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征服者-第3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这竟然让这弹丸小国误以为自己的实力已经能和大明叫板,也失了往年对大明的敬畏之心,再加上太祖皇帝出身低,更是让倭人以为华夏已然衰落,而倭国则当崛起。

    太祖皇帝的《倭扇行》,里面有这样的句子……

    ‘国王无道民为贼,扰害生灵神鬼怨,观天坐井亦何知,断发斑衣以为便。君臣跣足语蛙鸣,肆志跳梁于天宪。’

    诗中斥责日本国王无道,民众都是盗贼,还鄙夷地称日本君臣平时光着脚,说话像青蛙叫,可见太祖是何等鄙视此贼国。

    大明立国,朝贡之外邦何其之多,倭国自然也不例外,然而倭使答里麻在面见太祖,面对太祖垂问之时言称……

    ‘国比中原国,人同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银瓮储清酒,金刀脍素鳞。年年二三月,桃李自阳春。’

    此诗傲慢之意一目了然,因此太祖恶其不恭,绝其贡献,示欲征之意。

    也就是说,即便太祖皇帝都有征伐倭国之意,只不过开国之初,民生疲敝,太祖想要于民生息,故而才让此等小国苟延残喘至今罢了。

    洪武二年,倭寇肆虐大明沿海,太祖派遣杨载前往倭国言称如果日本再不管好国内寇贼,那么大明就会派遣海师运载大军征讨,当灭其国,缚其王!

    然而自大的倭国认为海浪就是阻挡大明天军的天堑,也认为大明立国不久,根本无力对外发动战争,故而直接杀了五位明使,关押杨载长达三月!

    洪武十四年,太祖对大明沿海倭患极其恼怒,于是再派使臣前往倭国,然倭王良怀直接说‘闻天朝有兴战之策,小邦亦有御敌之图,顺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亡!

    可见倭国早就不将大明放在眼里,也从心里面认定大明没有征讨倭国的实力和决心!”

    说到这里,朱厚炜看向朱载垣问道:“凡此种种,皇儿觉得大明当如何对待倭国贼寇?”

    朱载垣脸上的愤怒不加掩饰,微怒道:“儿臣观大明立国至今倭寇肆虐大明过往,大明立国至今,倭寇流窜大明沿海次数不知凡几,累积之下,数千官员死于倭贼之手,数万百姓惨遭屠戮,儿臣以为,对付倭国,要么不兴兵征讨,要么就该斩尽杀绝,鸡犬不留!”

    朱厚炜大笑道:“皇儿此言甚合朕意,不错,倭国就是一群记打不记吃的跳梁小丑,就是一群丑陋粗鄙的矮子罢了。”

    穿越到这个时代,成为大明的统治者,登基之初,千头万绪,朱厚炜要做的事太多太多了,他要让大明回到轨道上去,要革除这天底下那么多弊症,还要将以后可能会出现的隐患给尽量消除掉。

    因为事情太多,多到哪怕时不时看到倭寇劫掠的奏报都只能忍着,因为他要布局,要先把大明打造成铁桶一块,就连训练出来的兵都需要先去打殖民战争和替换各地卫所。

    他没有太多的精力去顾及这所谓的疥彙病

    现在他已经压服满朝,压服整个天下,大明的新军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接连涌现,更主要的是,太子终于成年了,能够独立思考,可以监国了,那么他也该祛除掉这个缠绕了他这么多年的心病了。

    身为后世人,朱厚炜没有经历过华夏的百年苦难,但是从小接受的爱国教育加上看过的那些电影电视,让他岂能忘记华夏遭遇的屈辱和百姓深重的苦难。

    后世有一句话说的好,这句话也一直时时刻刻,沉甸甸的深埋在朱厚炜的心底最深处!

