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征服者-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盐政利弊更是可笑,盐引之政每年户部收税不足三百万两,地方盐商与官府勾连一起,沆瀣一气,以致私盐横行,官场腐败之风日盛。

    如今盐场承包,商贾有利,百姓受益,私盐断绝,每年所获两千余万两,今上直接拨给户部五百万两,如此财政宽裕,皇室用度再无需户部供给,到了你这腐儒嘴里竟然成了苛政,是苛待百姓,简直可笑至极。

    诸大人如此说,恐怕是因为新盐政之施行,断了你之财路了吧。

    至于商税,你以为内阁诸公都是瞎子,你以为就你一人能看得清,诸公并未强烈反对,自然说明商税之政有利于大明,而汝却在字里行间诋毁商税,除了利益受损还能如何?

    还有兴学,今上开民智,让大明孩童自此之后人人有书读,培养的乃是读书人的种子,儒家的种子!

    至于杂学,商学士子从商可兴商,匠学士子为匠可兴工,医学士子为医可救死扶伤,县学之后,学什么全凭士子自主,朝廷绝不勉强,科举依旧是儒家士子的科举!

    另外,乡学和县学还能让民间百姓负担还能随之减轻,此等善政,汝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发危言耸听之言,简直荒唐!”

    “你……你……你狂妄!大胆!”诸明被气的浑身发抖,论出身,他是弘治元年进士,王守仁是弘治十二年进士,他是前辈!

    论官身,他是正二品尚书,而王守仁这个不知所谓的巡学使是从二品,他是上官!

    论年纪,他今年六十有一,王守仁不过四十岁,他乃是长者!

    可这个不知天高地厚,妄图成圣的后学,竟然敢直斥于他,体统何在!官尊何在!

    王守仁冷哼道:“本官身为巡学,手持天子剑,有先斩后奏,有提拿各地赋税用于办学之权,今日来户部拿银子可以说是奉了旨意,你若不给便是抗旨。”

    “先斩后奏?”诸明猖狂大笑道:“卫道之路从来不缺殉道的读书人,诸明虽老,也愿用这一腔热血,警醒天下士人!王守仁,要银子没有,要命只管拿去!”

    王守仁目光一凝,他确实手持天子剑,拥有先斩后奏之权,但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杀的,至少尚书、侍郎这一级别的高官他杀不了,真要不管不顾杀了诸明,那他在儒林的名声也就彻底完蛋了。

    他可是立志成圣的存在,怎么能在成圣路上因为一个老匹夫,坏了自己的名声!

    而诸明自己很显然是被气糊涂了,以至于直接忘了这一点,面对王守仁以天子旨意和天子剑的威胁,竟然摆出了一副舍身殉道的架势。

    平息了心境的王守仁吐出一口浊气冷笑道:“诸大人以为户部不拨银子,本官就兴不了学?不要忘了,这天下有皇明钱庄,还有盐政的银子可以让本官提前支取!”

    说完这话,王守仁拂袖而去。

 第227章 暗谍

    王守仁直接住进了巡抚衙门。

    皇榜已经张出去了,但是千头万绪的事还什么都没办,摆在王守仁面前的第一件事是银子!

    诸明那个老顽固就跟是茅房里面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王守仁已经绝了从南京户部拿到银子的念头。

    没了张屠户,难道还吃不了带毛猪?笑话!

    最直接也是最简洁的办法就是去皇明钱庄贷款,这是天子给予他的特权。

    钱庄本身就是天子的产业,所得的利润也全都是皇帝的,和户部本就没有关系,向钱庄贷款就跟从皇帝哪里拿银子没任何区别。

    除了钱庄,他还可以向盐商预支一部分明年的承包银,同样是皇帝的银子,也不需要承包商付出多少,想来各大商贾也不太可能拒绝。

    但是王守仁不但想做圣人,他还想做个能臣,天子将兴学天下这样的大事交给他来办,他如果完完全全要靠天子才能施政,那只能说明他无能。

    所以王守仁想自己解决!

    巡抚衙门如今算是被他鸠占鹊巢,巡学使是新设的官位,地方自然不会有巡学衙门,如今南直隶没有巡抚,这官衙自然也是合理征用,无非就是换个门头罢了。

    今天王守仁要在巡抚衙门做的事和当成唐寅在扬州时候一样,召集商贾。

    围绕应天府,方圆三百里内的大商贾几乎都被通知到了,他们将会于今日云集巡学衙门,等待王巡学的训示。

    能成为大商,就没谁会是傻子,众商贾自然知道王守仁召见他们的目的,这心底除了苦涩也做好了挨一刀的准备。

    从正德年跨越到嘉靖年的这段时间对于商贾而言完全可以算得上是悲喜两重天。

    原本是永王的朱厚炜成了嘉靖帝,于是永王在湖州的所作所为就成了商贾们口中的热议头条。

    在商贾们看来,一位讲信用喜商事的王爷成了皇帝,对于商界而言无疑是天大的好事,如果商道有天子撑腰,至少他们能少受一些来自官府的盘剥。

    可突然间商税出来了,商税怎么征没人知道,寻常的商贾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抵触商税,真正抵触商税的是那些有官场和权贵背景的大商。

    朝中大佬都无法阻止商税的施行,下面的寻常商户自然也就认命,至于背靠勋贵的商贾,或者本身就是豪族家的商贾虽然不服,可有藩王的例子在前,他们想要抵触,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

    当然,如果说豪族商贾们就会彻彻底底接受商税,任由朝廷摆布,那显然也是想多了。

    超过两百名接到通知,身家不菲的商贾聚集在巡抚衙门的大院子里,院里面摆放了数十张四方桌,桌上有茶水,趁着王守仁还没来,众商贾一边喝茶一边攀谈,话题自然离不开税司和商税。

    商贾们最关心的是商税怎么征,原本的三十税一会变成多少税一,这和自身利益息息相关。

    民间流传的说法是根据不同的产业征收不同税额的商税,如民间小商小户征收的税率是十五比一,而什么大茶商、大粮商等等都是十税一,十税一还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是玉石和酒水和艺馆!

