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征服者-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然而雄才大略,满脑子都在想革新的皇帝,对于臣子而言就是好事?

    当然不是,越是英明的皇帝,臣子的权力就越会受到限制,皇帝不需要他们施展自己的抱负,只需要臣子按照他的意志去做事!

 第307章 真性情朱厚照

    朱厚照脸上的面具已经没了……

    如今的朱厚照有着浓密的胡须,还有满脸的沧桑,与昔日那位只知道寻欢作乐,以至于有些憔悴的正德皇帝已然是判若两人。

    嘉靖元年八月中旬,朱厚照领三千火枪骑兵出关,如今已是十一月初!

    野心勃勃的朱厚照的目标就是要学古之名将,千里转战,奇袭草原,势必要恢复祖上之荣光,一扫大明自土木堡之后颓废的军风,然后为大明打出个百年太平!

    为了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三千火枪兵,六千匹战马开向了草原。

    不过一人双马不是为了换乘,而是让战马变驮马携带大量辎重!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在战争当中后勤运输的重要性,但那是常规战争,根本不适用于草原,至少不适用于朱厚照!

    朱厚照的目的是奇袭,找到蒙古军主力,一战而歼之!

    然后再扫荡草原!

    当然,区区三千兵马就想灭了整个草原,这要是换作以前,包括朱厚照自己在内都会觉得是纯粹的胡扯。

    想当年霍去病登上名将神坛时候的第一战,也就是河西之战成就赫赫威名的时候,他率领的军队也有一万精骑!

    但是朱厚照信心十足,其信心来源就是火器!

    说句实在的,一直觉得自己是猛将的朱厚照以前从来没将火器给放在眼里,这倒不是他短视,而是大明的火器确实存在很大的弊病。

    射程、精度、炸膛、遇水……

    鸟铳的毛病太多,所以火器对于朱厚照而言,也就火炮好用一些,而火炮毛病同样不少。

    能发射超过二十斤铁弹的火炮动辄数千斤重,运输一门这样的火炮得要十几匹健马外加人力。

    而小型火炮射程短,威力小,实际效果还不如弓弩,自然也不受待见。

    但是现在世道变了……

    老弟的军工作坊弄出来的火炮和火枪极大的克服了这些弊端,倒不是说完美,而是确实犀利的一塌糊涂。

    朱厚照也不蠢,他自然也想过老弟既然鼓捣出这等犀利的火器,为什么不贡献出来给他,难不成想谋反?

    如果老弟真要谋反,凭借永王卫数千兵马,外加在湖州训练然后退役的那些兵,朱厚照相信老弟完全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拉出上万兵马,而且是拥有这等火器,极其恐怖的一支精兵!

    这样一支精兵,其战斗力绝对比独石口一战时候的那五千步卒更加强悍!

    因为这些兵都训练了数年,而独石口之战的步卒,超过八成都是原本三大营和新招的兵,训练时间不过年余!

    一支拥有恐怖战斗力的军队,朱厚照不认为大明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够挡得住其兵锋,如果老弟真要谋反,不考虑辎重后勤,而是选择以战养战的话,那么最多两个月,就足以平推到京城脚下!

    不过老弟会谋反这样的念头几乎没在朱厚照的脑子里面停留半刻,他就是这样的人,只要愿意相信一个人,那么就会毫无保留的去信任!

    就好像当初的刘谨,刘谨固然是朱厚照他放出来收拾文官的尖刀,可为什么是刘谨?

    因为刘谨是伺候他长大的大伴,是他绝对可以值得去信任的人,所以在刘健、谢迁这些重臣要求杀了刘谨的时候,朱厚照直接妥协,甚至还希望大臣们能给刘谨一条生路,比如他可以把刘谨放去南京当镇守太监,最不济也可让其去守陵。

    然而大臣们的坚持最后激起了朱厚照的逆反心理,再加上刘谨的哭诉让其心软,于是文官们最终错过了放逐刘谨的最佳时期,从而也让满天下都刮起了刘谨报复官员的恐怖旋风。

    后来刘谨伏诛,朱厚照还能想起刘谨的好,说了一句‘大伴为什么要谋反呢’这样差点没把张永给吓尿的话出来……

    兄弟两个爱好虽然不同,可他们是一母同胞,又在宫里一起长大,感情不管怎么说还算是不错的,所以朱厚照觉得自己绝对是多疑了,老弟绝对绝对不可能造他的反。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觉得如果老弟真想当皇帝,那么他这个皇位随时随地都能让出来嘛,这鸟皇位坐的本就憋闷。

    而且太后还在世,自己小儿子造大儿子的反,怒极攻心的太后没准会寻死,那时候老弟就算夺了皇位,也必然为天下人所不耻。

    他朱厚照可不是建文帝,永乐帝是被朱允炆给逼反的,自己对弟弟可就只差掏心掏肺了……

    这一次引兵出关,朱厚照完全可以统帅上万甚至数万大军,要知道他完全可以调动北上的数万神策军火枪兵,但是他只带三千!

    因为他需要的是速度,不管是突进还是撤退,都需要速度,而能保证速度的只有战马!

    大明不是大宋,没那么缺战马,但是优良战马并不富裕,朱厚照能在短时间内调集六千战马已属不易。

    六千战马不是说就能配备六千骑兵,因为还要运输辎重,如果不用战马运输辎重,而是改用骡马的话,那行军速度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

    另外辎重说的可不是粮食而是弹药,火器靠的可不是火器本身,而是弹药,如果弹药用尽,那么火器本身还没有刀枪好使,哪怕这新式火器配备了刺刀也是一样。

    至于粮食,此番出关,朱厚照只准备了三千兵马十五日的粮食,以及战马食用的干草,至于鲜草,草原什么都缺就他么不缺草。

    说白了,朱厚照就是要以战养战,劫掠所有遇到的草原部落!

