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明世祖-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谦开了口,其他人也纷纷表示可以这样做。

    随后他们的讨论,也算是印证了朱见济的想法。

    在大明还没有走过一百年的时候,老天爷已经不给它面子了。

    比如说让朱见济稍微熟悉点的徐有贞,本以为这人还在朝堂上混着打算投机太上皇呢,谁知道他派人一打听,才得知这家伙早就被派去治理决口已久的黄河了。

    这样热衷于政治活动的人才都被逼着干正经事了,可见此时的大明天灾有多频繁。

    也许灾难的程度并不高,远不及明末的雪旱交替而至的危害,但它以数抵质啊!

    动不动就来一波,以当今的生产力,谁受的住?

    朱见济开了头之后便没有他插嘴的机会,只坐在椅子上看着大臣们讨论派谁过去预防灾害。

    景泰帝不想如此浪费时间,于是下令等朝会过后,内阁成员都来宫里报道,再详细讨论这件事情。

    朱见济自然是要跟过去的。

    他现在总算看明白了,

    穿越一趟,不止要和他大伯的残余势力斗,还要和老天爷斗。

    啧啧,

    真可怕。

    还好自己一来就是太子,而不是普通老百姓。

    还好自己传来的时间正巧,不但有个好爸爸,附赠的大明官僚们还没有彻底的腐败堕落,有良心的官员还是存在的。

    他努努力,应该可以把朱明这辆大车开的更远一点。

    不过朱见济在之后参与内阁议论的时候,再次明白了想得好归想得好,做起来却难的道理。

    如果朱见济读过《明史》,就能了解到曾经有人如此评价景泰帝时期的内阁——

    “内阁七人,言论多龌龊。”

    首辅陈循才高善辩,但私心也重,并且有些不乐意别人染指自己的权位,因此在讨论过程中往往爱下定论,指挥别人如何办事。

    大学士高谷则是守旧的士大夫一派,人品尚可称好,但看不过陈循的私利,并不附和,甚至还爱挑刺。

    户部右侍郎兼国子监祭酒萧滋性格猜忌,遇事又喜欢避让,经常迎合双方,两边徘徊。

    这等等情况,把朱见济这样的精神小伙都看得头痛了。

    难怪景泰帝把儿子放到内阁议事处就走了,感情是早就受过折磨。

    只可惜能够压制住众人的于谦并没有在其中,不然何至于一地鸡毛?

    大小事务有十几样,包括赈灾安抚百姓这等大事在内,炉火都要再加碳了,他们还没讨论出结果,已经让朱见济坐不下去了。

    这跟他想象中的内阁完全不一样!

 第二十三章 太子觉得内阁不行

    “够了!”

    小太子终于忍不下去,抢过吏部侍郎江渊放置在一旁的笏板狠狠拍了下桌子。

    场面顿时肃静。

    皇帝不在,那么深受皇帝喜爱的太子就是他的代表人,没有谁敢在他动怒的时候搞小动作。

    “堂堂内阁,吵来吵去的议事,哪里像话!”

    “要是再这样下去,孤就启奏父皇,把你们一个个的从内阁扔出去!也学着钟同那回事,将诸位的表现讲给百姓当乐子!”

    于是内阁成员更加安静了。

    稍稍威胁了一下这几个家伙,朱见济深吸一口气,方才说道,“孤刚刚一直在听你们讲话,你们没有讨论出来,孤倒是有点想法。”

    “工部要求的拨款,回去用孤发明的表格法,将所需所用统统列好,然后在呈交内阁处理。户部那边也把今年所要花费的地方用此法罗列妥当,看看哪里无法填补。若是通过了工部要求,户部那里也要备份表格,一式两份,以便事后印证。”

    “这事不能不做。开春之后便要预备一年事物,如今天意反复,工部也要负责四处的水利修建,以备不时之需,要保证农事平稳。”

    “臣等明白!”陈循等人应下,将朱见济所说的写成票拟,等会交给景泰帝。

    朱见济见他们如此乖顺,心中火气微微退去,继续说着赈灾的问题。

    “如王御史所讲,如今灾情年年都有,朝廷兼顾不暇,因此一切花费都要好好计划。”

    “可以少拨些款项,令下面的官员开仓放粮。”

    “这个不行。”朱见济却是摇摇头,“各地的粮仓要放到紧要关头再开放,千万不可在最开始就惦记上它。”

    地方的粮食储备除了赈灾之外,还要供给开拨的军队,用处很多,属于兜底的资源。

    哪里有一开始就把底牌扔出去的?

    景泰朝都过去四五年了,国库里面还算有点余钱,不能只攒着不用。

    “可是太后那里今年要修新的殿宇来供奉佛像,陛下近来也频频赏赐唐贵人的父亲,要不少花销……”

    “这方面孤去找陛下说!”

    提到这个朱见济就烦,又拿着笏板拍了下桌子。

    他在让人筹备皇庄建立的时候,不但听说了近年来的气候变化,还被动了解到他的好爸爸遇到真爱后的各种表现。

    新进宫的唐美人极受宠爱,不但吸引的景泰帝多次留宿,还让景泰帝为他的父亲唐兴多次赐予田地。

    一个小小的锦衣卫百户,在京城周边占据的田地已经将近千顷,而且还有不少田地本是有主的!

    朱见济派出去的人只是稍微一打听,就能听到一耳朵的爱恨情仇和财产争夺。

    只能说,好爸爸脾气真的太好了,对于自己上心的人,给起好处来简直大手大脚。

    还有那位孙太后,不是一直称病,每次去问安都不见人的吗?怎么就要修宫殿拜佛祖了?

