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255再铸鼎-第7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华夏三年,4月21日,张掖郡。

    汉武年间,霍去病西征,战匈奴而败之,“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故设张掖郡。过了张掖,就是无数传奇交织的西域了。

    五代之后,中原势力逐渐从河西走廊衰退,西域回鹘人逐渐迁移过来。后来蒙元兴起,占据河西,收服了当地豪强编入军中迁入中原,又将当地各族农牧民分配给蒙古部族管理。两年前,元国大败,镇守甘肃的大将禾忽害怕华夏人沿着河西走廊一路攻来,在当地执行了严酷的坚壁清野政策,清除了人口,席卷走财物,毁坏城池,烧毁了农田和村庄。现在,这一片长条状面积不小的区域大部分仍是一片白地。

    其中,张掖郡由于与黄河航路有了铁路连接,且当地有发源自青藏高原的黑河流经,水资源较充足,所以恢复得最快。华夏军在此地派驻了三个营的兵力,整修了张掖城,并种了一批粮食蔬果。

    与移民们一同到来的,还有一个营的士兵,他们将把已经在当地驻扎一年之久的一个营换回后方休整。也是因为这个营的士兵在,移民们一路上都老老实实的。

    移民们被安排在张掖城略作停留,以适应一下当地气候,顺便帮着干点农活。没几天,他们又等到了另一批移民的到来。不过与他们不同,这一批移民全部为年轻女性,也并非千里迢迢从江南而来,而是从临近的陕西、山西等省迁移过来的战犯家族的成员。她们将就近生活在张掖等城市中,做点简单的女工活,并且与愿意退伍后留在当地的士兵们结成新家庭。

    5月1日,江南移民们继续出发。他们沿着黑水向西北行进了大约一百四十公里,然后转向正西,赶着大车,第一次真正进入荒漠地带。

    车辚辚,马萧萧,满目望去不见绿意,尽是黄沙与荒石。风吹砂起,吹得人脸疼,砂石进入鞋中,走得硌脚。白日的烈日直晒晒得人炎热难耐,偏偏为了省水还不能多喝,而入了夜之后又突然冷了下来,变幻莫测。不少人走着走着就突然嚎哭了起来。

    好在这段旅途只是小试牛刀,他们走了两天,就见到地上逐渐长出了草,再走些,甚至见到了河流。

    移民管理司的护卫带着他们去了河边,取出罐子过滤沉淀,痛饮了河水,又就地宿了一晚。

    5月17,他们奋力继续前进,抵达了酒泉城。

    旧肃州城几乎已经完全毁坏,现在这个酒泉城是新建的。由于隔了一片沙漠,酒泉城的修建进度就要比张掖城差多了,实际上也就是个不大的土围子,城内也只驻扎了一个营,防御的关键是城墙上架着的15式88炮。

    但是,相比周围的滚滚黄沙,酒泉城周边的环境还是不错的,有河流提供珍贵的水源,还有北方的黑山遮挡了一些风沙。

    到了这里,护卫们终于宣布了一个好消息:酒泉需要一百名移民,男女各半,孩童不计。第一年,移民们会编成公社集体劳动,一年过后,成了家的移民户可以得到一百亩田地,缴纳十年租税后便可归自己所有。

    这个条件在移民中引发了轰动,一百亩地啊,那是江南小农想都不敢想的大块地啊!虽说这西北的一百亩没法跟同面积的江南水田相比,但至少酒泉周边的耕地条件还不错,而且是熟地,有基础的水利设施,只要稍加修顿,就能有不错的产出了。因此,移民们争相报名,希望留在酒泉。但是,人数太多,最后只能抽签决定。

    还是按照惯例,男女分排两条长队,依次从竹筒中抽签,抽到红头签便可留下。

    雷川排在队伍前列,看着前面的人紧张到颤抖地上前抽签,而到现在一个也没中,都嘴角抽搐着返回队尾,自己的心脏也狂跳。

    “到你了!”后面的沈元正一戳,雷川赶紧回过神来,上前看着那个被移民管理司的护卫抓在手里的竹筒,把心一横,眼一闭,就伸出手去,从里面抽了一根出来。

    他感觉心几乎要跳到嗓子眼了,甚至不敢睁眼,但后面那么多人排着呢又不能拖延时间,只能害怕地抬起了眼皮,看向了手中的竹签——

    签头赫然涂了显眼的红漆。

    雷川不敢置信地睁大了眼,将竹签翻来覆去反复确认,最后终于确定无误,真的是红头签!

