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广,究竟是何许人也?”
“赵广,字元忠,赵云次子,听说蜀人称其为赵阎王,邓艾邓士载父子就死在他的手里,还有庞会~!”
几乎在一夜之间,赵广成为魏国朝野上下提及最多、谈之色变、又不得不说的人,其窜红的速度比后世的那些网红还要迅猛。
“钟士季、贾公闾,汝两人误吾大事,都该死!”
“赵元忠,小儿竟如此狂妄,吾司马家岂是好欺负的。”
因为灭蜀的功劳,司马昭前不久刚被元帝曹奂拜为相国,袭晋王,而现在,赵广这一下北伐,就象是生生在司马昭的老脸上,狠狠的煽了一巴掌。
在朝堂上,魏帝曹奂那充满“关切”、其实却是幸灾乐祸的眼神,还有一些官员面上惊惶失措、嘴角微露笑意的神态,都让司马昭气怒交加,郁气直冲脑门。
好不容易强撑着回到府中,司马昭的脸色已经异常难看,随后更是一口气接不上来昏厥于榻。
司马昭年纪已有五旬,在三国这个时代也是可以自称老朽了。从去年六月份开始,他就经常性出现不可预知的晕厥现象,按御医的诊断,这是“络脉空虚,风邪入中”。
换到后世的话,就是中风。开始时脑梗小中风,然后控制不住就是脑出血,也就是大中风。
一旦大中风,半身偏瘫是幸运的,最可怕的是直接晕迷过去,然后人事不知,再往后就直接办后事了。
有趣的是,在汉末三国,象中风这种病,反倒是普通的百姓少有,多在权贵之家,如果是后世的话,高血压是常见病,几乎一半以上的人群有。
百姓吃不饱,多食粗粮。权贵吃不完,多食肉糜。
晋朝建立之后,痴呆皇帝司马衷在听说百姓困苦之后,就说出了“何不食肉糜”的名言,其实真没有讽刺的意思,司马衷生于曹魏甘露四年(公元259年),司马氏这时在魏国已经权倾一时,司马衷自小锦衣玉食,是真不知道老百姓平时吃什么。
急怒攻心,药石无救。
司马昭在连续不省人事五天之后,终于中风昏迷猝死,在历史上,他死的时间是在八月份,两者相差不过一个月。
也就是说,没有赵广这一层原因,司马昭也该死了,但没有发生的事谁又能预料得到,魏国上下看到的真相就是,在朝中权倾一时的晋王司马昭被赵广气死了。
“王王对决,真阎王气死假晋王。”很快,一则不知从哪里传出来的市井流言开始在魏国都城传开。
这也让赵阎王这个词更加的红的发紫,以至于在邺都有止小儿啼哭的效果,虽然许多不识字的百姓连赵阎王是谁都不知道。
晋王司马昭死了。这一消息比赵广北伐关中还要让魏国上下震惊,各属派系的重臣、将领、官员更是忙不迭的走访联合、期望在新的权力版图中获取更大的一份。
对于在屡次大清洗之后,心中还有曹魏的官员来说,这真是拍手称快的大好事,他们明里不敢庆祝,私下里则是聚集在一起,个个兴奋之极,本已灰心丧气的夺权之事,也再一次被谋划起来。
河内郡,齐王宫。
魏国废帝、齐王曹芳居住于此,曹芳是曹操的曾孙,有名的黄须猛将曹彰的孙子,任城王曹楷的儿子。只可惜,祖父曹彰勇猛,孙子能力却是一般,这其中一个隐性的原因,就是曹丕在位时,因担心皇帝位置受到威胁,对曹彰、曹植两个兄弟的后人蓄意打压所致。
曹植虽然七步成诗,文才见长,但终究是文人,不掌兵权,三、五好友聚聚闹腾几下翻不起什么大浪,曹彰则不然,作为曹操几个儿子中最能打的一个,曹彰在军中的威信极高,要不是只喜武不喜文,严重偏科,这曹丕的皇帝位置还真不一定容易登上。
也正因此,在曹丕登基之后,曹植还能当个陈留王,虽然不自由,却还能苟活,而曹彰直接就暴病而亡。
什么病,史书上没有说。
但只要是有点见识的人,都应该猜想的到。
