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255再铸鼎-第7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体来说,唐谷的环境实在是不错,气候不热,降水不多不少,土地肥沃,周边山上还有些小矿脉,很适合居住生活。缺憾在于,环境虽好却也就一县之地,供养不了太多人口。但也不是太大问题,元军在蒲甘面对的最大困境就是不耐瘴热,没法常驻,如今有了这唐谷,平时便可驻于此,有事再出谷。而且一旦时机合适,便可西进攻入印度
陈嵬在当地规划了一个草案,心动无比,将周林道留在当地整顿民事,便返回了蒲甘城,准备下一步的谋划。
不过,当他回到城中,受到从北方送来的最新信息的时候,就高兴不起来了。
8月11日,蒲甘城。
“襄阳、均州都已陷落,金州临敌兴元路危矣!”
陈嵬对着一份地图,手指在上面不断移动着,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积压了好几天的信报一次读完,他的心情沉重无比。
元国中枢退避入蜀地,打算凭借兴元所在的汉中盆地抗拒夏军南下,本来可行性颇高,但没想到夏军没有沿着陡峭山路硬攻,而是把襄阳拿下了!
襄阳位于汉水之畔,而汉水乃是交通命脉,不但顺流而下可抵达鄂州,逆流而上穿过武当山、凤凰山等重重大山还可一直进入汉中盆地。实际上汉中山路栈道艰险,这条汉水水路才是兴元路与外界交流的主要通道。
夏军拿下襄阳后,自然便可溯汉水西进,一路攻入汉中,其余几个山道再险也没有意义了。目前,汉水上游的均州已经易手,金州也向后方发去了急报,既然这急报已经辗转送到了陈嵬手里,恐怕早已陷落多时了。说不定,现在就连兴元城也保不住了
陈嵬的目光在地图上反复扫去,心情沉重。失了兴元,并不意味着夏军立刻就能攻入巴蜀,毕竟汉中与巴蜀之间尚有群山阻隔,更有剑门这样得天下雄关防守,想南下并不容易。但这样步步退避,迟早会退无可退的。
他叹了口气,打开了最后一个密闭的锦囊,取出里面的帛书一看,然后便震惊了:“竟要如此决绝吗?”
他反复看了即便,终于长长一叹,用烛火将烧尽。
“也是,只有此法该求和了。”
第802章 暗流(加更)
华夏元年,8月17日,南蒲甘,大光。
大光城,也即后世仰光,乃是蒲甘国南方临近海岸的一座城市,因城中的瑞光大金塔而远近闻名。
多年前,因对方的冒犯,元军南伐蒲甘,蒲甘兵不堪一击,蒲王南逃至大光,寻求西洋公司的庇护。在得到蒲王许诺的一系列优厚条件后,西洋公司出兵止住了元军的南侵,又与元人达成密约,双方各扶持一个蒲王,划分边界各自统治。
这些年来,元人和东海人表面上在南北蒲甘互相对峙,但实际上关系还不错。毕竟他们都是趴在蒲甘人头上发财,没有利益冲突,私底下还经常交换些好处,建立了沟通渠道。
前阵子,西洋公司在大光的商站突然收到了元人送来的消息,说太傅陈嵬有大事相谈,想私下访问大光。事关重大,大光商站立刻报了上去,上面对此也很重视,将当年处理过蒲甘事务的章恺从西洋市紧急调去了大光,处置此事。
此时,在大光城中一栋新修的四层高楼中,章恺站在四层的会议室向北看去,就见到一行朴素的船只沿着城北的河流从西向东逐渐接近,然后停入了码头之中。
“准时到了好,就让我看看,元人是在打什么主意。”
不久后,一行人从船上下来,然后乘上西洋公司派去的马车,沿着城中新修的道路进入城中,又来到这座大楼里面。
又过了一会儿,陈嵬便被带上了四楼,送到章恺面前。
章恺立刻换上一副职业性的笑容,对陈嵬稍一打量,便走上去迎接道:“平日间与同事们煮酒论天下英雄,都说元国无人,唯有陈太傅当得起青年才俊。今日一看,果然名不虚传啊!”
陈嵬一愣,然后也谦虚地回道:“哪里,论起青年才俊? 我国之安童丞相、伯颜平章,更要胜过在下许多。”然后他抬头看着章恺? 赞道:“倒是早就听闻章子和大名? 当年智间蒲甘,一手策划了南北两分,后又在印度动辄废立土王? 威震西洋? 有班超王玄策之风? 实在佩服!”
说完,他左右看了看会议室内的布置,又说道:“当初我发出密信的时候,本以为得耽搁月余才能成行,没想到贵方雷厉风行? 数日间便得以见到子和兄。华夏国纵横天下? 果然自有独到之处啊。”
“谬赞了? 只是一点日常工作而已。”章恺呵呵一笑? 然后请他坐到会议桌的一边,自己坐到另一边? 开门见山地问道:“不知陈兄不好好在长安享福,却来了蒲甘这穷乡僻壤? 是有什么要务么?你我毕竟是敌国之人? 势不两立,该说清楚的还是说清楚的好。”
长安早已易手,他不可能不知道,现在提起显然是在揶揄元人。不过陈嵬装作没听见,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道:“敌国确实是敌国,势不两立却未必”然后他轻叹一声,对着章恺一低头,道:“今日我来,是想为大元求个情,希望华夏能高抬贵手,放我国一马。”
“呵。”章恺嗤笑出来,“此时元国失却四都,退避蜀地,已如瓮中之鳖,为什么要放过?凭什么要放过?”
