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红楼春-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熙凤打哈哈笑道:“我哪会羡慕他们?我只笑这两日姨妈的日子不好过。薛家虽有百万之富,可那些家财都在各省门铺生意上,听太太说,这七万拿出去,薛家公中都没甚银子用了。姨妈还说,日子实在艰难,就去当些头面换银子用。”

    贾母笑道:“这是你姨妈在自谦,她家在都中就有当铺,莫非还当到自己家里?这样说不过是赔狠了,也是给她家的哥儿说的。”说着,忽地想起什么,叮嘱道:“此事莫让老爷知道了,尤其是别让他知道宝玉也去了,不然宝玉又要遭打。”

    王熙凤应下后,贾母叹息一声,道:“也不知玉儿和琏儿到哪了,算算日子,也快走一半了。”

    王熙凤闻言,看着贾母犹豫了起来,欲言又止。

    贾母纳罕,道:“你素日里最是爽快,今儿这是怎么了,在我跟前还藏着掖着不成?”

    王熙凤闻言,左右看了看后,咬牙道:“老太太可知,东府又出事了?”

    贾母闻言唬了一跳,急问道:“又出什么事了?”

    王熙凤叹息一声,道:“也不知怎地,东府珍大哥哥知道了贾芸就是后廊下五嫂子的儿子,咱们这一房的,芸哥儿跟着蔷哥儿在做事,先前蔷哥儿临走时不还说他手里有个方子吗?东盛赵家的二老爷不知怎地,跑到东府去买方子了,还一下拿出了一万两银子。珍大哥哥动了心,就带人去寻芸哥儿要,喊打喊杀的,最后芸哥儿只能把方子给了珍大哥哥,卖给了东盛。这事儿也不知蔷哥儿回来后,还要怎么闹呢。”

    贾母闻言,气的全身颤抖,道:“一个个都是不省心的孽障,我才说了莫要惹事莫要惹事,偏一个个眼皮子浅!去,派人把珍哥儿给我叫来,我倒问问他,果真就缺这一万两银子!!”

    神京城外,赵庄。

    执掌天下八大布号之一的赵东林看着染坊内独子专注且渐渐喜上眉梢的神情,心中不由一叹。

    赵家也算得上是当世有数的世家豪门了,累世仕宦之族且不说,因东盛而聚集起的财富,也让天下人羡慕。

    然而赵东林却明白,赵家的财富,只是为赵家的官员仕途奉献的。

    历朝历代以来,即便对商宽松如本朝,商贾的地位,依旧远远无法和仕人相比。

    这些倒也罢了,最让赵东林心里疲惫的,就是生了个铁憨憨的傻儿子。

    也怪他,当年忙于布号事务,又想让儿子以后接他的班,就接他去染坊顽。

    谁知道,自此他这儿子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沉迷于染色不可自拔

    可是做经济营生,最不需要懂的就是怎样去染,自有专门的匠人掌柜的去理会。

    他们这样的人,最要懂的是人情往来,还有商场的凶险。

    这些若不懂,这布号往后一定落不到赵博安手里。

    难道他奔波一生,就为了让他儿子以后当个染匠?

    可是赵博安的性格已经养成这般,再想往回教,已然不可能。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也不可能对这个独子下狠手。

    这些年本想再留些子嗣,可房里女人抬举了十七八个,结果别说鸟蛋,连一坨鸟屎都没下出来。

    所以,他也只能含恨继续往下过吧

    “博安,如何了?”

    赵东林见其子终于收手,忙上前问道。

    赵博安难得对他老子露出一个笑脸,平日里总是敬畏疏远的,此刻却难掩兴奋,重重点头道:“再没想到,世上竟有这般精妙绝伦的方子。用整整十八道工序,才能兑出这样的芙蓉红!漂亮,真是漂亮!爹,你看,这布多艳”

    赵东林闻言,脸色却黑了下来,看了眼赵博安手里的布,语重心长道:“博安,颜色,的确是好颜色,可这工序实在太多,工本一下提高了何止三倍?”

