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征服者-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的场景甚至让身在贵宾区内那些见多识广的官员和豪绅们都彻底惊呆了,匮乏的娱乐方式让他们对于娱乐的思维早已经僵化,在这类人里,在艺馆和姑娘们手弹一局,聊聊天,听听曲就已经是难得的放松,谁见过这等阵仗!

    那弥漫整座艺台的白色雾气从何而来,那漫天飞舞的花瓣为何会从天而降,这新颖的曲调又是何人所创?

    尤其是这曲调,凄凉中带着哀怨,委婉中还蕴含着一缕凄凉,让哪怕不懂曲子的人听了都不由自主的生出一股哀戚之意,闻之伤心,听之落泪。

    黛玉这一曲给出了太多的意外,谁都知道这是永王的手笔,那么永王是如何做到的?

    太多的难解之谜。

    台下的朱厚炜离开了,表情很满意,曹雪芹的《葬花吟》,后世国家一级作曲家王立平谱写的曲调,还有用干冰制造的雾气,用微型投石机空投的花团……

    这些对于后世人来说不过是小儿科罢了,在当今这个时代还怕征服不了这群乡巴佬?

    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但是放之于后世,那也只能呵呵了。

    种种手段,朱厚炜觉得就算没他的面子,黛玉在本届花魁赛事中也一定能取得不俗的成绩,有他的面子和助力,花魁之位,舍黛玉其谁?

 第105章 黄牛

    林黛玉没有半点悬念摘取花魁,终结了杭州府连续五届花魁的历史。

    如果没有落灯那一夜凄美的花瓣雾,如果没有那首哀怨的《葬花吟》,那么黛玉夺魁或许还能在民间引起非议。

    毕竟黛玉的容貌不算绝美,她的舞姿和琴艺也只能算是普通,她能得到那么多的支持自然是因为永王,是那些豪绅大贾不敢不给永王的面子。

    但是现在几乎所有人都认定黛玉夺魁实至名归,和永王有关系但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那曲《葬花吟》之后,黛玉收货了无数魁花,几乎九成没有明确支持者的百姓士子将自己的魁花送给了黛玉。

    普通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积沙成塔,再微弱的力量当它们凝聚在一起之后,都会形成一股让人生畏的势。

    这就好像是造反,几十个土匪出来叫嚷着起义,然后随手便被官府给灭了,可当这些土匪啸聚一方吸引无数活不下去的百姓来投之后,这股势就能变成掀翻一代王朝的终极力量。

    一根筷子可以轻易掰断,一把掰掰试试?

    黛玉夺魁,在民间的名声自是大躁,若是放在后世,就是超级牛掰的流星大明星,绝对的票房保证。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黛玉成为花魁,出身永王名下湖州大剧院,因而大剧院的名声如同涨了翅膀一样,以杭州为中心迅速朝四下扩散。

    现在民间对于黛玉伤心而死从而导致《红楼》后期没有黛玉戏份而感到非常不满,让朱厚炜考虑是不是要改剧本,设计一个大团圆结局,不过想想还是算了。

    出于对《红楼梦》原作的尊敬还有自身水平的问题,朱厚炜直接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不过也正是因为黛玉让朱厚炜对原本准备搬上戏台的《神雕》进行了修改,将小龙女被甄志丙凌辱那段给删除了,否则朱厚炜相当怀疑,投入了感情的百姓会不会因为小龙女事件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情来。

    花魁出身艺馆,这几乎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哪位姑娘成为花魁身价百倍是必然的,原本去艺馆见见稍红一些的姑娘都得先打个二三十两的茶围,然后还有酒食,打赏等等,要是花魁估计见上一面,一百两只能算是起步价。

    可黛玉不是艺馆的姑娘,他是大剧院戏台的演员,想要看她最便宜的只需要花三文钱买一张大剧院的门票,这是啥?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就是天大的福利。

    百姓们趋之若鹜,恨不得把大剧院的混凝土门墙都给挤塌了去,只可惜门票早就销售一空。

    于是黄牛出现了……

    有需求就有市场,古往今来莫不如是,三文钱最便宜的票没太大的市场,但是三两银子以上的票价值已然翻了几倍!

