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明世祖-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宋诚常年在外作战,身上的大小伤口是从未停过,自然有隐患在其中。

    在大同清扫蒙古的期间,他也是身先士卒,以至于中过箭伤。

    匆忙赶回京城,伤口崩裂,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太医都感叹,如果宋诚把这当成小伤不放心上,继续上战场,迟早要把自己耗死。

    水桶漏洞了啊!

    西宁侯府也担不起老爷子才走,儿子就跟上的刺激,让宋诚赶紧的从亡父的沉重之中走出来,养好身体。

    对此,朱见济效仿景泰帝,也亲手跑去给宋诚抓了一回药。

    这人可是勋贵集团青年一代中难得的人才,以后也会是自己的肱骨之臣,可不能出事。

    宋诚于是得到了跟于谦大爷一样的待遇,至于秉承父亲遗志,跟老婆多生孩子的事,那得再往后面推推了。

    ————————

    大宁城。

    沙不丹被来到这里巡视的李秉点名接见。

    他本来是不想进城的,想在草原上继续做他狂浪的野马。

    可此前说了,兀良哈的生存空间已经被瓦剌、小王子政权和大明三方包裹,除非他们能抛弃祖先留下的地盘,狠心撤去辽东那更加荒凉寒冷的地方开荒,或者一夜之间人人爆种,不然是难以逃脱的。

    他逃,

    他们追,

    到底是插翅难飞。

    所以在李秉派遣使者,言明他作为宣府巡抚已经来到了距离兀良哈非常近的大宁城,等待兀良哈首领赴宴时,沙不丹仰天长叹,最终还是决定赴了这场鸿门宴。

    虽然以沙不丹的文化水平,根本不知道“鸿门宴”的故事,但这并不代表他无法预知这场宴会中蕴藏的危险性。

    “沙首领!”

    “久仰久仰!”

    在沙不丹进入大宁城后不久,李秉便亲自出来迎接了他,热情的让老沙这位草原猛汉都有些肉麻。

    无事不登三宝殿,

    这人果然对自己有企图!

    沙不丹顿时意识到这一点,随后更加郑重,左右观看,希望别在宴会屏风的后面,藏了几十个刀斧手,就等着“摔杯为号”了。

    “李……李巡抚好。”

    沙不丹初时没反应过来,以为“沙首领”指的是别人,等到李秉再次开口,才记起自己已然有了个汉人名字,姓沙来着,这才急忙回了李秉一句。

    “沙首领不必拘束,大宁城好歹是太宗允许兀良哈三卫所居之处,到了这里,就该像到了老家一样嘛!”

    你这说的什么屁话?

    去年俺们主动向大明讨要大宁城故地,你们准了吗?

    现在把大宁城修复了,驻兵了,就拿这句来忽悠俺……

    除非是脑子坏了,沙不丹哪里会接这句话?

    于是他抬起酒杯对李秉敬道,“皇帝只让我们在城外边居住,这里应该是皇帝的城池,不敢随便放肆。”

    李秉抚须而笑,“首领当真是客气……”

    “老夫前几日巡查至大宁城,受了此地百姓的请求,才大胆邀首领前来一会。”

    “如此突兀请求,首领千万不要怪罪啊!”

    在大宁城修复期间,因为李秉一力主持,水泥路最先连通的也是宣府,于是朝廷决议,让李秉这个宣府巡抚兼职管理大宁城,等以后关外的旧城繁荣起来,再做他算。

    所以李秉可以经常跟小太子书信往来,从东宫那里掏钱。

    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大宁城怎么能迅速的恢复?

    前段日子杜新的抱怨被朱见济记到了心里,随后便发书信给了李老头,让他想办法“帮”兀良哈多养一点羊。

    天冷了,

    大明的子民也是需要毛衣保暖的。

    李秉觉得这个问题很好解决。

    沙不丹都能意识到双方间的力量差距而选择乖乖接受,那作为一名传统的天朝上国官员,李秉完全可以理直气壮的要求兀良哈去圈地养羊。

    只是想到小太子此前给的手册里,多番叮嘱他一定要“徐徐图之”,温水煮青蛙,动作激烈了,容易引起对方反抗,让大家都爽不了。

    李秉便打着巡视大宁城建设的旗号,打算对兀良哈来一场先礼后兵。

    “这是?”

    沙不丹被李秉客气的敬了几回酒,各种歌舞也让人迷醉,便逐渐的放开了胆子,觉得众目睽睽之下,自己还带着护卫在身旁,大明不会直接动手。

    他开始打量起周边的人与物。

    沙不丹注意到,旁边的很多大明将士,腰间都配了比起火铳还要精巧的新武器,好奇发问。

    “这也是火铳,只是因为星火由燧石点燃,故而被太子赐名燧发枪……”

    李秉笑容和善的让一名士卒上前,为沙不丹演示了一下什么叫做“真理”。

    只见那人完全没有过去使用火铳之前复杂的手段,单纯的将枪拿在手中,瞄准了前方的某个目标后,便是扣动扳机。

    百步之外,被他瞄准的小木块应声而碎,看的沙不丹脸色非常不好。

    只是一枪,那兀良哈的勇士们也能用弓箭做到这样的程度。

    可弓箭要拉要发,射出去后威力还会随之衰弱,本身就比不上火铳。

    而火铳……

    中国老早就使用火器了。

    在蒙元攻打南宋的时候,蒙古人就吃了不少火器的亏,蒙元一统天下后,也研制过自己的火器,“火铳”也是元朝时期出现的武器。

    更别提永乐时期,朱太宗还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火枪队”神机营。

    蒙古人是了解火铳的,毕竟挨打了这么多年。

    所以沙不丹知道,当需要起手时间而且瞄准有问题的火铳被换成这种中小型的,可以手持并且速发的新火枪时,能对蒙古勇士造成多大的打击。

    而他望去,基本上人人都拿着把燧发枪,足以见得大明此时对于这种火器的研制已经走上了正规,可以量产,配给军队。

    排队枪毙不是梦想了!

