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255再铸鼎-第7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詹先生身穿一件土黄色的质孙服,头戴斗笠,须发尽白,在使者指点下认出陈嵬、孔思安二人,上前行了一个抚胸礼,又道:“工地寒碜,没法好好招待太傅和公子,真是怠慢了。”

    陈嵬上前回应道:“哪里哪里,眼看这湖水疏通、利国利民,才是最好的招待啊!皇帝若是知道了,即便远在长安,必然也会欣慰的。这可比什么美酒珍馐都是更好的礼物,詹先生送上这么一份大礼,怎能称怠慢呢?”

    詹先生哈哈一笑,又看向孔思安:“这位便是衍圣公家的公子吧?在下听闻古时孔子游学各国,跋山涉水披荆斩棘,今日公子跨越重重深山而至昆明,确实有先祖遗风呐。”

    孔思安仍然一副懵懂的表情,在泥土地上小心地挪着,生怕污了鞋。但现在听了恭维,也直起身来回道:“嗯,对,教化黎民,本是我等儒生当仁不让之责”

    “正是如此!”詹先生竖起大拇指,又捋须点头道:“此后云南的黎民,就要靠孔公子教化了。”

    陈嵬见孔思安仍傻傻的,出口点拨道:“詹先生之前上奏说要在云南营建孔庙,大兴儒学,因此朝廷这次才拨了这么多饱学之士过来。你来这边,也与此有些因缘。”

    “嗯?”孔思安惊了,看向詹先生他不是回回么,怎么搞起儒来了?

    詹先生看出他的疑惑,道:“当年秦灭六国,书同车同轨,方有如今的中国。我朝想在云南长治久安,也非得移风易俗不可。我大元本就是中华正统,这大理国又长年受中原风俗浸润,自然也要移汉风行儒俗才行。我已着人在昆明择地修建孔庙,建成后便由孔公子主持了。”

    孔思安听有孔庙,露出喜色,说道:“詹先生真是高瞻远瞩!”

    陈嵬也微笑道:“有詹先生施政牧民,再有众多儒生施以教化,这云南未来必能成一片王道乐土!”

    陈嵬与詹先生相谈甚欢,当夜宿于画舫之上,接下来几日又跟着他在螳螂川工程现场查访了一番,之后才返回昆明城。

    昆明城也仍在建设,处处工地,一副兴旺气象,令人心旷神怡。

    然而,陈嵬心情还没好多久,就紧接着收到一个坏消息。

    “什么,江西宋军攻入了大冶,岳州也被打了?”

    他又看了看日期,是上个月的事,云南驿路不畅,现在才收到。“糟了,算算时间,到现在应当凶多吉少了。”

    他急忙抽出一副地图来,标记上最新的战况:“湖广态势实在是糟糕,东边宋军开始反攻,北边若是夏军攻入南阳,那岂不是不行,得尽快从湖广抽调兵丁移民过来才行。而且现有四川、云南两处腹地,面积不小,但仍不够,那么”

    他看向地图的左下角,点在蒲甘国的位置上:“还得寻出第三处来。”

    多年前,蒲甘王曾斩杀元使,还派兵扰边,触怒了忽必烈。不久后他便指令元军南征蒲甘,给缅王一个教训。蒲甘传承数百年,军备早已松弛,完全不是饱受锻炼的元军的对手。最后元军攻入蒲甘城,迫使蒲甘国王逃亡南方近海的大光后世仰光,寻求东海人的庇护。

    由于西洋公司的介入,元军没法深入蒲甘南方,未能完成灭国之功。再加上当地酷热多瘴气,故元人战胜后没有久留,只扶持一名新国王在蒲甘建立统治,与南方的老国王进行对峙。

    现在来看,蒲甘虽然有瘴热的缺点,但当地农耕条件不错,作为逃亡之地来说也不失为一个选择。甚至还有可能继续西进,觊觎印度,再创基业

    既然如此,“云南有詹先生施政,我不需过多插手,等安顿好太孙,熟悉了周近情形,便可腾出手去蒲甘一探了。”