    “反正百姓重要,你们这里多耽误一天,受灾的地方就要多难受一天,也不知道要祸害多少人。”

    “先快马派人去山东一地探查,距离直隶不远,来回给他十天,若是当真有灾情,立即派发人手携带物资过去。”

    “万事最好是未雨绸缪,你们等会就让六部各自准备。”

    “切莫做了高官,就把屁股坐歪了!”

    “臣等受教……”阁臣们被朱见济说了一通,纷纷表示自己明白了。

    其实这等道理他们如何不懂?

    只是习惯去分割里面利益,从而遗忘了还有人在水深火热呢。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不接地气”了,总想着捞好处,一些简单的事情都要人催着赶着,办事效率低下。

    就是当催你的上司变成个六岁小孩的时候,难免会有种奇妙的感觉。

    不过没办法,谁让大明朝姓朱呢?

    朱见济看着他们,继续牙酸。

    看来除了好爸爸的政治水平存疑,这群内阁大臣的办事水平也要打个问号。

    聪明人的确是聪明人,能做到这位置的总不能脑子漏风,但这份聪明有没有用在正道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果然,还是要靠自己。

    东宫六率和皇庄要快点搞起来了。

    手里有杆枪有点钱,再加上皇太子的身份加成,朱见济就不用愁了。

    这样想着,朱见济监督着这群内阁成员把票拟弄出来,由司礼监交给景泰帝。

    “太子真这么说?”

    景泰帝听了兴安关于内阁情况的转述,微微笑道,“还是青哥儿有本事,能把那群老头子骂得不敢还嘴。”

    “那是陛下有威严,让太子也染上龙气了!”兴安老脸上露出讨好的笑。

    景泰帝点点头,默认了兴安拍的马屁,“不过青哥儿既然心怀黎民百姓,朕也不能不给面子,赐给唐兴田地的事还是缓缓,等日后再说。”

    唐美人的确讨他欢心,但跟唯一的儿子比起来又不见得重要了。

    “可是太后那里……”兴安意有所指。

    由于景泰帝的宽容大方,使得兴安和孙太后私底下能以信仰之名来往密切。

    再加上兴安利用孙太后的权力给自己挣了不少钱,这老太监也不想让孙太后无法修殿。

    毕竟宫殿修好了,请来佛祖金身和舍利子,他也能拜一拜。

    景泰帝思虑了一下,微微皱眉,“太后一直称病不起,现在修宫殿惊扰到她养病怎么办?这件事也推推。”

    青哥儿受到“天命钦定”的消息传出后,景泰帝也着重关心了一下南宫太上皇和孙太后的情绪变化。

    情商不是很高的孙太后听闻之后当场大呼“怎会如此”,随后就装病不想看到青哥儿了。

    哼!

    那么冷的天青哥儿都坚持早起去给她问安呢,这老家伙竟然敢让小孩子白去一趟,景泰帝都看不下去。

    南宫更别说了,

    景泰帝现在都让人盯着南宫周边的树,有空没空修一修,让它们别长大了,方便太上皇乘凉。

    “可是我大明讲究孝道……”兴安还是没有放弃。

    他知道景泰帝耳根子软,也怕麻烦,很多事情跟对方多念叨念叨,总会换来点头的。

    但是这一次,阮伯山站了出来。

    自从太子殿下收留了他之后,阮伯山一直非常的忠心,让他干啥就干啥。

    目前朱见济放在外面的很多耳目,都是让阮伯山提供的。

    所以朱见济也乐于提拔他,

    虽然无法让阮伯山直接升职加薪,但每次和景泰帝相处,总喜欢给阮伯山制造表现机会,让景泰帝近来对这位东厂督公也顺眼了很多。

    “兴公公是宫里老臣,敬爱太后也是无妨。”阮伯山低眉顺目的运用着语言艺术,“只是陛下已经说了,太后病重,若是修宫殿的动静大了,吵到了太后怎么办?”

    “就是,”景泰帝有了别人的干扰,也没耐心听兴安说话了,“太后礼佛多年,供养佛祖的宫殿修了多少座?这几年时事艰难,朕都不敢奢靡度日,太后辛苦一点,也足够让佛祖晓得她的慈悲了!”

    虽说对自己小圈子内的人很大方,但景泰帝终究是一国之主,又有几人值得他如此对待?以地位论花销,真不算太多。

    更何况明面上景泰帝还是作风简朴的,意图恢复正统以来被破坏的经济。

    但凡他浪荡一点,就有不少言官上疏说“陛下你怎么能这样”,让景泰帝不得不收敛。

    他吃苦受累,怎么能让孙太后清闲呢?

    孙太后又不是他亲妈!

 第二十四章 太子接见了卢忠

    别当景泰帝不知道,自从他把大哥扔到南宫后,孙太后在背后说过不少他的坏话。

    偏偏作为太后,她的政治地位比朱见济还高,搞得景泰帝只能在心里埋怨,无法多说,平日里也不免让人多盯着她点,防止母爱突破屏障,联通到了南宫。

    现在有正当理由给人吃瘪了,景泰帝自然乐得顺水推舟。

    不过阮伯山的话也让脑子得空的景泰帝多想了一些东西。

    他看着兴安的那张老脸,回忆起他是永乐之初就进了宫的。

    他应该伺候过正统皇帝吧?

    他大哥以前就和宦官走的近,现在窝在南宫,也挺讨宦官们喜欢的。

    也许因为他们其实是同一类人?

    景泰帝以前没有想太多,天上掉下来的皇位砸的他天旋地转,不知所以,有老太监愿意给他服务,景泰帝顺手就接收了。

    时间久了也习惯了。

    因为景泰帝是个很儒雅随和的人,只要一切过得去,他就给你体面。

    兴安也摸清了新老板的脾气,从来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