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征服者-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么就算劫匪取不到银子,最后却把票据毁了,那存户是不是一样血本无归?

    不是,因为钱庄还有挂失机制,存户在钱庄存的银子超过两百两就会备案,这备案便是将存户存入的时间、地点,将会在什么地方取出来,全部记得清清楚楚。

    一旦存户挂失,那么原先的票据和暗码作废,钱庄核实之后,便会补发!

    如此人性化的机制,几乎杜绝了存户九成九以上的风险,再加上存息和取息微薄,钱庄能以风卷残云般的速度迅速在民间扎根,并且得到百姓发自肺腑的信赖,其实并不难理解。

    当然,钱庄实力的真正体现还是在于储备金,哪怕如今纸币,至少是小额纸币已经被百姓所接受,但是毕竟还没有根深蒂固,再加上大明的百姓被宝钞坑的不轻,所以但凡有那么一点风吹草动,或许就会引起恐慌。

    而恐慌的最直接体现就是挤兑!

    后世的金融战争都难免挤兑风潮,更别说如今的封建时代了,挤兑这玩意说白了就是对钱庄信用和实力最艰巨的考验,能顶得住挤兑,那么钱庄的信用就更坚挺,对外展示出来的实力资本就越雄厚。

    挡不住挤兑风潮,那么便是信用破产,钱庄倒闭,朱厚炜的民声估计都得一落千丈。

    所以在各地的钱庄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现银,至少要能满足几倍日常的兑银现状,另外几个州府和州府之间的现银存储也必须在一定的量内,以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挤兑。

    别以为大明皇家银行是皇帝开的,就没人敢挤兑,这个时代从来不缺乏利欲熏心,进而想要铤而走险的狂徒,他们当中或许有想取而代之或者分钱庄一杯羹的商贾,也会有那些对皇帝不满,想用尽办法将皇帝名声搞臭,进而将朱厚炜掀下皇位的士绅和豪族!

    钱庄发行纸币并被接受,那些现银自然而然就会流入皇帝的内库,现在谁都不知道皇家到底藏了多少现银,但是知道肯定是一个极其恐怖的数字。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皇家藏银越多,民间钱庄应对挤兑的风险就越高,想要彻底将挤兑的可能性给灭杀在摇篮里面,这就需要现银的快速转运能力。

    比如这个时候南直隶的士绅豪族对南京钱庄发起大规模挤兑,想要用最快的速度来击溃南京钱庄的信用基础引动民众恐慌,进而散布谣言,让这种恐慌情绪如同瘟疫一般快速蔓延。

    如何应对?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调集南京周边府州钱庄的存银前往南京应付,可这个时候如果苏州、扬州、徽州等地也爆发挤兑潮呢?

    那就是有组织有预谋的想要钱庄的信用彻底破产!

    这个时候如果南京和北京之间有铁路……

    那数千万两白银便可以两日南下,瞬间平息挤兑风潮,让民间见识到钱庄雄厚的资本实力!

    当然这种大规模有组织的挤兑很难出现,想要做到这一步,没有大量的士绅豪族参与,根本不可能成功。

    可就算成功,他们也将会面临来自皇帝无边的怒火!

 第362章 没钱

    “修建通行天下的铁路绝非是纸上谈兵,更不是脑袋一拍,这铁路上便能通车的。”

    朱厚炜冷声道:“朕倒是想要在大明境内全面开战基建工程,也想大明成为基建狂魔,可诸位爱卿考虑过实际难度了吗?

    从通州到北京的铁路只有短短六十里,就已经将通州铁厂之库存外加所有的存货用的一干二净,从北京到南京两千多里地,需要多少钢材?

    光靠如今通州铁厂的钢产量需要至少二十年,这还是在铁厂增进产量的前提之下才能达成,两京如此,更何况是全天下!

    另外大明境内多河流,想要在两京之间通铁路,如何跨越黄河和长江,这些诸位爱卿可曾考虑过?

    当然简单的办法是分断修建,按照当前的条件也只能这么做,但是钢产量跟不上,说什么都是废话。

    而且钢铁在朕的眼里用途多到无法计算,别的不说,就算军工打造还有天津卫的船厂,通州一年的钢产量都不够,而这些诸位爱卿可曾考虑过?

    没有,众爱卿只看到了铁路运输能够取得的巨大利益,也看到了铁路当中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但是没有真正考虑过实际难度,自然也不会去考虑如何去解决这些难题!”

    原本还在窃窃私语的朝臣们陡然间变得安静无比,皇帝这话说的还真不能说没道理,那一根根铁轨奇重无比,六十里的铁路用了上万吨的刚材,通州铁厂一年才生产多少?

    还有就是河流……

    皇帝说对了,满朝大臣以前还真就没考虑过河流的问题,或者说压根就不觉得河流是阻碍,想想看,钢铁怪兽都能满地飞奔,那就算遇到河流还不是天堑变通途?

    如今看来,这种想法何其可笑。

    杨一清轻声一叹道:“臣记得陛下曾经说过,大明的钢铁产量看似很高,可实际上只是杯水车薪,如果大明的钢铁产量能够增加千倍万倍,或许才能勉强够用,原本臣还觉得陛下的话有些匪夷所思,现在看来倒是臣的见识浅薄了些。”

    满殿朝臣尽皆倒吸一口凉气,当初他们听说通州铁厂一年的钢铁产量抵得上全大明所有炼铁作坊的年产量时也觉得皇帝是夸大其词,现在竟然还有这说法?