    插一句, app  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

 第786章 西宋现状

    华夏元年,6月18日,广南南路,云屯县。

    云屯县作为广南南路——也就是过去的安南国——最大的港口,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安南形势的反复变化,命运也跌宕起伏。

    一开始,云屯只是安南国的红河口的一个平静港口,有海外商船来往,但也就那样。

    后来,宋军来袭,云屯成了前线战场,又成了宋军屯驻的基地。

    再后来,安南国内处处反抗,云屯形势也混乱无比,岌岌可危,商贸大受影响。

    再再后来,东西宋分裂,贾似道带着靖安朝廷南迁——然而这非但没成为安南人的机会,反倒由于距离近了,让宋人加强了对安南的统治,甚至连安南这个名字也废弃了,改称“广南南路”,简称广南。

    这几年来夏、元之间冲突剧烈,两宋之间局势反倒稳定下来。

    贾似道当年可以说是丧家犬一样被从临安赶出来的,带着一帮残兵败将贬谪官员重建班底,凄惨得很。但这反而解开了他的束缚,让他能放手施政,靠着西南两路悍蛮之地,居然把财政、吏治和军旅整得井井有条,稳住了脚跟,甚至还能有余力向过去朝廷很难顾及的西南山地扩展,也是厉害。

    不仅如此,他还大力促进海贸的发展,既与夏国做生意,也与东宋这个“敌占区”交往不误。云屯作为传统港口,自然受益于海洋政策,发达起来。

    如今夏季,北方海船南下不易,云屯港内除了少数反季节运行的夏国蒸汽船,就主要是临近地区的短途商船了。

    一艘挂着“云通号”旗帜,船侧还刷着“广甲”开头的一长串数字编码的中型海船,自东而来,在市舶司引水船的指引下泊入了云屯港的一处旧栈桥上。

    靖安朝廷在云屯设立的市舶司初运行没几年,官吏尚未怠惰,效率尚可?这便有人上前检查抽解。不过这年头也没什么违禁品?这艘船又是有夏国牌照的,税吏估过货值后?给纲首开了条子?让他自行去港内市舶司衙门缴税,便下船了。

    纲首只掌船?下面还有四家海商分别带货上船,按事先的约定?他们略一商议?就划定了各自的缴税份额。不过缴税倒不急于一时,离港前缴清即可,因此他们也没急着掏钱,而是先下船出了港区?去云屯县城区找相熟的商人投了拜帖?然后就地宿下,从长计议。

    第二日,海商梁高志回到船上,叫了几名手下,抬起一个作为样品的木箱子?轻车熟路地进城找到一家名为“百炼坊”的店铺,打过招呼后?从后门抬了进去。

    与云屯县常见的经营热带商品与茶叶丝绸等北货的商铺不同的是,这间“百炼坊”充满了肃杀气息?门口明晃晃摆着两门短炮,店内陈设着各类刀枪剑戟盔甲盾牌?摆明了一间专营武器的铺子。

    虽然名为“百炼”?但这铺子里并无铁匠作坊?是从海外批量购入装备再出售,只是个中间商。毕竟海货廉价质优,本地产的既贵又不好用,造不如买嘛。

    在质优价廉的海外武器吸引下,来这铺子里进货的商人还真不少,百炼坊的掌柜郭青好不容易才放下手上的工作,回后院招待梁高志。

    “梁兄,抱歉,真是失礼,让你久等了。”

    “无妨,无妨。郭掌柜的生意可是越来越兴隆了,这次还要蒙你多照顾啊!”

