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征服者-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也是君子吗?

    简单吧很简单,既然简单还解说个毛线?

    但是很显然没那么简单,圣人的话怎么可能会这么浅显,既然不会这么浅显,那这句话当中蕴藏了什么高深的道理呢?

    那就要靠解靠辩!

    辩他个子丑寅卯,辩出个是非黑白,于是一段话能被解读出几十甚至几百种说法,谁辩赢了谁有理。

    当然经筳除了辩论以外还有另外的形式就是析义。

    还是从圣贤书里面摘出一句话来由讲官来破析其中的含义,不过这种一般都已经得到了举世认可,比如朱熹的注解,这可不是一般人敢去辩的,否则得被士林喷死。

    不过经筳和朱厚炜没太大关系,因为经筳讲官服务的对象一般都是皇帝或者储君,翰林学士也是很忙的,哪有时间给普通皇子说书?

    现在伦文叙突然要开经筳,可朱厚炜如今只是以亲王身份监国,正德皇帝一回朝,他就得滚回湖州去,给他开经筳算什么事?

    很显然伦文叙是得了授意,向满朝释放一个明确的信号!

    永王即将登基为帝!

    朱厚炜不喜欢经筳,非常不喜欢听一帮子讲官在他面前口水横飞的说一大堆听的让人瞌睡的经义,而且这经筳很变态,要是辩经的话,一辩最少半天,正常一天起步,要是没辩爽,说痛快的话,明天接着来都是常态……

    但是没办法,经筳乃是定制、祖制,皇帝对于经义的理解通过经筳的形式甚至能成为外朝评价君王是否贤德的准则之一。

    你要是表示厌恶,甚至在经筳过程中发表的意见驴头不对马嘴,那不好意思,就看人家怎么编排你了,而且多半皇帝的表现还会直接写进史书。

    朱厚炜想革儒家的命,就算不太可能一棒子打死,至少也不会允许儒家在朝堂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他允许朝廷出现代表不同诉求的政党,但是绝对不愿意儒家一家独大的情况下出现党同伐异的朋党。

    但是想要把一颗生长了数千年的大树锯掉枝丫甚至连根拔起谈何容易,朱厚炜只能靠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来慢慢消耗掉儒家的元气,而在这之前,他也只能受制于规则。

    不得不妥协的朱厚炜只能开口道:“本王也正有此意,不过本王只是藩王,虽暂行监国事,但开经筳终究不合礼制,既然伦侍讲觉得可以,诸位臣工也没有异议的话,那便从下个月开始恢复经筳。”

    “臣等无异议。”伦文叙退回朝班。

    朱厚炜的神态有些恍惚,因为经筳他想到了一个人!

    一个被他忽视却完全不应该被忽视的牛人!

    一个堪称大明正德朝第一牛人的超级猛人!

    一个在后世地位几乎比肩孔孟、朱子,从小立志当圣人,最后还真成了圣人的神人!

    他就是王守仁!

    华夏被封圣的牛人不少,但是含金量高的却不多,但是毫无疑问,开创阳明心学的王守仁必然是其中之一!

    如今的王守仁就任于南京太仆寺卿,于是被朱厚炜遗忘了……

    可现在既然想起来了,那么朱厚炜觉得应该找这位仁兄聊聊,谈谈人生,说说理想,顺便还可以把后世自己看过不只一遍的心学拿过来和他辩辩。

    一想到那场景,朱厚炜的嘴角情不自禁的露出了微笑,然后这微笑落在杨廷和的眼里,顿时让首辅大人会错了意。

    杨廷和再次出列!

    “臣杨廷和启奏!”

    朱厚炜从神游当中回过神来,讶异道:“杨首辅还有何事?”

    “国不可一日无君,今上远游,以江山付于王爷,曾留旨意于内阁,言称王爷监国数月便可继位为君,今上言明他无尧舜之才亦要效仿尧舜之德,行禅让事于王爷,臣与梁辅汇同六部九卿商议,认为王爷当尊奉陛下旨意,择吉日,正君位,以安朝野!”

