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255再铸鼎-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说蒙哥汗已经攻进四川了,这大宋朝看着是要完了,在新的时代中,李家该何去何从呢?
第82章 换届
时间进入了1258年的七月,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东海商社也调整了工作制度,在中午留出了长达两个小时的午休时间,但相应的,上工的时间提早了,下工的时间也延后了。
这天中午吃完午饭后,阔马造船厂的一个劳工小组照例凑到一起,去小卖部买了一个井水镇过的西瓜,坐在树荫下分着吃了起来。
“王有田,今天该你请了!”吃瓜群众们一人拿着一块西瓜,对着刨工王有田喊道。
“知道了,不用嚷嚷,本来就没忘。”王有田一边回头喊道,一边走向售货员,掏出一张二十文面值的不记名存单递给她,然后舀了一瓢刚打上来的井水,浇在头上,直呼过瘾。
他一边甩头一边往树荫下走去。甩着甩着,余光突然瞟到西口方向过来一辆载客马车,直朝造船厂的办公楼去了。
“又一辆,最近真多啊。”王有田自言自语道。但随后又摇摇头,这管他什么事呢?
像王有田这样敏锐的劳工,最近已经察觉到了东家们的不寻常。虽然工作依然很辛苦,但以前那种隔一阵子就上新项目的繁忙没有了。而且东家们相互串门的频次大大增加,经常莫名其妙地拉到一边说悄悄话,一看就是在搞什么阴谋的样子。
如今已经到了七月,马上就是东海商社管委会第一次换届的时候了。这段时间的紧张程度不亚于当初第一次临时大会的时候不,应该说远远高于那时候。
当初刚穿越,大部分人还处于被一锤子砸晕的懵逼状态,稀里糊涂就在从众效应下让张正义带了节奏,整个过程就没什么感觉。而三年过后,大部分人都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对管委会的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对这次换届也重视起来。于是这几个月可谓暗流涌动,政治生活中充满了明枪暗箭。
还好,这样的紧张日子马上就要过去了。眼看着离全体大会也没几天了,首席管委候选人的名单已经确定,张正义继续竞选连任,孔嘉谊也参选了,此外还有几个酱油众,平时也没积累出多少威望,一看就是报名混个脸熟的。
不过其中有个叫向文的,从几个月前就开始竞选,但主张几乎和张正义一模一样,不知道是不是特意出来分票仓的。
商务部长史若云本来也很有竞争力,有不少粉丝推她竞选,但她只是摇头说:“还不到时候”,并不搅这次的浑水。
与一些人的预料不同,张正义竞选时完全抛弃了当初的“铁血”风格,不再提什么团结扩张战斗什么的,而是做出一副保守派的姿态,希望在现有体制的基础上稳步发展。
这也是为了迎合现在商社大部分股东的心态。他们已经渡过了最初的彷徨期,把商社的现有体制和成就视为安身立命的依靠,不愿意承受太多的风险,自然不想改变目前已被证明成功的政策。
而孔嘉谊的思路也与之类似,没有提出激进的主张,而是希望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完善东海的法律和行政体系,用财政手段进一步刺激经济的发展。说实话,这样的主张是相当令人心动的。
激进的当然也有,安全部钱文柏就号称要“大扩军,以战养战,将蒙鞑逐出中原”,也赢得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响应。不过看这些人自己的态度,似乎也没打算真投给钱文柏。
此外也有一些奇怪的,比如口号是“多夫多妻”要改革婚姻制度的,还有“文化演变”要用爱去感化侵略者的这就是纯属胡闹了。
“之前的财政政策过于保守,总是有了收入之后,才根据收入进行支出。这样的策略虽然稳妥,但不利于快速发展。如果我能就任首席,将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把人力成本支出扩大一倍,用以招募新的劳工以及为现有的劳工提供更多的激励,这将大大加速我们的发展。
不用担心入不敷出,实际上,劳工们领取了工资,大部分也会用于购买我们自己生产的住房和商品,工资支出增长的同时也会促进收入的增长。即使有一部分流出东海,也并不是坏事,这些流出的资金会吸引商人前来交易,而商人为了利润最大化,通常不会只带钱回去,这就为我们自产的商品提供了销售渠道”
时间已经来到了廿三日,全体大会上,孔嘉谊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着自己的施政理念,直到旁边的主持人饶文辉提醒他时间快到了,才勉强收了个尾走到一边站着。
今天终于到了换届选举的日子,几个候选人轮流上台发表一番演说。此后便是投票环节了,一百九十三个有投票权的股东这几年又有三名股东成年,轮流上台,把票投进票箱里,然后现场唱票。
没有什么高大上的设备,票数就用正字写在一块简易的黑板上。不出意料,张正义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优势,正字比其他人长出一截。
看到结果,孔嘉谊松了一口气,凑到张正义身边:“老张,恭喜你了,果然还是众望所归啊。”
张正义微微一笑,说道:“没什么,只是大家已经习惯了而已。其实这一两年,我也就是盖个章,事情都是大家自己干出来的。老孔,其实我真心觉得你的经济思路很不错,怎么,再搭伙一届吧?”
孔嘉谊有些犹豫,没直接回答,而是问了一个问题:“首席,管委会的架构还保持不变吗?不准备调整一下?”