    他把签子高举起来,激动地大喊道:“中了,我中了!”

    “呔,你中了什么?”前面的护卫从他手上拿过签子看了看,又随手插回了竹筒里,“还真是啊,可惜,你就只能停在这儿了。对了,我记得你有妻小的是吧?那也还行,那边也不用抽了,一起留下来吧。”

    雷川激动不能自已,连连对这个一路上他一直暗中咒骂的护卫道谢:“谢谢你,谢谢,真是太谢谢了……”

    说着,他的泪都留了出来,离家入海,跋涉万里,风餐雨露,到了现在,终于有家了啊!

    旁边,沈元正拍了拍他的肩,道:“多大个人啊,还哭呢?赶紧找你娘子去吧。”

    雷川转过头来看着他,强止住泪水,问道:“啊,好,我这人……哎,沈大哥儿,你抽中了吗?”

    刚才说话这会儿,沈元正已经一个箭步上去,干脆利落地抽了一签出来。现在,他抬起手中光秃秃的竹签,摇头道:“我就没你这运气了,不过也好,就去西边见识见识吧。”

    雷川遗憾地摇了摇头:“可惜,要是沈大哥能留下来,咱俩就能相互照应了,还能让浑家给你相个娘子……可惜。”

    沈元正哈哈一笑,把签子掷回筒中,道:“天地之大,何处不能容身?雷兄弟,咱们在此别过了,你和你娘子,还有小牙儿,好生活着!”

    说着,他就迈着大步回到了队尾,而雷川看了看他,赶紧去叫出秦四娘,找护卫办手续去了。

    抽签过程继续下去,抽到的人自然欢天喜地,而更多的人不免垂头丧气。雷川与妻子相会,跟着其它的“幸运儿”们去了酒泉城中报道,登记名册、更新证件,等待趁着夏季赶紧整理即将属于自己的土地。

    而沈元正与其它人则没有停留,再度收拾行装。等到一批军队从后方抵达,移民们就赶着大车,跟着军队前往下一个目的地,玉门郡。

 第842章 西出阳关有故人

    华夏三年,6月2日,玉门郡,疏勒站。

    玉门关始设于汉代,控扼住了通向西域天山的通路。汉代之后,随着自然环境与政局的变化,玉门关的位置曾经多次改变。最近一次改变是五代末期,玉门关大幅东移至黑山一带,已不在现在的玉门郡,反而距离酒泉只有不到百里,倒是和后世嘉峪关的位置临近。但是再之后,这最后一座玉门关也被弃置,逐渐消弭在自然风化进程中,不复为险关。

    今日的玉门郡,只取玉门关之义,却不复关隘险城之存。毕竟,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更要靠兵革之利。真正防御这走廊西端、令四邻夷狄闻风丧胆的,是驻扎在当地的华夏军和他们手中的犀利火器。

    过去,元国曾在西域和中原之间设置了完备的驿路,肃州(酒泉)与瓜州(玉门)之间就有黑山、赤斤、青湖、疏勒等一连串的驿站。之前这些驿站都被禾忽的部下所摧毁,但屋舍可以摧毁,自然环境可没法摧毁(或者说来不及摧毁)。驿站本来就是选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设置,只要有水可以饮用,有草可以喂养牲畜,来往行旅就能在此补给,驿站也就容易重建了。夏国夺取安西省后,虽然一时没法把铁路铺过来,却也尽可能恢复了这些驿站,往来商旅也受益于此复兴起来。

