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明世祖-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统治者自身的气魄,对国家风气也是很有影响的!

    “佑极如何了?”朱见济又问了一句,关心起自己的小侄子来。

    “一切尚可,已经会翻身了。”

    万贞儿大龄产妇,以古代的普遍条件,母子都很容易遇到危险。

    原历史上,宪宗和万贵妃的孩子刚出生不久,连名字都没来得及取就夭折了。

    这辈子有赖于朱见济提高了大明医疗水平,并且将《永乐大典》中有关于儿科护养的方法给摘了出来编修成册,培养了一批妇科和儿科大夫,成功让万贞儿母子平安。

    这也不是因为朱见济这个皇帝吃饱了撑的,去关爱人妻幼子了。

    而是大明需要这些儿科大夫。

    自景泰朝以来,大明走上了拨乱反正的道路,虽然天灾不断,但在广阔的疆土和朝廷的努力赈济上,还算可以控制。

    大部分的地方是步入正轨,并且享受到大明中兴福利的。

    农会、新农具、改良的耕作方法还有新稻种的推广,都让社会稳步繁荣起来。

    生活好过之后,最大的特征就是老百姓乐于生孩子繁衍血脉,民间婴幼儿数量增多。

    等到乾圣四年,已然是黄口小儿遍地跑了。

    为了让这一波新生儿顺利长成为大明的人口红利,朱见济需要大夫们好好护持。

    “等到一两岁的时候,不如让佑极接种牛痘?”

    周王朱子埅那边搞的医疗研发也有了进程,从诏狱里拿了几个被判处死刑的犯人实验,总算把牛痘和其相关接种技术弄了出来——

    也别说什么残忍的。

    大明朝判死刑都得让皇帝审批了才可以,要不然怎么总得等到“秋后问斩”?

    这些年重查旧案,那几个人犯都是货真价实的值得一死。

    临死前让他们不用被天花这个流行病困扰,也是大明给他们福报。

    可惜,对于新技术还有人不敢相信,毕竟种人痘跟种牛痘还是有区别的。

    朱见济只好让皇室发表领头作用,鼓励他们带着小儿去当地的惠民医药局接种。

    朱见濡对此也是感激笑笑,“臣明白!”

    天花作为一种让人闻风丧胆的流行病,在世界各处都带来了巨大伤害。

    特别是在西方人手里,这种病毒更是被他们当成了清除印第安人的一种手段。

    西方殖民者到达美洲之后,把天花病人用过的东西“送”给了跟他们友好交流的印第安部落。

    长期的地理隔绝让当地人对天花病毒根本没有抵抗能力,加上殖民者的种族灭绝政策,百年后就让美洲的印第安人只剩下不到百万。

    这让殖民者成功“灭绝”了印第安对美洲大陆的统治,自己随后光鲜亮丽的取而代之,还能高举人权大旗,到处搅屎。

    朱见济觉得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是有可能让大明踏上美洲土地的。

    但他“仁德无双”,哪里舍得用西方人那种恶心的手段去害那可能是殷商后裔的本土人?

    大明远在东亚,要移民美洲的话,也没有西方“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好条件,所以原住民还是需要保留人口以做同化的,不能让他们轻易就被流行病搞死。

    反正不管怎么说,天花这种东西,还是尽早被抑制住的好。

    “哥哥原来躲在这里!”

    喜欢黏着朱见济的那只大橘从某处溜了过来,给了皇帝一个蹭蹭,随后固安固怀姐妹俩也过来了。

    ……

    朱见济低头假装继续和沂王下棋。

    自打张懋率军出发,固安一颗少女心也跟着飞去了辽东,还动不动在朱见济耳边念叨那边的情况。

    生怕皇帝决策失误,延误了粮草运输,或是连下十二道金牌,让她的情郎受伤。

    朱见济被还没嫁出去就背叛了自己的妹妹气笑了。

    你说他一个当哥哥的,能卖妹子一个缺胳膊少腿的男人?

    再说了,张懋出发之前,朱见济就给了他和已经提前去了辽东的赵辅八字方针——“捣其巢穴,绝其种类”。

    看见后脑勺扎金钱鼠尾的家伙就杀,毫不留情,不用考虑其他问题,简单粗暴是最好的手段!

    后勤方面有李秉和项忠负责,这两个老头也是硬气的厉害,这几年待在辽东,曾多次抑制过女真对边民的劫掠。

    他们打配合,朱见济在京城里当远程辅助,应该能算一支梦幻五排队伍,完爆三路。

    土木堡之后,大明国威骤堕,女真人在辽东可谓威风八面,独霸一方。

    根据统计,光是被他们劫掠杀害的辽东百姓,就有数十万之多,边地军民深受其害。

    这消息差点把苦恼于如何填充北方新建城池,用人口巩固统治的朱见济气的吃不下饭。

    果然,不管在哪个时空,女真杂种永远都会让他生气!

    “哥哥!”

    固安带着妹妹一左一右拱卫住思考接下来如何下棋的朱见济。

    见人暂时性耳聋,固安计上心头,“太后那边已经收了几十张适龄女子的画像,打算给哥哥选皇后呢!”

    杭太后到底是疼爱儿子的。

    为了给朱见济选个贴心的枕边人,花的心思极多,还让画师把入选的姑娘画了下来,让皇帝亲自挑选,以免盲婚哑嫁。

    朱见济当即表演了个聋哑人康复奇迹,猛地站起。

    “原来是太后传唤?那朕岂能拖拉!”

    “走,去仁寿宫!”

    “沂王先回府去吧,这局棋就算和局吧!”

