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明世祖-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反正谁也别拦着自己当官!

    人读书,就是为了当官的嘛。

    皇帝要我学啥,那就学啥!

    了解到这个情况的小太子只是微微一笑,并不限制这群人,唯一的条件,就是让他们交学费。

    毕竟,朝廷培训基层干部,那是得自己掏钱的。

    这对于国库而言,又是一笔从未有过的支出,也让户部尚书张凤暗自念叨了很久。

    以前哪有朝廷教导人还给他补贴的事?

    小太子做什么都老成,就是太大方了,好不容易充足起来的国库,没多久就会被他大手大脚的花出去。

    朱见济被人打小报告,知道了张凤暗地的小抱怨后,只是嘻嘻一笑,没有理会。

    现在让学子们掏点钱出来,也能堵一下张凤的嘴。

    反正在这样的年头,能够读上书的,家里都不怎么缺钱。

    而其他地方,为了照顾到全国各地的学子,朝廷还用专门驿站和快船去那里下了通知,不管是公办还是私立,学校都得跟着安排来。

    不然以此时的消息传递能力,等外地学子进了考场之后才知道要考数学,他们不得应激了?

    杭皇后养的那只肥猫应激后尚且会不吃不喝,炸毛半天,更何况士人学子?

    也的确有些人反对,但朝廷下了旨,孔圣后裔做保,像于谦这样的大臣默认,区区学子又能做什么?

    除非他们再来一次南北榜案。

    可惜,这次的科举变化幅度并不是很大,最主要的进士科保持原样,只是增设一些科目,或者多出一两道算术题而已。

    听吏部那边透露的消息,等到明年正式科举,还会有更具体的举措出来,反正对于接受旧有教育的学子来说,冲击也不是很大。

    想搞事的人是没有足够的基础去发动读书群众的。

    所以他们念叨了几句,也就没声了。

    君子六艺嘛,礼乐射御书数。

    孔圣人都说了要学,你不想学,那又是何居心?!

    是不是想学北孔那群人了!

    反对的学子呐呐,最后低头不语,只能去找人教自己数学了。

    我要做明世祖

 第137章 宋兴死了

    可正如此前所言,大明民间的野生数学家是不多的,要想应付过科举考试,那也不是算几年账本就可以的。

    所以很多学子找来找去,最后才在当地官府的告示下,得知了社学重开的消息。

    一些年轻的学子还不知道“社学”是什么,被年纪老大的前辈提点过后,才知道这是洪武年间的官办学校,后面因为朝廷财政问题等等原因,废弃不搞了。

    在打着“祖宗成法”玩复古的那一套,也不知道小太子又从哪个的裤裆里掏出来了这个大宝贝。

    就是师资力量仍然不足。

    从军中退伍下来的老兵和当地卫所的千户百户,都有被聘用来教学的,棍棒教育那叫一个足够,可算术却是相反情况。

    所以但凡有数学老师的课,总会把社学的教室挤的满满当当。

    夏秋时节的天气还是有些热的,很多人挤在一块,感觉就跟待在蒸笼似的。

    可为了自己的前程,学子们只能快乐又痛苦着。

    ——————

    京城。

    就在下达明年科举情况后不久,朱见济听到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宋兴病重,并且已经被太医下了“药石难医”的定论。

    他就要死了。

    朱见济想起两年前,正是因为这一位老牌勋贵率先投靠,还帮他联系上了其他的勋臣,才成功让自己实行了计划。

    一旦自己登基,那宋兴也是绝对的“从龙之功”啊!

    可现在,

    这个从小身体就不太行,步入中老年后又遭遇人生大变的西宁侯就要走了。

    朱见济万般感叹,然后问马冲,“宋诚回来了吗?”

    “应该快回京了。”

    其实在去年,宋兴就大病过一次,几乎就要撒手人寰。

    只是宋诚当时还在大同那边对蒙古进行清扫,为了不碍着儿子建功立业,宋兴特意下令不准人给他通信。

    他是不会让一些小事去破坏家族发展的!

    好在朱见济得知以后,下令太医署都跟过去给宋兴治疗,同时还征召了民间有名望的大夫过去,勉强给西宁侯保住了命。

    只是那场大病过后,宋兴彻底伤了根本,走两步都大喘气,更别说披盔戴甲的为皇家统领禁军了。

    于是宋兴正式卸任,回家养老。

    在皇家父子时常的关心之下,宋兴拖着身子撑到了现在。

    这一次,他终于撑不下去了。

    “走,孤去看看他!”

    小太子让朱仪带队开道,拽着自己的三个陪读都去了西宁侯府。

    宋兴对于他们几个来说,算是绝对的长辈,就连平日跳脱的徐永宁都收敛了身气,乖乖的问安。

    宋兴刚刚喝了药,人昏昏沉沉的,无法行动,自然也不知道小太子来探望自己了。

    他的妻子萧氏在一旁抹着眼泪,告诉朱见济,宋家已经在准备后事了。

    宋兴以早弱之躯,活到这般年岁,眼下还能让太子亲自跑过来看望,算是有福气了。

    萧氏甚至还反过来劝朱见济别太伤心。

    朱见济对此只是叹气。

    随后,听说这事的景泰帝也派遣心腹太监成敬过来。

    一如当初金濂去世的那时候。

    只是相较于那时还能跟朱见济交流交流的金濂,宋兴显然是不行了。

    他憋着最后一口气不肯咽下去,估计是为了等宋诚回来。

    西宁侯府也蒙上了层层哀怨悲凉之色,宋家老小都围在宋兴的病床前面表现自己,难以分心。

    这让小太子没有待多久,便随着成敬一块返回了宫廷。

    第二天,快马奔驰而回的宋诚终于踏入了候府,连因为日夜兼程而破损脏乱的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跑到了宋兴躺着的屋子里。

    九尺男儿一进去便跪倒在老父亲的跟前,虎目含泪,“爹!”

