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征服者-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完。

    这个时候就能体现出财大气粗的好处了,于是朱厚炜摇头道:“既然杨爱卿觉得户部有难处,那朕便负责五座城池的建设用度,不过是朕自己安排建设,和工部无关。”

    翟銮眼睛顿时直了……

    这算啥?瞬间少一半?

    “陛下!”翟銮立即跳了出来。

    “好了。”朱厚炜摆了摆手,让翟銮把话给咽回了肚子,道:“工部不会有什么损失,以后大明境内的基础工程多不胜数,工部想闲下来估计都没机会。”

    翟銮果断把话噎了回去,有皇帝这句话,那什么都不用谈了。

    “陛下,国朝自有徭役,为何不能动用?”杨一清问道,语气有些不满,似乎觉得皇帝不动用徭役,就是巨大的资源浪费。

    朱厚炜脸色一沉!

    徭役历朝历代都有,也就是国家征用免费的劳动力,在百姓农闲的时候征集起来干活,诸如修城墙、修河堤等等官府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征用,而官府需要付出的只不过是简单粗糙的吃食罢了。

    按制,但凡没有功名的百姓之家至少都要出一人徭役,这其中也包括富可敌国的商贾,只不过徭役对于商贾而言形同虚设罢了,因为商贾可以花银子免除自己的徭役。

    这花掉的银子最终落到谁的口袋,那还用问?

    总的来说,徭役的存在就是国家为了减轻自身的财政负担,而出现的制度。

    这一制度是否合理?对于朝廷和官府来说当然是合理的,可对于民间百姓来说肯定是不合理的。

    因为付出和收获根本不成正比。

    拿以前的盐政来说事,那些盐场的盐工超过七成都是官府征来的徭役,他们辛辛苦苦干活,最终混一两顿饭,最多能拿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工钱,至于制盐的收成最终自然成了盐商的利润和官员中饱私囊的途径。

    而现在呢?

    朱厚炜实行盐政承包制度,明确和承包商说了,不论哪个盐场,承包商都只能雇佣百姓制盐,但凡勾结官府征用徭役制盐,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如此一来断绝了贪官污吏从盐业中贪腐的途径,也用商贾和民间自发的力量打击了私盐。

    百姓习惯了徭役,并不代表愿意承担徭役,这是废话,换谁去免费给人干活,谁也不可能愿意。

    但是现在不同了,盐商为了保证最大的制盐量,从而确保自己在缴纳承包银之后还有足够的利润,他们就肯花代价去雇佣盐工,尤其是熟练盐工。

    而且这代价不花还不行,因为你不愿意,有的是盐商愿意,需求变了,买方市场彻底变成了卖方市场。

    百姓只要肯干,就能拿到足额的工钱,而工钱可以养家糊口,可以让自己的日子过的越来越好,没了徭役,受益的便成了百姓。

    新盐政是皇帝弄出来的新政,那么从中受益的百姓自然而然就觉得嘉靖帝是圣君在朝,交口称赞皇帝仁德。

    也就是说因为盐政,至少朱厚炜在盐业这一块实现了两件事,一是得民心,二是藏富于民。

    银子是死的,只有流通起来才有价值,朱厚炜现在的内库丰盈的一塌糊涂,可他为什么要不断花银子出去,很简单的道理。

    他要让银子在市面上流通,让不断流通的真金白银去为大明创造价值和财富。

    这是最简单的对经济学原理的运用。

    而朱厚炜要做的就是将盐政的法子推广到全大明,从而实现真正的藏富于民!

 第333章 剥削

    “朕已决定废除徭役!”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仿佛平地一声惊雷,在这御书房内将所有人都给炸懵了。

    嘉靖朝的重臣觉得自己已经很了解皇帝,其它的不说,至少嘉靖帝就不是一个循规守矩的守成之君,他满脑子里面都是革新思想,为了革新而革新,但凡对他革新政策形成掣肘的制度就是臭狗屎。

    祖制不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在大明的天下,祖制就是文官限制皇权极其重要的手段,然而在嘉靖朝,祖制是什么?

    不存在的!

    朝臣想用祖制来限制皇帝,那是笑话,时间虽然不长,可嘉靖朝的官员们却他么的已经习以为常了。

    就算是最喜欢没事找事的言官现在都自觉的不拿祖制跟皇帝说事,因为没必要,说句大不敬的话,你用祖制来和皇帝废话,那就是典型的对牛弹琴……

    既然没效果,还奈何不了皇帝,那自然也就免开尊口,免得白费力气。

    可徭役不是祖制啊!

    徭役这种制度存在了几千年,一直被历朝历代所沿用,说明对王朝有利,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嘉靖朝,对于皇帝而言也没有坏处,那么为什么要废除?

    徭役的目的是征用民夫为国家效力,其本质是为了节省开支,嘉靖帝不差银子,所以觉得没必要?

    账不是这么算的啊。

    皇帝有各种各样的收入,大明风调雨顺,其开支小于收入,自然不怕入不敷出,可万一呢?

    难道不应该未雨绸缪?

    “陛下。”谢迁开口道:“陛下要废除徭役,是为了不给百姓增负,此乃善政,天下百姓闻之,必然感念陛下之恩德,然而老臣以为无需如此,陛下大可不必废除徭役,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再决定是否征用徭役,否则一旦遇上大灾,财政吃紧的话,再启徭役,只怕陛下会落下一个出尔反尔的名声,反倒不美。”

    果然是老成持重之言,御书房内的几名重臣无不颔首称道。

    朱厚炜敲击桌子的手指一顿,肃然道:“谢爱卿可知朕最恨的是什么?”

