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明世祖-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宗者,社稷中兴之主,并且统治时期将国家带上新的高峰,是一个很好的庙号。

    庙号之中,最好的就是“太、高、中、世”,即便是排序,朱见济也是不愿意好爸爸落于人后的。

    最后,景泰帝葬入寿陵。

    朱见济在寿陵旁边建了一座小庙,让唐妃在那里出家。

    其余的妃嫔,愿意回家的便将之赐下银两放出宫,允许她们改嫁,不愿意的可以留在宫中恩养,由杭皇后管理。

    几天后,登基称帝的皇太子宣布了新的年号。

    等到还剩下半年的景泰十一年过去,大明朝便要迎来新的时代——

    “乾圣”。

    我要做明世祖

 第159章 新朝新气象

    新朝当有新气象。

    虽然时间上还没有过完景泰十一年,但也差不了多远了。

    在朱见济登基之后,按照惯例,他要对朝臣百姓进行施恩,以显示新皇帝的慷慨和仁慈。

    第一,重新颁布了大臣退休和俸禄制度:

    这是在高谷和胡滢等老臣又一次暗示朱见济自己年老力衰,不堪重负后,新皇帝所考虑到的。

    作为老臣,他们不可能在新旧朝更替之时就主动辞职。

    新帝虽然年少,属于少主,但人有执政经验,在景泰朝时,各部大臣就习惯了被朱见济叫去开会,所以即便景泰帝临终,也没有直言“托孤辅政”之事,再有孙太后已去,杭皇后和吴贤妃都深居内廷潜心修佛,没有干政的想法。

    可见先帝和朝臣都是默认了年少的朱见济一上位,就有亲政掌权的资格的。

    但老臣还得为新帝撑起场面,让朱见济有时间去习惯自己从储君到帝王的身份转变。

    所以高谷他们只是私下暗示,没有明确的上疏请辞。

    对此,朱见济投桃报李。

    这次他没有再强行挽留这几位老臣,而是长叹一声,点头同意了。

    然后他就颁布了乾圣朝退休法案。

    官员年满七十,除却被皇帝点名挽留的情况,则当自动退休告老,而退休后的待遇,则是依照考成法的记录来计算。

    若是每次考核合格,并在任期间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由吏部给出上等评价,那该退休官员的待遇应当保留原有水平,逢年过节朝廷还要对其送些礼品和派人去表示慰问。

    若是在任无功无过,那待遇只能是原来的一半,但朝廷会根据官员的在职年龄发放相应的退休金。

    如果考核有污点……

    那没追究你的过错已经算是天恩浩荡了,还想着要好处?

    朝臣们对于这个法规接受良好。

    毕竟此前的朝廷关于臣子的退休问题反复不一,有六十有七十的,现在新帝能明确的把这件事定下来,还规划好了养老待遇,也算少折腾了大臣。

    而官员俸禄问题,则是彻底停止了大明宝钞的发放,改为定额的银两和米粮,每半年仍旧是根据考成法结果对其发放奖金,待遇比起太祖皇帝定下的数额要好上一些。

    这让中下层的官员对新帝感恩戴德,《文政杂谈》上一派称好之声。

    不像朝廷大员时不时就能得到皇帝赏赐,这些人要么地位不够,要么就是身居闲职,平日根本捞不到油水。

    靠着原来的俸禄,他们的日子是有些清苦的。

    现在新帝如此大方,怎能不让他们感动?

    但像王文等人则是明白,对官员大方的背后,代表了新帝对他们的贪污和摸鱼行为更加无法容忍。

    等着吧,

    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第二,则是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均田赋”。

    大明的土地税收其实颇为混乱。

    在老朱同志建国之后,出于个人感情,他并没有实行统一的标准对田地收取赋税。

    像江浙之地,因为当初为张士诚所控制,姓张的又在当地有较好的声望,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导致朱太祖在攻打这片地方的时候吃了不少苦头,于是他就在之后对江浙地区加征了报复性的重税。

    虽然后面老朱冷静了下来,对其进行了部分减税,但江浙之地的税收仍然混乱。

    其他地区也是出于太祖皇帝的好恶,有功的臣子老家在那儿,便减免了一些赋税;有罪的,则加征。

    这对于国家财政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朱见济还要在乾圣朝大力建设农会集体化呢,如果连田赋都不能理清,那还搞什么?

    均田赋,势在必行!

    而且此后收取地税,不论户籍身份,只按照田地大小计算,同时严查官田买卖问题——

    之前朱见济就对宗室土地进行了清查,要求他们按照国家标准纳税,现在他终于把毒手伸向了其他地方,只等根基稳固,还要进行官绅一体纳粮。

    如果有地主反抗,那有皇族宗室以身作则在前,也别怪皇帝责令当地的锦衣卫去给你抄家了。

    至于官田问题,宣德之后便有泛滥情况。

    特别是在改土归流一事中,更加明显。

    地方土司在被朝廷清理或者归顺交权之后,官府是需要对土地进行重新清算,以方便迁移民众,推广农耕生产的。

    结果经过探查,贵州二十余卫所的屯田,几乎都已经被官员富豪所占,普通士兵几乎无地可耕。

    这让朱见济怒不可遏。

    普通百姓无权无势,被人兼并了土地尚且有所缘由,可卫所呢?

    那可是国家军力所在!