    赵博安闻言,脸上的兴奋一凝,随即又摇头道:“爹,这样的配方,若只染坯布自然是要折本的,可要是拿去染绸缎,绝对增色不止一成!”

    赵东林闻言唬了一跳,惊道:“这方子,能染绸缎?!”

    染丝绸的方子和染布的方子是两回事,丝绸容易掉色,所以所需颜色的水准比寻常染布的方子要高明的多,自然也贵的多。

    故此赵东林听到这话,才会这般反应。

    赵博安见之却忍不住笑道:“是,这颜色极为均匀,其实更适合染丝绸,已经试过了。”

    说着,让李师傅将一丈丝绸拿来,赵东林忙接过来细细品量。

    看了好半晌后,才起身大赞一声:“好!!前儿忠顺亲王府的管事还来见我,说王府太妃半月后就要过八十大寿,让咱们多准备些红绸红布,如今得了新方子,正好趁着这个机会一举打响招牌!真是天助我也,哈哈哈!”

 第一百一十八章 “慈爱”

    “果真如此?你怕不是在哄我这老太婆吧?”

    荣庆堂上,贾母抱着十二万分的怀疑,质问道。

    贾珍跪在堂中,连连赔笑道:“怎敢糊弄老太太?当日蔷哥儿走时,亲口托付我大事。当时大老爷和二老爷俱在,连宝兄弟也在,老太太不信我,大可问宝兄弟,当日蔷哥儿是不是说他那买卖赚不得几钱,大头都被淮安侯府、怀远侯府、荆宁侯府、景川侯府和定远侯府五家侯府拿去了?我说可以帮他取回来些,他说若果真能取回来,一切交给族中,买族田或贴补族学随我。当然,他那孩子话我不会当真,可我毕竟是族长,总不能眼看着他被人欺负,所以就帮他取回了一万两银子。”

    贾母内宅的事门清,可对外面的事就着实谈不上了解了,见贾珍说的真切,这会儿也糊涂了,忘了问到底是什么方子,只好奇道:“那混帐对你可不算恭敬,你能有这么好心?”

    贾珍冤枉道:“还不是老太太说的,近来家里有大事,族内要和睦相处吗?不然按我的性子,非砸烂他的头不可。”

    贾母闻言,终于缓和了脸色,道:“你能如此做便是极好的,想来当初你也不过是醉酒,一时糊涂如今做到这个地步,也算不易了。”

    贾珍闻言,眼角抽了抽

    贾母又道:“待蔷哥儿回来后,你把银子还给他。如今这个节骨眼儿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贾珍含糊应下后,又低声问道:“老祖宗,听说宫里那边,大妹妹她”

    贾母肃穆下面色,沉声道:“珍哥儿,此事你不要多说,也不要多问,更不用多做。”