他又看了看陈嵬:“倒是陈兄你,虽是元人,却向来没有什么恶名,要是想寻条出路的话,我可以帮着安排一下。”
陈嵬一拱手:“章兄的好意谢过了,但在下毕竟是元臣,不会另投二主。”然后抬头道:“章兄莫急,先听我一言。我的提议,确实是想为大元争取一分喘息之机,但是对华夏国也是有好处的。”
章恺无所谓地笑了笑,陈嵬慎重地选择语句,慢慢说道:“我虽是元人,却也不得不承认华夏革故鼎新,乃是天命所归。只是自古以来,历次改朝换代,皆要战火四起、生灵涂炭。战事停歇后,国力损耗,疆土也不复盛时,须得休养生息数十年才能再度出击。据我听闻,贵国诸位国公皆是有大志之人,胸怀四海,绝不会满足于此。依我看,这次天下大局与以往历次都不一样,也确实该有一番新气象才对。”
书友们之前用的小书亭已经挂了,现在基本上都在用app 。
章恺喝了一口茶,道:“所以,新气象就是放元国一马?”
陈嵬道:“是,也不是。子和兄久居海外,自然比我更知道天下之大。中原之地只是天下之东的一隅,往西还有高原、有大漠,再往西还有印度、有大食、有泰西诸国,说不定再往西还有更多土地。这么看,只为中原之地拼生拼死,格局未免就嫌小了,真正的猛士,便该向外求取才是。夏国早十几年前便在海外布局,为的也是此图吧。只是贵国实力再强,面对如此之大的天下,恐怕也不能面面俱到。既然如此,何不让同出中原的大元为王前驱,效犬马之力呢?”
“噫尔等这是想要称臣?”章恺听了之后略微惊奇,心中不断盘算着得失。过了好一会儿,他没有直接接受或否定,而是反问道:“这不管对哪国都是大事,据我所知元国朝堂之上是有不少死硬派的,陈兄又怎能一言而决?”
陈嵬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拨弄着手上的茶碗,反问回去道:“如果大元朝廷真的上下一心,向华夏称臣,华夏会接纳吗?”
章恺眉头一皱,略作思考,然后答道:“这不是我能决定的,必须报回去由国公会决断才行。但就我个人的看法,元国重臣多为战犯,罪恶滔天,不可能随便放过,即便尔等想要称臣,也必须将他们一网打尽交由我国审判才行。可是,这些战犯位高权重,可以说他们就是元国朝廷的意志,又岂会随便自投罗网?所以,陈兄之前所言不是没有道理,但多半是行不通的。”
“说的不错,如今朝中尽被无能无耻之徒占据,看不清天下大势,大元败坏至此,也跟他们脱不了关系。”陈嵬虽是如此之说,但却露出了笑容。“但是,谁说他们就能代表大元了?”
章恺又愣了:“他们不代表大元,难道你一人就能代表了?”
陈嵬哈哈一笑,道:“当初宋国的贾丞相带着一个黑皇子就能在靖安府开创一个新朝,如今我是太傅,辅佐皇太孙,又如何不成?”
章恺忍不住一拍桌子,这陈嵬是想造反啊?
呃,不过,他造元国的反,那不正好吗?
他平静下来,对陈嵬问道:“你,有什么打算?”
陈嵬答道:“如今大元在中原败局已定,我也无意继续顽抗王师,准备尽量集合残部,退避西南。接下来,我意图越山西进,谋图在印度之地再开拓一番事业不知这可会妨碍贵国的谋划?”
章恺面不改色,心中却不能说不震惊,此人所图不小啊!
他对陈嵬做了个手势,然后思考起来。
印度在现在并不指代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理名词,指的是喜马拉雅山之南的印度次大陆。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大量的人口,他们按地理和化分隔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国度,日复一日过着传统的生活。
在西洋公司进入印度之前,印度诸国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最为富庶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由强大的德里苏丹国占据,其余地区各有中等土邦和一系列小国。而西洋公司的降临给印度局势增添了巨大的变数,目前南印度的龙脉高韦里河已经被夏人占据,周边地区也建立了强大的影响力。
不过,毕竟西洋公司只是外来者,与本土远隔重洋,能投射的力量有限,经营的时间也不够。他们在印度建立的势力范围不小,但真正实控的只有几个城市商站,其余地方大多是委任傀儡间接治理。
目前,西洋公司正在恒河口的孟加拉地区开拓,章恺之前就参与这方面的工作,了解得很清楚。恒河沿岸土地肥沃、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乃是天下一等一的富庶之地。恒河入海口自然也关系到天大的财富,若是能在当地建立据点,逐渐拓展势力范围,必定能获取丰厚的回报。但这一地区刚刚被德里苏丹国征服不久,局势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万一处理不好招惹到了德里四十家,轻则影响贸易,重则是又一场战争,不可不慎重。
元人若是从蒲甘进入印度,没多久就会触碰到孟加拉一带,为这个热点地区带来新的变数。
“但这个变数是好是坏呢?”章恺喃喃自言自语了一句,然后继续思考。
最坏的情况,是元人割据一方,然后投靠德里苏丹国,与他们共同对抗西洋公司。但这几乎不可能,一来元人想建立足够大的基本盘,必然会与德里起利益冲突,二来德里苏丹也很难会信任这些外来者。相比之下,两者发生冲突兵戎相见的概率反而要高上许多,如果是这样的话,西洋公司说不定就可以浑水摸鱼
这么一想,他感觉豁然开朗,再一盘算,信心又足了不少。略作权衡后,他抬头对陈嵬问道:“确实,内耗没什么意思,不若向外开拓,若是陈兄能做成此事,倒也不错。但事情不能光靠一张嘴说,现在仍是你我二国大战之时,你想要让我军放你们一马,可你又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陈嵬放下已经半凉的茶杯,笑道:“其实贵国并不需要多做什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