张正义摸着下巴说:“我是有些想法的,不过换届之前不好说。等结果出来了,我们再研究一下。”
他们正说着,近两百张票已经唱完了,张正义以一百零四票的绝对优势赢得了连任,大会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张首席在掌声中挥着手走上台去,发表了一番热情洋溢的冗长演说。
按照1255年改制大会确定的体制,选举年七月廿三进行换届选举,十月一日才正式进行交接,这中间仍然由上一届管委会主持工作,新首席有两个多月的时间组织自己的管委会班底并熟悉工作。但既然这次张正义连任,这个过渡期就成了他调整管委会架构的时间。
目前的管委会架构三年来总体运行良好,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换届会议结束后,张正义多次找人商讨,最终确定了改革方案。
总体来说,现任管委大致保持不变,组织架构进行微调,改革项目如下:
1鉴于东海人口数大大增加,当初权宜性质的卫生后勤部已经不堪重负,所以拆分为专管医药卫生防疫事业的卫生部和专注于提供饮食、衣物、清洁服务等的后勤部。卫生部仍然由岳秀担任部长,而后勤部则由原城阳工业区主任方迎波担任部长,方迎波也被选入了新一届管委会。
2鉴于安全部和海洋部经常为资源分配的问题争夺,同时义勇队和海军联合行动的机会也增多,所以在两部之上增设军事委员会,由张船长、高正、韩松三人担任军事委员,排名不分高下,统筹分配军备资源,指挥联合作战行动。这个军委会没有调兵的权力,只是个协调日常事务的机构,话说回来全军总共就那几百号人,也用不上太复杂的管理机制。
3鉴于劳工数量大增之后产生了不少治安问题,而这些事不可能总派义勇队上场,因此新设公安部负责维持秩序、抓捕盗匪、调解纠纷。由原属安全部的吕双卓担任公安部长。
此外,本来还有一条,张正义计划把各部门下属的各个小组和工坊统统改组成独立核算的公司。
这些小组多年来做出了很大成就,但到现在也开始显现出资源调度低效、职能重叠的问题。比如说钢铁该分给谁不分给谁,几乎全靠各小组自己游说;又比如商务部下属的城阳工坊在生产工作服,而后勤部下属的被服组也在生产工作服,产生了职能重叠,但这种重叠也不是没有好处,竞争带来了进步。这样的问题在当初不到一千人的时候不算什么,但现在却令统合部很是头疼,所以有了改革的想法。
但是这样的改革牵扯太广,暂时无法一下子推行,只能先放放风,从新设项目开始抓起。
总体来说,东海商社的这次换届变动不算太大,今年来兴起的风波在尘埃落定后很快停歇下去,各部门各股东重新专注于眼前的工作上来,又一轮新的建设开始了。
第83章 新的建设 一 造纸厂(感谢江西胖哥的红包,割肉加更)
1258年,八月十八,城阳工业区。
工业区西边的一条小河旁边,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建好了一排砖墙木顶的建筑,旁边还种了一片不知道什么植物,外面用一道木栅栏围起来,大门上的牌匾用红布遮着,门口挂着一道红布拦起来,围墙附近又插了不少彩布小旗子。
今天这里围了不少人,门外点了一堆火,旁边许多小孩子兴奋地把一捧捧小竹节扔到火中,发出阵阵爆响这就是真正的爆竹了。
没一会儿,城阳工业区主任方迎波和商务部的从门内走出来,还拉着即墨城书香斋的老板张好文。周围的劳工和村民见状,立刻按安排好的程序鼓起掌来。
三人笑呵呵地抱拳感谢捧场,然后一起握住一把剪刀,将门口拦着的红布剪断。
大门两侧早已等候多时的两个资深劳工见状,立刻把手上的绳子一拉,上方遮住牌匾的红布便被扯了下来,连带着里面包裹住的不少花瓣纷纷四散开来,露出牌匾上“书香纸坊”四个大字。
围观群众配合地吆喝起来,张好文激动地向前一步,大声地宣布:“书香纸坊,今日就建成了!”
说完,他便和其他人一样,卖力地鼓起掌来,一边鼓着一边心里还有些感叹,不禁回想起当年三名东海人上门买纸墨的场景。那时,他不过是即墨城一家普通小店的店主,也就是勉强糊口而已,哪里想到今天能拥有一家自己的纸厂呢?虽然只有三成股份。
换届会议完成后,原先耽搁的不少项目也骤然加速起来,这书香纸厂就是其中一例。
自从当初王泊棠等人在即墨城的书香斋买了一批纸墨,便迅速成了他家的第一大客户。整个即墨城,会读书写字的也不知道有没有二百人,而且大部分也只是偶尔写写字,对纸的需求量并不大。但东海商社就不一样了,不但股东们有大量的资料和日常数据需要记录,各个工坊和学校也需要大量用纸,连军队也要拿纸去包火药,总体需求非常旺盛,远远超过书香斋之前的销售额。
书香斋的老板张好文对此自然是欣喜若狂的,但东海人就很不高兴了。这年头的纸价格太贵,即使后来拿到个优惠价,也要一文钱一张,一个月总要花一二百贯来买纸。而且这些纸质量也不太好,很容易划破折损。非金属组做了一批玻璃蘸水笔出来,在这些纸上就很难使用,只能写在日本雁皮纸上。
所以东海商社就动了自己造纸的想法。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解决书写用纸的需求,还可以为研发特种用纸比如卫生纸打基础。现在商社每个月都要批给女股东一批棉布和绸布,开销也不小。
但是他们对造纸一窍不通,这附近也雇不到造纸工匠,于是商务部的就动了跟张好文合资办造纸厂的主意,毕竟他在这行当浸润了十多年,应当对造纸熟悉一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