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最强驸马爷-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提高地位需要李二同意,杜荷没办法解决。

    不过呢?

    只要在杜荷旗下,不论在什么企业,都会受到重用,也敬重工匠们。

    杜荷取出1500吨排水量的运输船图纸,交给船厂负责人。

    看到图纸上那么大的船只,负责人兴奋无比。

    连与杜荷等人都懒得说话,一头扑在图纸上察看。

    杜荷摇摇头。

    太敬业了。

    在陆逊陪伴下,杜荷带着李德秋参观造船厂。

    看到工匠们在争论,杜荷也会参与进去,与工匠们讲解图纸上的疑难问题。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工匠真的很牛逼。

    能举一反三。

    杜荷看到船厂工作效率不是很高,马上向工匠们建议,采取流水线作业法。

    一道道工序分离出来,专门生产一道工序零配件。

    形成模块化生产。

    工匠们分分接受了流水作业法生产。

    生产效率一下子提高了数倍。

    走出造船厂。

    “杜二,这个造船厂有多少员工?”

    李德秋问道。

    呵呵!

    “让伯言回答你吧!我也不是很清楚。”

    杜荷道。

    “少夫人,整个船厂一共有员工近三万多人,其中工匠有二万多人。这里面说的二万多人,不包括学徒。”

    李德秋震撼心灵。

    太大了!

 第315章 再临辽西

    次日一大早,杜荷爬起来,锻炼了一注香时间,洗澡一番,简单吃了早餐。

    “见过少爷!”

    陆逊行礼道。

    “伯言,你没到过辽西城吧,这次随我到辽西城看看,那里有好多东西你会感兴趣。”

    杜荷道。

    “好的!”

    杜荷一行上路了。

    一路上与李德秋、典韦、陆逊等人畅谈,一路前行,也不觉得寂寞,傍晚时分到达辽西城。

    一整天急行军,大家都累了。

    第二天一大早,杜荷带着李德秋、典韦、陆逊三人参观辽西城内的各种产业。

    此时的辽西城,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园区。

    人口从原来的数万人,经过三年时间的发展,达到了20多万人规模。

    这样的规模已经不是一个小城镇,象一个中等城市似的。

    园区内不仅有杜荷的产业,还有好多配套产业。

    城中最多的是商人。

    全国各地的商人都有,看到产业园区生产出许多新奇古怪的产品,很多商人跑来订货。

    不过呢?

    卫生环境非常优美。

    不论什么人,到了辽西城,必须遵守城中卫生规定,否则,违反者遭到处罚。

    也不罚款,就是干义务工一天。

    现在,进入辽西城的人全知道,遵守规矩,否则,会被拉入黑名单。

    一旦拉入黑名单,再想入城,基本是不可能的。

    在这一点上,辽西城很严格,不讲价钱。

    铁面无私。

    杜荷一行人走到洗涤剂工厂旁边,看到好多商人聚集在一起。

    惊讶万分!

    杜荷知道工厂生产出来的香皂、肥皂很好销售,却没想过出现这种阵势。

    呆滞、傻愣!

    数百名商人来争抢!

    要知道,一天生产出来的香皂、肥皂各有二万块,无法满足那么多人的需求。

    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

    生产受限的主要原因是原料。

    目前,化学工业还在萌芽中,根本不成体系,生产香皂、肥皂的原料只能是植物、动物油类。

    从而极大限制了产量的提升。

    “杜二,这么多人来进货呀!这是抢钱好不好。”

    李德秋惊呼一声。

    要知道,不论是香皂,还是肥皂,出厂价格真的不便宜,说是抢钱不为过。

    呵呵!

    “算是吧!生产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纯属卖方市场。也没办法,一天生产量就那么多。”

    杜荷道。

    “不会加大产量吗?”

    李德秋问道。

    杜荷苦笑着摇摇头。

    唉!

    长长叹了口气。

    “工厂缺乏原料,产量上不去。”

    杜荷道。

    向李德秋、陆逊等人解释一番。

    几人边看边走,一个个工厂跃入眼眶。

    工厂筹建了好多,比二年前来的时候,增加了无数倍。

    纺织厂。

    杜荷旗下纺织厂,专门用来纺织羊毛,机器全是蒸汽机驱动,比珍妮机强好多。

    珍妮机是利用水力资源来驱动机器。

    幽州桑树不多,养蚕的人也不多,蚕茧很少,也就没有丝绸加工。

    哇塞!

    好大规模哦!

    “最新研究出来的纺织机,有四十八轴,比二年前的纺织机多了一倍。

    纺出的纱线更细,品质更好,效率更高。”

    杜荷解释道。

    “杜二,不会是你独家使用吧!”

    李德秋道。

    “怎么可能?纺织机械一直向帝国辖区内出售,国内很多大家族都购买过。不过,外国不出售。”

    杜荷道。

    纺织业已成为唐帝国的支柱产业,布匹价格越来越低,普通百姓也买得起。

    丝绸等产品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

    “杜二,貌似以前生产的是用水力驱动纺织机械。纺织厂沿着河岸摆放。”

    李德秋道。

    “那种叫珍妮机,现在也在生产。蒸汽机驱动是为了没有水流的工厂生产的。”

    杜荷道。

    “杜二,不会辽西城中的工厂、作坊都是你的吧?”

