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255再铸鼎-第7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笑了笑,又抬头向雁门关看去:“过了这关,还有好几关十几城才能进关中?有些麻烦……但无所谓?就从第一口啃起吧。”
然后,他取出怀表看看时间,又对身边一名上校说道:“就这样,按计划进行,到点了就开始进攻!”
不久后?时钟正式指向7:00,几乎就在同时?两个阵地中爆发出团团硝烟,数不清的炮弹向雁门关城飞去!
……
7月3日?长安。
“报——!”
一名官员拿着一封急报,匆匆进入太极殿的一处偏殿之中。
殿内?右丞相安童正带着几个文武官员?围着一张铺着地图的大桌子焦头烂额着。其中一名武官上前接过急报?拆开读过,对上面的内容惊讶却不意外,转头便对安童说道:“果不其然,雁门关也受到夏军攻打了。”
安童叹了口气,道:“果然如此么?”
目前在各道战线上,元军受到了夏军的全面压制,过去的信息优势尽丧。虽说如此,他们毕竟不是瞎子,多少还是能察觉到一些夏军的调动的。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他们明显能体会到,夏军从中原部署到了晋北,又沿着黄河一直铺到西北去,对元国占据的陕西、山西等地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网。
夏军动作这么大,显然不会是去观光的,必然会有大动作,元军也拼尽全力做出了应对,提心吊胆防备对方进攻。果不其然,就在这盛夏时节,靴子落地,夏军对元国控制区发动了全面进攻。
这几天来,长安接连接获各处边境传来的急报,先是东边的函谷关,又是西北的平凉府,几乎处处烽烟。现在雁门关的急报传来,虽然也是了不得的大事,但在这全面遇敌的现今,也不算多令人惊奇的事了。不如说,雁门关这等要地,要是没遭到夏军进攻,那才更令人惊奇。
安童接过信件,读了起来,里面的内容跟武官的描述并无二致,不过其中的时间引发了他的注意:“阳历七月一日早七点……咦?”
他立刻对一名文官问道:“之前几份急报里面报告的是什么时候开战的来着?”
文官被他这么一问,也察觉到了什么,急忙翻找起了记录,然后惊讶地读了出来:“陕州遭受进攻的时间是七月一日七点,平凉侦察到敌踪也是一日早上,还有……都是这个时候!”
“这……”安童眼睛瞪大了,“难不成,这四面八方攻来的夏军,竟是在同一时刻发动的进攻?!”
“报——!”
这时,又有一份急报传来,安童立刻命人把信使带来查看信件。果不其然,是北方延安路传来的发现夏军进攻的报告,进攻的时间同样是七月一日早上!
安童仓惶坐到椅子上,心悸地说道:“这多少路夏军,跨越千里之遥,竟同时向我朝攻来。华夏国啊华夏国,真是好大的手笔啊!”
刚才那名武官皱眉道:“丞相,如今边境处处遭受进攻,我军可调动的兵力却没多少,实在是……不知何时哪里就会出纰漏。这么大的事,要不要先禀告陛下?”
说到这个,安童更加头痛了。忽必烈近年来身体每况愈下,现在还在卧床静养,太医叮嘱万不可让他情绪波动。之前各方急报传来,安童只敢旁敲侧击地报告一下以免把他吓到,费了不少心思,如今显然局面更加恶化了,这次又该怎么换成和缓言语?
他头痛了一会儿,最终摆手道:“罢了,这还只是刚开始进攻,尚不知敌方深浅,局势数日一变,还是不要过多叨扰陛下了,等过几日明朗些再说吧。”
但没想到,局势恶化的速度比他想象的快得多。
华夏军从“四面八方”对元国展开了进攻,这并非单纯是个形容词,而真的是组织了四个主攻方向,兵分八路气势汹汹而来。
在东北方向,何盛率领第01重型旅、第114轻型旅组成第一路军,主攻雁门关。这一路火力强大,然而雁门关毕竟山高城深,不是一时能攻占的。所以又有第二路军,以第101山地旅(燕山旅)为主力,经保定西北的蒲阴陉进入山西,一路过紫荆关、瓶型关,奔袭雁门关的后路。
在正东方向,又兵分三路。其中第三路以第102山地旅(太行旅)为主力,自真定(石家庄)西进,进攻井陉。第四路以第117步兵旅为主力,自邯郸西进,进攻滏口陉。而第五路则集中了三个旅,包括精锐的第02重型旅,正面进攻函谷关所在的陕州。
在西北方向,西北师指挥两路军队进攻。其中第六路包括第03重型旅和第122后勤旅,自黄河附近出发,向南进攻平凉府。第七路则是两个机动旅,从河套南下,进攻陕北重镇延安府。
在正北方向,还有最后一路特殊的部队。这第八路不是由陆军负责,而是以海军陆战队第二旅为主,他们不走陆路,而是乘船顺黄河而下,直捣关中。
如此大范围的军事行动,体现了华夏军强悍的协调能力,而他们之所以有这种能力,又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超越时代的无线电通信,使得他们能够跨越几百公里的距离随时沟通。
二是强悍的火力,使得他们仅仅用一两个旅数千兵力就敢在一个方向发动主攻。
三是强大的后勤能力,铁路与水运联合,能够支撑得起如此大规模的战役。当然,这也跟上一条有不小的关系,人少了,补给压力也就没那么大了。(一个兵一个月要吃30kg的食物,相比弹药仍然是补给的大头)
这般猛烈的大规模进攻,不但历史上罕有,恐怕未来的几十年内都难以复现了。毕竟,没了元国这么个强大的对手,还有什么敌人需要集结这么多军队去对付?
