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255再铸鼎-第7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易兴指着北边河岸继续劝道:“船划过去,即停即走,夏军哪里留的住?即便被夺去几艘,也不足以输送大军过来。夏军夺了樊城,想过河总能找到办法过河的,无非是早几日晚几日的区别,不差这几艘船了。”
吕师谦看了看北岸,樊城之中已经有不少溃兵奔逃出来,在河岸上对着南岸这边大呼小叫,却无法过河,甚至有人干脆脱了衣甲往南游过来。他叹了口气,道:“也是个办法,那就派船去接人吧,分个几批,动作麻利些,该撤就快撤。”
说完,他便下城回帅府了。
过了一段时间,便有不少小船从南岸离开,向北岸驶去。樊城溃兵见了它们如同抓住救命稻草,向船上蜂拥而来,相互之间争抢推搡甚至发生了打斗。场面一度十分混乱,人没救到多少反而翻了几艘船,就连穿着盔甲的军官都被拉下水了不少。
但这场混乱并没有持续太久,夏军从城北打穿了狭长的樊城,开始零星出现在南城之上。这在进一步加剧了混乱的同时,也令如惊弓之鸟般的元军收回了渡船,不再试图将溃兵抢救回来。
少了逃生的最后一条出路,北岸元兵便只能向夏军投降了,樊城的战事也很快平静下来。但是,樊城与襄阳之间仍有汉水阻隔,时值盛夏,此河水深且阔,夏军急行军过来也没带多少船只,一时半会儿是过不了河的。这条河也就成了吕师谦最大的依仗,能把夏军拦在北岸多久,襄阳就能守多久。
然而,坏消息很快传来了。
“什么,南边有船来了?”
吕师谦初听到这个急报后不敢置信,直到上了南城亲眼看去,才真正确认了这个消息——南方的汉水河面上,正有一连串船只溯水北上,船只之中还有大量的烟柱升起,正是可怕的华夏人特有的蒸汽船!
他脸色苍白,手脚不由自主地抖了起来:“怎会,怎么会,湖广那么多城池,可都是大元所有的,怎么就能让夏人的船一路驶到我这襄阳来?!”
华夏海军纵横四海,他自然是听过他们的威名的。但这他以往的印象中,那些大船可都远在千里之外呢,不该跟自己扯上关系。就算要找麻烦,前面也还有鄂州的高达顶着呢,现在怎么就直接找上自己的门来了?
实际上这些船只是夏军安排的第十路军,在九江集结后便西行进入汉水一路上溯到襄阳。沿途多是元军占领区,他们本应受到阻碍,然而现在天下大势不同了。高达等元国在湖北的军阀,今年来受到文天祥麾下的中江军不断挤压,却没法从朝廷那里得到支援,反而被不断征调兵力前往川蜀云南,早就心生不忿,并且意识到了危局。如今第十路军坚船利炮,元军就算想拦也无力去拦,而且人家想去襄阳,又不是来攻我的城,干嘛要拦?
所以,夏军船只便顺利地进入汉水,又一路来到了襄阳,正好应和北来的陆军的进攻。
船只未到,吕师谦就先神不守舍了。樊城失守,尚可据汉水坚守一阵子,可这下子一下子来了这么多船,夏军兵临襄阳城下恐怕就没几天了。他对夏军的火力和自己的本事很有信心,一旦到了那时候,绝对是守不住的!
“怎么办?这可如何是好?”他失神地看着远方的船队,喃喃自语道。
一个幕僚见他这样子,心中有数,眼珠子一转,便上前小声说道:“大帅,时至如今,何不请教弘庐公呢?”
“叔父,他不是……?”吕师谦先是露出疑惑的表情,然后很快反应过来,脸色一下子变得晴朗,“对啊,还有此路!”
弘庐公便是吕文福,也是吕师谦的叔叔。之前吕文福作为宋将镇守淮西一带,实质割据,后来收到临安朝廷想会同文天祥将他拿下的消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投降了华夏国。既然有这么个前例在,那么吕师谦也临阵起义不正是顺理成章吗?