    按照常规,这个时候谢迁只需回上一句‘老臣不知,请陛下告之’一类的话搪塞一下即可,然而谢迁显然没打算虚与委蛇,径直说道:“陛下监国到登基,直至今日,所作所为,在老臣看来,最恨自是贪腐无疑。”

    朱厚炜笑道:“贪官污吏可不止朕一人痛恨,古来为君者有几位不恨?太祖皇帝为了惩治贪腐更是制定了严刑峻法,然而人骨子里面都是贪婪和充满侥幸的,想要根治几乎不可能。

    朕提升官员之俸禄,为的是让官员拥有合理合法的收入,而不是把眼睛整日里盯着贪污腐化这一块,但是能有多大效果,其实朕的心里面也没个底。

    说到底清正廉洁靠的还是官员本身,朕只希望他们对得起自己读过的圣贤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如果良心没了,朕杀官抄家也不会心慈手软。

    朕恨的是剥削!是当官的用堂而皇之的理由、借口去压榨百姓!”

    几位重臣就静静的听着,因为只要对皇帝有些了解,都知道现在皇帝又要宏篇大论和他们摆事实讲道理了……

    “科举之前,门阀贵族把持权柄,在他们的眼里,普通百姓就是可以肆意凌辱的对象,他们可以不把小民当人看,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只有贵族才有资格和他们平起平坐,至于小民算个什么东西?

    唐亡,五代乱战,门阀成为历史上的烟尘,自宋始,科举才为寒门子弟迎来了曙光。

    什么是寒门?民间那种连饱饭都吃不起的民户不是你们眼中的寒门,在读书人的眼里,所谓的寒门至少能交的起束脩,买的起笔墨纸砚。

    这样的寒门子弟家境不算富裕,但也谈不上贫穷,所以在他们眼里,标榜自己是寒门,而他们本身却看不起真正的寒门。

    可笑吗?一点都不可笑,所以脱产当个读书人最后科举出仕的官员有多少是真正能体会民间疾苦,能够为民伸张正义,真正做到自己身为一方父母,能够与民同甘共苦的?

    不会!在这一类的官员眼里,他们看不起所有的小民,认为他们是可以随意压榨、盘剥的对象。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话可不是史书上面冷冰冰的字眼,这是这么多代王朝的兴衰灭亡留给后世王朝血淋淋的教训。

    居安当思危,当压榨成为一种习惯,老百姓心里面的积怨就会日积月累,当百姓因为受不了压迫而揭竿时,最后伤害的终究是国之根本。

    什么是剥削,什么是剥削阶级?剥削阶级就是自己不劳作不事生产,无偿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的阶级!

    包括士绅、勋贵、官员、地主、宗室乃至皇族!”

    众臣的脸色都不太好看,皇帝这一番话基本上将天底下所有的特权阶级给囊括了进去,半点面子都没留,不仅如此,甚至连他自己都没幸免。

    而且真要说起来,皇族最大,那么最大的剥削阶级也是皇族……

    “徭役是什么?不就是无偿占用百姓的劳动成果?让所有的特权阶级心安理得的去收获丰硕的劳动果实?

    如果没了徭役,朝廷乃至地方官员做任何事情都采取雇佣制度,老百姓可以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去获取本就该属于他们的收获,朕倒是想问问,这天底下的百姓愿意不愿意。

    是否还会有消极怠工,是否还会仇视官府?”

    谢迁长叹一声道:“是老臣妄言了,陛下将万民放在心中,想要善待他们,天下百姓幸甚,大明幸甚!”

    杨一清也正色道:“陛下废除徭役,实乃天下第一善政,此政若是能永久施行,则万民必将对大明忠贞不二,对皇家感恩戴德,长此以往,大明国祚享千年万载当不是难事。”

    朱厚炜笑道:“千年万载谈何容易,仅仅凭借一个徭役的废除就想打破王朝的宿命轮回,也根本不现实……”

 第334章 通货膨胀

    “汉人百姓淳朴、善良,只要能吃饱肚子,谁愿意把脑袋别在腰带上面,冒诛灭九族的风险去造反?只要少一些迫害,谁又愿意不顾一切的去抗争?”

    御书房内的众臣纷纷点头,还摆出一副若有所思的神色,皇帝说的这些都在理,而且很有理,但是想要实现实在是太难了。

    “如何实现?”朱厚炜正声道:“很难也很简单,在朕看来无非就是国泰民安、丰衣足食这八个字!”

    “朕要实现的就是这八个字!所以朕要废除徭役,让百姓少些剥削,让他们做工,是为了让百姓通过自己的劳作来获取相应的回报。

    如此一来,百姓的手里就会有了余钱,有了余钱,他们就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有了面对灾害时候扛过去的底气。

    往年,一旦遇到天灾人祸,被官府被赋税逼的走投无路的百姓便只能举债,还不起就只能卖田卖地,卖儿卖女,最后把自己都给卖了。

    此等行为加剧土地兼并,激化了民间矛盾,导致越来越多的百姓活不下去,最后只能铤而走险,拼死一搏。

    苦了百姓,伤了朝廷,最后便宜的是谁?是哪些只顾自己家族利益,枉顾社稷天下的利益阶层!”

    有些话压在朱厚炜的心里面已经太久了,这一次借徭役也算是发泄了一下,但是他也知道有些话太过于激进,说的并不稳妥。

    “皇家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皇室、士绅、勋贵本就是一体的,有时候朕也不明白,为什么作为利益共同体,他们要去残民、虐民。

    乱匪丛生,破家灭门,社稷危亡对于他们而言有什么好处?所以朕的意思很简单,能够如朕一般善待百姓的士绅、勋贵,朕、大明都可以善待,与他们同荣俱荣。

    要是残民害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