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255再铸鼎-第8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世界的其它地方仍存在着不少国家,但没有一个能与华夏相比,其中又分成五类:蓝色的是臣服于华夏的“近藩”或者有合作关系的盟国;黄色的是有外交接触的一般国家;浅红色的是敌对国家;深红色的是战争中的国家;灰色的则是尚未有外交接触的国家。

    他在各种颜色中浏览了一遍,然后自言自语道:“不能留下未来的隐患,但‘国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也不能让后人没事可干,做个自闭的天朝上国……得留一点鲇鱼下来。”

    他盯着地图上的各色区域看着,脑中不断把国界线重新划分,筹谋着怎么才能制造出一批有一定存在感却又有内部问题的国家出来,给未来的世界增添色彩。但想了一会儿就脑力枯竭,还是停下了这个浩大的工程,“还是报进会里,让老伙计们琢磨去吧。”

    这位宰相大人后退了两步,纵观了一遍全图,然后又看向了右边的那一幅。

    这是一幅稍小些的本土地图,上面没有用颜色划分,却标注了一大堆各种线条和图标。虽然看着没有世界地图那般色彩斑斓,但这幅图的重要性实际上还犹有过之——上面标注的,是工部所做的对未来十年全国交通网络和工业布局的规划,潜在的影响还要更久,甚至称为百年大计也不为过。

    季国风对着它仔细看了好一会儿,又回头对比了一下标注在世界地图上的截止至昨日的灭宋进度,思索道:“如今江南、湖广、广南大部分地区已经收复,宋军只在东南山区盘踞,不可能打出来了。现在,也该开始下一阶段,考虑整顿故宋地,解放生产力了。”

    虽然夏军如秋风扫落叶一般迅速席卷了宋国,但这不意味着就此一劳永逸了。相比军事问题,政治和社会问题才是更大的问题。甚至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军事进展的顺利反而增大了解决社会问题的难度——旧既得利益阶层没有被清除,给未来留下了隐患。

    “有一个坏消息,或许可能也是好消息。工业的扩张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先生产机器,才能建设工厂,而机器的生产受制于既有的工业产能,不是能一下子变出来的。所以即便有了这个工业布局计划,真正落实也需要漫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也就可以慢慢做准备,总归是能解决的。我们并非孤军奋战,虽说保守势力庞大,但这二十多年来,我们也培养出了一个有朝气的新兴阶层,在利润的驱使下,他们会一点点碰碎守旧的地主老爷们。”

    他思考了一段时间后,给了自己一个宽心的说法。

    接下来,他又审视了一遍各地区钢铁工业的布置,这是他的老本行,如今细细盘来非但不感劳累,反倒有种亲切的感觉。直到秘书把今日份的战报送来,他才收回心思。

    “嗯,今天怎么样了?衡州收了一个县……朱阔追着张世杰去了衢州……陆秀夫进了福州……泉州蒲寿庚请降,嗯,蒲寿庚?”

    季国风眉头一皱,把福建方面的战报单独抽出来,仔细读了起来。

    这段时间来,文天祥率领中江军残部退入福建,躲避夏军的追击。前不久,他们还试图进驻福州,不过夏军对福建不可能毫无布置,之前陆秀夫率军走海路收复盐城后,紧接着就一路南下,收复了庆元府、台州、温州等地区。顺理成章的,他又于昨日前往福州,适逢文天祥也带人进驻福州,双方就简单打了一架。

    文天祥带的兵本来就不多,又直面夏军的战舰,自然没有悬念地败退了,然后陆秀夫便接管了福州。

    刚下福州,就有了新的好消息,那就是泉州的大海商蒲寿庚纠结了一帮海商,驱逐了泉州的旧官府,想向夏军请降。如果成功,那么这个传统海贸大港就又被夏军无血收复了——只是,这真是好事吗?

    季国风面色凝重,看得秘书不敢说话。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主动问道:“陆秀夫把文天祥击退之后,知道他往哪撤了吗?”

    秘书赶紧答道:“撤肯定是沿着闽江往南剑州撤了。只是下一步他们是要固守南剑州还是要再去别处,就不得而知了。”

    季国风想了想,又问:“那你觉得,他们会怎么做?”

    秘书稍加思索,便答道:“依我看,文制置不会就此罢手,他多半还会往泉州去一趟。”

    “嗯?”季国风转头看向地图。南剑州可顺尤溪水路向西前往泉州的北方,再南下沿安溪抵达泉州,如果文天祥真的想要去泉州,那确实是有不受夏军干扰的路可走的。“那他为什么要去泉州呢?”

    秘书答道:“根据之前的报告来看,文制置去福州,极有可能是为了当地的西外宗正司。他如今虽说要‘为大宋尽忠’,却无名无份,需要去找一个宗室立为皇帝,才算名正言顺。现在既然福州不成,那只能去泉州找南外宗正司再试试运气了。”

    当年北宋的时候,赵姓宗室大多集中在东京开封,少数居住在西京洛阳和南京商丘。徽宗时,设了西外宗正司和南外宗正司两个机构,用于管理居住在西京和南京的宗室。靖康时,开封宗室被金人一锅端了(某种意义上反倒是好事),西外和南外两批宗室逐渐南渡,去投奔赵构,赵构就把他们分别安置在福州和泉州。

    既然文天祥铁了心要保赵宋,那么他进不了福州,多半还会去泉州试试。

    季国风笑了笑:“也真是胡闹……不过是他干得出来的事。”

    他的表情很快严肃起来,拿起之前关于蒲寿庚的情报,又反复看了几遍地图,最后放下报告,说道:“给我联系一下枢密院,我要开个会。”然后又低声自语道:“这个姓蒲的,可不能随便要。”

