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征服者-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般放任。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一位喜欢打铁炼铜的王爷对于大明而言何尝不是福气。

    落下心事的两位长史起身告辞,朱厚炜待二人背影消失,这才说道:“这些新收来的孩童要妥善安置,另外延请几位夫子为他们启蒙识字。”

    “老奴明白,已经吩咐下去办了。”

    朱厚炜看了任兴一眼,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明朝的文官最喜欢干的事就是限制皇权,一件事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只要他们认为是错的就会反对,甚至连皇帝的旨意,内阁都有权封驳。

    没有洪武帝的狠辣,没有永乐帝的魄力,也没有嘉靖帝的政治智慧,其余的帝王只能被文官集团死死限制,久而久之,亲信身边知根知底的宦官也就变的不难理解。

    文官标榜自己是为了大明是为了国家大义,这样的官员不是没有,但更多的则是为了一己私欲,就好像拥有清正廉明之城称的一代贤相徐阶,家里面的土地足足有四十万亩,这一点就连权倾朝野,臭名传千古的严嵩都望尘莫及。

    与文官集团行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宦官集团,宦官为什么能行成势力,是因为在文官的眼里,阉贼就没他么一个好人,但凡得到皇帝宠信的宦官都该死。

    在这样的政治环境当中,宦官除了抱团以外唯一能够依仗的就是皇帝的信任,而在皇帝的眼里,太监是自己的身边人,天然比文官亲近,而且太监是家奴,哪怕权倾朝野也能比起整天聒噪,自己还不见得能奈何的了的文官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久而久之,拥有庞大共同利益的文官和拥有皇帝支持的宦官再加上皇权本身就形成了一个牢固的三角关系,这样的关系维系着大明这艘战船不断的前行,不至于经受一点风浪就有倾覆的风险。

    然而崇祯帝继位之后干掉魏忠贤,彻底打破了这种平衡,他自己也没能扶植出一个足以和文官势力抗衡的大太监,最终让以东林为首的文官势力彻底坐大,朝争、党争、争权夺利、内忧外患又遇上小冰河的大明朝终究还是走上了末路。

    身体里面住着现代灵魂的朱厚炜对宦官没太大的好感,因为在历史上太监几乎成了祸国殃民的代名词,比如汉末时期的宦官之乱,比如大唐时期可以轻易操控皇帝废立的宦官势力,再比如明代几乎能只手遮天的太监。

    可只有亲身经历,朱厚炜才知道自己还是太年轻了,就比如他在京城建作坊招铁匠,这种事如果是他哥朱厚照这位储君在做,文官们群起而攻之也就算了,毕竟太子迟早是皇帝,一位荒诞的皇帝对大明而言是祸不是福。

    可他只是皇子,如果不出意外,这辈子和皇位几乎是绝缘的,他就算荒唐些又能对江山社稷产生什么危害,他是仗势欺人了还是横行不法了,让铁匠打造些新奇事物,到了文官嘴里怎么就成了万恶不赦?

    与之行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他的贴身太监,只要他吩咐什么事下去,任兴和洪济都会不折不扣的去执行,就算被文官指着鼻子骂,都不吭一声。

    再如现在朱厚炜就藩,原本永王寝殿内的宫女、太监一起随之就藩,一路上自是无微不至的关怀照料,可那徐祯卿和李梦阳呢?

    他们是为了监视,是文官集团的眼睛,是随时随地准备给朱厚炜上黑手下眼药!

 第9章 生意

    “今日逛街,若是王府想要置办产业,大伴觉得可以开什么铺子?”

    任兴嘴角咧了咧,永王可是当今圣上的亲弟弟,他若是想要搜刮民脂民膏,只要不是逼的天怒人怨,谁都管不着他,哪里需要开商铺赚辛苦银子。

    可任兴是朱厚炜心腹,永王的话对他而言比圣旨还要管用的多,既然主子问了,他自然要分析作答。

    “王爷,商贾之道无非是赚大钱还是赚小钱,又或是赚快钱和赚慢钱,以老奴来看,寻常铺子开了没多大意思,王府不如开间酒楼。”

    “酒楼?”

    任兴点了点头,他之所以说要开酒楼其实也是通过察言观色得出的结论。

    今日王爷落足的地方就是春来酒楼,也点了几道春来酒楼的招牌菜,可很显然王爷对这几道菜的口味并不满意。

    再联想到在京师宫中的时候,王爷还指点过永王殿的小厨房几道菜式,当真是色香味俱全,因此任兴第一个想法就是开上一家大酒楼。

    于是任兴很是肯定道:“酒楼生意可大可小,以王府的实力,若是开酒楼,足以在这湖州府开一间首屈一指的大酒楼,配上王爷曾经命人压榨的纯色油和味精和新奇菜式,酒楼日进斗金不是问题。”

    朱厚炜呵呵笑道:“开酒楼倒是不错,口味是关键,人脉同样重要,想必大伴是觉得王府开酒楼,这湖州官场谁都得给三分面子,日后不管是商贾还是官员用宴都会选择王府所开酒楼,如此一来,日进斗金倒还真不不是什么问题。”

    任兴讪讪笑了笑,其实他就是这么想的,只不过没敢明言罢了,想想看,永王爷在自己的封地开了酒楼,官场和商场中人谁敢不给面子。

    王爷确实不能过问地方政事,可王府要是给当官的上眼药,当今圣会如何决断?

    十年寒窗苦读,好不容易金榜题名走上仕途,什么玩笑都能开,谁会拿自己的乌纱帽开玩笑……

    “这事大伴安排下去办,在繁华地带能盘就盘,不能盘就收购几间铺面拆了建,不过切记不可巧取豪夺,若是让本王知道下面的人用王府的势去压榨民间,本王必定严惩不贷!”

