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征服者-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嘉靖后期,皇帝怠政,又察觉到司礼监掌印因为掌管东厂导致内廷权力不平衡,于是让司礼监秉笔太监中的一个担任东厂提督。

    如此一来司礼监和御马监的掌印在内廷依旧是一号人物,但实际权力最大的俨然成了提督东厂的秉笔。

    赫赫有名的九千岁就是秉笔太监提督东厂,在名义上魏忠贤上面还有掌印王体乾,不过魏忠贤实力太强,就算掌印也只能唯其马首是瞻……

    帝王之术,平衡之道,朱厚炜想要坐稳皇位,不掌握住平衡是不可能的,至少在如今外朝儒家独大的情况下不可能。

    正德朝赫赫有名的八虎是朱厚照的绝对亲信,朱厚照有朱厚炜自然也有,只不过朱厚照的八虎是陪着他玩,而朱厚炜身边的几个贴身大太监如今都有重要任命。

    比如如今身在神策军替朱厚炜掌控军事的洪济,比如王府学堂为他准备储备人才的王安、阚奇等等,还有现在被委以重任负责通州工业园的单意、符浩。

    如今留在朱厚炜身边,一直以来都贴身伺候的大太监也是他绝对能够信任的唯独只有任兴一个。

    当然朱厚炜身边的太监多的是,但是要么资历不够,要么用着不顺心也不放心,这是现实,就好像天启皇帝嗝屁以后崇祯皇帝继位之初,连吃饭都自带干粮,身边伺候的也就王承恩几个心腹,小心使得万年船,要不谨慎一些,被害了都不稀奇。

    古往今来四百多位皇帝有三成不是善终,可见皇帝这个位子固然尊荣,但也高危,不谨慎一点,没准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东厂提督这个位置必然是留给任兴的,东厂番子乃皇帝爪牙,不是绝对亲信岂能轻任!

    至于锦衣卫则是天子亲军,同样是要害部位,不过如今的锦衣卫指挥使钱宁哪怕慌的一塌糊涂,可朱厚炜并没有动他,除了现在不适合动以外,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是人选。

    朱厚炜没有人能执掌锦衣卫,唯一的人选是燕天元,不过这家伙性子直,没心机,很显然不适合坐在这个血雨腥风,勾心斗角,派系分明的位子上面。

    但钱宁是肯定要被拿掉的,到时候没有办法的话也只能让燕天元顶上去,如果燕天元能镇的住坐的稳,那就一直待在锦衣卫,要是不能就权当是个过度……

 第133章 弹劾寿宁候

    早朝!

    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时辰的早朝让朱厚炜听的昏昏欲睡,朝臣们每日例行汇报工作,提出困难然后得到皇帝回复,进而解决问题是早朝本就应该例行的程序。

    但是儒家大臣最大的本事就是卖弄自己的文采,尤其到了明清时期,估计是受八股文影响,这群鸟人不管是上朝奏事还是奏章,都喜欢玩骈四骈六那一套,一件屁大点的事非要先彰显一下自己的才学,弄的跟老太婆的裹脚布似的又臭又长之后才会说到重点,简直是不知所谓。

    现在朱厚炜算是能体会到嘉靖万历皇帝为什么几十年不上朝了,为什么朱厚照要躲进豹房不露面了。

    这群大臣就是病毒,每天要都来这么一出,不被整死都得被整疯……

    按照华夏文明几千年的传统,无事开开会,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这朝会也是会是大会,指望在朝会上定下什么事关民生大计的方针政策纯粹就是扯淡。

    在朝会上,内阁的阁臣要么引个纲领要么直接不开口,至于六部一般工部说困难,户部哭穷,御史没事找茬,言官伸长了脖子无事生非……

    真要有个什么大事,要么御门听政时候谈,要么内阁辅臣入宫觐见。

    散朝之后朱厚炜的眼皮直打架,只想着回去好好补上一觉,可很显然他没那个好事……

    “主子,首辅杨大人请觐。”