    几倍算什么?一百两银子在艺馆只能和姑娘待上半个时辰,在这就算十几二十两却能待上两个时辰!

    二月已经过了一半,然而湖州的天气还是有些微凉,此时的永王府忙碌的不可开交,不为别的,就是因为自家的王爷即将奉诏进京。

    正德皇帝以打击倭寇之名允许永王巡视沿海,这道旨意早就引起过朝臣们的强烈反对,然而朱厚照不为所动,再加上永王也确实安逸,所以朝堂上也渐渐没了声音,要知道正德可是要禅位给永王的,允许永王出湖州算屁?

    所以当徐祯卿将本子递交上去,说永王离开湖州前去杭州的事之后,内阁的诸位辅臣直接将本子扔去了一边懒得搭理。

    搭理?如果搭理有用,正德皇帝还是朱厚照?

    如今皇帝大婚在即,召永王入京,这又是典型的违背祖制,但官场沉默。

    人家兄弟情深,非要阻止有离间兄弟情的嫌疑,张太后独居深宫思儿心切,不让永王回京,那是对张太后不仁,是不让永王尽孝。

    当然这些都是大道理,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这个,而是满朝大臣太了解朱厚照了,知道劝谏毛用没有,干脆不去费口水。

    在满朝大臣眼里,只要皇位上那位爷不要再干出什么天怒人怨,放荡不羁的事来就行,为什么说再?因为正常干,朝臣们知道了不想管,也知道管不了。

    朱厚炜不太想进京,但是这次推辞不了,只能打点行装,权当去去京城故地重游。

    三月初,永王王驾出湖州城,一路北上,直奔京城。

    天子大婚,朱厚炜总不至于在大婚当天赶去京城,那是大不敬,也不合人伦,所以只能提前走,坐在用上充气轮胎的马车上,感受着官道上的颠簸,朱厚炜已经在考虑减震的问题……

    一直纠结是否要跟永王一起入京的玉姐儿,在最后关头还是彻底放弃了,不能不放弃,因为她已经有了身孕!

    这对于永王府而言可是破了天的大事,有了身孕的玉姐儿脸上每天洋溢着母性的光辉,就算叫她入京都不可能,要是因路上颠簸有了闪失,岂不是要后悔一辈子。

    这次朱厚炜入京带的是吴秋露,是玉姐儿指定的人选,因为这丫头沉默寡言,但心思细腻,有她在永王身边照顾起居,全府上下都放心,唯一不太开心的就是吴雪羽。

    除夕夜宴的时候永王为了让吴雪羽坐,不惜撵走了徐祯卿和李梦阳两位长史,并且直接当着全府人的面说会纳她为妾,这让吴雪羽每天睡觉的时候都在数着手指头,祈盼着自己被王爷临幸的那一天。

    可这次却是堂姐随王爷入京,而她被留下来照顾玉姐儿,王爷没有玉姐儿在身边,堂姐近水楼台,没准回湖州的时候都已经怀上了孩子,这岂能不让吴雪羽黯然神伤。

    任兴没跟着,因为现在的任兴是湖州工业园的大管事,这处工业园寄托了朱厚炜此生最大的希望,不能出一丝一毫的差错,有个自己放心的人看着,朱厚炜入京也能安心。

    湖州到北京,三千里路,一个半月形程,终于在正德七年四月中旬,永王朱厚炜的王驾进入北京永定门外十里!