    “哈哈,哪里,哪里,梁兄的买卖才是蒸蒸日上……”

    他们端茶喝水,相互吹捧了一会儿,就进入了正题。

    郭青喊来一名伙计,拿着撬棍往钉住的箱板之间插进去,又一翘,将箱子启开,露出了里面用茅草填充好的一支支精良的火枪。

    梁高志撸起袖子,从中取出一支,拿在手上吹捧起来:“郭兄请看,这批跟上次一样,都是中江军的制式货,十五毫口径,打十八克铅子,可是东海鸟铳的两倍,势头威猛。而且我带来的这批可是玉带谢家坊产的优等品,做工精良,经久耐用,绝对好销。您看看?”

    梁高志族中长年经营江西…广东商路,自赣江将货物运到梅关,过梅关再继续水运至广州,又销往各处。过去,他家是百货都做,可近年来,逐渐发现了新的财富密码——军火贸易!

    一方面,江西维新,能够产出一批质优价廉的军火产品,填补夏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广南这边对军火的需求日益旺盛。供销两旺,财路自然大大的。

    多年前,宋朝在安南的战事一度岌岌可危,民间反抗风起云涌,朝廷却不重视,宋军将士们待遇不公,士气低落。靖安朝廷西迁后,痛定思痛,在广南南路施行了大刀阔斧的“府兵制”改革,将军队分散到各地,慷慨地将旧安南贵族的庄园和佃户分配给将士们。这不但一举提振了军心,恢复了士气,还横扫了旧贵族们的统治基础,使得反抗成为无根之萍。破而后立,纵使零星还有几个不死心的闹事,基层府兵自己就能搞定,河内府等大城市秩序稳定,靖安朝廷的控制自然也就稳固了下来。

    不过靖安朝廷在“恢复古制”大肆封地的同时,也同样按照古法将包袱甩了出去,要求士兵们自备武器装备。这一举措长远来看有很多弊端,但在当下是个不错的选择,一方面减少了朝廷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装备的质量——士兵们买武器是给自己买的,自然精挑细选、仔细养护。

    他们有购置军备的需求,再加上有职田佃户后手头宽松,也愿意为好东西出个高价,所以吸引了不少海商从外运来上等武器卖到广南。

    在这利润的驱使下,江西玉带区的工坊主甚至选择将优等品外销,只留中品供应中江军。

    当初梁高志在隆兴府收购这批货的时候,就仔细验过,现在展示给郭青看也很是自信。

    不过事关到自家财富,郭青还是仔细一把把看了过去。

    他不耐其烦地掰开击锤,感受扳机手感,测试刺刀的匹配度,又取出卡尺测量口径……最后道:“确实是好货……不过梁兄不是说这些枪是谢家工坊产的么?这几把怎么是‘周’‘陈’记的?”

    梁高志面不改色地说道:“今年谢家出货被文安抚亲自查到,没法出太多,只能从别家调货,因此就杂了些。但郭兄放心,虽不是一家,但仍同一规格,质量也过硬。”

    郭青点点头,没有过多追问,只是略带警告语气地说道:“按惯例,还是要每箱都检的。”

    梁高志拍着胸脯道:“放心吧,绝对无事!”

    稍后,双方商议起付款及交货方式,这早有定式,稍一讨价还价便签订合约了。

    生意谈成,两人立刻换上了一副笑脸,又闲聊起来。

    “……说起这文安抚,我自广州离开之时,听说中江军已经收复兴全境,可真是振奋人心啊。”梁高志说道。

    郭青也有所触动:“看报纸上说,北方夏军也已经攻入兰州,入关中指日可待。这一度的心腹之患大元国,恐怕时日无多了。”

    郭梁二人身处两个朝廷治下,但毕竟分裂未久,并没什么敌对情绪,反倒对侵略湖广的元国同仇敌忾,为对方的胜利感到高兴。

    梁高志又问道:“北、东都在动,郭兄消息灵通,可知贾公那边是否会有动作?”

    郭青略一尴尬,他虽对临安旧朝没什么敌对心,但毕竟人类是群体动物,只要群体一分,自然就对自己所属的群体有认同感。过去夏国大杀特杀也就罢了,现在一向羸弱的东宋也雄起了,只剩蜗居西南的西宋还没动作,这不是丢人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