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征服者-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重要的一点是,但凡有人阻扰想要入学的孩童入学的,一律严惩!

    严惩到什么程度没写,但可以猜测。

    监生们吵吵嚷嚷,沸反盈天的关键在于天子的目的是什么?会不会对国子监产生冲击,甚至燕京大学有没有可能取代国子监!

    此时燕京大学的门前已经聚集了数百监生,吵吵嚷嚷的就跟菜市场似的,就在这是一块石头从人群中飞出,正中燕京大学的牌匾!

    牌匾被砸出一个坑洞!

 第287章 锦衣卫拿人

    一遍又一遍读着告示的太监傻了,负责维持现场秩序的东厂番子也傻了。

    燕京大学门前围观的百姓和国子监的监生人数过千,混乱中谁知道是谁扔的石头?

    可不知道就算了?

    燕京大学的牌匾可是御赐,四个大字乃是皇帝御笔亲提,下方还有嘉靖印玺!

    现在牌匾被砸了个洞?

    这就好像在宣读圣旨的时候,接旨的人冲过来把圣旨给撕了!

    这是大不敬!是谋反!

    “怎……怎么办……”读告示的小太监叫任成,也是任兴的义子……不要以为任兴的义子很多,实际上也就十个罢了,身为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和东厂提督,想要拜任兴当干爹的太监多了去了,要是照单全收,估计紫禁城里九成五的太监都是他义子。

    真要到这程度,估计就算任兴再得朱厚炜信重,那离死也不远了。

    任兴收的义子年龄不会超过十五,并且品行不错,聪明伶俐,在内书房成绩优异是必须条件,而他收义子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皇帝培养值得信任,并且能堪大用的人才。

    身为皇帝贴身伺候的大伴,朱厚炜现在最缺什么,最想干什么,没人比任兴更清楚,说到底还是缺可用之人呐。

    任成如今便被安排在御书房伺候,朱厚炜对其也算满意,于是便让其出宫宣读告示,算是增加些历练的经验,随能想到第一次办事就出了这样的纰漏?

    任成都快哭了……

    负责维持秩序的东厂档头申屠此刻也是惊怒交加,就算做梦谁又能想到竟然有人吃了熊心豹子胆,竟然敢在大庭广众之下损毁天子御匾!

    “任小公公无需担忧,不出半日便能将那贼人揪出来,到时候如何处置,自有会陛下圣断!”

    这话任成压根不信,一千多号人呐,谁知道是谁扔的石头,贼人如此猖狂,自是有恃无恐!

    “牌匾竟然被砸了?”朱厚炜一脸的诧异,他御笔亲题的牌匾竟然被砸,竟然有人敢砸?

    这是对他兴办燕京大学的不满,同样也是对他这位皇帝尊严的挑衅!

    这事如果不竖个典型,以后还不知道会出现多少类似的现象,如果再被有心人挑唆煽动的话,燕京大学想要办下去,只怕是要步履维艰了。

    “去查,查实之后,将犯事之人立即缉拿入狱,诏狱!”朱厚炜随口吩咐了一句,他必须要将这种事掐死在萌芽之中,如今新学就是他的逆鳞,谁敢触碰,就是找死!

    如果有人非要把头颅伸到他的刀下来让他砍,那么朱厚炜也不介意让天下人看看他的屠刀有多锋利!

    以为趁乱就能神不知鬼不觉?笑话!

    朝臣知道,官员多数知道,天下百姓很少知道,如今大明的特务机构可不光是锦衣卫和东厂,真正的密谍机构乃是天眼!

    天子之眼,无处不在,监测天下,探查不法!

    天子脚下的京城,官员多如牛毛,权贵如过河之鲫,天眼的铺设或许才展开一点点,但是京城?

    如果京城的天眼之网都没铺好,那只能说明任兴太无能!

    不错,任兴明面上是东厂提督,实际上还是天眼长官!

