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征服者-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木盒内的土豆很显然已经成活,而且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朱厚炜也不客气,径直用手刨开松土,然后将一串并不算大的土豆给提了出来。

    一尺见方的木盒内,就这么一株土豆,份量足有三四斤!

    众臣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幕,数学稍微好些的立即开始在心里面默算,这不算不要紧,一算浑身发冷!

    至少两千斤!

    一亩地至少两千斤!

    这是什么概念!一亩地如果能种出两千斤这样的粮食,那简直……简直活人无数!

    众臣心里面不能不颤,因为他们此刻想的极其长远,古来王朝为什么会亡?

    土地兼并,为什么土地兼并会成为王朝灭亡的最主要原因?

    很简单,因为失去土地的百姓失去了生存能力,为了活下去,他们只能铤而走险,进而杀官造反。

    但凡能填饱肚子,能有一点活路,谁愿意冒着抄家灭族的风险造反,就连大明的太祖皇帝,当初家里面父母饿死,兄弟姐妹饿死,不也只是乞讨、出家?

    没活路了,这才走上了反途!

    这什么土豆如果能亩产两千斤,苍天呐!无数的百姓都能吃饱,那他们为什么要造反。

    如果说一代王朝难逃三百年的宿命,那么靠这土豆,至少能让大明享国五百载!

    而且大明将会迎来一次人口的爆发性增长!

    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是肯定的,只要有吃的,华夏民族的繁衍能力堪称恐怖!

    强汉盛唐为什么没有在极其强盛的时期,没有疯狂的扩张自己的版图,就算占领了西域等地,也仅仅只是设置了都护府?

    很简单的原因,没人呐。

    秦始皇一统天下,实行书同文,车同轨,到汉代董仲舒提出大一统理论,天下的概念才算是深入人心。

    儒家人都知道,想要对征服的地盘实现有效统治,那么必须要做好两件事,一事文化同化,二是人口移民。

    文化还好说些,可移民?

    移民靠的是海量的人口,没有庞大的人口基数,谈什么占领?

    可是现在这土豆如果亩产真能两千斤,那么老百姓就多了一条活路,人口的繁衍就会加速,二十年,最多五十年,大明的人口就能倍增!

    人口多了,就需要更多的土地来养活,那么就算读书人不喜欢战争,也只能推动战争去掠夺更多的土地来养活日益见长的人口,否则就算再高产的作物也没用……

    朱厚炜接过任兴递过来的绸布,小心翼翼的将土豆擦拭干净道:“明年你们就会知道朕说的这些是真是假,但是在这之前,朕要论功行赏!”

    众臣肃然,从皇帝的语气当中就能听的出来,皇帝已经是下定了决心,而对于拿定主意的皇帝,他们向来是无能为力。

    “五百零二位烈士葬入烈士陵园,配享英烈祠,抚恤尽数翻倍,所有烈士若是无后,则从民间选出孤儿继承其嗣,烈士之后,大明培养其直成年,所有用度朕一力承担!”

    “末将替战友谢陛下恩典!”

    众臣反应不大,皇帝的这番处置并不算多重,只是在烈士原本的待遇上略有赠加而已,算不得什么大事。

    “活着回来的战士都是大明的功臣,朕对于功臣从来不吝啬赏赐。”朱厚炜的目光扫过肃立的近五百战兵道:“每位战士赐银千两,军职晋升三级,由军功处议定本次军功,记录在册……”

    王琼郁闷,这是兵部被剥夺的又一项职权,不过习惯了,无所谓了……

    “男人沙场建功,想的是封侯拜将,是封妻荫子,爵位……朕一次性赏不了那么多,但是女人……大伴。”

    “陛下。”任兴湊前一步。

    “在宫中选出适龄女子,嫁给这四百九十八位好汉!”

    “遵旨!”任兴先是一愣,旋即应下,这是小事,宫里面别的不多,就是宫女太监多,别说五百,就是一千都不是个事,真要缺了,再召便是。

    新军战士大多都未婚配,九成五都是童男子,现在一听皇帝竟然要给他们赐女人……赐婚,顿时一个个激动的涨红了脸。

 第344章 兴奋

    队伍中也有一些已经成家的老兵,此刻就他么尴尬了……

    封建时代与后世不同,后世结婚离婚跟玩似的,可现在讲究的是‘糟糠之妻不下堂’,而且还有‘七出三不出’的说法。

    男人要是抛弃糟糠之妻,那不是渣男,那是丧尽天良!

    至于三不出,那是满足三个条件,男人想要休妻那是门都没有,否则必然会被唾弃的跟狗屎没什么两样。

    铡美案当中的陈世美就是其中的典型,为了迎娶公主,从此能够平步青云,抛弃糟糠之妻不算还打算谋害,那你不死谁死?

    现在皇帝赐婚,皇帝赐的媳妇总不能当妾吧,那是妥妥的正妻,那么自己家里面的糟糠妻子咋办?

    很显然,朱厚炜压根没考虑到这一点,而在如今的场合很显然也不是谈这事的时候,所以那些有老婆的兵,只能是满眼无奈。

    “沈将军。”

    “末将在。”

    朱厚炜笑道:“沈将军此番带队,自当居首功!”

    “末将不敢,功劳理应都是此番未能归来的烈士的,末将岂敢居功!”

    “无需多言,朕的心里面自有一杆秤,你能回来,圆满完成朕交代给你的任务回来,朕对你只有感激,也想要替全大明的百姓感激你,朕封你为谷候!”

    一字候!

    “末将谢陛下恩赐!”

    “嗯。”朱厚炜点头道:“诸位将士跋山涉水,已是疲累,且先回转大营休整。”

    “末将遵命!”