    “让他进来吧。”朱厚炜狠狠叹了口气。

    每日早朝除外,杨廷和至少三天要来找他谈一次心,从大同将领的更换,到废除三大营建立神策军的质疑,还有房山县百姓迁徙的劝谏,再到兴建通州工业园的不解,非要问个究竟等等。

    不过好在这些事都没能触及到儒家那根敏感的神经,所以杨廷和最多也就是劝谏,并没有竭尽全力去反对,否则朱厚炜监国以来这几件关系到他全盘布局的大事想要顺利开展恐怕没那么容易。

    “微臣拜见王爷。”进了御书房,杨廷和恭恭敬敬行礼。

    朱厚炜无力道:“首辅无需多礼,今日面见本王,不知有何要事?”

    杨廷和肃然道:“微臣今日有三事要请王爷定夺!”

    朱厚炜头大如斗……

    杨廷和拱手道:“第一件事,微臣要弹劾寿宁候!”

    朱厚炜顿时睡意全无!

    他想起来了,刚才在早朝的时候,有几个言官跃跃欲试,却被杨廷和眼神止住,现在算是明白其中意思了。

    寿宁候爵位虽然一般,可人家是太后的亲弟弟,是正德皇帝,当今监国永王的舅舅,言官直接在朝堂上猛弹,皇家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国舅这些年多有不法事,皇兄也曾单独召见他严加训斥,然而国舅虽收敛了一些时日却本性难移,哎……如今他又犯了何事?”

    “寿宁候看中前门大街一家商铺,为占为己有便纵奴找事行凶,殴打商铺王东家致死,后又勾连锦衣卫指挥使钱宁迫害商铺一家,刘王氏被逼将商铺转让给了寿宁候,最后刘王氏于前夜悬梁自尽,家中独女不堪受辱也撞墙而死!”

    朱厚炜双拳紧握还微微发颤,可见心中愤怒已然到了极点。

    这种事寿宁候这些年以来没少干,什么抢铺子夺民女圈百姓田地的事干了不知道多少件,被皇兄训斥之后也确实安份了许久,如今皇兄不在,轮到他主政了,这家伙竟然变本加厉,直接导致一户寻常之家灭门!

    当真是丧尽天良,毫无人性!

    但是这事实在是太棘手了,张鹤龄干了那么多恶事还有恃无恐,无非是仗着太后撑腰,有亲姐姐罩着,就是他皇兄是天子都只能训斥了事,而他如今不过是监国,能如何?

    或许也正是因为张鹤龄知道自己这个如今只是监国的永王外甥奈何不了他,因此才敢这般肆无忌惮。

    如今他因为王妃的事和母后之间有些不太愉快,根本无力反对的朱厚炜只能接受在六月的时候迎娶张韶华,只不过朱厚照跑了,这一跑就给了朱厚炜天大的借口。

    皇帝哥哥都不在,他这个当弟弟的没有天子册封怎么娶王妃,这个理由冠冕堂皇,就算张太后也无力反驳。

    但是很显然张太后为了促成皇室和张家的亲事是不可能轻易放弃的,于是推迟一年!

    也就是说一年后不管朱厚照回没回来,朱厚炜都必须将张韶华娶进永王府!

    没得商量!

    如果朱厚照彻底不肯回来,那也无妨,那个时候朱厚炜要是成为皇帝,那张家就又出一位皇后,张太后还求之不得呢。

    只可惜张太后千算万算也不可能知道朱厚照确实不回来了,而朱厚炜也一定会继位为帝,那个时候身为君王按祖制他就不能娶候府之女!

    除非将张家兄弟贬为庶民,而且终身不得进爵,只要太后能下这个决心,只要张家能丢的起这个脸,朱厚炜也不介意让张韶华正位中宫。

    这不能怪朱厚炜薄情寡义对自己舅舅都能这么狠,没办法,这两个舅舅坏事做绝,甚至已经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否则也不会被嘉靖皇帝给直接逼死一个砍掉一个,正德不动手就算很给母后面子了,你换一个藩王试试?