 第904章 泉州

    华夏五年,2月4日,泉州。

    “呜——”

    伴随着一声汽笛,一艘海级驱逐舰离开了泉州港,向东边的外海航去。

    之前的两个月里,夏军对已故的宋国发动了大范围的进攻,多路并进,调动的兵力堪称前所未有。

    不过毕竟兵力再多也是有限的,宋国这么大,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重点进攻宋军盘踞的地方,其余区域就暂且放一放。泉州就是这种非重点区域,原本宋国驻军不多,当地人也没什么抵抗意志,因此枢密院只是从临近的澎湖调了两艘战舰过来保护当地的夏人,没有立刻送军队过来进驻。

    泉州虽说在前不久还是宋国领土,但当地的夏人着实不少。

    当年宋国财政崩溃,便把泉州市舶司业务委托给夏国处置,夏国在当地设了海关,派人过来收取关税,经营得竟比宋人自己还火热多了。

    除此之外,夏国社营和民营的商船经常来往泉州,在此临时落脚或常驻的夏商众多,甚至还有不少宋人也加入了夏国籍。

    这些各种来源的夏人大多聚集在城东南的四海商会和海关一带,在各族居民众多的泉州并不突兀。只是,现在既然两国交战,他们作为“敌国之人”自然有些尴尬,需要军事力量的保护。

    但这段时间看来,泉州人并未有为大宋尽忠的意思——实际上城中居住的大多是海内外商人,本来就与夏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本不敢违逆夏国的意志。

    需要担心的与其说是夏人,不如说是城中的一小撮真正的“宋人”。所以局势稳定后,调来的夏军战舰也就没有久留,先后返回澎湖检修去了。

    城东一处小丘上,两名衣着华贵之人正坐在一座小亭子中,目送这艘战舰远去。

    许久后,其中一个瘦高穿红袍的男人终于开口了,对着另一名稍富态些的黑服男人问道:“平川兄,你说,这夏国的大船来了又走,到底是怎么个想法?”

    黑服男子名曰陈永昌,字平川,家族在泉州传承数代,是当地有头脸的大海商之一,与夏国商人也有密切交流。他笑了笑,说道:“大概是泉州已被他们视作囊中之物,反倒不是那么急了。”

    夏人不急,这红袍男子可就急了,带着一些胡人深目勾鼻特征的面孔挤扭起来。

    此人就是泉州鼎鼎大名的蒲寿庚,祖上是外来的大食海商,当年凭借航海技术和海外关系的优势,曾经一度在泉州海贸界攫取了相当一部分份额。后来随着东海国主导的航海技术扩散和海外商路重塑,他家的业务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不断萎缩。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时至今日他仍是泉州商界有头脸的人物,而且由于家道中落,他反倒更有意愿去做出改变。

    之前夏宋尚未开战的时候,他就暗中接触海关的夏人,试图为王前驱。后来战争打响,他立刻主动召集族人,试图夺取泉州的控制权,迎夏军入城——他这个“族人”可真不少,大部分自海外而来定居泉州的蕃商都能跟他攀扯上关系,在他发出召集时几乎一呼百应。而海商在海上打拼,多半都是蓄养了些打手的,这些人一聚起来,竟是一支数千人的武装力量,在泉州城是举足轻重了。

    果不其然,有了这么些人,再加上其它起哄的势力,泉州官府和少数驻军吓破了胆,丝毫没有抵抗,将治权拱手让人。后来,反倒是入城的夏国海军要求蒲寿庚等人不要生事,放回了原本的官吏,只要维持住泉州的秩序便好。

    现在蒲寿庚就有些尴尬了,他本来想借此邀功,好在夏人那里获得些好处。不求封疆裂土,求几个官衔总不过分吧?但没想到夏人对他冷落得很,反倒有些嫌弃的意味,是哪里出问题了?

    所以,他今日特地找来这个往日间跟夏人联系较多的陈永昌,求他答疑解惑。

    但其实陈永昌自己也拿不到什么内幕,消息多半是猜的,蒲寿庚与他聊了半天,也仍然一头雾水。

    蒲寿庚从石凳上站起来,走到亭子边缘眺望向大海,左右走了两步,又坐回来,对陈永昌问道:“平川,听说宋国的文逆还在北边盘踞,这泉州也未必就安稳了,可夏人为什么会这么放心,就不管了呢?”

    陈永昌也很疑惑,思考了一会儿,突然一拍手,说道:“或许,夏军正是想着以泉州为饵,诱出躲在山中的文宋瑞一党,好一网打尽一劳永逸,省得还要钻山沟?”

    “这合理吗?”蒲寿庚一愣,转念一想,似乎还真有些道理。

    但他仍不太心服:“可是,泉州这么多富户商行,若是被宋军打了进来,得祸害多少了去?做一个鱼饵是不是太奢靡了?”

    陈永昌微微一笑:“以夏国的财力,这点东西怎会放在眼里?更何况,财货再多又不是他们的,有什么好心疼的?而且……”他做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徐徐说道:“不破不立,真让宋军进来了,说不定对夏国来说还是好事呢?”

    蒲寿庚深吸一口气,问道:“好事,是什么好事?”

    陈永昌站起身来,向西望向泉州城的方向。

    泉州城中,最明显的地标是高耸的开元双塔,周遭的其余建筑较为低矮,远远看出分辨不出模样。但对陈蒲这两个久居此城的老泉州人来说,只要往哪一指,就能大致说出那里有什么重要场所或大户人家。

    他往双塔稍南边一点的位置一指,道:“就比如那南外宗正司,下面养着多少赵宋宗室?虽说宋国已亡,但遗民可不少,将来若有谁欲生事,随便找个宗室就能举起旗来,这可都是祸患啊。只是夏国诸国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