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第3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寒门士子心向大汉。
这对于汉国在冀州的治理至关重要。
张宾等人现在,急需要寻找另一条仕途大道。
在历史上,他在无奈之下效忠了石勒这个胡人首领,而这一次,张宾发现他有了更好的选择。
——
邯郸城内,署阁正厅。
赵广专门抽出时间,来接待冀州的这群即将出仕汉国的知识份子,薛季早早的得了命令,在门口迎接张宾等人。
汉国的地盘越来越大,仅靠关中、巴蜀培养的后备人才,又哪里够用,更何况,一地有一地的风俗习惯,官员异地任职也有水土不服的弊端。
就比如李球,参军司大佬,跟着赵广最久的得力谋士,就是由于不适应关中干燥的气候,只能留在成都统筹南方事务。
罗宪的情况也是一样,留在荆州没有问题,到北方饮食就不习惯,这些最早从蜀汉一路跟来的老人,并不是没有能力,只是缺少了一具健康的身体。
“大将军,快看,那是大将军。”在几个沉不住气的士子惊叫声中,薛季唬着一张黑脸,挺胸叠肚的站在廊前,他的眼睛呈45度眺望远方,似乎是在思考着什么。
这黑汉是赵广?
张宾一阵恍惚,传闻赵广大将军长得俊朗,不输其父常山赵云赵子龙,怎么竟是一个相貌丑陋的黑大汉。
“怎么,某脸上有字,某怎么不能是赵大将军?你们这些士子,莫要以貌取人?”薛季瞪着一双牛眼,恶狠狠的瞪视众人。
张宾一愣,薛季这话怎么这般熟悉。
分明是他辞去中丘王帐下都督时的感叹,难不成眼前这粗汉,就是大将军赵广?
就在张宾、徐光等人将信将疑之时,赵广终于从署阁内出来,将薛季喝斥到一旁。
“薛季,快快退下,万万不可轻慢各位贤士,哪一位是张宾张孟孙,且上来一叙?”赵广笑意吟吟的对着冀州众士子道。
“某南和张宾见过大将军。”张宾长吁了一口气,连忙上前道。
冀州学子们终于见到了传闻中的汉国大将军,赵广俊朗又不失威严的气度,从容又平等相待的态度,让张宾、徐光等人很是惊讶。
一番会面之后,徐光等人自有祖该、郭正等人安排,接下来就是按各个的能力,放在合适的职位上去。
赵广单独留下了张宾,想更多的了解这个石勒手下天才谋士胸中究竟韬略究竟如何?
“大将军,宾有一言,不知当问不当问?”张宾见赵广独留他一人,心中已是明了,赵广这是要考校他的才能。
“孟孙且讲来?”赵广微点了下头,道。
“宾有一疑问,他日天下九州尽归大汉,不知大将军是欲效曹公,留待后人改汉为魏,还是另有其他的谋算?”张宾咬了咬牙,说出心中疑问。
曹公,即曹操,在世之时,奉汉献帝为皇帝,打的也是汉家的旗号,但大权在握,汉国大事唯他一人决定。
曹操死后,曹丕登基为帝,建立魏国,汉国由此正式终结。
在张宾看来,赵广接下来的方向,多半是效仿曹操,大权独揽,事实上现在的新汉政权,也确实是这样,上上下下的朝臣,唯赵广一人而决,皇帝刘衡更多的是傀儡,起一个象征性的作用。
。
第四百一十章 效仿高祖刘邦如何
效曹公。
赵广倏然有一种“棋逢对手”的兴奋涌了心头。
张宾确实不愧毒士之名,一句话就击中了汉国目前权力体系中最大的问题:皇帝如汉献帝,大将军如曹丞相。
曹操的胸襟气魄确实当得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评价。
但是,曹操这样不是皇帝,胜似皇帝的做法,就是为臣属者最好的选择吗?赵广不这么认为。
张宾的话后面还有一层意思,赵广也听出来了,那便是黄袍加身,直接取而代之,在历史上,赵匤胤陈桥兵变,被部下拥立为皇帝,以宋代周,建立了赵氏宋王朝。
这个苗头在汉军中其实已经出现了。
如魏容、薛季、文鸯等重将,对蜀汉政权并没有多少的感情,他们心中认可的大汉,是赵广一手建立起来的汉国,而不是刘禅统治下的那个摇摇欲坠的蜀汉。
从汉国内部的势力变化来看,早先的刘谌、宗预等人被魏军伏袭,损失惨重退出皇位争夺战,隶属丞相府的诸葛尚、马融、李球等人,纷纷转投赵广的麾下。
赵广确实已经具备了夺取大汉政策的实力。
在张宾之前,没有人会问赵广这么尖锐的问题,即便是姜维,也不会自讨没趣的问赵广,将来有何打算?