    李德秋道。

    “怎么可能?很多配套工厂是其他商人筹建的,不过,厂房是我让建造的,只是对外租出去。

    工厂主只有租用权,没有所有权。一旦倒闭、欠费,会马上收回来。”

    杜荷道。

    太赚钱了。

    李德秋小声嘀咕道。

    “德秋,别以为我很赚钱,刚开始的时候,这个地方荒无人烟,啥也没有。

    我把土地购买下来,一步步筹建起来,规模也是慢慢发展起来。花了三年多时间,才建成现有规模。

    几年来,知道投入了多少钱,多少人力吗?”

    杜荷解释道。

    为了推动唐帝国科技发展,杜荷花费了好多心思。

    从系统中兑换出大量技术,容易吗?

    不过呢?

    蒸汽机出现,会让唐帝国走向世界巅峰,文明程度推动了一大步,还是令杜荷满意的。

    让唐帝国进入工业革命发展时期,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事。

    “好了,人家只是随便说说,没什么意思?”

    李德秋道。

    “走吧!去看看蒸汽机生产厂,看看现在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杜荷道。

    “少爷,我去酿酒厂了。”

    典韦道。

    杜荷点点头。

    知道老典酒瘾上来了。

    “去吧!不要喝高哦!”

    杜荷道。

    “知道。”

    杜荷、李德秋、陆逊等人又到了蒸汽机厂。

    “见过少爷!”

    工匠们纷纷打招呼。

    杜荷很受工匠们欢迎。

    在这个时代,象杜荷这种尊敬工匠的人真心不多,很多人看不起工匠。

    觉得是下九业。

    “王师傅,现在生产走向正常了吧!”

    杜荷道。

    王姓工匠,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大宗师,技术在杜荷所有工匠中,名列前茅。

    “少爷,已经走向正轨了,产量越来越丰富。从战舰用蒸汽机,到驱动纺织机的蒸汽机,

    都在生产。不过,工匠还是少了点,产量上不去,只能满足船只用,另外,我们需要一些设备,必须要蒸汽机驱动。”

    王大师道。

    杜荷微笑着点点头。

    确实如此,很多钻床、车床、洗床、镗床、刨床等设备,都需要蒸汽机驱动。

    欣慰呀!

    工业革命的第一代工具。

    蒸汽机驱动各种工具,让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过去很多手工活,现在使用各种工具,能大大降低废品率,增加成品率。

    “王师傅,您看看这二份图纸,能否生产出来?”

    杜荷道。

    一种是燧发枪的生产技术,另一种是青铜火炮生产技术。

    “少爷,燧发枪管使用车床、钻床,应该能生产出来。不过,青铜炮管有问题,

    只能靠人工生产。目前,不论车床、钻床等都没有那么大的加工口径。”

    王师傅道。

    “王师傅,手工生产太慢,只能搞搞样品,一旦大规模生产,还是需要机加工。

    我们应该想办法让车床、钻床、洗床的加工直径、半径增大。

    否则,靠人工,几天也生产不出来一件。”

    杜荷道。

    “少爷,我们想办法吧!”

    呵呵!

    “王师傅,也不用焦急,慢慢来,这些东西不急,什么时候搞出来都可以。”

    杜荷道。

 第316章 参观

    参观了一天。

    晚饭时,杜荷与城中负责人一起好好喝了一顿酒。

    新品种玉米、麦子幽州大量种植,让酿酒用的玉米、小麦充足起来,酒厂的产量也增长。

    按照技术资料上给的配方、生产工艺,酒厂生产出与后世茅台、五粮液之类的美酒。

    不过,那些个好酒,全部贮藏一个地窖中。

    “老十三,现在天下镖局发展得如何了?”

    杜荷道。

    “少爷,天下镖局目前有镖师近1000人,基本是退役士兵出任,每个州都有镖师的落脚地,

    与好多商家有业务往来,镖师有接不完的任务。不过,听说中原一带,出现了好几家镖局。”

    杜十三道。

    哦!

    “不必理会,咱们开始时是考虑到老兵的安置,才组建镖局。咱们有那么大的产业,不愁接不到活。”

    杜荷道。

    “少爷,现在黄金、白银越来越多,需要再修建几个贮藏室,否则,再过一段时间,装不下了。”

    杜十三道。

    “老十三,要建就好好建造一栋。地下最少建三层,专门用来贮藏贵重物品。

    上面作为钱庄营业门面,不过,咱们没有人懂钱庄运作一事,先建起来再说吧!”

    “好的!”

    妈蛋!

    缺乏人才呀!

    这事杜荷要好好想一下。

    到底怎么弄?

    “对了,技术学校发展得如何?”

    杜荷道。

    “少爷,技术学校发展很好,现在有学员一万多人。但是,专业少了点,

    主要以学技术为主,经史子集没传授,也没有老师。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学员走上了基层,

    分别到乡、村二级去任职。如果有人传授经史类,我们学校就更完美无缺了。”

    杜十三道。

    呵呵!

    “想得美!一旦传授经史子集,会触动那些大家族的利益。到时候人家与我们拼命呢?”

    杜荷摇头道。

    “少爷,我们技术学校是不传授,可是,学员识字后,都购买经史子集方面的书。

    咱们不传授,有点掩耳盗铃的意思。”

    杜十三道。

    “老十三,别做梦了。学员自学,咱们管不着。但是,技术学校一旦传授,

    会让那些大家族紧张起来。意味着咱们与各地大家族抢蛋糕,我会受到弹劾。

    对了,报名上学的人多吗?”

    杜荷摇摇头道。

    “少爷,幽州百姓基本孩子都送来上学,一些大家族也有人送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