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明世祖-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然,身边的人很重要。

    选对了马冲,那有很多事是不需要他去多虑的。

    朱见济让老农带着自己在皇庄里逛逛。

    “宿舍里面还住人吗?”

    “住的住的!”

    只是因为日子好过以后,很多人都成家了,为了不浪费地方,集体宿舍又被改装成了几个隔间,分给人住。

    “这些农具呢?”

    “都是小院里的先生新做出来的,咱们现在还在等麦子熟,囤在这里……还有一些是借给旁边的农户了。”

    “原来如此。”

    朱见济跟着他们转了一圈,然后就去了育种田那边。

    所谓育种田,是朱见济交给皇庄的一个任务——

    考虑到国内的农作物产量不高,想要获得土豆、玉米这种能够改变社会的“佳禾”还得等到大明的船队到达美洲。

    可远航的大船还有修起来,郑和宝船虽然符合条件,但造价过于高昂,耗时也过于漫长了。

    即便有洋流可以借力,可就算一路上风平浪静,也得花费很久的时间。

    朱见济等得起,步入小冰河期的大明却等不起,被天灾蹂躏的大明老百姓也等不起。

    所以他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去培育一些产量更高的良种出来。

    他没有在大明找到类似于后世大德鲁伊的存在,只能依靠有丰富种田经验的老农来进行这个计划。

    去年朱见济在某次视察皇庄农田的水稻长势之时,曾经发现过一株高出众稻之上的水稻,在一堆同类中鹤立鸡群,气场不凡。

    他立马相中了这个稻子,感觉自己再一次受到了祖宗点化。

    当时正好是七八月份,在华北之地,普通的水稻还在孕育自己的大米呢,可这株稻子的子实捏上去却已经饱满坚实了。

    朱见济让一个老农过来鉴定一下,得到了“这稻子早熟”的结论。

    为了证明这种早熟性状是否能遗传下去,朱见济便满怀希望的把这株稻的种子单独收下来,让皇庄的专业人员开辟了一块实验田特别负责。

    现在,那些特殊的水稻种子早就育苗移栽去了田里,长的郁郁青青。

    而根据照看这些水稻的老农所述,这些稻子可能会像它们的母株一样早熟。

    走在育种田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皇帝弯下腰亲自摸了摸那稻苗,对于旁边的老农说道,“若是这种水稻能培育成功,并在各地推广,天下应该能少一些饥馑之民了。”

    老农被朱见济的话感动的老泪纵横,“陛下挂念百姓若此,真是少见的仁德之君!”

    他就是被朱见济改变命运的万千百姓一员,说这话完全发自肺腑,没有一点拍马屁的意思。

    但朱见济也没被这夸奖给吹得飘飘然,他只是鼓励负责这部分的老农,“来日佳禾功成,诸位都得成大明的功臣。”

    “国之根本,民之根本,都在于一个‘农’字,这也是朕一开始便安排人去研发新农具的初衷。”

    “农业发展好了,粮食能让人多吃一点,大明上下才有力气走的更前……到时候,朕要给你们这些功臣封官赐爵,以做嘉奖!”

    这不是假话。

    就在朱见济登基奖赏心腹之时,就向陈研等工匠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瓘玉局参与望远镜制造者,如陈研等主力,受封“望远伯”、“博望伯”等爵位,其余人升官发财,允许其子女入当初朱见济在东宫时设立的学堂学习,为“天子门生”,算是鱼跃龙门,完成阶级蜕变了。

    研究出火炮、火枪的匠人也是同样待遇,让大明又新增了十来位爵爷,同时又对军器监和宫中兵仗局等匠工进行恩赏,去掉了他们全家的户籍限制,赐予良田和子女科举入仕资格。

    这种大肆封赏科研人员的行为放到大明朝臣眼里,并不是很能让他们接受。

    但朱见济把边疆来的各种关于“排队枪毙”“火力炮轰”取得的成果扔出来,实打实的功绩加上皇帝眼中的警告,让想要反对的臣子闭了嘴。

    谁让他们摊上的是一位刚上台就敢动刀子的天子?

    而且内阁六部诸臣都跟着皇帝走,谁敢乱说话?

    匠户封爵之事,还成了民间持续一个月的谈话内容,勉强扭转了一点世人对于匠户的歧视。

    所以朱见济此时给出的承诺,是很有可能兑现的。

    甚至朝堂的阻力都会变小!

    依照看不起“奇淫巧技”的传统,匠户当官封爵他们还能哔哔两句,可对有作为的农人却是不敢多说的。

    自古至今,农本思想嘛!

    老农激动的又想跪下,被朱见济打断后嘴上不停的说道,“草民谢陛下大恩大德!”

    “是朕要替万民谢谢你们才对!”

    朱见济摆摆手,再看了一眼育种田,便转去皇家纺织厂那里。

    在黄氏机发明之后,织布厂也扩张了业务,成了纺织厂。

    此时的厂子已经发展壮大,因为人手充足,又有皇家招牌,资金雄厚,所以每天能生产出成千上万匹布,算是江北之地的布业领头羊了。

    在以皇家纺织厂为主导的新式工厂冲击下,此时江北的棉布价格已经下降了很多,老百姓家中基本都能攒点钱,逢年过节给自己扯一匹新布做衣服,并且还对南方的布匹市场发起了冲击。