    近三个月的时间,朱厚照率军突进,实行扫荡政策,席卷锡林格勒、白音锡勒、珠日河、科尔沁、苏泊罕等十数草原,剿灭中小部落多达七十余!

    被征剿的部落但遇顽强抵抗,便血腥屠杀,而那些抵抗并不激烈的则以招降为主。

    当然,招降并不符合朱厚照的性格,按照他的意思,就该是所过之处杀他个鸡犬不留!

    只要把草原人杀到绝灭,草原之患自然而然也就没了!

    然而束天禄不同意……

    束天禄不同意,哪怕是朱厚照也没撤……

 第308章 无力吐槽

    “天冷了,是该回去了。”朱厚照紧了紧大氅,草原空旷,寒风就跟刀子似的,而且草原气候多变,要是来上一场大雪……

    说实话,此时的朱厚照已经觉得自己有些想当然了。

    很显然,八月绝对不是一个出兵的好时候,如果只是为了打上一场硬仗,那么什么时候出兵都可以。

    但是朱厚照此番出关是为了找到小王子的主力,然后一举将其杀成残废的。

    可是想要在无比辽阔的草原上找到小王子主力谈何容易,既然不容易,那么便必然会陷入长久战之境地。

    所以朱厚照觉得自己太想当然了,轻装简进、以战养战,他本以为在年底隆冬来临之前,多半会寻到小王子,然后一战定乾坤!

    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草原上的牛羊马匹到了入秋之后就会掉膘,为了能让牲畜少掉些膘,蒙古人多半都会停止游牧,找一个水草丰沛的地方扎下营盘,静静的等待寒冬的到来。

    朱厚照还真不信,他数千里转进还能找不到目标,可事实上,他转了两个多月,愣是连小王子主力的影子都没看见,仿佛小王子的数万精锐以及十来万家眷凭空消失了一般……

    “侯爷这次出关,歼灭上百部落,俘虏蒙人两万余,还解救汉民五千多,此等丰功伟绩,已然不输冠军侯!”宣府副总兵,木阳郡公卫新瞅准机会献上一记马屁。

    束天禄不想说话,他已经受够这两货了……

    朱厚照似乎也习惯了卫新的溜须拍马,毕竟做过几年皇帝,身为皇帝身边能少了拍马屁的?可不当皇帝之后,拍马屁的就只剩下卫新一个,还他么有点不太习惯。

    “参赞的意思?”

    束天禄无奈道:“现在不回去,一旦遇灾,只怕……”

    朱厚照摆了摆手,束天禄本身就不同意他八月出兵,现在这话出口自然无需多说。

    叹了一口气,朱厚炜看了看身边两千多兵马,少了近千人,倒不是死在了这三个月的征战路上,这三个月来,甚至可以说都没遇见什么有份量的对手……

    那些在汉人眼里如同恶鬼的蒙古人,面对三千精锐的冲杀,脆弱的就跟纸糊的没什么两样,一轮攒射过后,便乖的跟孙子似的。

    打这样的仗如果还能出现大的战损,那他也配和冠军侯齐名?

    事实上,三个月内阵亡的火枪兵也就十几人,倒是因为水土不服导致染上恶疾最后不治身亡的倒有二十几个。

    其余不在场的兵要么押送牲畜、蒙古人返回关内,要么就是护送被俘到草原的百姓回家,当然还有死了的弟兄骨灰。

    按照新军条例,在战场之上,哪怕只有一丝的可能性,都必须要将死难的弟兄带回去,新军需要的是‘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任何舍弃亡者的行为都是每一位新军战士的耻辱!

    这样的理念几乎深入每一位新军战士的骨髓当中!

    有时候朱厚照也确实挺佩服老弟朱厚炜的,这家伙不但鼓捣出了新式火器,还弄出了一整套的练兵之策!

    那本军事条例上面的条款,每每想起都让朱厚照赞佩的一塌糊涂,如果不是知根知底,朱厚照都要怀疑老弟是不是军中宿将!

    但是最让朱厚照佩服的还是朱厚炜收拢军心的手段。

    历朝历代,朝廷最忌惮的就是武将势大,进而生出反心,在这之前,防范武人最直接的办法就得监察,比如监军扮演的就是这一角色。

    还有就是限制,限定武将的职责,比如没有调兵令私自调动兵马便是谋反……

    朱厚照没听说过哪位帝王是想要收底层军心的,毕竟只要武将对皇帝忠心耿耿,那么就算武将麾下的兵对其唯命是从,也不会有事。

    但是军队的组成是成千上万的兵,而将军终究只是少数。

    朱厚炜让每一名战士读书识字,不要求有什么文采,但是必须要知道微言大义,知晓忠君爱国,明白追随武将行不臣之事,必然会祸及后世子孙!

    独石口之战后,朱厚炜利用抚恤之事,一口气砍了几十个官员的头颅,还将抚恤制度原原本本的告诉了全军。

    如今的新军战士,知道就算自己战死,自己的家人也不用担心拿不到抚恤,地方官府甚至要亲自派衙役带着皇帝的御笔赐匾送去烈士之家,知道在北京内城有一座高耸的大明英烈纪念碑,知道立碑的地方有一座英烈祠,但凡战死的烈士在祠内都会有记载与供奉!

    这些手段一一使出来,朱厚照很清楚,新军的战士必然会对朱厚炜誓死效忠,哪个武将敢造反,那就是把自己的脖子伸到自己兵的刀下任他们来砍!

    朱厚炜对军权的看重,不光是朝臣看的明白,天底下的武人也都清楚的很,他为何要严禁武将蓄养家丁?

    因为家丁效忠的只会是将,他们是武将的私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