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最强驸马爷-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了,说一下战果!”

    杜荷道。

    “报告将军,渡江作战,我军一共击杀高句骊人2800多人,俘虏2300多人。

    我军伤亡6000余人,其中、重伤、死亡2000多人,其余是轻伤。”

    一名传令兵道。

    杜荷点点头。

    伤亡数字与杜荷估计差不多。

    “伤员抓紧时间治疗,兵力也尽快补充,在最短时间内补充完毕,不要再耽误。”

    杜荷道。

    “遵命!”

    “派出探马,对高句骊人进行大范围侦察,彻底搞清楚高句骊人的布防情况。”

    “遵命!”

    薛礼回答道。

    从大/军出征后,薛礼一直负责探马的侦察。

    “伯言,商船负责对高句骊沿海地区进行清剿,发现高句骊战船,不要客气,直接摧毁。

    碰上海盗、海贼也一并消灭。这片海域今后是帝国的,不能让其伤害帝国子民。”

    “遵命!”

    “秦公子,兵营周围一定要做好布防,不能让高句骊人有机会偷袭。”

    杜荷道。

    “遵命!”

    三天后,杜荷带着帝军,朝坪壤城杀过去。

    ……

    长安太极殿:

    今天是朝会,群臣纷纷来到。

    近段时间,由于帝军节节胜利,让高句骊、百济二国压力山大。

    派出无数使臣到长安,想与帝国商量和解一事。

    在群臣的压力下,李二也不能视而不见。

    毕竟,一到朝会,会有大臣上奏折。

    唐帝国是一个以儒为主的帝国,很多大臣也是儒士,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

    听到高句骊、百济二国认怂,臣服帝国,一些大臣心中那个高兴呀!

    文官也需要名,看到能用外交解决,不需要动兵马,马上纷纷向李二建议。

    介于压力,李二只好让群臣商讨。

    高句骊、百济二国感觉到亡国之危险,带着大量萝卜到长安,拜访各位大臣。

    既然高句骊、百济认怂、臣服,一些大臣觉得,收下二国送来的萝卜没什么影响。

    只要顺带着附议一下而已。

    平时,不论高句骊,还是百济均是一毛不拔,想要收点礼物,可不容易。

    机会来了,那些个大臣,谁会迟疑。

    不收白不收,收了也白收。

    “陛下,帝国应该同意高句骊、百济二国的臣服,让其成为帝国的属国。

    不用战争解决问题,对于帝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帝国与高句骊战争,

    已经近二年时间,耗费大量财力。实在得不偿失,请陛下三思。”

    裴寂第一个站出来建议道。

    李二脸色阴沉,一句话不说,望着群臣们表演。

    裴寂的心思,李二明白。

    杜荷与裴寂有解不开的仇,不想让杜荷再建功立业,一定让杜荷战功削弱。

    一旦杜荷带兵马灭掉高句骊、百济,权势会上涨,这是裴寂不能接受的。

    内幕呢?

    裴寂不清楚,此次出兵高句骊,帝军真没花多少钱。

    很多武器装备是杜荷自掏腰包。

    甚至缴获物资中,杜荷还送上来不少。

    说难听点,此次帝军与高句骊作战,帝国是赚钱的,并非是穷兵黩武。

    “陛下,微臣觉得裴大人之言不错!能政治上解决,为什么要兵刀相见。

    战争对于二国均没好处,二年多时间,花费大量财力、劳力、兵力。

    现在二国主动认怂,我们要力挺。要让帝国的荣光普照大地,让其他小国看到帝国的诚意。

    帝国是一个仁慈、礼仪的国家,是一个有包容的国家。

    过去,高句骊入侵帝国,确实没错,但是,帝国要有容人之量,没必要斤斤计较。”

    又一名裴寂一系的官员上奏道。

    丫的!

    不知所谓!

    满口仁义道德,满口高大上的话,让人感觉大忠诚一个。

    其实呢?

    全是一群误国之言。

    在高句骊入侵幽州时,不见这些人站出来申斥,现在帝国占据优势,反而站出来力挺高句骊。

    你到底是汉人,还是高句骊人。

    “陛下,微臣弹劾杜荷,弹劾他穷兵黩武,不顾及帝国百姓之苦,一味带兵挺进。

    把建功立业置于百姓利益之上,实为不忠不孝。请陛下,治杜荷之罪。”

    一名杨姓官员上奏道。

    李二老脸更黑了。

    商谈外交事宜,咋又牵扯到杜荷。

    神转折呀!

    不过呢?

    李二明白,站出来说话的,基本是裴寂一系的官员。

    接下来,又有一些官员站出来说话,纷纷请求李二同意与高句骊、百济二国和好。

    面对群臣的压力,李二头大。

    “玄成,你是直臣,朕要听听你的心里话?”

    李二问道。

    魏征是直男,在帝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陛下,杜荷率领的兵马,此时应该渡江了吧!在这个时候,朝廷必须挺军方,

    不要让前线的官兵分心,一心一意打好战。象一些人的胡言乱语,微臣不赞同。

    帝国若是没实力,高句骊、百济会臣服吗?会乖乖认怂。这一切均在帝国强大的基础上,

    在帝军士兵手中马刀、长枪的威逼下。不要忘记了,贞观初年,草原上那些野蛮人怎样对待帝国的。

    这些年来,高句骊一直入侵幽州,没吃的到幽州掠夺,没用的,到幽州抢劫。

    这是一个侵略性很强的种族,微臣建议,既然杜荷率兵马渡江了,那就好好打一战。

    灭掉高句骊、百济,对于其他小国来说,能取到震慑的作用。”

    魏征建议道。

    直男呀!