    “沙首领看这燧发枪,感觉如何?”

    李秉继续笑眯眯,问的沙不丹坐立不安。

    “妙,妙极了!”

    老沙局促的又喝了几口酒,感觉此时入口的酒水,远远没有之前那般浓烈美味了。

    我要做明世祖

 第139章 神威将军炮

    ……

    酒足饭饱,李秉又提议,带着沙不丹看一看他先祖生活的地方。

    “大宁城自去年修缮,沙首领应该还没见过它此时的样子吧!”

    李秉拉住沙不丹的小手,在对方半推半就之下,走出了舒适圈,来到了仍被太阳笼罩的大宁城城区。

    沙不丹进城的时候就有见识过市区规划,并没有被大宁城内的水泥路吓到——

    连通关外各卫所的水泥路早就修好了,要惊讶也不至于放在这时候惊讶。

    沙不丹只是配合着李秉,夸赞他作为这里的巡抚,一年之内把荒废已久的大宁城建设成这样,实在是大大滴能臣。

    李秉谦虚的接受了,不过也表示这是朝廷关注,一年到头都打钱过来,方才撑起了城池的重建。

    钱财并不是万能的,

    但做事情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沙不丹听了心寒。

    作为一名统治者,年幼时还在大宁城里住过,他知道建立起一座位于边境的雄城需要花费多少精力。

    听到大明朝廷时刻对这边表示着关切,那它对兀良哈乃至于其他蒙古部落的态度,已经彻底显露了。

    但李秉还在继续凡尔赛。

    他带着沙不丹来到了城墙附近,带他参观了下大宁城的防卫措施。

    沙不丹呼吸有些急促。

    因为继燧发枪之后,他又在城墙上面看到了类似的东西,就像放大了很多的火铳。

    这是大铳。

    他以前骚扰大明边关去打秋风,见识过这玩意儿。

    “这个看上去,与以前我见过的大铳不同啊!”

    沙不丹迫切想知道那东西是不是和燧发枪一样,威力增加了。

    “此乃陛下赐名的神威将军炮,听说发射起来,能轰炸到两百丈远的地方……不过这也只是工部那边发来的数据,具体的嘛……”

    李秉拢袖笑道,“九边也没有尝试过呢。”

    当然,如果有机会,李秉也想体会一下这些新式大铳的厉害。

    可惜持续一年的“打草谷”行动见效良好,近来也没有胆大的蒙古部落犯边,让李秉只能失望了。

    可亲眼见证了这玩意儿诞生的朱见济则是能够肯定,它绝对会给企图攻城的敌军带来巨大的杀伤力。

    这种大炮,是后世着名武器“红夷大炮”的仿制品。

    毕竟大炮的结构比起燧发枪来说有些复杂,制造它的材料也更加挑剔,这给一向自豪于自己知识储备量的小太子带来不少麻烦。

    不过他有几百年的眼界加持,即便无法像燧发枪那样熟悉炮体结构,却也知道后世流行的大炮长什么样子——

    无数电视剧上的火炮,基本都是前长后粗的模样。

    在燧发枪成功研制出来以后,朱见济便召集了工部的工匠,继续琢磨如何制造出大炮来。

    以此时的大明情况,他们把大炮称之为“大铳”,后世影视剧里,那种固定在城墙上对人攻击的炮还没有出现,并且形制也不一样,炮体是直来直去的那种。

    不过太宗皇帝对于研制“大型火铳”很有想法,还特意组织人手对其进行过改造。

    如果这种政策坚持下来,大明此时的火炮应该会发展的更好。

    可惜后面不是迎来了搞战略收缩的仁宣二帝嘛!

    他们为了减少国家财政支出,从太宗朝的“穷兵黩武”中走出来,不但放弃了大明边关的众多卫所,破坏了太宗为子孙打下来的战略纵深,还废掉了各种“劳民伤财”的政策。

    像研究大铳这种没用的东西,也被下令停止。

    这让得知情况后的朱见济非常感叹。

    虽然“仁宣之治”的确有利于国库攒钱,可钱赚来就是为了花的!

    如果没有土木帝的意外,两位祖宗留下的遗产能顺利落到自己手里,那朱见济还能开心笑纳。

    但现在……

    小太子只能祈祷太祖太宗把这两位打一顿屁股了。

    毕竟放弃大明建国以来的尚武雄风,对于整个国家气质来说,是有影响的。

    好在朱见济来的早。

    他再一次庆幸自己没穿越到明末那种大乱斗战场后,便请来了当初参与过研究的老匠人,把自己关于大炮的想法说了出来。

    就像那些制造过郑和宝船的老匠户一般,这群军工匠户也是有些本事在身上的。

    当朱见济召见他们后,还有一个年老到牙只剩几颗的匠户激动的差点中风。

    因为他以前就尝试过改良大铳的形状,让它更有利于火药的发射。

    奈何朝廷不再提供资金,以大明匠户的身份,他也不可能凑出昂贵的研发费用,只能遗憾到了今天。

    作为为官方服务的匠人,他们是被禁止接私活的。

    没有了掌权者规定的工作项目,匠人们连微薄的基本工资都时有时无。

    就在小太子找到他们之前,这群人还有不少挣扎在温饱线上。

    匠户们,穷啊!

    可朱见济有钱。

    他对于自己能用的人,总是非常大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