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征服者-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明一年的财政税收多少?

    各地官府去掉用度和库留,再去掉粮食、茶盐、布帛等等之后,每年入库的银子也就六七百万两!

    杨廷和一张嘴,就要三年多国库的税收,这他么的也太夸张了。

    “朕没钱,没那么多钱……”

    杨廷和无语,皇帝还在湖州就藩的时候就日进斗金,说他不懂生意经鬼都不信,可现在……

    知不知道什么叫坐地起价,落地还钱!

    朱厚炜想把藩王薅秃噜皮,那得薅很多次,杨廷和也是一样,他也想慢慢薅,所以也没指望一次就真能薅出两千万两来,真要薅两千万,那以后他都不好意思继续薅,他要温水煮青蛙!

    把皇帝给煮秃噜皮!

    “朕也穷啊。”朱厚炜叹了口气道:“你们看看朕入京以来花了多少银子,永王府的积蓄早就消耗一空,那一日朕召集常正阳、彭泽和崔康泰三位商贾,就是向三商拆借军费……”

    杨廷和都快听吐了,他觉得自己已经够不要脸的了,却没想到堂堂九五之尊比他还无耻,还没下限!

    皇帝这不是把他当瞎子,而是把天底下的人都当瞎子!

    贵妃牌香皂、皇后牌香水!

    特么的连贵妃和皇后都出来了,你敢说这不是皇室产业?

    你要敢说,他杨廷和就立即让刑部将崔康泰给送进大牢!

    还有那玻璃,这可是从来没出现过的玩意,谁弄出来的?

    和皇帝没关系?和你没关系,彭泽手上会有玻璃,满朝大臣谁不知道皇帝喜欢奇技淫巧,这玻璃如果不是通州工业园鼓捣出来的,杨廷和敢把自己眼珠子扣出来。

    香水、玻璃也就算了,酒呢?永粮系列酒产自湖州,却是声名在外,永王还在藩地的时候,京城的达官显贵就想方设法求购,那永粮液价格堪比黄金!

    召见三商,很显然是皇帝把自己鼓捣出来的这些东西找商家代卖,现在竟然成了向三商借军费,杨廷和陡然间明白,朱厚炜的无耻正在不断刷新着他的认知。

    杨廷和决定不跟皇帝扯淡,因为他发现自己未必能扯的过。

    “陛下,您先前说过这大明是天下万民的大明,也是朱家的社稷,可天子牧民,士大夫治之,正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陛下整治天下藩王,满朝赞之,可您将房山一县百姓迁徙,大兴王府,行卖府之举,一旦诸王就范,您若是不拿些银子出来支持户部,似乎怎么都说不过去吧。”

    “杨卿说的也在理,这银子朕肯定是会给的,毕竟迁徙了房山,房山的税收也就几近于无,可给多少怎么给,得要朕来说了算。”

    朱厚炜话音一顿道:“杨卿为户部要银子,也是为了大明的财政不至于捉襟见肘,是为了银两调度的时候能够宽裕一些,这些朕都能理解,但是朕也难啊,朕想要做一位有所作为的君王,杨卿和满朝的大臣也都想成为一代名臣而享誉万古,这些朕也能理解,但是朕要革除天下弊政,就不能没有海量的银子支持,卖王府收益颇大,可在朕眼里也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癞蛤蟆打哈欠,真是好大的口气!

    一万万两白银,在皇帝的嘴里说出来竟然是九牛一毛!

    不过这是小细节,杨廷和倒也不太在意,他在意的是……

    “敢问陛下,在陛下眼里,何为弊政,陛下又打算如何革之?”

    “杨卿以为呢?”

    杨廷和不假思索道:“屯兵、宦官、厂卫、锦衣卫!”

    尼玛,朱厚炜恨不得立即将一顶老奸巨猾的帽子甩到杨廷和的头上。

    能坐到内阁首辅的位置上,杨廷和代表的就是全天下读书人的利益,代表的就是所有官员的利益,所以避重就轻不奇怪,可说的这几样,算是弊政吗?