    国子监敬一亭内,两名书生打扮的士子正对坐饮茶。

    年轻一些的士子如果从外表和面相上去看,那怎么看都不像是读书人,生的浓眉虎目,五大三粗,面色也是黝黑黝黑的。

    士子名叫马慎字乐山,大同府人,家境不俗,父亲乃是晋地大商马迟。

    马慎自幼便在父亲的鞭策下苦读诗书,苦习经典,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考中秀才,随后两次乡试不中,其父便花银子买通关系,让马慎入了国子监。

    对面饮茶的名叫晏修字原叔,和马慎乃是好友,也是马慎在国子监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先前两人一起去围观燕京大学,周边的监生说的那些话几乎一字不落的被马慎听了个结实。

    马慎习文喜武,又有年轻人的热血,眼睛里面也容不下沙子,听了那些监生的议论之后,顿时有些上头。

    于是找了块石头乘人不备,一石头砸中匾额!

    砸的时候是义愤填膺,砸过之后后悔、后怕了……

    他竟然脑袋发昏砸了天子御笔牌匾,这事要是玩大了,满门抄斩跑不了!

    “乐山兄无需紧张。”晏修放下茶盏笑道:“天子办这燕京大学甚至不得人心,至于天下兴学更是荒唐至极,朝堂诸公唯唯诺诺以至让天子一意横行,长此以往,只怕大明祸事不远矣,乐山兄那一石块,砸出了天下读书人的心声,也将这天下砸出了朗朗乾坤!”

    马慎脸色变幻不定,大道理谁都会说,除魔卫道的口号人人都会喊,大明的读书人何时畏惧过皇权!

    但是……

    马慎热血好武是不假,但是他出身商贾之家,而商贾逐利,无利可图的事一般是不会做的,更何况这种损己利人的事?

    读书人不满天子兴学,可以去抗议去请命,可以奋笔疾书吐露心声,可以用群体的力量让皇帝悬崖勒马,真要到了那个时候,马慎绝对会摇旗呐喊甚至冲锋在前。

    但是冲在前面不是说单枪匹马,箭射出头鸟的道理,身为读书人的马慎岂能不懂?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事很清晰,就是他拿石头砸匾的时候,看见他举动的不止晏修一个,哪怕也是监生,可谁敢保证监生就一定不会出卖他?

    一旦被出卖,那后果马慎根本不敢想……

    就在这时,一名监生急匆匆跑了过来,多远看见两人,急道:“马兄还有闲情逸致喝茶?快些跑啊,锦衣卫进国子监了,点名道姓要缉拿你!”

    “什么!”马慎的脸色瞬间苍白如纸,怕什么来什么,当真是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这一刻马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快跑,但是腿就跟灌了铅一样,一步都迈不动,不是不想跑,而是跑了又怎么样?

    他能逃的了锦衣卫缇骑的追捕,还是能让马家免于灾祸?

    “马兄无需担心,公道自在人心,国子监六千学子都是你坚强的后盾!”晏修也站起了身,说完这话,眼中闪过一缕冷光,嘴角还不自觉的弯起一点弧度,似乎对锦衣卫进国子监拿人并不意外……

 第288章 反对屁用没有

    房山炸了!

    以兴王为首,当今天子的几位嫡亲皇叔,在入宫拜见嘉靖帝之后,立即前往钱庄贷款数十万两白银,然后没过几天便携王府幕僚、大半护卫离开了京城!

    很显然,作为皇室最亲近的王室,兴王等人毫不犹豫的背离了天下间的藩王,选择坚定的站在了皇室一边。

    以秦王为首的众藩王气的发疯,但是鸟用没有。

    大家虽然都是藩王,甚至都不用论什么远近,可那又如何?

    要不是嘉靖帝召集众藩王入京,这天底下的藩王估计这辈子都不会有照面的机会,亲戚?宗室?同气连枝?在绝对的利益面前,那他么就是个笑话。

    说来说去,大家无非就是摊上一个祖宗罢了,除此之外还有啥?

