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征服者-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是什么?
为的不就是封妻荫子,福延后代?
疆场厮杀觅封侯本身就是武将血战沙场的源动力,拼死拼活的最后连爵位都没指望,武人岂能信服?
然而在嘉靖朝偏偏没有这事,究其原因,只能说嘉靖帝对于普通军人的实在太好,是皇帝让军队有了荣誉感,是皇帝让军人对大明有了归属感,更是因为一系列的政策让天下所有军人对于自己效忠对象凝结在了皇帝身上,武将连蓄养家丁都会被重惩,谁还能有能力反抗君王!
就算真想谋反,那也得有兵愿意给你卖命才行,真要谋反,那可真是实心找死……
现如今的大明没有内忧更无外患,吏治相对清明,尸位素餐之官员,贪污腐化之败类几乎无所遁形,要不是皇帝考虑到这一类的官员还有那么一点用处,估计嘉靖朝能重现洪武朝的腥风血雨!
现在嘉靖帝的目光早就放在了遥远的海外,天竺和华夏虽然被雄山所阻,可真要说起来也是邻邦,那么嘉靖帝对于邻邦五国的态度,很有可能会对西疆之稳定造成极其长远的影响。
朝臣们也都知道,嘉靖帝对于大山那边的地盘没有半点兴趣,但是嘉靖出于什么考量,宁肯将皇子远封去数万里之外的什么美洲和澳洲,也不愿意封在家门口,这一点更是官员们最大的疑惑。
可不管怎么说,他们都迫切想要知道嘉靖帝如何处理天竺五国,尤其是十字军国度的问题,因为这或许可以管中窥豹,弄清楚大明以后对于邻国会采取什么样的政策,进而做出针对性的施政纲领,让儒家在变革当中取得先机!
第592章 道德沦丧
“朕早就说过,大明王朝不需要藩属!”
朱厚炜的目光如同刀锋一般扫过众臣:“华夏强盛,藩属蜂拥而至,对大明真心还是假意,是畏惧还是阳奉阴违,一旦华夏衰亡,这些藩属国可曾想过急宗主国之急?恐怕不落井下石就算不错了……
大明开国之初,百姓凋零,民生疲敝,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与民生息,是恢复生产,重整秩序,周边之国知华夏王朝强盛,故而归附,其本意乃是寻求庇护,而大明接纳是为了彰显天朝上国之德,是为了宣示大明赫赫之武功,另外也为边疆安靖,不动刀兵!
可实际上呢?安南表面顺服,却时有扰边之举,倭寇小邦终成近海之患,朝鲜恭谨,却在史书之上对大明极尽污蔑之词!
历代帝王,为了大明的脸面,对藩邦不恭之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朕又岂是那么好糊弄之君!
天竺五国,征战不休,印度之地,俨然已成废墟,不过外邦就算成了战火炼狱和朕之大明有何干系!
不过安家、杨家和宋家原本乃大明南疆土司,对大明臣服,归于王化,朕收其土,改为流,诸土司不管是畏大明之武还是受建国之诱,总之,他们是按照朕的意思迁徙去了天竺,并且在大明雄军的帮助之下,建立国度。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安、杨、宋三国虽然不是大明之藩属,可也应当在立国之初受大明之庇佑,至于十字国……
十字国之源,是来自海外之蛮夷,潜入东南,灭大明藩属数国,可以说,其行径是狠狠打了大明一个响亮的耳光,十字军肆虐东南之时,正值大明裁撤天下卫所,整饬各地军务的档口,那个时候,大明军力不足,新兵入伍未经操练,如何能上战场!
等到云贵、两广军备齐整,大明有余力深入东南剿灭寇境之贼之时,东南各国已是生灵涂炭,沦为人间炼狱……
朕有心赶走寇贼扶持各国王室,恢复各国统治,只可惜,东南惨烈,各国王室被寇贼剿杀殆尽,朕无奈之余,便只能在东南之地设府置州,输送内地百姓,垦荒拓产,如今已是卓有成效……”
朱厚炜不急不缓的细说,满朝堂的大臣差点听吐了,十字寇贼?
祸害东南,覆灭各国王室的罪魁祸首,可不就是你嘉靖大帝,亏你自诩人皇,简直就是恬不知耻,道德沦丧!
朱厚炜不会去管大臣们的腹诽,就算全天下的人都认定十字军是他给弄去的东南,就是他朱厚炜垂涎东南土地,所以玩出的这一手又能如何?
证据呢?没证据就敢编排他?那得看看是自己的脖子硬还是皇帝的刀硬!
更何况在如今这个民族观念还没有彻底觉醒和成型的时代,别管是大明百姓还是东南诸国的百姓,只要统治者能让他们丰衣足食,谁会管别的!
真正在意的永远都是极少数的特权阶级,只可惜这些权贵早就被十字军屠杀殆尽了!
当东南的百姓切身感受到身为大明之民,要远远比身为小国之民更加幸福的时候,谁敢说他们不是大明子民,谁说跟谁急!
真要那么较真,那周天子分封列国的时候,周王朝才多大的地盘,现在的大明又有多大?
民族融合本身就是时代进程的必然趋势,等过上个几百年,等到世界迈入文明社会,那东南就是华夏是大明永远不可分割的领土,任何试图分裂东南之人,都是华夏民族不共戴天的死敌,至于什么安南、暹罗、缅甸……谁他么还能记得……
“如今大明战略之重心在海外,不在自家门口,十字军既然已经逃了,朕也不打算劳民伤财,穷追不舍的去打一场利益不大的战争,此等小国若是不恭,大明之天兵随时都能远征而灭之!