    算,但和真正大的弊政比起来算个屁,屯兵除外。

    对于文官来说,锦衣卫和厂卫就是他们的阶级敌人,锦衣卫是天子亲军,厂卫是皇帝的爪牙,但是这两个可以无限折磨文官,却从没想过把所有官员彻底弄死,这是废话,弄死了谁来治理天下?

    但是文官不一样,他们恨不得把锦衣卫和厂卫给打进无间地狱,永世不得翻身那种,为此大臣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而且终于在崇祯朝成功实现了。

    于是大明朝也走到了终点……

    身为现代人的朱厚炜就算没有学过为君制衡之道,可岂能不懂平衡的重要性。

    在大明臣权制约皇权,宦官力量制约臣权,而皇帝可以随时让宦官去死,这就算最坚固的三角平衡,缺了任何一方,帝国的地基就会不稳!

    在自己没有拥有绝对制衡文臣的力量之前,朱厚炜怎么可能去动厂卫和锦衣卫,他可不想当傻子,被文官忽悠忽悠就忽悠成了瞎子、傻子、瘸子。

    至于屯兵……

    “屯兵之政,可是祖制……”朱厚炜悠悠吐出八个字。

    杨廷和对这八个字嗤之以鼻。

    祖制大明藩王镇守各地,安靖四方。

    祖制,藩王无诏不得离开藩地,你跑杭州去做什么?你哥让你打倭寇,你咋不说祖制?

 第163章 案牍

    “屯兵之政乃是祖制……”

    杨廷和微笑道:“天下无不可易之政!”

    漂亮!朱厚炜等的就是你这句话,你说了这句话,看你以后还拿不拿祖制给他扣帽子!

    杨廷和可不知道朱厚炜的心里已经乐开了花,依旧义正言辞道:“太祖行屯兵,是想要不费国孥养百万雄兵,可到了如今这百万屯兵早已经名存实亡,大明不但损失百万计的纳税人口,还损失了千万亩土地的税收,既如此,自当革之,易之!”

    朱厚炜笑道:“那照杨卿所言,屯兵之弊当如何革之,易之?”

    “这个……”杨廷和觉得自己草率了,大明屯兵一两百万,哪怕九成都是将领的佃农,可还有一成是卫所各级将领的家丁,改革屯兵制度,无疑就是让这些屯兵将领失去了最大的利益,那么这些人要是心存不甘进而狗急跳墙,那或许就会掀起糜烂整个天下的内乱。

    届时他身为内阁首辅又倡导改制屯兵,那毫无疑问就是第一个背锅的,就算皇帝信任他倚重他,为了暂时平息乱事,也只能先借他的人头用上一用了。

    当然,若是能革除屯兵之弊,那就算他杨廷和死,哪怕他成为晁错第二,那也是死得其所,可怕就怕死了却死的毫无价值。

    “看来杨卿也没想好如何才能革除屯兵之弊啊。”朱厚炜摇了摇头道:“其实在朕看来倒也不难。”

    “臣敢问陛下高见。”

    朱厚炜肃声道:“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惜命,可天下大治,对于天下绝大多数的武将而言,他们还是愿意征战沙场,从而建功立业,为自己搏一个封妻荫子,为子孙博取一个公侯万代的,但是屯兵这样的机会几乎没有,可朕如果给他们这样的机会呢?”

