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最强驸马爷-第2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一道。
“杜公子,谢谢救命之恩!我们走了,有时间来看我们。”
妇女们告辞道。
“好好生活,我希望你们在新的地方,活出精彩一世。”
杜荷道。
把二十多名妇女安置好,杜荷、典韦跟随杜一、陆逊二人走进城主府。
“少爷,青岛产业园区在长安、幽州基础上,我们改变了一下,让布局更合理……。”
杜一道。
呵呵!
“不错!刚才路上我看见了,布局确实比长安、幽州二个园区更符合实际。
绿化面积增加,道路二侧全成了绿化带,这个很好。让人赏心悦目,象是生活在森林中似的。”
杜荷道。
确实如此,青岛园区兴建了大量绿化带,看上去象一个花园,根本不象一个产业园区。
“杜一,产业布局方面呢?”
杜荷道。
“少爷,产业布局以幽州辽西城为主,只是在规模上有所区别。另外,根据少爷派人送上来的资料,又增加了一些工厂,此时全部开工了。”
杜一道。
杜荷点点头。
一个园区的筹建,不是一天二天能搞好的,需要时间慢慢筹建,才能形成规模效率。
第380章 参观园区
次日,杜荷一行到青岛造船厂。
“少爷,船厂拥有十个船坞,仅比葫芦口船厂稍小一点,是帝国目前第二大造船厂。”
陆逊介绍道。
“伯言,造船工匠培训得如何?咱们现在能造出多大排水量的船只?”
杜荷道。
“少爷,根据蒸汽机研发出来的最新型号,如果使用二台超大型锅炉,
能驱动5000吨以上排水量船只。目前在葫芦口船厂正在生产,一旦成功,
先在商船上使用,最后在战舰上采纳。只是相应的船体会增加好多,
涉及到好多零配件的供应、研发,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完成生产。”
陆逊道。
杜荷听后心中真的高兴。
说明幽州辽西城中,不仅是蒸汽机,还有船舶生产企业,都开始走上创新道路。
不再靠杜荷拿图纸出来,按样进行生产。
这是一个好现象。
一个帝国,必须走创新道路,必须不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才能立足于世。
“少爷,这是刚刚研发出来的捕鱼船,是天下渔业公司订购的,专门用来近海捕鱼,
排水量一般在500吨,也有200吨、300吨的捕鱼船,根据需求生产。”
陆逊道。
哦!
“伯言,这种船只有点象商船。不过,数百吨排水量小了点,要想办法,
研发出一种更大的船只出来,上面不捕鱼,专门用来加工现场捕来的各种鱼,
带着数十艘小船到深海中捕鱼。
毕竟,近海捕鱼效率不是很高,只有深海捕鱼,才能获取更大的收获。”
杜荷道。
深海捕鱼!
“少爷,深海捕鱼太危险,暂时没那个必要。现在近海捕鱼收获不错。
每天出去,晚上回来,船舱装得满满的,次日就能销售出去。”
陆逊眉头抽搐几下道。
杜荷想了想,觉得步子迈得有点大,现在唐帝国刚刚成立捕鱼公司。
近海确实还能捕一阵时间。
深海捕鱼暂时没必要。
咿!
“伯言,这是什么船只,貌似是战舰?”
杜荷道。
“这是刚刚研发出来,专门用来近海防御的战舰,排水量只有600吨,体形变化很大。
与传统的船只不一样,是一种瘦身型战舰。但是,速度很快,比大型战舰快了一倍有余。”
陆逊解释道。
“这些造船工匠从什么地方招聘来的?”
杜荷道。
北方造船工匠不多,主要集中在南方。
山东一带,有一部分造船工匠。
“当地招聘了一些,很多工匠是从长江口一带高薪招聘过来,经过培训后,
分别生产各自的零配件。现在造船厂,基本实行模块化生产。船厂只是进行总体组装。”
陆逊道。
杜荷点点头。
这种生产方式,得益于杜荷兑换出来的氧焊技术资料。
经过工匠们不断的研究,分离出氧气,用于焊接,对提高造船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伯言,北海舰队现在有多少战舰,多少士兵?”
杜荷道。
“主战士兵有二万多人,加上后勤保障部门,一共北海舰队有近五万人马。
当然,不包括几大造船厂的人员,只是分布在各个港口的后勤人员。”
陆逊道。
杜荷知道,想要让海军壮大,并非是靠主战部队,一系列的后勤保障必不可少。
各个港口必须要有战舰修理厂,淡水、煤炭的补给,值勤人员等方面。
一个庞大的系统。
“伯言,工匠师傅掌握了焊接技术了?”
杜荷道。
这是一门新技术,在此时是创世纪的技术,用途极广。
“少爷,我们先让工匠们,在商船生产上练技术,等到熟练掌握后,再运用到战舰生产上。”
陆逊道。
“几天后,李德謇带兵马到来,五万兵马,加上一万多的后勤保障部队。
一起运送半岛,有什么困难吗?”
