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255再铸鼎-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次就是城东了。由于云溪河不堪重负,不少人选择从城东走陆路去码头,日子久了这里也发展得不错,来往人流车辆非常密集,城门外侧两三里全铺了石板路,路旁一栋接一栋都是密密麻麻的小楼,招牌和布幡高高挂着,商业气氛非常浓厚。

    所以,这条路上,几个月前悄无声息地开了一家“东海商行”,也根本算不上什么大事。周围的店家在开业时捧个场,见是卖些长刀纸扇之类的东瀛货物,跟自己没什么竞争关系,也就放心了,最多偶尔串串门聊个天而已。

    “好,那就有劳孙管家了。”

    “定然定然,乌兄,我这就告辞了,下个月初十之前,必定给你消息。”

    两个人有说有笑,从东海商行的门口走出来,一个矮胖的中年男人上了门口一辆绘着“孙天和”字号的四轮马车,向西而去了。

    这个男人就是去年冬天在胶州湾西侧被张船长救下的孙安。孙家今年从南方返回后,果然如约带了一百石红糖到即墨东海酒楼致谢。这一来二去,他家就和东海人混熟了,成了东海商品的一个分销商。如今东海商社在胶西县开了商行,离他家在高密县的主店更近,所以生意重心就转移过来了。

    而旁边另一个男人叫乌文成,是东海商社的股东,商务部的人,现在被派到胶西县负责此处网点的运营。

    他在门口目送孙安站了一会儿,正准备回去,却见西边过来一顶青布轿子,走到这边停了下来。

    一个小厮拉开轿子上的布帘,里面出来一个穿着绸布道袍的男子,大约三十多岁,抬头看了看东海商行的招牌,又与小厮说了两句,便向店内走过来。

    乌文成见状,知道来了个狗大户,立刻迎了上去,做了个揖客气地说道:“这位客官,不知有什么可帮你的?”

    道袍男子看了看他的短发,顿了一下,然后一边往里走,一边问:“我听说你们这里有不少奇珍,可是真的?”

    乌文成为他拉开门帘,夸张地说:“自然是真的。我们东海商行搜罗四海奇珍,泰西翡冷翠的玻璃器,东瀛吹毛断发的精钢长刀,大食大马士革的整块板甲,极东海地岛的雪花白糖,无一不是难得一见的奇珍异宝啊。”

    乌文成一边吹嘘着,一边带这个男子参观店内的展示品。这些东西其实都是东海自产的,但为安全起见,也为了吹出个好名头,所以都各自安排了个响亮的名字,假托为海外商品。

    男子看着这些东西,确实有了些兴趣,拿起一个玻璃笔筒,问:“这东瀛和大食我是知道的,不过你说的泰西翡冷翠,是何处?”

    乌文成早已打好了草稿:“回客官,这大食以西,仍有一片胡人居住的土地,这些胡人分散成数百个小国,各有其名,统称便是泰西之地。之前流入中原的各种玻璃器,多产自泰西南边的一个小国曰威尼斯的。而我们所进的这批玻璃器,则产于威尼斯附近另一个小国,曰翡冷翠。这翡冷翠玻璃,器如其名,如翡翠一般翠绿,亦是不可多得的佳品。”

    男子不置可否地点点头,又拿起一个玻璃碗装的白糖,尝了一点,说:“嗯,这雪花糖确实不错,你刚才说它产自极东海地,这又是何处?”

    乌文成不假思索地说:“东瀛再往东,不知几万里,有一片蛮荒之地,物产不丰。但此地东南方有一大岛,却特产多种奇珍异果,这便是海地岛。岛上有异种蔗树,取出汁液再熬制,便是这雪花白糖了。”

    男子一边摸着这碗白糖,一边听着乌文成吹牛,一边啧啧称奇,突然“咦”了一声,举起碗底一看,问道:“这玻璃碗底居然有个礼字,难不成翡冷翠国用的也是汉字?”