    现在,一众来自东方的移民和军人,就停留在两郡交界处的疏勒站旧址暂歇。

    玉门郡境内有河曰“北川”,发源自南边的祁连山,先向北流,再折转向西,通向郡内的瓜县、敦煌两县。疏勒站就设置在这北川的河弯处,现在虽然常住人口不多,但河水潺潺,青草萋萋,煞是个好地方。

    疏勒站旧址中尚有一道土墙残余,江南移民们就在土墙中暂歇。土墙东邻处,一长串平安型越野马车连成了一个巨大的车阵,车上都满载着货物,一群士兵拿着扳手锤子正敲敲打打检修马车,而几百匹马则在河边聚散有度地饮着水吃着草。马群之中,还有一些士兵带着一些移民,游走着检查马匹的状况。

    “喏,你看,像这样,摸不出骨头,就说明膘还行,暂时不需要补粮。”一匹正在嚼着草的母马旁边,那钦下士一边摸着马腹,一边对旁边的沈元正和其它两名移民讲解道。

    他这么摸着,母马也不骄不躁继续吃着草,看上去性格很温顺。

    那钦现在所属的是一个典型的后勤营,营中人数不多,但足足配备了144辆大车,定期往返于北庭郡(乌鲁木齐)与张掖郡之间,运输物资。之前他们执行日常运输任务,行进到酒泉郡的时候遇到这批顺路而行的江南移民,然后就接到命令,带着他们一起上路了。

    这一路上,移民们行路时搭乘后勤营的大车,停车时用年初才学到的技能帮他们照料马匹,他们也向移民们传授一些技巧,配合得倒是不错。

    北庭…张掖间几乎没有道路可言,车辆全部在野地上行走,若不是平安马车配备了板簧减震,又是钢架车体足够坚固,还真走不了这样的路。但饶是如此,每辆车也需要四匹马才能顺利拖动,除了拉车的,还有备用马和护卫骑兵用马,整个营几乎配了七百匹。

    这么多马,要是靠吃粮行路的话,那恐怕就得把车上全装满粮食才行,也运不了什么货了。因此,整个营必须走走停停,让马沿途吃草补给才行。只是靠野草补充能量相当缓慢,往往要在一个站点呆两三天,等马儿吃饱喝足了,才出发赶赴下一个站点。

    这个过程中,对马匹身体状况的把控非常重要,须得要长年与马打交道的资深马夫才能应对,而这样的人可不好找,因此军方就从恭顺部落中招收了不少牧民,编入后勤营中。这个那钦,就是先参了军,然后被分配过来的。

    沈元正等人听了他的讲解,前后把手放上去感受感受。然后,那钦又找了一匹偏瘦的马摸给他们看,他们又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原来如此,可真是谢谢这位军爷了。”沈元正致谢道。

    车队在疏勒站宿了一夜,第二日没有停留,继续出发。

    从疏勒到瓜县可以沿北川西行,沿途一路都有水源野草,也就不需要吃饱再上路,只要趁休息的时候放马去吃草就行了,比之前穿越大漠的时候方便了许多。

    后勤营加上移民车队,近二百辆车,在河边原野上四路展开,前后拉了有一里地出去,浩浩荡荡,卷起了滚滚沙尘。

    6月6日,他们抵达了一个阶段性目的地,瓜县。

    瓜县原称瓜州,是东西商路必经之地,在大漠之中堪称繁华了,但两年前也毁于禾忽的坚壁清野,几成一片白地。

    不过稍好一些的是,当时元军急着撤离,西边的沙州(敦煌县)由于不在通向北庭的道路上,且当地佛风浓厚,信佛的蒙古人不敢侵扰,所以就逃过了一场兵灾。事后,就渐渐有一些敦煌居民迁移到瓜县,垦种被废弃的耕地,恢复了一点人气。由于有这个基础在,再加上当地水草丰茂、位置关键,所以西北师今年在玉门郡一举派驻了三个马兵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