曹芳登上皇帝位置,很是偶然,因为魏明帝曹叡的儿子全部夭折了,曹芳被曹叡收为养子,也就是个备胎,只不过曹叡这辆车开到路上又扎胎了,实在没办法,备胎转正上岗。
没有经过良好的教育,身边也没有亲信有能力之人,曹芳这个皇帝当的时间虽然够长,但一直是个傀儡皇帝。
按史书记载,司马师对曹芳还是不错的,并没有赶尽杀绝。齐王府的礼仪制度如同诸侯王的封国一样,不过,物质上的优待,并不代表政治上行动上放松监管。
河内郡是司马家的老家温县所在,司马懿曾经当过河内郡的上计掾,曹芳在河内郡,那就是进了笼子的鸟,再也难以飞出去。
事实上,从高平陵事变开始,亲近曹芳的魏国大臣和官员就接二连三的被清洗,曹爽这个被司马懿骗的团团转的家伙就不说了,才华横溢的夏侯玄、中书令李丰、光禄大夫张缉等先后被杀,曹芳最后还被逼的废黜了张皇后,改立司马师中意的王皇后。
齐王府内。
听到蜀国北伐关中的消息,曹芳难得的喊齐王妃王氏拿酒上来。
“青头鸡,青头鸡!”随后,曹芳一边唱和着,一边喝了个酩酊大醉,身边已难有亲信的他,只能靠买醉来麻醉自己。
“刘禅,当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有赵广这般厉害的人辅佐,还失了皇位,被灭了国,当真是无能之至。”曹芳在心底暗暗作想,但他却不敢说出口来,哪怕是在王皇后面前。
复登皇位的机会真的会有吗?
曹芳不清楚,他只是在心中存了一点点的幻想,希望将来的某一天,他还能够东山再起,重新登上魏国皇帝的位置,而到那时,他将不是一个傀儡,而是一个真真实实的皇帝。
翌日,齐王府传出话来,要将贵人邢氏所生的庶子曹昙过继给早逝的曹文叔,由其夫人夏侯令女抚养。
第九十五章 新版魏蜀吴
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七月二十六日。
刚过而立之年的晋王世子司马炎在羊祜、裴秀、荀勖、石苞、向秀等魏国重臣的支持下,拜相国,同时,元帝曹奂袭封司马炎为晋王。
对于这些支持司马炎上位的将领、官员来说,司马昭之死虽然令人痛惜,但也不是没有预见,晋王世子司马炎在这半年来,已经开始接手处理朝政,只不过少了一个相国的名头罢了。
司马炎掌权之后,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颁布禁言令,也就是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再有传言司马昭被气死之事,立即抓捕,并视为通敌处死,全身抄没。
这其中,有一个看似不起眼、却是司马氏篡位佐证的事情,废帝齐王曹芳因行为不当,酒后失态被贬为昭陵县公,从诸侯王待遇降为一个县的地主。
皇帝、诸侯王、地主。
曹芳的地位急速下坠,这便是没有权力之后的下场,任人欺凌任人宰割。
可惜,刘禅现在还不知道曹芳这位难兄难弟的处境,要是知道了,也不知道他作何感想,会不会对被谯周画大饼一顿忽悠感到羞愤。
魏国朝堂在短暂的混乱之后,随着晋王司马炎的上位,又恢复了平静,一度掀起风浪的曹魏旧臣在又被杀了一批之后,只能再一次潜伏了下来,等待下一次机会。
有句话说的好,能留下来的,都是精英。
尽管司马昭、司马炎父子一次又一次清洗,但忠于曹魏的官员依然会有。
司马炎做的第二件事,是马上在朝堂议事,就关中战事如何解决进行讨论,经过一番的争执和朝议,魏国朝堂决定,派出使者往建业,与吴国进行和谈,并在军事上继续与吴军在江淮对峙。