    大明钢铁产量增长千倍万倍才勉强够用……

    这未免也太耸人听闻了吧。

    一切超越认知极限的事物,很多时候都是很难以被接受的,很多时候朱厚炜之所以懒得解释,其本质原因就是因为知道就算他喷一脸盆口水也未必有用。

    可现在呢?事实摆在面前,满殿的大臣如果还不能认清现实,那朱厚炜恐怕对儒家官员残存的最后一丝好感都将消失的荡然无存。

    对于铺设铁路,朱厚炜至少在当前认为还不是刚需,确实,铁路的铺设对于经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带动市场经济的繁荣,从而加快大明社会整体的欣欣向荣。

    但这依旧不是刚需,在朱厚炜的眼里,真正的刚需是让大明进入大航海时代,通过海洋战争进行殖民掠夺。

    海洋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财富,海外还有无尽的宝藏等待着他去占有,用海外货物来促进国内的经济本身就是一条不错的途径。

    而铁路岂能一蹴而就?后世文明空前发达,华夏民族更是享誉世界的基建狂魔,可修建通向全境的高铁也要数十年如一日,更何况是现在?

    在朱厚炜眼里,能把各府州之间的官道修筑好,就已经是难能可贵了,想要心急吃热豆腐,那得小心烫着嘴!

    “臣以为……”杨一清正声道:“天下间如通州这样的炼铁厂,臣觉得陛下可再招募商贾,广建铁厂至少百座!”

    “没钱!”朱厚炜无比干脆的回绝。

    满朝大臣想骂人……

    杨一清却依旧不依不饶道:“臣知道当初陛下让宗室藩王投标建铁厂,每座铁厂的投标银大约在百万两左右,如今再建百所,陛下或许会有压力,但若是只建三十座,也就三千万两,陛下不会连这点银子都拿不出来吧。”

    真是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

    他么的三年前,大明还处于财政危机状态,户部和正德皇帝还能为了几十万两银子吵上十天半个月,现在倒好,开口就是区区三千万两!

    他么的他的银子难不成是大风刮来的?

    开展基建促进经济,肯定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到时候商业繁荣,也能为皇家快速回血,让市场经济处于良性循环之中,但是不要忘了!

    想要全面开战基建,需要庞大的储备资金,而一个大的基建工程短要几年,长的十几二十年都有可能。

    朱厚炜怎么可能无限制投入,否则国富民富了是不假,可皇家却财政奔溃,未必得不偿失但是代价不是现在的朱厚炜能承受的

    就拿铁厂来说,铁厂依铁矿区而建,造价差不多八十万两到一百万两左右,建成之后需要招揽百姓成为铁厂工人,需要挖矿的矿工,这些都属于前期投入。

    也就是说建厂需要花钱,原本的矿税收不到银子,还要雇工,然后造出来的钢铁用于基建,用于军工,用于造船,用到钢铁的地方多不胜数,就是看不到回头钱。

    后世建一条高速公路,建一座大桥动不动就需要几十甚至上百年才能收回成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可当前跟后世有太大的区别,因为后世工业、科技无比发达,国家甚至不需要土地税,就能在经济复苏之后拥有稳定的税源来支撑基建开支。

    可是朱厚炜没有!

    练出来的钢铁去造铁路,要打造火车,然后靠卖火车票收回成本,这得等到哪一天?

    满朝上下都觉得皇帝富的脚底流脓,可朱厚炜自己算的经济账,只能说是收支平衡,勉强有些盈余罢了。

    想要大力推动基础建设,对于朱厚炜而言,首先要做的是开辟财源或者税源,不是为户部,是为自己,只有自己的腰包鼓了,他才能有足够的底气,要不然以户部的尿性,估计受一肚子鸟气,都拔不下几根毛来……

 第363章 空手套白狼

    开辟财源的方法很多,最简单,最直接,最粗暴的办法就是抢!

    而且朱厚炜也的确打算抢!

    后世的世界大战其本质就是掠夺和殖民,以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实际上已经腐朽的满清被侵略者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国门,然后开启了丧权辱国的大幕。

    倭寇那样的弹丸之地,为什么能在世界大战的时候发展出那么庞大的军工业?

    答案很显然是因为倭寇赢得了甲午战争的胜利,因为这场胜利,满清签订的《马关条约》,赔偿了倭寇四亿五千万两白银!

    换句话说,倭寇就是用满清赔偿的银子快速崛起,然后反过头来侵略中国!

    百年耻辱,千万血泪,朱厚炜可不是什么仁慈之君,他喜欢以德报德,以怨报怨!

    既然后世西方世界能抢华夏的,那么现在大明将在他的手里崛起,他凭什么不能先抢一步!

    在朱厚炜看来,这颗星球上的金山、银矿、宝石、玉脉、翡翠、珍稀包括土地都该抢回来,不服?

    老子拳头比你硬!

    不服就揍你,还不服就杀你,实在不行亡国灭种!

    抢肯定能抢回来天文数字般的财富,但对于朱厚炜而言绝非长久之计,因为地盘赐予……

    他是大明的皇帝,不是地球球长,也当不了球长,所谓天高皇帝远,更何况两个半球……

    海外那些辽阔的土地,他准备留一大块给朱厚照当皇帝去,其余打下来的就让自己的儿子去,总之肥水不能流了外人田。

    所以可以掠夺,但是不能太狠,开辟财源的最重要举措还是在国内开辟新兴市场,比如烟草发行。

    烟草这玩意毕竟不是罂粟,不是毒品,朱厚炜真要发售,并不会有什么负罪感,后世烟草公司能抵得过几大互联网巨头的总利润,能以一己之力支持国防事业,可见利润之丰厚。

    朱厚炜相信只要烟草面世,用不了几年他赚的银子就足以支持他在国内大肆开展基础建设!

    这绝对不是玩笑!

    咳……咳!

    杨一清发现御座上的皇帝神思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