杜荷道。
这是出征东洋国的主力。
李二虽说杜荷能调配幽州兵力,可是,杜荷不想抽调幽州边防上的部队。
那些边防部队不能轻易抽调,要严防草原上种族的入侵。
杜荷绝对不允许唐帝国境内的百姓,再遭到草原种族的掠夺、抢劫,必须要将其消灭在边境线以外。
为此,不论是秦理,还是房遗爱旗下的12师、13师,必须不定期对东、北面草原进行巡逻。
一旦发现有草原种族,马上给予严厉清剿。
不是杜荷不想一次性解决草原问题,是真心没办法。
草原种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居无定所,飘浮不定,那么大的草原如何寻找呀!
再说了,就算暂时清剿干净,不用多长时间,又会有草原种族从深北部过来。
除非帝军杀进深北部地区。
在这个时代,中原士兵承受不住那种气候。
“少爷,已经通知天下海运公司,让他们来一部分商船运送,不会有问题。”
陆逊道。
“伯言,告诉天下公司,这次出征东洋,会捕获大量东洋人,到时候要押运回帝国,
让他们继续发光、发热,为帝国的发展、崛起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样一来,
租用商船时间会很长,不是短时间能解决好东洋问题。另外,通知一下咱们手下的勘探人员,
等大军进入东洋国后,勘探人员也要跟上,把东洋国境内的黄金、白银勘探清楚。
李二非常在意那里的黄金、白银。”
杜荷道。
“遵命!”
陆逊带着杜荷、典韦走出造船厂,朝着港口走过去。
这是一个军港,隶属于北海舰队。
不过呢?
港口还是留出来三个码头作为民船使用。
此时,民用码头很繁忙。
二个出去的码头、一个进入的码头,均繁忙,不断有货物从船上卸下来。
又有大量货物装卸上去。
“伯言,商船上下来的人是作什么的?”
杜荷道。
“少爷,产业园区一直在招聘优秀工匠,周围已经很难招聘到,只有到南方去招聘。
这是用商船运送来的工匠,其家眷也一起到这里来。”
陆逊解释道。
“青岛技术学校有多少学生?”
杜荷道。
“现在已经三万多人,老师全是抽空到技校上课。有二批次学生已经走上工作岗位。
另外,少爷,我们让技术学校中,对经史子集有兴趣的学生,继续呆在里面学习。
希望他们不要令人失望,到时候能参与朝廷面试一举成功。”
陆逊补充道。
哦!
这是要与大家族争抢蛋糕呀!
“伯言,这部分学生有多少?”
杜荷道。
“少爷,放心吧!一共只有三十多人,都是在经史子集方面很有天赋的人。
对那些大家族形不成冲击,也不会有威胁。”
陆逊道。
三十多人问题不大。
现在还不是与大家族开战的时候,必须忍让、退让,等到机会成熟时。
嘿嘿!
杜荷产业园区的技术学校,全部晋升到大学,到那时,才能开设经史子集类学科。
太学再不改革,只会衰落倒闭。
杜荷就是要促使太学改革,从培养官吏扩大到全方面发展。毕竟,太学是皇家学府。
第381章 偷盗发展成产业链
接下来几天,杜荷带着典韦,到处闲逛,看下风景,了解产业园区周围百姓生活情况。
产业园区布局,并非只为提供技术创新,还有一个重要的议题,提高当地百姓的收入。
几十万人的园区,每天需要的粮食、蔬菜绝对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杜荷旗下没有粮食、蔬菜种植这方面的产业。
此时各种农业机械也纷纷出现,效率得到极大提升,种粮食、蔬菜还是有利可途。
不过呢?
杜荷不会轻易进入种植业。
要让周边百姓种植,产品有销售渠道。
不能全部自己解决,那其他人如何生存。
供应三个园区的粮食、蔬菜等方面的种子,全是杜荷从系统中兑换出来。
提供给百姓使用。
等产出时,再扣出种子费。
产出很高,百姓获得好处。
可是,杜荷没有足够的经验值,用来满足全天下百姓的种子问题,只是慢慢让人培育。
可是,几年下来,进展不是很好。
杜荷没更好的办法,只能兑换出相关技术资料出来,交给农业方面的人。
在农业方面,杜荷不太懂,也指导不了。
唐帝国真的缺乏育种方面人才,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需要从实际中得到验证。
尽管如此,几年下来,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
起码产量达到了系统出品的一半,却比帝国种植的作物,产量高了不少。
“大爷,种菜收入如何?”
杜荷道。
一名四十多岁的老伯回头看了眼杜荷与典韦。
“后生娃,你是外乡人吧!”
呵呵!
“大爷,算是吧!”
杜荷微笑道。
“一看你问的问题,就是门外汉。难道不晓得,我们种植的蔬菜是供应给园区。”
大爷道。
杜荷疑惑不解,一脸茫然不知所措。
“后生娃,当地人都晓得,我们种植的蔬菜、粮食是供应给园区,价格比较高。
一年下来,不仅能维持生活,还有很大的积存。其他地方的人,羡慕还来不及呢?”
大爷自豪道。
“大爷,为什么要在菜地旁边建盖毛草屋,难道晚上需要人来看守不成?”
杜荷道。
唉!
大爷长叹一声。
“后生娃,不看守的话,一旦蔬菜长大,会有人来偷菜。有的人家,一晚上就被人偷光了。”
大爷道。
杜荷听了惊讶万分。
还有这种事发生,大大意想不到。
看来,要让杜一派出护卫,对百姓种植的蔬菜进行巡逻,把那些偷盗者,抓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