果不其然,在这八路猛攻之下,元军左支右绌、节节败退,关隘不断失守。实际上,给夏军造成最大阻碍的,与其说是元军,不如说是进军途中复杂的地理环境。换句话说,限制夏军进军的,不是军事行动,而是他们走路和运输补给的速度。
在这个背景下,其余七路军即便一路凯歌,也要按部就班向目得地前进。唯有原本不被看好,甚至被认为是海军强塞进来的第八路军,由于走了水路,进度一日千里,首先取得了突破。
第794章 八路齐发
华夏元年,7月3日,代州。
代州城是元国距离雁门关最近的一座城池,位于关城东南二十里外,为雁门关提供了重要的粮草补给和兵员屯驻地。在雁门关正遭受夏军猛攻的现在,这座后方基地也忙碌无比,城中元军不断往北调动着,补充关城中的损失,堵住可能的疏漏。
“轰轰……”
即便距离战场二十里,代州城中仍能听到远处传来的炮声,如今就又是一轮,预示着关城中的元军又要遭重了。
城中一处挂着“苏”字帅旗的府邸中,各路传令兵正进进出出。府中众人议事的白虎节堂中,万户苏国禄听闻到这远处炮声,不由得走出了室内,向西北望去。
今日天空晴朗,西北天边横亘大地的雁门山清晰可见。在能看见的山阳一侧,山清水秀,一如往日般好景色,然而看不见的山阴侧,此刻在炮火下该是多么的煎熬?
苏国禄心中焦急,骂道:“又来了,夏军这炮弹是打不完的吗?”
从前天开始,这炮声就一阵接一阵,从白天打到夜里,几乎就连绵不绝,山城上都没几块好砖了。这么大的手笔,夏军是怎么拿出来的?
正骂着,又有几名信使进入府中,向白虎节堂赶来。
苏国禄看到他们,以为是雁门关过来告急的,便拦下来问道:“关城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形了,可还守得住?”
夏军开始进攻的第一天,就逼到了雁门关下占据了道路修建了掩体,第二天又向上占据了不少山中险地。到现在的第三天,元军手中基本就剩一个孤零零的关城了,要是守不住,那他这个代州守将也得想想退路了。
不料,信使却一脸愣神的表情,然后很快摇头道:“不,俺不是打雁门关来的,是从坚州过来的……万户,大事不好了?瓶型关失守了?夏军正在往坚州赶,您可要赶紧去支援啊!”
“什么?!”苏国禄大惊失色。
坚州位于代州东北?再东北有瓶型关?再往东则是重重大山,内部有通向河北平原的山路?即太行八陉之一的“蒲阴陉”。当年成吉思汗伐金之时,突破不了居庸关?便曾率军自这条蒲阴陉向东突入燕地?搅了个天翻地覆。如今夏军也是故技重施,派遣第二路军反从这条山路向西攻来,进度神速,如今已过了瓶型关?眼看着就要朝坚州去了!
要是坚州失守?代州也坚持不了多久,而一旦代州没了,那即使雁门关能守住,被前后夹击也没有幸免之理了!
苏国禄连忙从信使手上取过报急的信件,草草读过?又对他询问起细节,更是惊慌。
瓶型关山势险要?易守难攻,本不应该这么容易陷落。可是如今元军的局势实在是不怎么妙?已经不是当年随便拉起百万大军的时候了,处处险关都要去分兵防守?没法面面俱到。这瓶型关虽险?却也只是众多险关之中的一个?元军驻兵不多,城防火器也不太强,在有备而来的夏军面前不堪一击,几乎一个回合就易手了。
实际上夏军主攻这一路的101燕山旅根本没把这处关隘放在眼里。他们昨日就已到了关外,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将人员装备和物资运输到位,而准备就绪后,随便出手拿下关口,然后紧接着就急行军往坚州赶去……这代州和雁门关,才是他们真正的目标啊!
苏国禄回到白虎节堂中,告知了幕僚武官们此事,着他们商议对策,然后自己走到地图旁斟酌起来。
他先是估算了一下夏军的行军速度,发现并不乐观:“如果东北夏军来得快,直接绕代州城而过,去偷袭雁门关背后,那么关城多半不保了。如果他们来得慢,那也不是什么好事,说不定北边的夏军打下了雁门关,然后两路会合,直接把代州城给围了……”
他回头一看,发现幕僚们也在惊慌地争论着,迟迟没拿出个谋划来,不禁长长叹了一口气,然后道:“别吵了,把兵都收拢起来,准备往南撤去忻州吧。”
如果雁门关失守,整个晋地最大的天险也就不复为阻碍。但是,晋地的其余地方多山少地,从南到北基本只有一条路可走,途中有忻州、太原、汾州、平阳等诸多重镇,还有石岭关、冷泉关等山间险关,夏军想打穿过去,还是要费上不少时日,元军尚有时间。
……
7月3日,函谷关。
函谷关,天下雄关,秦时曾据此关抗拒六国,长安所在的“关中”,便是在此关之中。
自西边的关中前往东边的洛阳,途中群山阻隔,黄河也因落差极大汹涌无比而难以行船,故只有一条艰险陆路可行,函谷关便位于这唯一的陆路险要处,不过此关,便入不了关中。
现在,华夏军对元战役的第五路军便带领三个旅,直逼函谷关前。
函谷关依山傍水,主体是隔绝了东西的一座高岭“稠桑原”,南侧是更加高大不可通行的重重高山,北侧是汹涌咆哮的黄河水,东侧还有一条弘农河自南向北流过,形成天然护城河。秦时的关城位于稠桑原正中,内部有艰难开凿出的山路,以冷兵器时代的技术几乎无法攻取。但是汉朝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