 第106章 太后

    旌旗蔽空,数不清的旗帜浩浩荡荡,皇威煊赫,尊荣无匹。

    大明天子的銮驾列于最前,数千禁军肃立,数百朝臣列于銮驾之后,尽显皇家威仪。

    大明天子正德皇帝朱厚照出永定门十里迎亲弟永王入京。

    朱厚炜出王驾,来不及张望不远处的帝国中心,更来不及感叹,便疾步上前,看到迎风而立,头戴乌丝翼善冠,身穿织绣团龙袍,脸上却有些憔悴的哥哥朱厚照,便要拜倒,却被朱厚照一个箭步上前扶住道:“你小子磕什么头,哥哥还不知道你?你小时候就最烦磕头,也不喜欢别人给你磕头,怎么几年不见变了性子。”

    朱厚炜被扶住自然拜不下去,只能苦笑道:“君臣大义,臣岂敢违背。”

    “少来。”朱厚照在弟弟肩窝上轻打一拳道:“你和我之间是君臣,更是兄弟,如果只论君臣,那便疏离了兄弟之情,现在我在你面前不称朕,你也少跟我玩君臣那一套,从即日起,我免你跪拜,你也必须只把我当兄长,不许把我当皇帝。”

    朱厚炜鼻子一酸,强忍住要落泪的冲动,朱厚照如今不过二十二岁,可头上却已能看见丝丝白发,这要是在后世可以说是少年白,可在当前,朱厚炜只能认为这家伙是纵欲过度掏空了身体。

    生活不知道节制,最后的下场就是短命。

    朱厚炜已然决定劝劝,至于朱厚照听不听那就不是他所能决定的了,再怎么说至少自己的良心要好过一些。

    “来,随我上銮驾。”朱厚照抓住弟弟的胳膊,脸上挂着笑径直拽着走向銮驾。

    两人兄弟情深,随之而来的官员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

    銮驾回京,直入皇城,看着阔别六年多的皇宫,朱厚炜内心深处不由一阵感叹。

    这里本该是帝国的心脏,政治与权力的中心,然而自从朱厚照移居豹房之后,这皇宫自然而然便冷清了许多。

    如果有可能,朱厚照是绝对不愿意回皇宫的,但是弟弟入京要拜见太后,他每逢初一十五也要回来拜见,否则就会被扣上一顶不孝的帽子,这在古代社会,就是皇帝都承受不起。

    慈宁宫大殿前,张太后肃立殿前,宫里的太监每隔盏茶的功夫就会回报一次,告知皇帝銮驾此刻到了什么位置,可见此时的张太后心中是多么的急切。

    自大秦起至今数百帝王,惧内的有之,与皇后感情深厚的更是不在少数,但是如弘治皇帝这种后宫只有皇后一人的情种堪称绝无仅有,因此张太后完全可以算得上是封建时代最幸福的女人之一,甚至在某些方面没有之一。

    要说遗憾,就是弘治皇帝死的太早,以至于她年纪轻轻便守了寡,不过弘治皇帝死了,他儿子登上了皇位,已然是这天下最尊贵的女人,没有之一。

    终于銮驾到了慈宁宫,两兄弟下了銮驾直接入宫,见到肃立阶前的张太后,朱厚炜连忙上前跪倒:“不孝儿叩见母亲。”

    “我儿快起来,地上凉。”张太后赶紧让人扶起朱厚炜,不知不觉间泪水已经浸湿了眼眶。

    张太后本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了……

    按照大明祖制,亲王入藩,无诏不得出,就算皇帝大行都只能遥祭,更不用说她这个母后了。

    身为如今天下最尊贵的女人,张太后却只能在这冰冷的皇宫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苦熬,内心的孤寂又岂是寻常人能懂的。

    直到长子要大婚了,她才在皇帝的面前提了一嘴,原以为长子会不快,却没想到皇帝一口答应,随后就给湖州去了旨意。

    母子还有重聚之日,张太后只觉得此生已无遗憾,只可惜碍于祖制,在长子大婚之后,小儿子终究还是要回封地,这一走,恐怕此生再无相见之期。

    慈宁宫内,张太后问了太多,似乎是要将这些年对朱厚炜的思念之情一股脑说完,倒是让朱厚照感到无比的郁闷,他也有很多话要问呐,他还想带老弟去豹房见识见识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