    朱厚炜摇头道:“皇兄只是不喜拘束,此番远游也是一时兴起,待到累了倦了自会回朝,届时本王自回湖州当个闲散王爷,首辅想让本王继位为君,此乃笑谈,君王之位自有传承法度,本王岂会生出虚妄之念。”

    杨廷和拱手道:“王爷所言臣不以为然,君者,民望也,承上苍之意秉国于天下,身负社稷,肩担万民,代表着国祚运势,国无君,万民不安,动摇社稷之本,王爷既已行监国事,位已同储君,储君继位,名正言顺,何来虚妄!”

    “国不可一日无君,但皇兄如今健在,岂可言无君?”朱厚炜再次断然拒绝道:“本王心无嗔念,禅让事休要再提!”

    杨廷和退回朝班,显然没打算继续劝,今天劝进无非是走个形式罢了。

    朱厚炜也不可能直接答应,要是真那么痛快答应了,那岂不是说他永王早就有了窃国之心?

    这事换做任何人也不可能一次就答应嘛。

    总得客气客气,然后再来个三请三辞,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再接受,方才合情合理,也不会被天下人所诟病。

 第139章 张太后的不满

    慈宁宫。

    寿宁候张鹤龄如同一条死狗一样瘫坐在地方嚎哭,那叫一把辛酸一把泪,直把张太后哭的心烦意乱,一脸的不爽。

    前天朱厚炜让张永亲自带东厂番子去了寿宁候府,对着张鹤龄就是一顿训斥,申饬什么的对于张鹤龄来说不痛不痒,既然伤不到他皮毛,张鹤龄也不会当回事。

    可是申饬结束之后,张永二话不说直接将他的心腹奴才给拖了出来,当着他的面给活活打死!

    打死一个奴才不算什么,可伤的却是寿宁候府的颜面,丢的是他张鹤龄的脸!

    张鹤龄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这个仅仅只是监国的外甥下手竟然这般狠辣,似乎完全没把他这个舅舅放在眼里!

    这口气张鹤龄忍了!

    但是张鹤龄没想到自己被申饬,奴才被打死,这事竟然还没结束,市井间传言已然是沸沸腾腾,说什么的都有,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寿宁候府要倒霉了,当今皇室已经对他的忍耐到达了底线,用不了多久他就会被夺爵,然后贬为庶民!

    谣言不可怕,众口铄金才可怕,当非议如火如荼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别说寿宁候就是皇室也未必能扛得住压力,这一点张鹤龄就算再蠢也明白其中的道理。

    寿宁候府也是有幕僚的,他不懂有人懂,简简单单一番分析让张鹤龄浑身上下冷汗直冒。

    幕僚的意见很简单,这外面的风声谣言十有八九就是永王自己放出去的,目的就是要把寿宁候府推上风口浪尖,是要把他架在火堆上面去烤,最终的目的是……

    夺爵!

    说白了就是他外甥要对他下死手,而且还要让他姐姐认定不是永王想要赶尽杀绝,而是皇室也顶不住压力,迫不得已才动手!

    这番分析把张鹤龄吓了个半死,今日一大早就急急入宫来找他姐,什么目的不问可知。

    张太后很愤怒,但更多的是伤心,于是哀叹自己的苦命……

    自己的丈夫身为天子却只有她一个女人,这样的荣宠简直亘古未有,说她是古往今来最幸福的女人都一点不过分,只可惜丈夫三十几岁便撒手西归,而她年纪轻轻便成了太后。

    太后自称哀家,因何而哀?因是寡妇而哀,太后是全天下最尊贵的女人,没有之一,可尊贵、权势对于没有野心的女人而言又有什么意义?