    据说玉石商八税一,酒水五税一,艺馆三税一!

    堪称恐怖!

    这种税率在民间传的有鼻子有眼,因此绝大多数商贾都从心里面认定,这其实就是朝廷放出来的风声,就是要让满天下的商贾有个思想准备!

    可不管是十五税一还是三税一,面对重税,商贾若是无力抵抗就必然会想方设法逃避,对于那些从来不交商税的豪族权贵而言,三十税一都不肯,更何况十税一,五税一?

    所以抵制是必然的!

    然而紧接着一个重磅炸弹砸入商海!

    “天子成立天眼,名为监察天下百官,可在成立税司之初,这天眼随之出现,很显然天眼的真正目标是赋税!”苏州大布商袁弘义忧心忡忡道。

    彭泽笑道:“前宋富庶,盖因商税征收,国因商而富,民因商而足,可见征收商税并没有坏处,征收了商税,天子为了增加税收,必然会大兴商道,如此一来商贾付出的税收自然可以赚回来,长久下去,是利是弊,自可明断。”

    袁弘义冷笑道:“彭东家蒙天子召见,为天家做玻璃生意,光是抽成就赚的盆满钵满,你自然不会在意商税,可我等辛辛苦苦经商,最后却要被十抽一,这到哪里说理去?”

    这话顿时引起同桌的商贾纷纷赞同,只见彭泽呵呵笑道:“袁东家慎言呐,你这话似乎是对天子征商税不满?要知道这天眼虽然刚刚成立,可没准我们这些商贾中间就有谁被召进了天眼,袁东家这话若是传到天子的耳朵里,呵呵……”

    众商顿时悚然,大明有锦衣卫,有东厂,还出现过西厂还有内厂,这些机构都是明面上的,可天眼不一样。

    如果说锦衣卫是明谍,那么天眼就是暗谍,天眼的狠辣之处就在于你根本不知道天眼都有哪些人。

    比如做袁弘义的茶店,没准店里面的掌柜或者伙计就是天眼的下线!

    做生意的谁不会做假账,可要是连自己人都是天眼的暗线,那还做假账?

    那就是典型的找死!

    朝廷新建税司,将征税之权从各地衙门剥离出来,另外即将颁布税法,这税法如何现在众商还不清楚,可但凡大商多少在官场上都有路子,基本上还是能打探到一些消息。

    税法对于偷税、漏税、做假账之商家将根据数额大小决定处罚方式,最轻的课以十倍重罚,最重的抄家、斩首甚至祸及三族!

    彭泽当然不会在乎商税,人家明面上经营玉石生意,可现在主营的乃是玻璃,而玻璃来自通州工业区!

    如今的通州已然成为大明的作坊区,占地上万亩的工业园内作坊林立,全部都是皇家产业!

    彭泽为皇家卖玻璃,商税就算一税一,对他而言也不可能有丝毫影响,毕竟皇室肯定会保证彭泽这样的代言人利益不会受损!

    想起这个,众商贾除了羡慕嫉妒外便只有恨了……

 第228章 狗屎运

    “巡学使王大人到。”

    王守仁身穿大红官袍,脸上挂着笑,缓缓走到正堂前的台阶上,对着施礼的众商笑道:“诸位商道翘楚无需多礼,坐,都坐。”

    众商依言落座。

    “本官奉天子旨意巡学天下,意在开民智,兴民学,让大明治下孩童皆有书读,此举开天辟地,功莫大焉。

    天子赐本官天子剑,特旨本官有提调各地官府税收用于办学之权,然而本官前几日去了户部,户部诸尚书以税未征齐,未经核算为由推脱,本官可以等,但是不想等!

    兴学乃大明善政,早一日落实,大明百姓便早一日受益,但手中没有银子,本官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本官说话喜欢直来直往,召见诸位来巡学衙门的目的,诸位想必也都清楚,既如此,本官有些话也就不藏着掖着去说了。

    本官没打算让诸位捐资助学,毕竟本官也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就算有再多的银子,最后还是要招募工匠,兴建校舍,采买进学之物,若什么事都亲力亲为,力有未逮不说,就怕耽误了今年的兴学之日。

    因此本官邀请诸位前来,目的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诸位大商能行善,造福乡梓。”

    众商面面相觑,似乎没太明白王守仁话里面藏着的机锋,不要他们捐银子,却要他们造福行善?

    “敢问王大人。”袁弘义起身拱手道:“不知王大人话中之意,可是让我等出资于各县各乡兴建校舍?”

    众商贾的目光都落在王守仁脸上,袁弘义的问题也是他们想问的,如果有确切的答复,那事情就好办的多了。

    要知道他们这些被召集而来的大商背后基本上都没有勋贵背景,话说回来了,如果是勋贵之门的商人也未必会卖王守仁面子。

    但是他们不行,他们在官场上有人是不假,可王守仁本身就是官,而且还是从二品的高官,此番携天子剑来南直隶,更是相当于代表天子意志的钦差,他们靠山的大腿就算够粗,也肯定没王守仁的手臂粗。

    说到底就是他们背后的官员,绝对没有可能为了商贾的些许利益去和王守仁翻脸,甚至不惜付出恶了天子的代价来给他们撑腰。

    所以众商其实已经做好了挨刀的准备,只是不知道这一刀会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