    而物美价廉的商品无论到哪里都是受人欢迎的。

    南方虽然气候热上一些,可他们那儿的冬天属于魔法攻击,同样需要厚实的棉衣保护自己的生命值,所以市场仍然广阔。

    在过去的形势下,南方一直都是占据纺织业的龙头位置,江南之地多种棉麻等经济作物,有时候粮食还得来北方购买。

    因为当地人算了算账,发现跨过大江大河买米粮的钱还比不上将田地用来种棉花来得多,于是宁可多跑路,也想追求丰厚的利润。

    但现在,南北双方一转形势,让江南的布商摸不着头脑。

    他们不知道短短几年里,北边的同行是吃了什么药,让对方变得这么凶猛能干。

    自己在这样的凶狠冲击之下,喘着大气,无力反抗,出了一身的汗。

    有人派出商业间谍企图一探究竟。

    奈何北方有个布业商会,很多布商都在其中抱了团,不会轻易的把自己的技术优势透露给南边来的竞争对手。

    特别是在朱见济对他们征收了“专利费”后,花了钱的商人更觉得自己付出了太多,绝对不能再受损失了!

    北方布商们也清楚,比起自己,江南本就盛产棉麻,拥有充足的原材料,人口也多,一旦没有了技术差距,对方重新碾压自己将是短时间内必然会发生的事。

    所以不用朱见济多去监督他们,以防冷酷无情的商人压榨劳动力,对方宁愿出更多的工资跟当地熟悉的工人签合同,也不想收一些外来可疑人物,泄露了黄氏机这等机密。

    赚钱嘛,当然得花些心思才行!

    我要做明世祖

 第175 偶遇陈献章

    “咱们厂子的待遇是最好的,我家里亲戚就特别羡慕我能来这儿干活呢!”

    “我也是,我现在赚钱给自己买花簪子,家里也有人过来提亲了……不过我自己日子过得去,才不想嫁人呢!”

    ……

    朱见济到了纺织厂后,除了过问管理人员近来的工厂情况,还问了一些工人的话,尽量做到“体察民意”。

    好在听到的大多是好话,看说话人脸上的笑容也不像是被人提前警告过的,颇具真诚。

    这让朱见济有些自豪。

    因为纺织厂里的人员仍旧是女工居多,而以此时女子的社会地位,能让她们当着皇帝的面展露出轻松快意的笑脸,明显是生活里无忧的。

    女性大多感性,心思也纯洁,加上朱见济最近又把肉养了回来,让自己显得圆润亲和,比起皇庄中老农的拘谨,这边的女工却是开放不少。

    至于她们口中的待遇问题,更是值得朱见济往自己脸上贴金。

    谁让带皇家招牌的都是国企呢,相比起私人开的纺织厂,皇家各种厂子已经在民间培养出了良好口碑,每次对外宣布招人,都能吸引来无数人。

    而女工话中透露出来的其他信息,也让朱见济捧着茶水呼了口气。

    在新式纺织技术出现的第六个年头,最先搭上这个风口的很多女子,手中已经积累起了足够的生活资产,可以说实现了“经济独立”。

    而她们大多出身贫寒之家,家里老幼都依靠于女工纺织来获得收入,在正常情况下,她们的家庭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这种变化让女工的精神世界得以稍稍蜕变。

    “我爹娘催我嫁人,说没男人过不下去,可我自己活的很好啊!”

    “而且我还不用缠脚呢!”

    旁边的女工叽叽喳喳的说着。

    “朕也不喜欢人缠脚……要是下旨禁了这东西,你们觉得怎么样?”朱见济忽然笑道。

    她们停了话,沉思后却是无所谓的说道,“我等小百姓缠脚不缠脚都是小事,得那些老爷们不喜欢看我们缠脚了才行。”

    要按照基层人众的生活方式,缠脚对他们进行生产活动其实是一种很大伤害,因为女人好歹有力气能干活,但脚被独束住了以后,那她们的劳动能力就下降了。

    可没办法,此时的话语权很大程度掌握在读书人手里。

    这些人科举有成之后,最差也能在乡下当个清闲的地主,然后控制住他名下的佃户和附近的农民。

    他们吃喝不愁,当然是要按自己的心意来收集好玩的。

    这种情况,北边还好一点,东南富庶多年,什么扬州瘦马,江淮名妓,早就糜烂开了。

    不过东南不是才被清理了一遍嘛!

    朱见济派兵杀了一群脑子有病的,镇压了骨头缺钙的,又收留了一些懂眼色会跪舔的……

    加上对外战争的胜利又给他添了一层威望,大明此时的各种老爷们都对之胆颤。

    让他们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又有何难?

    他的圣旨,谁听不懂?

    这可比以前的情况舒心多了。

    于是朱见济对着自己的秘书处长马冲吩咐,“回去后找孔公诚,把朕的意思告诉他。”

    以这位孔家主的灵范,朱见济知道他会怎么做。

    而问完了这些话,朱见济便离开了纺织厂,又去周围转了转,算是微服私访了。

    他此时身量已经长的差不多了,一身肥膘更是横添了几分富贵之气,让人一看就知道此子不凡,有王腾之资。

    加上这几年持续的“扫除黑黄势力”运动,让京郊之地的风气大为好转,于是根本没人敢去瞎惹穿着便服的皇帝。

    这让朱见济还有点小失望,感觉失去了一次极好的装逼机会。

    骑着特意挑选出的温顺矮马走在京郊的水泥地上,本想着要不要买一点小玩意儿回去给两个妹妹当礼物,朱见济却是见到了陈献章。

    因为看过这人的文章,对其上心后,他还特意让人拿来对方的画像看了一眼,知道对方长的大体模样——

    按着科举的严格流程,考试之前是要对画像,看是不是别人替考的。

    更重要的是,陈献章一口的广州口音,在北京大老爷们“地道”的官话中不停的“咩啊”,极为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