    就算卫所制度已经在走向崩坏,但如此大的规模,如此恶劣的行为,仍然让天子无法容忍。

    朱见济为此下旨,将贵州的大小官员,一一斥问,同时还追究了他们的失责。

    贵州布政使还上疏自辩,说卫所不归他管理,所以有问题也没办法解决,被朱见济直接给免了官,换了这几年表现良好的四川巡按王越上去做代理布政使。

    王越至今还不到四十岁,虽然有军功和治理地方的功劳在身,但担任一方布政使,也是明显的越级提拔了。

    这不仅证明了他的简在帝心,还证明了皇帝对贵州卫所土地被侵占一事的恼怒。

    而贵州的总官兵也被问责。

    作为地方的军队首领,他本应该维护卫所的利益,结果手下士卒都流离失所了……这不是失职是什么?

    而从景泰朝发生的这件事,一直到新的乾圣朝,已经过去了一两年时间。

    西南方面的官田已经被清理的差不多了,并且培养了不少熟悉这事儿流程的人才,朱见济便要对东南下手。

    他要求从西南调用相关人员去往那边,配合东南官府清查官田相应事物。

    有不配合者,可以采取一些激烈手段。

    朱见济对此准备了好久,总算到了这一天。

    朝堂之上,听闻这一道政令的官员有些瑟缩。

    特权阶级嘛,他们肯定也有不小心越过界限,把官田纳入怀中的。

    可他们不敢说话。

    李继业在南京,此时已经训练出了一支有能力的部队,配给精良,并且在轩輗跟年富的支持下,和沿海地带的倭寇交过手,是有实战经验,敢杀人的。

    而京城的团营,也早就练出来了,成为拱卫京师的可靠力量。

    面对如此兵锋,他们是不敢说话的。

    反正……

    只是查官田嘛。

    东南出身的京官打算一下朝就给老家人写信,让他们把侵占来的官田还回去。

    最后,则是一些小事,比如说给近来受灾地区进行免税,对过去案件进行重查,释放一些无辜坐牢群众等等。

    另外,由于新帝登基,宣布加开一次恩科,以示对读书人的恩宠。

    而恩科因为是皇帝开恩举办,所以选题允许让统治者偏向于自我喜好。

    朱见济在命人张榜传告天下时,还特意点明,这次的恩科不同于往年,明法、明算和策论的比重会更大,让各地的举子做好准备。

    在这些举动之下,景泰朝渐行渐远。

    官员们终于呼吸到了来自乾圣朝的新鲜空气。

    还有小半年,

    就要正式走入乾圣元年了。

    我要做明世祖

 第160章 东南的地主感到很不妙

    东南。

    就在新帝宣布要均田赋后,地方上的反应却不是很好。

    因为地主们都知道一旦田赋按照土地大小收税,那他们的损失就大发了!

    而且皇帝不但要推行新的地税收取方法,还要查取全国各地的官田买卖事件,甚至不惜由五军都督府下令,让各地的卫所提前做好准备。

    地方官员被要求在城中张榜宣告这件事,然后还派小吏去乡村之中宣传,务必使消息能够传达乡野,而不是被人阻拦在了县城里。

    当然,不给地方施加一些压力,朱见济觉得某些人也不会当真。

    所以在北京那边,都察院已经出动了。

    在王竑的带领下,各位御史都养成了不畏惧直面黑暗,还乐于对其发起挑战的好习惯。

    毕竟,都察院的官员也是需要考成的,而核算他们在任功劳的,就是他们弹劾、抓捕贪官污吏的数量。

    然后每年总结,朱见济还会接见一下其中工作出色的,再让德云社编写些剧本,把人歌颂成“青天大老爷”,放到乡间传唱。

    每一个贪官的落马,也代表着丰厚的奖金到手。

    可以说,皇帝对这个部门,面子里子都给到了。

    这让御史们非常快乐。

    为了回报浩荡天恩,更加辛苦的工作了起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都察院这个监察机构难免和普通的行政官员走向了另一条路,并且养成了献祭同僚的好习惯。

    根据卢忠安插在民间的耳目,好像有人受不了,在背后骂都察院也跟锦衣卫一样,成皇帝鹰犬了。

    朱见济对此却乐见其成。

    监察机关怎么能和行政人员打成一片呢?

    他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计算机们也出动了。

    其中很多人,都出身贫贱,要么是宫里挑出来的,要么就是从农会中选出来的机灵人。

    在小皇帝辛苦培养出他们以后,这群人自然是要站在朱见济这一边的。

    他们只学过数算,什么圣贤书完全没有接触过,所以要想出人头地,只能依靠皇帝的提拔。

    计算机的利益依附在朱见济身上,自然会为了他忠心办事。

    有这样的双管齐下,地方查不清楚,那就让中央来查!

    下面的父母官们也打起了精神,有的人是被迫做起了正事,有的则是明白这是显示自己能力的好机会,为了今年能得个上等的考核而摩拳擦掌。

    反正只要功劳到手,自己就很有可能被升任去其他好地方,还怕得罪一下本地人?

    地主们能怎么办?

    地主们对新登基的小皇帝简直牙痒痒!

    “什么乾圣?”

    “朝廷里当官的拍马屁取了这么个好年号,结果元年还没到呢,就要对我等下手了?”

    “天子莫不是受了奸臣挑唆,不然何至于做出这等激烈举动?”

    很多地方,收到这个消息的地主都偷偷躲在自己房里咒骂朝廷的新政策。

    可他们一不像身负功名的士绅那样,因为官绅不必纳粮,从而能稳稳当当的看戏,也没有广大的人脉,在中央明显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