天竺五国想要归附的原始目的是寻求庇护和调停纷争,朕虽没有纳五国之意,但是身为天朝上邦,邻国有此请求,朕若是不答应,反倒显得泱泱华夏,雅量不足,这样吧……
告诉五国使臣,既然各国已签订盟约,并划定疆域,那么便当遵守,当然若非要大明见证,那遵守不遵守,和大明无关,可现在既要大明仲裁,朕也答应了,那么不遵守盟约便是不给大明面子,不给朕面子!
朕之大明对待朋友可以好酒好菜招呼着,可对于那些表面恭谨,实则想要利用大明,行蛇鼠之事之城邦,朕当举兵讨之!
但是时代在变,朕能约束一时却并不想约束一世,这样吧,朕便给五国三十年的时间,在这三十年间,五国休养生息,谁若动兵征伐它国,便是对大明宣战!
三十年之后,谁要是觉得自己兵强马壮,有了吞并别国的野心和实力,那便战,朕不会拦着,但是败国,大明可以提供政治庇护,朕如此说,诸位爱卿可明白……”
“陛下圣明……”
朝会结束,王守仁却没离开皇宫,得到皇帝首肯之后,去了御书房。
“王爱卿要面见于朕,可是有要事。”朱厚炜叹了口气,他知道王守仁此来,多半是想要请辞,也知道这位成就三不朽的一代名臣,也确实是到了该谢幕的时候了……
“臣重疾缠身,料理政事已是有心无力,臣恳请致仕,望陛下恩准……”
朱厚炜看着面容清廋,俨然已是病若膏肓的王守仁道:“杨爱卿致仕不过两载,离去之前举荐王爱卿为当朝首臣,朕本打算和王爱卿再创一段如与杨卿那样的君臣佳话,奈何天不遂人愿……”
王守仁落泪道:“臣接杨太傅之职,也曾雄心勃勃,想要追随陛下,见证大明万年中兴,只叹身体抱恙,恐来日无多,此刻请辞,何尝不是臣心中之大撼……”
“当初杨爱卿致仕举荐王爱卿,如今王爱卿亦要离朕而去,不知心中可有接替爱卿首臣之选。”
王守仁正色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重臣任命更是君王控国之重器,首臣之责重愈泰山,臣不敢妄言……”
第593章 舵手
朱厚炜有些无语,甚至觉得王守仁是不是病糊涂了……
要知道他的这番话直接把杨一清都给绕了进去,话里岂不是在说,杨一清身为臣子却窃夺了本该属于皇帝的权柄,这事要是往大了说,杨一清甚至都能背上一个不臣的恶名……
不过杨一清在嘉靖帝辅政十余载,现如今大明的盛世中兴,和其在位之时呕心沥血,无论如何也脱不开干系,即便杨一清完完全全是以皇帝的意志处理天下政务,可要是没有治国之能,如何能在致仕之后还得朱厚炜那么高的评价!
而王守仁呢?
心学开创者,一代宗师级别人物,兴学于天下,这满天下的新学读书人甚至都能算得上是王守仁的门生,出兵关外,收复哈密国土,歼灭不臣之土鲁番,开疆万里,文治武功,当代唯其一人罢了。
对于杨一清和王守仁而言,他们这辈子已经位极人臣,也到了荣退的时刻,那么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自己的身后名,这也是每一位儒家文臣毕生之念想和孜孜不倦追求的终极目标。
那么在死之前,他们自然不太愿意冒什么风险,因为任何一点错漏,都有可能导致自己的身后名受损,那样的话明显得不偿失……
杨一清举荐王守仁,是因为他知道王守仁在嘉靖帝的心里面是个什么地位,可王守仁能举荐谁?
如严嵩、范和这些大臣虽然也深得皇帝信任,可资历终究还是差了一些,至少还不够资格坐在首臣的位置上面,真坐上去了,也压不服满朝,更压服不了议会!
德不配位和资历不足,坐在不该坐的位置上面,轻则让大臣们阳奉阴违,重则没准就会引起朝政动荡!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皇帝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极其有限的,朱厚炜也没那么多的精力去玩事必躬亲那一套,治理大明庞大的疆域,他只能依靠天下千千万万的官员。
从京城各个衙门到州府到县,一层层,一级级,那么多的官员,皇帝能认识几个?
如果说皇帝是一艘远洋巨舰的舰长,是掌握大方向的人,那么掌舵的舵手就是操控巨舰,决定这只巨舰是否能够规避风浪,让巨舰稳定航行的关键人物。
放在国家,这个舵手就是首臣,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本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基本原则,嘉靖朝至今也就换过三个首辅,而且没一个是被朱厚炜罢黜掉的……
可惜杨廷和算计了一辈子,最终白白错过了追随皇帝开创盛世皇朝的机会,也不知道现在窝在家里面的杨廷和是不是悔的肠子都青了。
“翟銮吧……”朱厚炜叹了声,翟銮自嘉靖初年就一直是内阁辅臣,当初的内阁几位重臣致仕的致仕,归隐的归隐,死的也死了,只剩下他这么一个。
真要说起来,从内阁辅臣到议会副议长,一直待了这么多年,论资历,这满朝上下就没谁比翟銮政治资历更老的,甚至连王守仁和其相比,都要差那么点意思。
虽说王守仁是弘治十二年进士,而翟銮是弘治十八年进士,但是王守仁在弘治朝和正德朝一直都郁郁不得志,而翟銮呢?人家运气好啊。
一个资历不足,根本不够资格入阁的家伙阴差阳错入了阁,然后在辅政大臣的位置上一待就是十几年,办事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出色的政绩,却也能虚怀若谷,在兼领的建设部和水利部这两个口子上面,尽管不太服气,可最终还是能让新学人才放手施为,这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智慧。
见皇帝提议翟銮,王守仁似乎也松了口气道:“翟部老成持重,正是合适之选。”
很显然,王守仁自己也属意翟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