    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你秦王死了,兴王府该歌舞升平还是歌舞升平,难道还要兴王为你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致祭?

    气归气,跳脚归跳脚,现实该认清还是得认清,反应过来的诸王立即打探消息。

    兴王承建天津卫船厂!

    益王前往鲁中承建济南铁厂!

    衡王前往泰安承建马刨泉铁厂!

    雍王前往武安承建武安铁厂!

    寿王前往四川……

    汝王前往河南……

    泾王前往湖北……

    建铁厂是要海量现银的,于是几位藩王,少的从钱庄贷款六十万两,多的如兴王直接贷款一百五十万两!

    除此之外,嘉靖帝还从通州大铁厂调来六十名所谓的技术工,又从蒙古战俘里面抽调三千俘虏分给除兴王外的六位亲王作为免费劳工。

    很显然,天子更注重的还是天津卫船厂,拨给兴王五十名船匠,这些船匠都是广东、江浙一带的沿海居民,有不少祖上都是船匠,当年三宝太监打造龙船巨舟的时候就曾经参与过,手艺自然也会传给后世子孙,只可惜因为海禁,就算有在牛叉的本事,也是无用武之地罢了。

    当初朱厚炜在湖州的时候,就派人去沿海寻找船匠,只要手艺好的一律招揽,然后扔在作坊区内研究打造战船,如今终于有了派上用场的时候。

    除了工匠,还有一千战俘,除了战俘,嘉靖帝还从天策军拨给兴王三百火枪兵!

    一连串的举动,只要眼睛不瞎,都能看到嘉靖帝对于兴建天津卫船厂,进而建立起一支强大水师的决心。

    当然,朝堂上也免不了微词,之所以有非议,一是因为海禁。

    海禁乃是大明国策,更有片板不得下海的祖制,这是因为明初时候倭国海匪横行,为了不让沿海百姓勾结倭寇为祸沿海,更是为了杜绝海上走私,所以才会实行海禁政策。

    然而事实上这条政策屁用没有,反倒还起了反作用。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海当然得吃海,沿海百姓本身就靠着大海的收获来养家糊口,海禁一开,生路都被断了……

    为了能活下去,越来越多活不下去的沿海百姓选择了入海成为海匪,到了嘉靖朝,东南倭寇俨然成了大明继北方之外的又一大患。

    大明一百多年以来的朝臣中不少也是沿海人,他们当然知道海禁政策有多草蛋,所以提议开海的也不是没有,只可惜开海禁必然会影响到内陆官商的利益,于是开海就成了无稽之谈。

    反对派高举祖制的大旗,别说朝臣就连皇帝都得避其锋芒,大明的皇帝可不都是朱厚照和朱厚炜这种完全不把祖制放在眼里的货,他们的顾忌自然更加助长那些喜欢举大旗的朝臣的嚣张气焰。

    祖制这玩意,你在乎,它就是上方宝剑,你不把它当回事,它连烧火棍都不如。

    现在的大明已经没谁会拿祖制出来和嘉靖帝抬杠了,因为没用,当然以文官们锲而不舍的精神外加喷子们的口水,不是你不把祖制当回事,他们就能轻易放弃甚至屈服的。

    但是反对和开喷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让皇帝能够接受自己的意见,然后从善如流,顺便为自己邀名的。

    但是当所有朝臣发现嘉靖帝不是不当回事,而是当放屁之后,用祖制来说事的声音渐渐也就没了。

    因为你不管怎么说都没用,皇帝装聋作哑,呕心沥血写上去的折子直接被扔进了犄角旮旯,然后皇帝该如何还是如何,你能怎么办?

    辞官?伏阙?死谏?

    嘉靖帝根本不吃这一套!

    嘉靖皇帝坐在龙椅之上,代表的是大明的正统,占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