    朱见濡在后面眺望着皇帝迅速离去的背影,然后无奈的整理棋盘。

    明明……

    是自己要赢了,怎么陛下就硬说和局呢?

    我要做明世祖

 第219章 西榜和武榜的增设

    “我儿喜欢哪个,尽管挑!”

    “这些都是良家女子,我也见过,品行容貌,皆是上等。”

    仁寿宫中,杭太后非常热情的为儿子介绍道,语气仿佛在让朱见济挑猪肉。

    朱见济面色严肃的看一张点一下头。

    怎么办……

    这些美人像都是用古代的“写意风”整出来的,他根本分辨不出哪个是真的美女。

    难怪他爹景泰帝活着的时候,就喜欢凭自己的努力收集美女,而不是看图抽人。

    就这样的画风,想抽个ssr出来,真的太考验技术了。

    “还是让母后做主吧。”朱见济看到最后,无奈放弃,心想关了灯都一样。

    杭太后继续顺着他,“不如过几日等皇帝有空,我让几家来宫里坐坐?”

    “闻名不如见面,日后要与你朝夕相处的,总得让皇帝亲眼见见。”

    “那就再好不过了!”

    朱见济欢喜一笑,觉得还是他妈疼人。同时也决定把他爹留下的各种经典文学翻出来看看,补习一下某方面的知识,早作准备,以免到时候手忙脚乱。

    其后,朱见济仍旧按照他的作息安排,踩着点上早朝。

    作为一名踏实的皇帝,朱见济从来不会放下自己的责任。

    果不其然,一到朝上,就有不少官员站出来弹劾吴敬等人,各种理由都有,目的却是极为统一——

    要阻止这群审计署的继续查账!

    目前,吴敬已经结束了他的浙江冒险,带队开辟了新副本,正在福建各地工作。

    福建之地,自古以来便是航海贸易的繁盛之所。

    过去最大的外贸港口泉州便在于此。

    等到海禁政策开放后,福建这边的人更是纷纷下海捞金,北上朝日,南下吕宋,一夜暴富之人不在少数。

    对外贸易的繁荣也导致当地的财富流动很快。

    在内地,土地作为最基本也是最广泛的财产承载物,也就是在周围的地主手里转一转,很少有人会去外地置办田产。

    但沿海诸省可不会这样。

    出了海,自有一片广袤天地,怎么折腾都有办法,加上总有空子可以钻,便使得某些方面,实际收入跟账本记载出入较大。

    越是发达地带,这账本越是经不起查的。

    所以到了福建,吴敬对精神病、疯狗等等特殊生命体的吸引力有增不减,要不是徐永宁他们保护的好,这群敲算盘的早就被人捅死了。

    硬的不行来软的。

    派出去的审计署成员莫名成了某些老爷小姐眼里的香馍馍,不时就有人提出想与其联姻,并且不论男女,任其选择。

    就连吴敬这等小六十的老头都被人热情推销了几家姑娘。

    徐永宁被狂蜂浪蝶烦的头疼,差点就给审计署的人套上铁裤裆,以防他们一时失足了。

    朱见济作为行动的发起者,自然是要在朝堂之上维护他们的。

    “你说吴敬等人在浙江福建两处,敲诈勒索,贪污受贿?”

    “是!”

    “欺凌百姓,夺人妻女?”

    “是!”弹劾的人继续义正言辞。

    “有义士为了阻止他们的暴行,还被定国公着人打死?”

    “没错!”

    朱见济笑了,“朕记得,你一直是京官,未曾到过地方,如何得知此事?”

    “还五个义士?怎么不写个《五人墓碑记》去悼念?”

    “朕看还是让审计署的人也去你家找找,以免你的耳目比朕还灵通!”

    “拖下去,停职查办!”

    傻逼,这么多年了,还把领导当小孩忽悠……果然一被触碰到利益,人的智商都会极速下降。

    “臣有奏!”

    才处理了一个狗急跳墙的,徐有贞又迫不及待的跳出来。

    皇帝示意他讲两句。

    “臣请陛下派工部去地方,核查各地水利之事……”

    在小冰河期的压迫下,朱见济是很重视水利设施建设的。

    每年的财政预算,都有固定的一部分要留给工部,让人去大明的主要城市修工程,还下旨给地方官府,允许他们可以多留一点钱,用于修缮当地的水渠等等。

    但就跟查账一样,东西修是修了,修没修好,质量如何,又是另一回事。

    要知道,在哪儿都有豆腐渣工程。

    如今世道艰难,东西弄得不好,那是经不住造的。

    近来朱见济有言,说内阁要负责的事情越来越多,要设立一个次辅,徐有贞为此非常活跃。

    他当不了首辅,连个次的也当不了?

    所以趁着审计署这一档子事,徐有贞针对皇帝的喜好,提出了“工程检测”这一建议。

    都察院的王竑跟原杰一听就瞪眼了,心想工部如此提议,不是要和他们抢生意吗?

    工程出问题了,那背后必然有根源。

    那根源不就是御史收入的主要成分嘛!

    于是王竑也站出来,请求都察院一同与之查办。

    朱见济自然批准了。

    反正这种事做多了,总是利国利民的。

    总不能他花了这么多钱,就养了一堆废物。

    “之后就要举办会试了,礼部那边也要多多注意。”朱见济点了一下陆瑜。

    后者举着笏板应是。

    由于此前开了一次恩科,所以正常的科举便往后推了一年,等到今年才预备上。

    而且这次的科举也有特殊之处。

    什么数学法律的,为了当官的举子早就强迫自己习惯了,不成问题。

    特殊之处在于,乾圣四年的科举又开了一榜,专门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