    沈庚中领命,当即一个漂亮的转身,喝道:“全体都有,向右转!”

    东厂番子押送庞大的辎重回转京城,进入皇宫。

    朱厚炜的本意是打算亲迎这些功勋之兵入京的,但是在见到他们的那一刻便改变了主意。

    没办法,长时间的风餐露宿,这些兵的精神风貌没太大问题,但是身上破破烂烂的跟个叫花子似的。

    城里的百姓可不会管别的,他们只相信自己看到,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一群叫花子似的大兵只会降低新军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让百姓无端生出诸多猜测。

    更何况,朱厚炜也相信,这些战兵已经到了临界点,他们坚持到了京城,就已经放下了紧绷着的那根弦,这个时候,他们更该好好休息,最好睡上个三天三夜,相信就算苛刻如洪济那样的活阎王,这个时候也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皇宫中,朱厚炜兴奋的围绕着辎重车队转起了圈,那可是上百辆大车,把乾清宫前面的空气塞的满满当当。

    任兴伺候了朱厚炜二十多年,还从来没有见过皇帝有今天这般高兴过。

    内阁、六部,三品以上的重臣也都云集在乾清宫前,皇帝这般兴师动众,他们也确实好奇,这批号称从万里之外,甚至还要渡过大海才带回来的东西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大伴。”

    “奴婢在。”任兴亦步亦趋的跟着朱厚炜,皇帝脚步一停,他险些没撞上去……

    “让人把土豆都选出来,大部分送去皇庄,少许送去通州农业研究院……”朱厚炜看了看天,道:“如今这天气还是热了些,等到入秋,天气稍微凉些的时候,把这土豆切成片种下地……”

    一众大臣大眼瞪小眼,皇帝连农事都懂?还有这土豆为什么要切了片种?

    不过看皇帝这架势,很显然也没什么精神搭理他们,于是一个个也不废话,免得自讨没趣。

    土豆一共有三车,任兴带人很快分辨了出来,旋即安排番子拖走。

    朱厚炜站在一辆大车前,看着车上的树苗,脸色有些凝重。

    这是橡胶树!

    估计沈庚中自己也知道,这橡胶树事关重大,而且他也确实不会种树栽花,又听说这树耐寒性极差,所以他也不得不慎重。

    十辆大车,差不多有三四百棵树苗,都裹了一层外衣,想来要不是到了夏天,估计这些树苗上面必然裹着厚实的棉絮。

    朱厚炜不懂种树,但是他知道橡胶树在气温低的时候会爆皮,要是零度以下会直接被冻死,因此当美洲的橡胶树引进华夏之后,也只有云南、海南还有广西等少数地方适合种植。

    现在三四百棵橡胶树倒是没冻死,不过也是焉头巴脑的,估摸着撑不过这个冬天。

    也不知道沈庚中费了多少心血,才能保住这些橡胶树的命,完完整整的带回大明的。

    其实,橡胶树对于朱厚炜而言,就当前而言,重要性还真没那么大,也没想过沈庚中真能把这树从极寒之地给运回来,其原因就在于橡胶树的生产长周期实在太漫长了,漫长到至少他现在等不起。

    橡胶树需要二十年以上才算到成熟期,到了成熟期才能割胶,他哪能等那么久。

    这就算典型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按照朱厚炜对橡胶树的设想,是等水师建立之后,让水师载着大明的官兵、百姓去征服、殖民美洲的时候,顺便完成资源掠夺。

    届时,他貌似可以多挖一些成熟期的橡胶树运回大明,然后直接栽培,毕竟后人能办成的事,他没道理办不成。

    大明肯定要有橡胶树,这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现在需要的地方不多,可以后或许就多了,至于现在……

    需要用到胶的地方,他可以从杜仲里面提炼,也可以从石油当中提炼合成,无非就是技术欠缺一点,产量有些低罢了。

    不过够用,这个够用是指通州工业园的日常所用,不包括自行车……

    朱厚炜已经把自行车产业交给张家兄弟去做,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事,张家兄弟已经跑慈宁宫叫嚷过不是一次了。

    没别的原因,就是产量……

    张家兄弟原本憧憬着卖自行车能大发横财,也确实让他们小发了一笔横财,没别的原因,就是这两个丧心病狂的家伙,给自行车定价二百两!

    二百两!

    还销售一空,不过之所以卖这么快,完全是因为张家兄弟前前后后只从通州提取了五十辆自行车……

    相对于京城的市场和有钱人的密集程度,再加上这么新奇的玩意,五十辆完全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想要发横财的张家兄弟怎么可能满足,于是开始闹腾……

 第345章 皇嫂

    张家兄弟虽然只是候爵,但是他们是当朝太后的亲弟弟,当今天子的亲舅舅,身份何等显赫!

    仗着自己的身份,两人直接找到通州工业园的管事,也是从小伺候朱厚炜长大的贴身大太监之一的阎玉。

    本以为姓阎的肯定不敢怠慢,谁能想到阎玉直接把二人当成了傻叉……

    任张家兄弟叫破了喉咙,骂干了口水,阎玉就一副要自行车没有,要命也不给的架势,差点没把两人气疯。

    于是两人找太后,太后找儿子,儿子和稀泥,张太后也不是不通情达理,知道通州工业园对小儿子意味着什么,于是把两个弟弟给骂了回去……

    不过朱厚炜还是给了承诺,每个月给张家三十辆自行车……

    自行车产量低,制约的主要因素还是轴承质量不过关和制造轮胎的胶汁太少,每个月能给三十辆,还是因为朱厚炜实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