    张口就怼人。

    把先前说话的几名大臣怼得面赤耳红,羞得无地自容。

    “玄龄,说下意见!”

    李二继续点名道。

    对于嫡系、重臣,李二的方针政策是清楚的,也是支持李二的。

    “陛下,微臣觉得,现在这个时候,咱们帝国不能妥协,一定要硬核上去。

    杜荷大/军好不容易取得胜利,不能半途而废,要一往无前的战斗到底。

    那个半岛,不论地理位置,还是帝国防御纵深,有着重要的作用,必须拿下。”

    房玄龄道。

    前几天,房玄龄才收到房二的书信,告诉老爷子,通过军功,房遗爱已经晋升将军。

    对于房玄龄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旗下三子,大公子从事文职,办事很得房玄龄的传承,稳重、沉稳性格。

    房二对于读书真的不怎么成,当了太子几年的伴读,不见学到什么,整日舞枪弄棒。

    爱武装不爱文装。

    房遗爱读书不成,一直是房玄龄的心病,现在看到在军方进步神速,心里高兴呀!

    对于杜荷,房玄龄肯定会力挺。

    不论与杜如晦关系,还是杜荷的才华,均让房玄龄必须力挺。

    房二在杜荷手下,晋升那么快,没有杜荷的推荐可能吗?

    军功可不好捞,必须要在战场上拼杀,还不要让主官将功贪了。

    “辅机,说话吧?”

    李二问道。

    长孙无忌与杜荷之间有点小矛盾,不过,在大是大非面前,长孙无忌还是分得清楚的。

    不会因为私怨而朝杜荷落井下石。

    “陛下,微臣挺杜荷。帝军已经渡江,再议论下去于事无补。前线官兵在血拼,

    为帝国拼命,我们臣子却在后方设绊子。不符合帝国利益,必须加以制止。”

    长孙无忌道。

 第266章 争论

    随着几名嫡系重臣的反驳,李二脸色慢慢好转,不那么黑了。

    皇帝也难当呀!

    特别是圣君、明主一类的皇帝,需要平衡各方面的势力,权衡各种声音。

    一旦群臣集体反对,皇帝也没折。

    此时是唐帝国,不象清朝时期,皇权超高度集中。

    秦汉时期,皇帝手中的权利是受到丞相制约的,并非皇帝想怎么干,可以肆无忌惮。

    李二在制定方针政策,推出各项制度,需要群臣的支持。

    一旦群臣集体反对,李二也头大。

    总不能把群臣痛骂一顿,全部贬职回家种红薯吧!

    “陛下,微臣坚决反对,停战符合帝国利益。在那个半岛上留下高句骊、

    百济新罗三国,可以让其相互牵制、相互制约。帝国只需要充当协调,

    不用花费兵力征伐。一旦灭掉高句骊、百济,只剩下一个新罗,到时候如何处理。

    帝国人口不多,面积宽广,足够百姓种植,没必要开疆劈土。”

    大学士于志宁站出来道。

    “陛下,微臣也觉得于大人所言符合帝国利益。帝国现在4000多万人口,

    只要确保中原不乱,稳步发展。过上数十年,会越来越好。现在帝国不富裕,

    不应该大动干戈。既然高句骊、百济称臣、认怂,给二国一个机会。

    帝国不能一棒子打死,那样不符合帝国利益,还劳民伤财,实属不妥。”

    岑文本站出来道。

    连续二名大学士开口,一下子让群臣又相互交谈起来。

    二人均是太子的师傅,在儒学方面也是带头人。

    群臣又纷纷站出来,相劝李二与高句骊、百济和好,建立属国关系。

    李二心中那个气呀!

    “孔大人,也是这个意思吗?”

    李二问道。

    一年多前,孔颖达被李二狠狠批了一顿,让他回家反思。

    近一年来,孔颖达变化极大,一心一意研究、修正儒学,让其符合唐帝国的发展。

    当然,这是在杜荷的建议下,让孔颖达有了改变。

    杜荷告诉孔颖达,想要让儒学传承下去,必须作出改变,修正儒学经典,让其符合时代的发展。

    简单点说,就是好的精华留下,不适合的地方必须修正,让其适应时代进步。

    “陛下,微臣反对与高句骊、百济二国和解。打蛇不死,必遭反噬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

    高句骊就象是一只凶残的狼,一旦身上伤势好转,随时会给帝国致命一击。

    现在帝国打过压路江,能一举灭掉高句骊,为什么不彻底解决后患。

    不论是高句骊,还是百济,对帝国一直是二面三刀,根本不是真心。

    杜荷有一句话说得好,帝国的强大是靠士兵手中的弓箭、马刀。在士兵弓箭射程范围内,

    均是帝国之领土。近几百年来,草原野蛮民族、周边小国纷纷入侵中原,

    中原差点沦陷,这些事,大家都忘记了。”

    孔颖达滔滔不绝说了一大通。

    李二心中暗喜。

    孔颖达是儒学大家,唐帝国儒学第一人,是真正的大腕、大角,影响力巨大。

    这番话说出来,让很多群臣惊讶万分。

    这是孔大人的真心话吗?

    不会是受到威胁吧!

    群臣一下子纷纷议论起来。

    群臣看向孔颖达,希望给个说法。

    “诸位同僚,刚才的话是本人发自内心之言。没受任何人威胁利诱,

    硬要说影响吗?是受杜荷曾经一番话,点醒了老夫。杜荷说过,不论什么学派,

    必须以时惧进,不能老抱着古人的框框套套。

    要活学活用,不要读死书,死读书。”

    孔颖达又补充道。

    哦!

    李二眼睛冒出精光。

    孔颖达这个老顽固,终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