    作为女人,身为母亲,张太后唯一期盼的就是母慈子孝,当然能让娘家成为豪族,也是她的念想之一。

    然而万事终难顺意,娘家两位哥哥因为她的关系如今已是候爵,可以说身为外戚,在这大明尊荣已经到了顶点,只要娘家兄弟能韬光养晦,张家从此走上兴盛几乎不存在半点难度。

    然而两个兄弟就没一个是省心的,贪婪几乎刻在了骨子里面,酷厉更是行露于外,身为候爷竟然还将迫害小民当成乐事,强抢民女、豪夺田地、侵吞商铺,纵奴伤人,这些事不知道干了多少件,让寿宁候和建昌候两人在民间的名声比茅房里的石头还要臭。

    犯的着吗?张太后不知道,她只知道两个弟弟乐此不疲,哪怕背上作恶多端,丧尽天良的名声都丝毫没有收敛点意思。

    如果她不是当朝太后,只怕张家兄弟早就被砍了不下一百回了。

    除了不省心的两个弟弟,还有不省心的儿子。

    长子朱厚照身为君王,仁厚孝顺却极为荒唐,跳脱胡闹、喜武厌文、沉迷酒色、?养猛兽,张太后实在想不通她仁慈忠厚还是情种的丈夫为什么会生下这么一个货色。

    如果长子只是寻常权贵子弟那还无所谓,可他是皇帝,皇帝如此荒诞,后世一个昏君的帽子必然会扣在他的头上!

    可她一个妇道人家能怎么办,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儿子在昏君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

    可谁能想到朱厚照会跑?他竟然会弃皇位如敝履!

    不过好在他还有个儿子,既然长子不成材,那小儿子监国甚至当皇帝也不是不能接受,而且小儿子在湖州素有贤名,若是他成为皇帝对于大明未必会是坏事,而且她也能给亡夫一个交代。

    然而小儿子什么都好,每日晨昏定省从未或缺,确实是个孝顺的孩子,可就是不肯接受她安排的婚事,让张太后的心里面多少有些不满。

    可就算再不满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她也不忍心多加苛责,只是希望小儿子有一天能幡然醒悟,理解她这个做母亲的良苦用心。

    她能有什么用心,不就是想要自己娘家能和皇家再结良缘,让自己娘家能够承载皇家的余荫,从而能够满门富贵,与大明休戚与共吗?

    怎么就不能体谅呢?

    说韶华善妒,天底下的女人有几个不妒忌的,只不过有的不敢表露出来罢了,更何况韶华这孩子可是她从小看着长大的,身上还寄托着对早夭女儿的念想,几乎跟她亲生的一样,就算刁蛮任性了些,只要成为人妇,又怎么会不能改变?

    张太后想不通也不想去想,她只知道就算朱厚炜不愿意,最后也不会违背她的意愿,如此便足够了。

    只要厚炜和韶华成了夫妻,这点小小的怨念还不是很快就能化解?

    但是张太后没想到朱厚炜竟然要对张家动手!

    女人的耳根子本身就软,被弟弟一哭诉,又有头头是道的分析,顿时越想越有理,然后自动代入,已然认定小儿子之所以要对弟弟动手,其原因不在于什么逼死人命,侵夺商铺这些小事,而是对娶韶华为妻的抵触!

    这是迂回,于是张太后怒了。

    天子之怒,血流漂杵,太后一怒,皇帝也扛不住!

    于是张太后命人去唤朱厚炜来慈宁宫,但是没想到今天的早朝格外的长,可早朝乃国之大事,她就算不耐,也只有等。

    一边等还一边收着早朝传来的消息。

    这一收就彻底被惊住了,以杨廷和为首的朝臣于今日早朝劝谏永王登基为帝!

    哪怕朱厚炜没同意,可张太后也知道,这事已是板上钉钉,只要朱厚照不还朝,那么厚炜称帝已无悬念!

 第140章 狡辩

    都是自己儿子,谁做皇帝不是做?

    可张太后也不傻,大臣劝进,民间传言,弟弟的哭诉联系到一块让她豁然警醒!

    如果小儿子当了皇帝,再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