    “自然不是,不过我家商社与翡冷翠商人有联系,可以从他们那边定制,自然就能印上汉字。”乌文成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着,然后又拿过一个檀木盒子来,把里面的四只玻璃碗展示给他看,“客官,这就是我们专门定制的礼义廉耻四维翠玉碗,可有兴趣?”

    男子拿过四只碗看了起来,确实眼前一亮,问过价钱,就痛快买了下来,还是用的白银付款。

    此后,他在店里又转了一圈,拿起一件勇士胸甲,掂了掂,问道:“这是大食的钢甲?早就听闻大食产上等镔铁刀,没想到造甲术也如此精湛,这甲要多少钱?”

    “客官好眼力,此甲是用大马士革特产精钢打制,六十九贯一件。”

    “啊?你也真敢要。就是全身的步人甲,也用不了这么多钱吧?”

    “客官,全套步人甲,不得五六十斤?而我们这大马士革钢甲,只不过四斤上下,轻若无物,却又坚固无比,技术含量可不是步人甲能比的,六十九贯自然是值的。”

    “唔”男子沉思了一会儿,又微微一点头,“算了,给我来一件吧,顺便把你们那长短刀也给我一套。对了,这甲你们还有多少?”

    乌文成笑呵呵地喊人帮他把东西包装起来,说道:“承蒙惠顾。大马士革甲从大食万里迢迢运过来,我们这里也没几件,不过客官若是愿意付些定金,我们也可多订一些,只是时间就有些长了,您看?”

    男子摆摆手,表示下次再说吧,又付了一些银子,就出门了。乌文成把他送出门,笑吟吟地看着他上了轿子,目送他离开,然后喜滋滋地回去了。

    男子进了轿子,脸色却立刻阴沉下来,摸着那件勇士甲不知在想些什么。

    轿子进了胶西县城,七拐八拐,进了城北挂着“姜府”牌匾的大府邸里。男子下了轿子,对着下人喊了一声“把李二给我叫过来”,便进了房间。

 第85章 私访

    1258年,九月初二,即墨。

    即墨城西,两辆看似普通的双轮马车从西而来,走到城门前,慢慢停下。

    前面的马车上,一个形容猥琐的男子跳了下来,走到后面的马车旁边,点头哈腰地请示道:“四爷,即墨城到了,咱们怎么进去?”

    “四爷”拉开窗帘,正是之前在胶西县东海商行买了胸甲的那个男子。他看了看城门的方向,轻声道:“不要声张,就说我们是来即墨访友的,进去找间客栈先住下。”

    猥琐男点头应下,回去继续赶车,心里却是一片狂喜:“哈哈哈哈,东海红衣贼,这下你们惹上了胶州姜家,看你们还怎么收场!”

    原来这个男人竟然是当初黑水寨的李老二!

    当初海岸一战之后,李老二趁乱抢了艘小渔船逃了出去,由于当时王老大已经与他翻脸,所以他不敢往南边龙王寨的方向跑,而是向北逃了。这反倒是救了他一命,不然就被连龙王寨一锅端了。

    他向北绕过半岛区,找了处荒滩登陆,一路跑到了即墨城,投靠了城里的黑帮,靠收保护费勉强混个日子。

    没想到后来东海红衣贼竟然打败了即墨营的官军,把势力一路延伸到了即墨城里!

    他一开始只是战战兢兢地看着,后来东海人开了赌坊,他的同伙有的被收编,有的不明不白就失踪了,他知道再也不能在即墨呆下去,于是又逃到了胶西城去。

    他在胶西没什么熟人,只能在码头扛货过活。这年头流民多,苦力不值钱,只能勉强糊口罢了但是到了今年,东海人就像阴魂不散一样,居然又跟到了胶西!

    看到东海商行前那熟悉的髡发和怪异短衫,还有即墨城常见的东海四轮车,李老二新仇旧恨一下子涌上心头,想起当初在黑水寨的幸福生活和后来的颠沛流离,忍不住捶地大骂起来:“你们他娘的要跟我到什么时候?”