好嘛,吕师谦想通之后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丝毫没有愧疚之色——反正他本来也是被迫降元得,现在弃暗投明又有什么问题?
他立刻返回帅府中,挥笔写就一份乞降书,将国公们好好拍了一通马屁,并表达了自己心向华夏的决心,然后遣人过河送到北边已经被夏军占领的樊城中去。
樊城刚易手没多久,城中仍很混乱,但乱中有序,夏军控制城墙后紧急改编了一批降兵,以他们为先导诸部清理城中街区,恢复秩序。
姜枢少校此时正带队在南城清街,因此便第一时间接到了襄阳送来的降书。他慎重起来,紧急带人去了城北,将使者和书信送到了旅部之中。
旅长王破虏大校正在与后方交换电报,见了信直接发回去做了请示。
等待回信期间,姜枢无不得意地说道:“这吕师谦这么怂……嗯,识时务,倒也省了不少麻烦,战功简简单单到手了。”
王破虏倒不是特别高兴的样子,也不管旁边的使者,大咧咧地说道:“奶奶的,本来一帮土鸡瓦狗,一投降照样吃香喝辣的,真是便宜他们了。要我看,等天下一统了,还得找他们算账才行!”
使者在旁听了冷汗直冒,却也不敢出声说什么,只能露出尴尬而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姜枢倒是无所谓,说道:“他们本是叱咤一方的大帅霸王,归降了却只能做个乡下土豪,也不算厚待了。”
正说着,后方便有电报回复了。通信兵将电报纸交给王破虏,一旁姜枢迫不及待地问道:“上面怎么说?”
王破虏一眼扫完,又反复读了两遍,最后才哈哈一笑,把电报纸往桌上一拍,然后看着吕师谦派来的使者,半笑不笑地说道:“我们总部有回信了,呵……‘吕家人已经太多了’,呵呵……”
第801章 求和
华夏元年,8月1日,北蒲甘,“唐谷”。
“这里就是唐谷?果然是好地方!”
漫漫的山路终于走到了尽头,大山向两侧分开,前方再无岩石阻碍视线,大片的平原显现在眼前,令人心旷神怡,陈嵬不由得发出了赞叹。
插播一个app: 完美复刻追书神器旧版本可换源的app 。
他现在坐在一个两人抬的竹滑竿上,周围还有不少兵丁护卫。之前,他们废了不少力气,才穿越重重大山,登上了这高原之上的唐谷。
之前他们来的路上,沿途景色要么是深不见底的森林,要么是险峻的高山,充斥着令人发怵的自然风情,而到了这里,终于再次看到人类活动的气息,令人倍感亲切。
旁边,与他一齐到来的同样被人抬着的官周林道对着周围看了一圈,也赞许道:“不错,阡陌纵横,鸡犬相闻,端的是好一个世外桃源!”