    后世国人没有资格替先辈,替那些死在倭贼屠刀下的国人去原谅!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第631章 仇恨

    奸淫掳掠,活埋、活体实验、杀人竞赛、大屠杀、打赌孕妇肚子里面怀的是男是女,于是直接破开孕妇肚子……

    这些令人发指的罪行,一桩桩一件件书写在华夏的史书上面,最可恨的还是这群卑贱的畜生竟然还敢枉顾事实,拒不承认自己曾经犯下过的滔天罪行!

    这样禽兽不如的民族如果不灭,天理何在,天理何存!

    不知不觉间,朱厚炜就陷入了回忆当中脸上的表情微微有些扭曲!

    朱载垣看的心惊肉跳,他从来没见过自己父皇展现出这样的一面,在他的印象当中,自己的父皇温文尔雅,雄才大略,乃盖代之圣君,他总是能在不知不觉间用云淡风轻的手段化解掉所有的难题,轻而易举的解决掉大明的顽疾。

    父皇确实不止一次在皇子们面前提及过倭寇,似乎是有意无意的在向他们灌输对倭国的仇恨。

    有时候诸皇子们不太理解,完全不明白自己的父皇为什么会那么痛恨日本这样的弹丸小国,毕竟相对于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给华夏造成的苦难而言,倭寇实在是不值一提。

    皇子们不敢问,可现在朱载垣似乎有些理解了,他能真切的从父皇的身上感受到那股仇恨,那是发自内心的,堪称刻骨铭心的仇恨!

    难怪父皇要亲征!

    甚至于此刻的朱载垣都能感受到不久后的日本将会迎来何等惨烈的尸山血海!

    如果现在还是正德朝,那么大明的军队有没有能力铲平倭岛,这都只能说是未知数,但是现在不一样,现在的大明兵强马壮,天兵过去,任何敢于挡在前面的敌人,最终的下场只有一个!

    那就是化为齑粉!

    “去吧,去写一篇关于治论国和自己监国之后该如何做的策论,写好之后拿来给父皇看。”

    “儿臣遵旨。”朱载垣告退。

    “如今国事平稳,臣妾本以为陛下会过一些年的安稳日子,却没想到陛下却要亲征……”薛后的眉头紧蹙,带着一缕若有若无的担忧。

    朱厚炜呵呵笑道:“朕呐,就是个劳碌命,更何况朕能做的事,又何必留给下一代去做,让垣儿安安稳稳的做个太平天子难道不好吗?”

    薛后微笑道:“陛下说的是。”

    朱厚炜看着长女道:“不知不觉的,瑶儿都已经十八了……是该找人家了,要不然过个几年就成老姑娘了。”

    “父皇……孩儿还小,还不想嫁人。”

    女孩子脸皮薄,父皇当着她的面谈她的婚事,朱亦瑶的脸上顿时浮现出了一片红云。

    身在皇家,就是公主,何等尊荣的身份,然而就算再尊贵的身份,绝大多数的公主也会沦为政治的牺牲品,什么和亲,结交权臣的婚事在皇家更是比比皆是。

    但是在大明不存在!

    大明王朝一身傲骨,还不屑用皇室女子去结交外臣,更不用说是和亲了。

    可如今的女子,不要说是皇家,就算是贵门是民间又有几个能自主自己的婚事的,在洞房前连自己夫君的面都没见过的才是常态。

    但是大明的公主也未必就有多幸福,原因很简单,真正的才俊不愿意娶公主……

    因为外戚……

    不是说皇后的娘家就是外戚,事实上公主的夫家同样也算,只不过没有那么显眼罢了,对于一个将外戚干政防范到极致的王朝而言,他们要求皇后出身小门小户,对公主同样也不例外。

    贵门想娶公主很难,当然不是没有先例,可撇开贵门,哪一类人最有资格成为公主的如意郎君?

    毫无疑问是读书人,有功名的读书人,乃至是进士……一甲!

    但是在大明,如果进士娶了公主,那么结局就只有一个……

    仕途尽废!

    寒窗苦读十几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似的,好不容易考中进士,最后就因为娶了公主导致仕途玩完?