    宋兴此时难得清醒,在喝过一次药后,甚至还有了点气色,好像是早就知道儿子今日会回来,为了见他做好了准备。

    他身边的人个个都面色悲痛,明显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

    “我要和诚儿说话,你们都出去吧。”

    宋兴艰难的对其他人说道。

    萧氏知道他要为西宁侯的未来做安排,虽然有些不舍丈夫的最后时刻,自己却无法相伴在身边,但还是带着儿媳孙子们出去了。

    “我听说了你在大同的事,很好!”

    宋兴抬手,想要去拍儿子的肩膀。

    可他根本动不了,只能被宋诚握住那双瘦的皮包骨的手。

    宋兴激动的落泪,“我好歹是见到了你建功立业,见到了我宋家未来几十载的富贵。”

    “为父可以放心了。”

    “你要好好的做,跟着陛下,跟着太子……”

    宋诚泪流满面,口不能言,只是在不停的点头。

    宋兴继续说道,“为父心中唯有两件憾事——”

    “一来你祖父虽进了英烈祠,可尸骨终究没能找回来,这是我当儿子的不对。”

    宋瑛战死七年,早就尸骨无存,这注定是要跟随宋兴一生的遗憾。

    “请爹放心,儿子发誓,日后必然扫荡蒙古,为祖父报仇!”

    宋兴欣慰的动了下眼皮,算是肯定了儿子的志向。

    以大明目前的国力恢复,再等个三年两载,那对北边蒙古女真的优势又得拉开一个距离。

    到那个时候,从正统朝阴影中走出来的大明朝就能够对北方进行一次彻底的打击。

    宋诚的话,绝对有机会实现。

    “二来……你成婚多年,始终没有子嗣,这是我担心的事。”

    宋兴还有别的儿子,可能够继承家业并且将之发扬光大的,只有一个宋诚。

    但宋诚没有孩子。

    当今陛下虽说只养大了一个崽,可那个崽的质量有多高,朝野皆知。

    所以宋兴非常遗憾,宋诚一个孩子都没有的事。

    “大同那边还要警惕蒙古,是放不下的,你不要为我留在京城守孝了……”宋兴眯着眼睛,说话越来越无力,“安排我的后事吧,结束之后,带着你的妻妾一起去大同。”

    “宋家的嫡系……不能断掉。”

    宋诚迟迟没有孩子,那会很容易的引起家族内部的权利斗争,等那个时候,只怕宋家的大好形势,也得被这些乱事阻断。

    宋诚含泪点头,发誓自己绝对会儿孙满堂,让母亲萧氏抱上嫡长孙的。

    宋兴于是彻底放下心中忧虑,双眼一闭不再睁开。

    当宋诚带着无尽悲伤走出来的时候,宋家上下都哭泣起来。

    次日,西宁侯府对外发布了讣告,皇帝的使者也到来,对宋兴进行追封和恩赏,表示皇帝对宋家的看重。

    朱见济为此也哀叹不已。

    为了纪念宋兴这位老早就投靠过来的臣子,他把饭量缩减了一半,每顿只吃两碗,连肉也啃的少了。

    随后不久,听说早就瘫痪的孙继宗也去了,张輗这个爱搞事的老头也因为长期心情不佳而病倒,让朱见济继续抚额长叹。

    虽说这两位都跟自己过不去,但老头子一个个跟着走上黄泉路,他难免是有些想法的。

    起码旧人的离去,最能证明时间的流逝。

    景泰七年……

    也快接近年底了。

    我要做明世祖

 第138章 沙不丹进了大宁城

    也许是因为宋兴的死,让朱见济起了一些感慨。

    在景泰七年最后的几个月里,他又让好爸爸下令,命太医们为朝里的臣子们进行了一次“集体体检”,给他们调理身体。

    像于谦、高谷这种上了年岁,偏偏又是辅国之臣的,自然是重中之重。

    高谷还好,已经做好了退休的准备,所以近来做事也不抢着了,压力较小。

    可于谦大爷这种工作狂则是相反。

    此前为了表示皇家恩典,朱见济就让太医隔段时间去给他问个平安脉,他身上的某些老毛病,也被太医叮嘱过多次。

    结果这次体检下来,发现这人根本没听进去,还在我行我素,连家中老妻都劝不住这头犟驴。

    难怪这一年下来,总有称病之事。

    于是景泰帝也被于大爷给气着了,下旨强行让他回去休养,还派太医跟他老妻里应外合,一定要把他身体补点回来。

    “廷益是国家柱石,千万不能出差错!”

    景泰帝前去看望被迫疗养的于谦时,还拉着对方的小手真诚说道,完了还去看了下太医开的药方,看有哪些自己能贡献一把。

    以前于谦生病了,景泰帝也是亲手砍竹子给人熬过竹水喝的。

    如此,于少保也只能笑纳天子好意,不情不愿的喝起了各种苦口良药。

    除此之外,让人担忧的还有宋诚。

    虽然宋兴死前让他不要“守孝三年”,以免耽误了家族事业,但三个月还是要守的。

    他留在京城,也被抓去太医署检查了一次。

    得出的结果让宋家人大呼走运——

    因为宋诚常年在外作战,身上的大小伤口是从未停过,自然有隐患在其中。

    在大同清扫蒙古的期间,他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