陈嵬点点头,又一挥手,整个队伍继续向西行进过去。经过几个小村庄后,一座简易的城市出现在前方的地平线上。
今年六月份,陈嵬以太傅的身份陪同皇太孙南下云南,进驻昆明。云南政务有詹先生处理,无须他多过操心,因此他熟悉当地情形后,便带兵南下蒲甘,试图在西南找到一个开拓方向出来。
这并不容易。当下蒲甘南北两分,北蒲甘是元国的傀儡,而南蒲甘受西洋公司庇护,进一步南下的通道被堵住,只能设法往东西两边去了。可是蒲甘的东西两边都是重重大山,且密林遍布瘴疫横生,绝难穿越。
陈嵬在蒲甘忍受酷热呆了一个多月,寻访当地名宿,才打探出一条可能的出路,又着人找到了这处西部群山之中的“唐谷”。
唐谷周边尽是高山密林,人迹罕至,而唐谷本身却是个难得的好地方。此谷是一块不小的山间盆地? 内部地形平整、水源充沛,而且由于海拔高? 气候凉爽,疫病也更少? 适应生存。
对于从北而来的元人来说? 此地可比湿热的蒲甘舒服多了。而且当陈嵬的手下找到此地的时候,发现里面的居民操的方言颇类汉话,有的地方还在用汉字,进一步探访得知他们本是唐人,是多年前避战祸才躲到了这处世外桃源来。因此? 这些元人回到蒲甘回报的时候,给此地起名为“唐谷”。
这唐谷引发了陈嵬的强烈兴趣? 他先是派兵进驻? 后来收到消息说西边有山路能下到更西边的印度去? 兴趣更盛,便决定自己亲临探访一番? 今日便到了。
过了一阵子? 陈嵬一行人行进到了城市周近。他抬头向西看去,见这城墙方方正正,用土石垒成? 颇类中原法式? 又见城头旗帜除了新插上去的元旗? 还有些本地的旗子,上面绘着类似于龙纹的图案,再看周围道路上的百姓,大多面貌端正正如中原人,不禁点头道:“果然唐风浓烈,这唐谷名不虚传呐。”
城中有头脸的人物早已接到通知,知道有大人物到来,此时便出城相迎了。陈嵬见了他们后主动下轿,亲切问候,然后在众人簇拥下进入城中,又入了一个木结构的大殿中议事。
“诸位如今归入我大元治下,便更可安居乐业了!”
陈嵬做了开场白后,在人群中左顾右盼,最后选中一个白发老者,问道:“这位老丈,不知如何称呼?”
当地人口音浓重,还是要依赖于通译交流。通译也是赶鸭子上架,对着老者反复问答好几次,才对陈嵬回道:“老丈姓何,祖籍江西。何家祖上据说当过观察使,是大族。”
陈嵬点点头,又继续对其余人问过去,也各有来头。稍后,他又问了些当地如何饮食、如何婚丧之类的风俗问题,然后便一转正题。
“诸位居于这唐谷,虽是世外桃源,却也不是全然不问世事。唐谷往东是蒲甘,往西是印度之地,据说是佛祖诞生之地不知诸位可知这西方的土地有何风土人情?”
通译费力将他的话转述出去,几名乡老面面相觑,相互议论了一会儿,才慢慢叙述而来。
通译整理了一阵子,才对陈嵬说道:“据他们所说,这唐谷平日间与外界交往不多,对西边也只是略知一二。西方的印度并非合一的大国,而是各有土王,且南北风貌迥异,北方人样貌类似唐人,南方则是异族,有的黑矮,有的勾鼻”
实际上陈嵬并非对印度一无所知,夏国出版有介绍世界各国的书籍,他早就着人收集来读过,虽然内容不太详实,但却也能有个大致的了解。
他知道历史上印度松散且羸弱,经常被异族征服,最近的几十年里就有一支来自西方的强悍力量在北印度大肆攻城略地,以德里为都,占据了一大片富庶土地。在西域,察合台汗国在与元国对抗失败后,就试图南下攻略印度,但被这个德里苏丹国死死挡住,不得其门而入。
“印度据说恒河沿岸尽是肥沃土地,遍地是金银,夏国商人每年不知道赚了多少银钱出去,如果能”
陈嵬不由得心动起来。他虽远在西南边陲,但毕竟位高权重,对中枢动向一清二楚。最近一段时间夏军连战连胜,元国朝廷已经避入巴蜀,而且还不一定能守得住。剩下的云南、蒲甘地偏人少,也起不到多少功用,但若能进入印度,那就又是一片新天地啊!
接下来,他在唐谷呆了一段时日,体验当地生活,又去了西边的山路探查了一番。
总体来说,唐谷的环境实在是不错,气候不热,降水不多不少,土地肥沃,周边山上还有些小矿脉,很适合居住生活。缺憾在于,环境虽好却也就一县之地,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