    “老奴明白。”这种事已经不是永王第一次干了,任兴知道朱厚炜的底线,自然不敢触碰。

    “其实除了开酒楼以外,本王还想开钱庄……”说到钱庄二字,朱厚炜的两只眼睛里面都射出了精光。

    钱庄就是银行的前身,在后世一般人自嘲自己没钱的时候就喜欢说,你当我是开银行的啊,可见银行的暴利。

    私人银行没准还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破产,可有官方背景的银行几乎不存在倒闭的可能性,当然开银行不可能说开就开,可掣肘朱厚炜的几乎一样没有。

    任兴还没能从主子要开钱庄的话当中回过神来,钱庄这玩意并不新奇,至少在前宋王朝就已经出现过,可想要谋取暴利好像没那么容易。

    商贾的社会地位之所以低下,完全是因为标榜自己为正人君子的文官觉得商人逐利,浑身上下都充斥着铜臭,哪怕官员自己家族或者直接以下人的名义经商,可依旧不会改变他们在驳斥商贾时候的大义凛然。

    商人逐利,自然不会放弃大利甚至是暴利,然而事实是在大明各地并非没有钱庄,只是都是零零碎碎,没有形成规模,行不成规模,只靠几家钱庄能有多大的利润?

    钱庄想要谋利,靠的是存息,也就是把银子存在钱庄,存银子的人要付给钱庄一笔保管费,这笔费用有月息和年息,存率一般是30文到百文左右,可如今的有钱人家就算手头上有银子,宁肯埋在地底下,也不愿意露白,让他们把银子存进钱庄,简直比登天还难。

    除了存银以外就是放贷,借贷的一般是商贾和寻常百姓,商贾借贷多数是因为生意周转不及,所以在外借无门的时候才会找到钱庄质押借贷,并且支付高昂的贷息。

    而百姓借贷则多半是逼不得已,事实上如今的绝大多数钱庄开设的目的就是百姓,让遭受天灾人祸的百姓来借贷,最后无力偿还贷银和高昂的利息,最终只能变卖自己的土地。

    这种事在历史上有一个很专业的名词叫做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为什么会被后世认定是王朝循环更替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这种方式是光明正大的掠夺属于百姓的财富,将越来越多的寻常百姓逼到破产,久而久之引起民变,成为压垮一代王朝的第一根稻草。

    永王就藩,皇家赐予二十万亩土地给永王府,可真要说起来这二十万亩土地的主人并不是永王,永王只是拥有对这二十万亩土地的田租的收税权,简单点说就是这些田地原本要给官府交税,现在不用交税给官府,直接交给了永王府罢了。

    所以说这二十万亩土地的主人还是百姓,如果这些土地的主人变成了朱厚炜,那将会瞬间多出几千户失地百姓,会不会激发民变不敢说,但是社会增加数千上万不稳定因素是可以肯定的。

    任兴也只当是永王想要通过钱庄来兼并土地,别的还没想到太多,可既然王爷要干,他身为奴才就是最坚定的支持者,就算最后弄的天怒人怨,也是在所不惜。

    在他们这些奴才眼里没有是非更无对错,只要是主子的,那就算是错的也是对的,完成不了就是失职。

    “大伴可知道开一家钱庄最重要的是什么?”

    任兴一愣应道:“银子?”

    这回答没错,没有银子储备开什么钱庄,人家来钱庄借贷,你没银子放出去,难不成就凭永王府三个字打白条?

    朱厚炜呵呵笑道:“银子储备乃是根本,这一点无可厚非,可开钱庄也是做生意,而做生意讲究的是诚信,开银……钱庄最最重要的就是信用?没有信用谁敢把银子存在钱庄,钱庄若是没有储户,光凭王府的底子又能放多少贷出去?”

 第10章 沾光

    任兴在宫中也是读过内书堂的,可这个时候却被朱厚炜绕的有点晕,做生意当然要讲诚信,没诚信的商贾只会被整个商场中人所唾弃,至于信用?有诚信不就有信用?

    有永王府做背书,谁敢怀疑永王的诚信,既然没谁敢怀疑永王的诚信,那钱庄的信用不就自然而然确立了吗?

    也不怪任兴想的简单,在如今这个王权时代,永王又是当今天子至亲,谁敢驳斥永王的面子?

    那至少在这湖州府甚至整个江浙地界不要继续混了。

    然而任兴终究还是把事情想简单,这是眼界的局限性所造成的,怪不得他,他也没想过这世上还有一句话叫做‘敬鬼神而远之’。

    永王确实是圣上的亲弟弟,永王府也的确是如今大明除了皇室以外的第一贵门,但那又如何?

    王府开钱庄,商贾们完全可以不存不贷,难不成永王府还能把刀架在人家脖子上面逼着他们来存贷?那和强取豪夺又有什么区别?

    至于百姓借贷,朱厚炜压根就没想过兼并土地,这种挖朱家江山墙角的蠢事,只有弱智的朱家子孙才能干的出来。

    钱庄开起来不是问题,但想要成为生钱利器则很难,难就难在如何建立起属于永王府的信用。

    而且朱厚炜看的很深远,对于现在而言,永王府的信用就只是王府的信用,可一旦正德无嗣而终,他得以承继大统的话,那么他的信用就是大明的信用。

    大明的信用早在宝钞变成废纸的时候就已经彻底破产,想要让民间对大明的信用恢复势必难如登天,所以朱厚炜的此举实际上也是在重新恢复确立大明的信用体系。

    有了信用,王府钱庄就成了皇室钱庄,可以遍及天下完成财富流通,从而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对于大明而言无疑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但是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才能建立起属于王府的信用,这个和任兴谈,就有些问道于盲了。

    “大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