同时,司马炎着手组建增援关中的援军,经过朝中众臣的商议,魏国更为年轻勇猛、更富有朝气的平虏护军、关内侯文鸯得到推荐,被任命为主将,其弟文虎为先锋,兖州从事马隆为后军,这支援军由关东的各地郡兵聚集而成,在洛阳作简单的整训之后,准备西进潼关增援关中。
被世人比喻为后三国最像赵云、曾一人单挑数千魏军的文鸯即将出场,赵广也将迎来鼎立关中最为强劲的对手。
——
新汉都城,临邛。
几乎在魏国朝堂动荡的同时,受赵广遣派,回蜀中报告喜讯的陈寿,经过一路的跋涉,再一次回到临邛。
已经等不及的刘谌、姜维、宗预、张绍等一干新汉朝廷大员,到城外三里的驿亭迎接,这般对立下大功的将领的重视,是刘禅一朝所没有过的。
陈寿风尘仆仆,这些天来,他东奔西走,甚是辛苦,先是到永安,联络罗宪,后又回到赵广军中,行军记录,现在又回转蜀中,路上的辛劳还是其次,心中的喜悦却是实实在在的。
“陛下,大将军,这是前将军亲自书写的战报!”陈寿刚到驿亭,知道刘谌、姜维等人着急,也不多说客气话,即拿出赵广给予的帛书递了上去。
刘谌和姜维一一看过,然后又递给伸长了脖子的宗预等人,让他们这些心念汉室复兴的官员过过眼瘾。
待在驿亭坐定,刘谌希翼的问道:“陈长史,我军北伐初战得胜,前将军可有留言,我军能否在关中立足下来?”
陈寿摇了摇头,答道:“回禀陛下,前将军只是让属下给陛下和大将军交待一句话,虽然关中艰难险阻重重,众多强敌环伺,他将与北伐的众将士一起,继续一往无前,一力担之,只希望留守蜀中的各位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姜维听到这里,不禁感叹一声,道:“元忠这是用行动来告诉我们,他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了。陛下,我们也不能无所作为,依维之见,成都的魏军只怕也得到了关中的消息,他们虽然不可能放弃巴蜀全部回援,但别遣一部很有可能,我们虽然兵力不逮,但我们距离葭萌关、阳安关的路途比魏军要更近,利用关隘、栈道的有利地势,层层阻挡滞缓魏军北上。”
“同时,命令后将军,临邛周围各部择机反攻,收复蜀中外围各县。再遣信使,速速将大好形势告知安南将军、永安将军,让他们从东、南两个方面,向魏军占领的蜀郡、江阳郡一带压迫过去,我倒要看看,这一次钟会怎么应对?”
姜维运筹帷幄,在放下了死守这个包袱之后,姜维的用兵越来越让人捉摸不透,比如这一次,他就不再象以前那样,为了阻挡魏军回师而在关隘死守。
“陛下,除了大将军的部署之外,我大汉还可再遣使者,前往吴国游说,让吴主趁着魏国东西不能兼顾之机,从江淮北伐,以牵制魏国的机动力量。”宗预看罢赵广的帛书,想了一想,也跟着建言道。
刘谌点头道:“就让太仆蒋显再往吴国一趟,告诉吴主孙皓,唇亡齿寒,我大汉若是不存,他吴国也必将不保。”
刘谌神情严肃,沉声吩咐,虽然对不能立即收复成都感到有些失望,但形势正在一天天的好转,这也是他心中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杀妻杀儿之家仇,他刘谌必须报,不然枉为人夫人父。
复兴汉室的国仇,他刘谌也要报,不然枉做先帝之孙。
——
江东,吴国。
八月的都城建业,已经有了夏日炎炎的感觉。
去年(公元264年),年纪不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