大将军心中,自有谋算。
吾等只需要紧紧跟随,就不会出什么偏差。
至于说与赵大将军唱反调,另搞一套,那纯粹是老寿星上吊找死。
“孟孙,你可知大汉基业是何人开创,汉之名又是如何由来?”赵广微微一笑,问道。
张宾没想到赵广会反问自己,地位差距摆在面前,他也不能无赖的说,大将军你先答我的提问,然后我再回答你的。
“秦末二世无道,民不聊生,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高祖刘邦斩白蛇起兵,楚汉两家争雄,历时四年方得大汉天下。至于汉之名,为高祖受封汉中王而来。”张宾想了想,自信满满的答道。
赵广要考校历史,那是他的长项,秦汉交替那一段事略,距离魏晋三国并不太久远,又有张良参与其中,张宾对此有过深入研究。
赵广点了点头,再问道:“高祖起兵之时,打的是何家旗号,汉中王又是何人所封?”
张宾一听是这等浅显问题,也不思索即答道:“高祖起兵,攻占沛县,自称沛公,后投奔楚怀王熊心,受武信君项梁节制。楚王与诸将约,先入关中者为王,高祖从武关先入咸阳,因被项羽所忌,封汉中王。”
“这么说来,高祖刘邦还曾是楚怀王熊心的部下,要是这样的话,高祖统一天下之后,立国还应称楚,而不应是汉,这楚国国君还应是熊心,而不能是自己,孟孙,你说对否?”赵广冲着张宾意味深长的笑了笑,说道。
张宾开口结舌,错愕道:“这,这。。。。。。。。,不是这样,高祖取天下,是从暴秦而来,与楚王熊心没有关系。”
张宾说到此处,已经再无法自圆其说,一双锋芒毕露的眼睛也跟着黯淡了下来。
秦亡之后,楚汉相争四年,刘邦击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这些都是事实,但问题是,刘邦起兵之初,确实是打的楚怀王的旗号。
现在赵广在蜀汉覆亡的废墟上,一手创建了新汉基业,这其中的过程,与刘邦当年别无二致,刘衡这个小皇帝,包括死去的刘谌,在这个过程中都没有出什么力气,其发挥的作用,甚至于还不如熊心来得大。
这么一想的话,赵广要效仿的,又何止是曹操,赵广真正想要效仿的人,是高祖刘邦。
而之所以还扶刘衡为帝,恐怕最大的原因还是借用汉室这杆大旗,聚拢人心,为共抗胡虏入侵凝聚合力。
见张宾脸上神情惊疑不定,赵广也不多作解释。
人心向背,民心向背,将心向背。
一切都要徐徐图之,不能操之过急。
“孟孙,你再答我一问,今日之大汉和灵帝、献帝时之大汉,有何不同?”赵广没有再多考问张宾的内心,沉吟一阵问了另一个问题。
张宾平复了下复杂的心情,想了好一会,期期艾艾道:“今日之大汉,朝堂和睦,将士齐心,皆以恢复大汉盛世,驱逐胡虏外族,扬吾大汉威名为已任。”
赵广不动声色的点了下头,再问道:“可还有其他?”