    平复了一下心情,朱厚炜看向一脸正气的杨廷和叹道:“寿宁候恶事不绝,首辅弹劾他也是应当,只是首辅觉得本王该如何处置此事?”

    杨廷和文章、口才很是了得,可面对朱厚炜的这句反问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永王能怎么办?训斥?

    如果训斥有用,那寿宁候就不是寿宁候了。

    治罪!

    怎么治?定什么罪?

    轻了毫无意义,重了就凭太后在那,永王也只能徒呼奈何……

    杨廷和突然间觉得自己弹劾寿宁候就是一个笑话,一个注定不会有结果的笑话。

    “罚俸、申饬、杀奴!”杨廷和无力说出这六个字。

    “大伴!”

    “奴婢在。”

    “就按杨阁老的意思,传本王谕令给寿宁候!”

    “奴婢遵命。”

 第134章 狗拿耗子

    寿宁候张延龄的事虎头蛇尾就这样结束了,可这就是现实,只要太后一天还在,就谁都奈何不了张家兄弟,朱厚照不行,内阁也不行,朱厚炜同样不行,至少当前不行。

    “微臣第二件事请谕王爷撤销锦衣卫指挥使钱宁之职,锁拿钱宁下狱问罪!”

    “还是因为寿宁候的事?”朱厚炜相当无语。

    “是,但不全是。”杨廷和正声道:“钱宁这些年仗着陛下的宠信为非作歹,陷害忠良,无所不用其极,所犯下的罪行简直罄竹难书,即便杀之亦不足平民愤,此等恶贼岂能让之混迹朝堂!”

    朱厚炜寒声道:“锦衣卫乃天子亲军,指挥使更是陛下倚仗为左膀右臂的亲近之人,本王只是暂代监国事,岂能轻动皇兄的人,难道要让外臣以为本王要行窃国事,在史书上留下万载骂名?”

    杨廷和的眼神毫不畏惧的迎向朱厚炜冰凉的目光,足足对视了有十几个呼吸的时间才言道:“王爷,说句大不敬的话,陛下还会回来吗?还能回来吗?”

    朱厚炜脸色突变!

    杨廷和这话说的简直无礼至极!

    前一问还好说,无非是说朱厚照不愿意回来,因为对于正德皇帝而言,京城就是牢笼,皇位就是禁锢,既然逃出去了,不玩爽了,不玩疯了,他会回来才怪。

    而第二句就有些诛心了,这话是说朱厚照或许想要回来的时候,朱厚炜不会让他回来!

    这就和当初土木堡之变后英宗皇帝被俘,景泰帝被迫上位,可英宗还朝之后却被幽禁于南宫,若非景泰帝儿子死了,或许压根就不会有夺门之变。

    “首辅大人此言何意?”朱厚炜冷哼道:“难道是说本王贪恋权位,会阻止皇兄重登九五?”

    “微臣惶恐!”杨廷和收回目光躬身道:“王爷比微臣更了解陛下,陛下于大婚之夜离开皇城,如今不知所踪,还留下让王爷监国,随时可以登基为新帝的旨意,很显然是厌倦了也不打算回来了,王爷身为先帝嫡子,陛下亲弟,身负社稷之重,肩担陛下托国之念,当早正大位,以安天下军民之心!”

    “本王记得你当初来找本王的时候说过,皇兄给了一年的时间,一年不归便是禅让君位,如今半年未到,便让本王窥视大宝?若皇兄不日归来,本王有何颜面去见皇兄天颜?”

    “今时不同往日,臣领内阁与诸位阁臣商议数次,已然认定陛下还朝的可能几乎没有,既如此,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王爷只有早正大位,方能安陛下之心亦能安列祖列宗之心!”

    “万一呢?”

    “没有万一……”

    朱厚炜:“……”

    “微臣也知王爷的为难之处,因此微臣已打算以内阁领衔劝进,望王爷勿辞。”

    朱厚炜无语,这算逼宫不?逼你当皇帝?历史上有吗?

    “说钱宁怎么就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