    杨廷和没明白朱厚炜话里的意思,而朱厚炜很显然也没打算深说。

    “退下吧,待朕有了银子自会拨给户部周转,杨卿政务繁忙,无需为此扰心。”

    皇帝下了逐客令,杨廷和只能起身告退,刚退到御书房门口便听朱厚炜说道:“别让杨一清来烦朕,越烦越哭越没银子。”

    杨廷和哑然失笑,只能躬身应命。

    身为皇帝,朱厚炜的案头上永远都是堆积如山般的奏章,大明历代君王只要不是朱元璋那样把皇权看的高于一切,死也要牢牢抓住权柄的工作狂外,其余的包括永乐皇帝那样的战争达人都是不胜其烦。

    朱元璋废掉宰相什么事都亲力亲为,可他儿子朱棣哪能吃得消,又不敢违背老爹大明不得立相的祖制,所以搞出了内阁来给他分忧。

    可朱棣也没想到他弄出来给他充当秘书的内阁,最后成了一头巨兽,后世子孙被这头巨兽将皇权死死限制住了,于是大太监出现了。

    英宗的王振、正德朝的刘谨、万历时代的冯保还有威名镇千古的九千岁魏忠贤开始粉墨登场。

    这些大太监说起来是皇帝扶起来和文臣唱反调的,可实际上也是为皇帝处理政务的。

    这也是因为大明独特的政务体系导致的君相分权制度。

    在大明,大臣上了一道折子,皇帝需要批复,批复过了以后要送去内阁,等内阁的意见批复之后送回皇帝这边,由皇帝下令给司礼监的太监来盖章,如此一道正式命令才算生效,从而具备法律效力,甚至于有些特殊的还需要六部给事中签署意见才行。

    所以六部给事中这样的小官就是典型的位卑而权重,至于司礼监的太监,在没有东厂以前说白了就是个管印章的,压根没权力。

    可是大明的厚实皇帝懒鬼太多,自己好不容易投胎生在了皇家,还好命成了皇帝,难道不该好好享受人生,每日里难道不应该吃喝玩乐,流连于花丛之中?

    批阅堆积如山的奏折?当皇帝是享福的还是来遭罪的?

    所以为了偷懒,为了享乐,不胜其烦的皇帝便将批阅奏折和盖章的权力直接交给了司礼监。

    这等于是太监完全行驶了皇帝的权利,再加上东厂的出现又归司礼监管,如此一来司礼监太监如果再被皇帝刻意放任,自然便会权倾朝野。

    朱厚炜不懒,但是他也很烦,面对如山般的奏章,换了谁都烦,关键的问题还不在于奏章多,而是在于屁事太多。

    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还有捕风捉影的弹劾,这些官员才不会管你受得了受不了,他们只管写,而且废话一箩筐,写个上千字都不带扯正题的那种,让皇帝想不烦都不行。

    于是朱厚炜也打算把批折子的权继续交给司礼监,这倒不是他想偷懒,想要在昏君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而是他么的受够了!

    当然,他把这权力交给司礼监也不是如正德、天启那样完全撂挑子,他让司礼监做的事是简化。

    让太监将每封奏章的核心思想或者内容简化到几十个字,让弹劾的奏折把弹劾谁,什么原因弹劾直接列出来,然后让他批复。

    当然,这么做,司礼监依旧可以避重就轻,但是没办法,这是制度的问题,一天不改革一天就没办法彻底解决掉。

    现在书案上的奏章差不多有三四百份,朱厚炜要是真看完的话,今天一天别的什么事也都别想干了,所以他只拿起了面前的那一封。

    打开奏折,奏折上面便是司礼监已经罗列整理好以后,具像出来的全部奏折内容,朱厚炜走马观花的一件件看下去,屁事直接略过,大事朱厚炜按照编号在奏章堆里面取出来,直接打开写好意见,内容直接不看,如果写错了奏章,那就是编号错误,司礼监的责任。

    国家大事上犯错,负责的太监有的是苦头吃了。

    至于小事,但凡朱厚炜没亲自批复的,负责的太监直接在后面批复三个字。

    知道了……

    除了奏事的折子外,其它便是弹章,不过这种折子但凡朱厚炜不批复,那便是留中。

    留中的意思更简单,处理也更方便,往边上一扔,全当浪费纸了……

 第164章 寿安宫

    “主子,贤妃娘娘仗责了一个宫女,那宫女……”

    朱厚炜眉头一皱,哼声道:“如何!”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