张宾沉默稍许,再道:“大将军建立之汉国,公心胜过私心,国家胜过私家,汉人胜过胡人,此为宾之感受。”
“嗯,孟孙有三胜之感,相信他人也是一样,今日之新汉,之所以有现在的成就,就是人人认同强国理念,人人心念家国天下,人人处事公正严明,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我大汉才有富庶强大的希望,也唯有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汉王朝,才能震慑四夷诸胡,保护大汉子民不受胡虏所害,不被胡虏欺凌,不做胡人之奴。”
赵广的声音由低沉到响亮,脸上的神情也渐渐肃穆起来,在说到最后三句话时,语气中的悲怆更让张宾感到震惊不已。
“大将军,这胡虏之害,当真会亡我大汉?我们汉人当真会被屠戮残杀。。。。。。。”张宾嚅嚅的自语道。
在赵广叙述时,他的眼前浮现出胡虏在幽州、冀州烧杀屠戮坞堡,将汉人驱为奴隶的情景,事实摆在面前,张宾无法否认。
赵广冷哼一声,厉声道:“孟孙,你要牢牢记住一点,汉人是汉人,胡人是胡人,汉家儿郎当为汉人政权效力,若是为胡人卖命,那就是国贼,是汉奸。”
“若是还有人像崔游、朱纪、文立等无耻之徒一样,去投靠胡虏谋前程,被我赵广知晓,不管是天涯海角,都要将其追杀回来,首级悬挂于长安灞桥之上,让路过的人好好看看,这卖国之贼的下场。”
张宾被赵广这厉声一喝吓得一哆嗦,刚才还是和风细雨的大将军,怎么一下子冷冽起来,似乎是看穿了自己心意一样。
今日赵广所说的国家与民族、汉人与胡人的关系,张宾有些还听不太懂,按他的本意,寻一个明主投奔,不管是为晋国、汉国出力,还是为胡人酋帅出力,都没有什么要紧,但看赵广严厉的神情,张宾开始不安起来。
。
第四百十一章 历史由英雄来书写
张宾心中惊惧交加,对赵广洞察人心的能力佩服不已。
暗藏于内心深处的那点小心思,在赵广锐利的目光下,被扒的赤裸裸如皇帝的新装。
“孟孙,你饱读史书,看遍春秋,可知晓这朝代更替之规律,可悟透开国之君和亡国之君有何不同?”赵广盯着张宾的眼睛,继续在言语上穷追猛打。
张宾这等自诩才情一流的谋士,要彻底收服让他死心塌地不可能,但可以用绝对的实力慑服,让他不敢动别的心思。
“宾愚钝,还望大将军解惑?”张宾嚅嚅道。被赵广凌厉的眼神所慑,他本来自信从容的笑容也消失不见。
赵广提的问题太深奥,张宾虽然是读书之人,但毕竟不是穿越人氏,他能看到的王朝变迁也只是两汉之前,在之后的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朝代历史,张宾都不可能预见和亲眼所见。
赵广长吁了一口气,说道:“自夏商周以来,朝代之更替,与国君、皇帝是否贤明,是否胜任悉悉相关,贤皇当政,则国泰平安,万家安乐,暴君登位,则民不聊生,烽烟四起,就如现在。。。。。。。。。”
赵广有意停顿了下,继续道:“汉末灵帝无道,诸侯并起,遂成魏蜀吴三国,如今晋国痴傻皇帝当权,姹女惑乱朝纲,如此循环往复,究其原因,不外乎是皇帝的传承面太过狭窄,仅靠一代又一代皇帝生子继位,总有一代会出现断层,总会有残暴之辈、懦弱之徒登上皇位,若不打破这个循环,汉家王朝的盛衰规律无法改变。”
“汉室迄今已历四百载,相比先秦诸国,已经长之又长,但只靠皇家血脉传承繁衍,就算汉家刘姓子弟再出几个光武、昭烈那样的伟大人物,也依然避免不了王朝末年纷乱四起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