原因则在于海军用蒸汽船通过水路为他们输送了充足的补给,这才使得他们能在瀚海郡站住脚跟,不然一切休谈了。

    不过熟悉归熟悉,以前都只是纸上谈兵,今日还是他第一次真正乘上蒸汽船。这艘船体型颇大,长有四十多米,采用了增大容积而非载重量的客船设计,甲板之上还有两层客舱。虽然重心颇高,但一来船体较大自身就很稳,二来不挂帆没有帆船常见的因横风产生的侧摇,再加上内河水平无波,行驶仍很平稳。

    行船之时,脚底之下隐隐有蒸汽机的震动传来,但并不强烈,反而有一种新奇的感觉。

    魏景胜左右看了看?见没人注意到自己?就悄悄蹲了下来,手按地板?赞叹道:“这就是文明的震动啊!”

    一名船员突然上了甲板?对魏景胜等人喊道:“各位乘客,马上就要到邳州港了?请下船的乘客带好行李,不下船的乘客回客舱坐好?谢谢合作!”

    魏景胜脸一红?连忙站起身来,见旁人没有对他表示奇怪,才悄悄跟在后面回了舱中。

    稍后,蒸汽船在沂水航道中灵活地拐了个弯?驶向了港区中的蒸汽船专用港口。

    港口上的力工向船上抛出绳索?与船员配合,将船引向码头,与码头边绑着的竹笼缓缓撞到一起。稍后,船上把舷梯放下,一批船员上上下下检查安全事项?又与码头上的工作人员核对信息,许久之后才通知乘客可以下船。

    “请排好队?不要插队,按次序下船……”

    客舱里?一名早就等得不耐烦的员外想冲在前面,被船员拦了回来?安排到了队伍的最末尾。他不禁抱怨起来:“这破船?味道冲?规矩又多,真他奶奶的麻烦!”

    魏景胜并不下船——这艘船只是在邳州中途停靠,最终目的地是临沂郡,而他要坐到终点——听见员外的抱怨不禁皱起了眉:“没规矩怎么行?你要是喜欢,干脆去坐那些私船好了,整个大船舱里乌压压挤几十人,那真不用规矩拘束,恐怕小儿溺到你脸上都没人管!”

    周围几人嗤笑了出来,员外涨红了脸,欲回嘴,但见他衣着体面,怕是不好得罪,只得“哼”了一声,夹着皮包跟着队伍往外走去。

    过了一会儿,下船的队伍走完了,又有船员推着小车过来推销道:“瓜子果汁山泉水,盒饭罐头牛肉面……这位乘客,脚让一让……”

    现在也到中午了,正是该用餐的时候,不少乘客忍不住香气,掏钱买了些吃食。魏景胜也拿出两枚小钱牌,换了一盒鸡汁土豆盖浇饭回来。不过他嫌客舱内闷热,端着饭盒又去了甲板上,一边看着港内的景象一边吃饭。

    淮运008所停靠的码头新近安装了一台蒸汽吊机,现在正轰隆轰隆冒着烟,从船上吊下一托盘纸包着的货物——这虽然是艘客船,但也顺便运点货物,这年头就是这样,客运货运没法分得那么清。

    魏景胜一边用勺子扒着饭,一边啧啧称奇道:“这一板货,怕不是得有上千斤吧?真是惊人,就这么运过去了,得省多少人工……真是不一样呐!”

    很快他吃完了饭,将木盒和饭勺交还给售货的船员。不久后,船只也卸完货加完了煤水,离开邳州港继续启航了。

    下一段航程更长,且是逆水,因此没法短时间内抵达终点站,傍晚前停靠到了中途的郯城西港。

    郯城地处沂、沭之间,这些年来发展很快,已经由镇升成了正式的建制县,归属临沂郡管辖。该县有一西一东两个港口,分别位于沂水和沭水河畔,规划中有一条铁路也会自此县经过,商业发展日日可期。除了商业,郯城县的棉花种植业和畜牧业也很发达,淮运008停靠后,趁着天色未黑,就将一板板的棉花和皮革装进了货舱里。

    魏景胜从船上看去,竟能看到一条平整的三合土路伴随着一条铁路向东延伸过去,长长的一眼望不到头,上面车马川流不息,不得不惊道:“没想到在这小县也能见到这般好路,好大的手笔!”

    旁边一名郯城出身的船员自豪地说道:“这是三年前郯城市民集资筹股修建的,自有了这两条路,东西交通不知方便了多少,连带着本地的商贸也兴盛了呢。”

    魏景胜频频点头:“是该这样,利国利民啊。哼,别处就没有这般的有识之士,也唯有在东海治下才能见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