    气愤之下,李老二径直跑到胶州州衙,想要告发东海人谋反的阴谋。但是衙役一见是个苦汉子,就立刻嫌弃地打发他去旁边的胶西县衙,道:“民事去找胶西县,别来这里闹事!”

    他没办法,又去了县衙,但书办一听是即墨的事,立刻就没了兴趣,喊人把他轰了出去,说:“即墨县的事跟我们胶西县何干?刁民别来捣乱,再闹就打板子了!”

    其时天降大雨,李老二在雨水中对天大叫:“老天哪,这世上就没王法了吗?”

    但他后来仍然不死心,又跑到胶州的实际控制者姜思明的府邸附近转悠,想玩一出拦轿伸冤的戏码。转悠了几天,才逮到一次机会,拦住了一顶华丽的四人大轿,在被护卫打死之前引起了轿中人的注意。

    轿子里的人是姜思明的四弟,姜思恭。

    姜家人丁兴旺,姜思明这一辈共有兄弟九人,他排行老大,是五州万户,几个弟弟也各有重任。二弟姜思聪是宁海州刺史,五弟姜思敬现在主持胶州事务。而这个老四姜思恭,之前一直在军中帮姜思明处理杂务,这次回了胶州,一是休息几天,二是搜罗所谓的“东海钢”。

    胶州李应家之前向李璮军中输送了数百件优质钢甲,看得姜思明甚为眼馋,但他家与李应家素来关系不好,求也求不到。不过这几十年下来,他家在李家也有不少眼线,最终打探出李家用的是“东海钢”,产地应该就在胶州不远,不然不会有这么大的量。

    这种优质而充盈的钢材供给,往轻了说是赚钱的好行当,往重了说是军国重器,自然令姜家眼红,派出姜思恭来关注此事。

    但胶州这么大,商人这么多,能工巧匠也不少,该如何找出那什么东海钢呢?难不成还能把商人一个个抓来拷问不成,那不是自毁基业吗?所以姜思恭一直没什么进展。直到今天被一个莫名其妙的流民拦了轿子,他本来准备直接赶走,但没想到这人口中一直喊着“东海红衣贼”什么的,一下子引起了他的兴趣,就让手下把他带来盘问了一番。

    没想到这一问,一下子问出了不少惊人的情报出来。

    即墨东海地界居然有了群海外来的夷人占地为王,还带了艘巨大的白船?

    这群夷人一个个都身高八尺凶神恶煞,都是精兵强将?

    即墨官府居然派兵跟他们打了一仗,还被打了个落花流水?

    这些夷人里有不少能工巧匠,能制造不少奇怪的器械出来?

    他们大肆招兵买马,势力都扩展到胶西了,官府还不知道?

    信息量太大,姜思恭一下子被震住了。

    但是他仔细一想,觉得此人所说虽然荒诞,但也暗合了之前打探出的消息。若是东海确实来了一帮夷人,这帮夷人能打制优质的“东海钢”,然后辗转提供给李应家,那事情不就串起来了吗?

    所以他重视起这个“流民”李二来,让人把他带回府中洗干净安置起来,然后着人悄悄打探起这帮“东海夷人”的情报。

    最后汇总出的情报,让他更为震惊。这些东海人居然偷偷招募了数千的流民,在即墨大肆开荒,还到处开店,据说还有好几艘大船做起了海贸,甚至还在胶西县开了一家商行。这样的势力,哪个官府不会警惕,偏偏还在即墨程从杰的眼皮子做大起来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李二说的都是真的?

    前几天,姜思恭亲自低调地着私服探查了一番这个东海商行,果然有所发现。他们所售的那种精钢板甲,刀箭难入,姜思恭也是行伍中人,一眼就看出是绝对的军国利器。如果有这种手艺,那制造出全身的札甲想必也不会很难。同时,那些琉璃和白糖,也一看是有厚利的珍品,如果能握在手里

    由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