    他么的,这是没见过女人?

    他么的成了进士当了官还怕没女人?

    而且公主这个词基本上是和刁蛮挂钩的,谁他么愿意娶个祖宗回家,还要晨昏定省,又不是受虐狂,干嘛要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而且在大明不知道为什么还有一项奇葩制度,就是公主出嫁以后是不住在婆家的,住的地方叫十王府。

    这其实也不算意外,毕竟大明的公主嫁的大多也是小门小户。

    这小门小户或许并不贫穷,但是可以肯定绝对富裕不到哪去,可公主呢?

    那是锦衣玉食,富贵荣华惯了的,身为君王,怎么能容忍自己的女儿或者姐妹嫁出去以后受苦?

    但是你要皇帝出钱给公主婆家修建府邸,还给钱给土地,说实话不是不愿意,而是真穷啊,给不起那么多啊。

    给少了显得寒酸,给多了他么的肉疼……

    民间说自己家的闺女嫁出去了如同泼出去的水,皇家难道就例外?

    千百年以降最终形成的世俗观念,在每一位国人的心里面早已经根深蒂固,觉得女儿嫁出去就是婆家的人,又不舍得女儿吃苦,于是折中来了个十王府……

    十王府说白了就是公主们集中居住的地,不管是嫁人还是没嫁人,嫁人之后的公主依旧生活在十王府,而驸马不和公主住在一起,只有同房的时候会留宿。

    堪称无敌奇葩的规定,驸马家本身就不富裕,还要受十王府里的嬷嬷、宫女太监的刁难,这样的情况下,大明的公主要是能受待见才叫有鬼。

    不过这一百多年来,这样的政策也已经宽松了太多,公主婚后可以自愿选择在夫家生活,也可以选择继续留在十王府,但是到了嘉靖八年,十王府这陋习彻底被扫入了垃圾堆……

    毕竟是经济问题导致的畸形规则,嘉靖朝不差钱,这规则自然而然也就没了生存的空间。

    而且以朱厚炜宁可委屈自己也不能委屈女儿的性子,岂能容忍自己女儿婚后不快乐。

    什么狗屁的公主不嫁贵门,对于朱厚炜而言就是扯淡,而且是扯的不能再扯的淡……

    夫妻生活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能有共同语言,学识、见识、修养,全都不在一个层面上,你说能幸福?

    骗鬼捏!

 第632章 世俗

    朱亦瑶如今已是十八岁的姑娘一枝花,要是换做嘉靖朝以前都已经算得上是老姑娘了……

    在民间,女子十四五岁,甚至十二三岁就已经嫁人的比比皆是,要是到了十六岁还没找到婆家,基本上就会出现闲言碎语,要是到了十八还没有,那估计风言风语就来了,要是过了二十……估计背后嚼舌根子的,就怎么难听怎么招呼了……

    这是当前世俗的普世价值观,造成这种价值观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女子不是壮劳力,养在家里还要增加负担,不如早点嫁出去,比如女子就是为了传宗接代的,那么早点嫁人,早些开枝散叶什么的……

    当年满朝请愿,于是朱厚炜选秀充实后宫,各地应征的秀女高达数万,其中超过六成都没满十六岁!

    其中甚至还有不少十三四岁的黄毛丫头……

    这要是在后世就是典型的犯罪,没准是要挨枪子的,朱厚炜接受的可是典型的后世传统伦理教育,哪里能受得了这个……

    于是硬生生将未满十七岁的女子全部筛除掉,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到底有多少没满十七的成为秀女,朱厚炜自然不会知道,甚至于最后杀进后宫是否瞒报年纪的有没有,朱厚炜也没有去追究。

    说到底,女子的婚嫁年龄还是取决于家庭状况,比如皇家、王室、豪门,这些人家的女子出嫁年龄一般而言都晚,但再晚也以十八岁为界限,也不太可能超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