    宫闱之事,按理说不止是后宫之事,与前朝之事更是息息相关。

    但贾母对外面之事虽不怎么清楚,却也知道贾家如今这一窝子爷们儿,没一个能担当大任的。

    若让他们胡来,多半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所以,干脆全当后宫内宅之事来处置。

    对于后宅之事,贾母和王夫人都各有心得,足够了。

    贾珍闻言心里不受用,却也只能陪了个笑脸。

    虽然荣宁二府,宁国居长。可从他祖父贾代化起就比不过贾代善了,到了他老子,就更他娘的奇葩,堂堂一个二甲进士,不去做官承爵,反倒跑到城外修仙去

    结果到了他这一辈,论辈分比不过,论爵位差的更远。

    堂堂一族之长,也只能跪在地上回话,窝火。

    好在贾母没功夫再理会此事,因为有嬷嬷跑来求援,宝玉和薛蟠同去丰乐楼赎买妓子一事爆发,此刻正被贾政拿下往死里打中,贾母要去救驾

    运河之上。

    十日过去了,行程已过了一半。

    除却快要憋疯了的贾琏一行人外,其他人倒多过的有滋有味。

    贾蔷每日里早起,与李婧一道做晨功,锻炼身体,打熬筋骨。

    他又将前世所学的一些关节巧技和八极拳教给李婧,李婧于学武一道的天赋比他不知高明多少,受益匪浅。

    而贾蔷只求强身健体,正经学了五禽戏,效果倒也不错

    练完晨功,贾蔷自去读书,李婧则再去教黛玉一等女眷练五禽戏,八段锦等养身之法。

    黛玉起初虽答应了要锻炼身子,可她那病弱的身子骨,哪里能坚持下来。

    连半盏茶功夫都不到,就目眩头晕难以为继。

    不过出乎李婧预料,黛玉居然是一个有韧性的。

    她倒不是为了强身健体,只因看到身世与其相仿甚至远比她还惨的李婧,都能坚持做到今日这个地步,不仅支撑起门户,还能带父求医,便以为皆因体壮的缘故。

    既然李婧能做到的,生性要强的她又岂能服输?

    所以十多日下来,倒勉强能将五禽戏做一整套下来,许是底子薄,所以效果也极为显著。

    至少用饭能用下一小碗,不再只吃几小口,数着米粒吃了

    便是晚上睡觉,也不再一坐坐一宿,能睡上二三个时辰。

    白日里无事时,便“翻译”贾蔷书写的白蛇传,顺便指点指点贾蔷的时。

    到了天黑,累了一白天,洗洗后很快就能入睡。

    一众人过的辛劳但是充实,而其中,黛玉对贾蔷的观感再度发生了变化。

    她没想到,生的如此俊秀但脾气却刚硬桀骜的贾蔷,居然能安得下心来专注学习和写作。

    当日薇薇安失言之后,黛玉也曾有两日未下来。

    但一来实在惦念白蛇传后续故事,二来,也觉得贾蔷非心存邪念之辈。

    等第三日寻借口下来后,冷眼旁观发现贾蔷眼神清正依旧,不曾闪烁不定,对她的态度也是以尊敬为主,黛玉就放下疑戒之心,又以姑姑的身份常下船舱来

    有这样一位时颇具灵气的先生指点,贾蔷自也高兴,每日里见黛玉下来,就抓紧时间学习功课,十分专注

    “你这勉强也算能看了,只是,论语还是没读透。”

    黛玉将贾蔷做的一篇时看过后,轻声点评道。

    贾蔷闻言,沉默稍许后,语气中带着一分不解道:“林姑姑,论语我已熟读千百遍,便是倒背亦可,大义也都明白,怎还叫没读透?”

    黛玉闻言抿嘴浅浅一笑,指教道:“我自四岁起发蒙读论语,当时已晓义,但年纪越长,读之愈久,便越觉意味深长。每回温读,必添新解。”说着,见贾蔷手边放着一册孟子,便问道:“蔷哥儿,你亦读孟子,有何体会?”

    贾蔷不知她要说甚,顿了顿,脑中出现一句逼格较高之言,想以此搬回一局,便沉声道:“孟子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不想黛玉听后“噗嗤”一笑,嗔他一眼,道:“那只是孟子名言罢你且记住,读孔圣言语,当去句句领悟自然二字。而读孟子之言,当句句去参悟事实二字。”

    贾蔷闻言震惊,因为说实在的,他听不懂逼格这么高的话

    又沉默了片刻后,他看向黛玉问道:“林姑姑,此言,莫非是姑祖丈所言?”

    “”

    黛玉面上微笑一凝,随即暗自咬牙,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贾蔷见她这样,心里微微松了口气,面上却微笑道:“毕竟读了那么多书,总还算有点收获。知这等至言,非大儒境界,如何能说的出?纵然林姑姑天资聪颖,令我望尘莫及,然林姑姑毕竟年岁还小,总不该说出如此老成之言。想来,当是探花郎出身的姑祖丈所言。不过,此至言当真令我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说罢,贾蔷躬身一礼。

    黛玉闻言,目光隐隐古怪,抿了抿唇角,看着贾蔷强忍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