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明世祖-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夫给小孩种痘完了后,还在细细的嘱咐着大人要注意的事项,让他们不要因为种痘的原发反应而激动紧张。

    “不过要是过敏的话,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到时候就去城里,拿着今天开出来的接种单子,找惠民药局的人抓药……治疗后遗症是不要钱的。”

    人跟人的体质不能同一而论,大夫们一路接种过来,也的确遇见过有人对牛痘过敏的。

    “那不得又让朝廷多花钱啊!”有农妇抱着刚刚接种完的孩子在一边不好意思。

    他们吃惠民药局的东西,目前也吃了不少呢。

    作为灾民,他们在逃荒期间是接触过很多脏东西的,以至于后面得到了救助,那后续影响就过来了。

    而不管在哪个时代,生病吃药,本质就是在吃钱。

    有时候他们自己在心里一盘算,觉得药水喝的浪费,自己能磕绊的活下去,就没必要多让朝廷费心思。

    朝廷心疼百姓,

    百姓也会心疼朝廷的。

    “没事,官府和陛下会给我们补贴的,再说咱们当大夫,治病救人也是应该的。”

    “日常喝水记得烧开,有条件就不要喝生水,里面有虫子和疫源,喝了容易生病。”

    几个大夫把东西收拾好,就要离开去往下一个地点。

    等他们走后,下乡知青们也要动身了。

    下一站,是山东的登州府。

    跟农会的人依依惜别后,装了一车人的队伍终于去开辟新副本了。

    “你们做了两个月的农活,可有心得和老夫说说?”

    在路上,孔公诚老神在在的对手下的年轻人问道。

    张匂果断回答,“累!臭!脏!”

    折腾的他爹都认不出张匂这个儿子了!

    孔老头白了他一眼,“不会说话就别说!”

    “还嫌脏臭?老夫不也是跟着一块做事的嘛!”

    奉圣公都没嫌弃呢!

    “天下大治,百姓有福……人人称颂圣天子。”有人吹起了当今皇帝。

    孔公诚砸吧嘴,“客套话。”

    他很严肃的指出,“对待君王不能一味肯定,若是不能使其闻过,那飘然之后,难免不出个唐玄宗来!”

    虽然谁都知道当代的孔家嫡传是皇帝的好舔狗,但不当着朱见济的面,这老头还是敢摆出一副清高样子装装逼的。

    于是学生只能看着孔老头,期待他的指点。

    老头子胡子一摸,架子摆出来了,“我所以存存不舍与所以遗子孙者,‘心田’两字耳。心田若好,何福不长?彼巧取掠夺者,徒为子孙作祸胎耳。”

    “汝等今日躬耕,自得百姓之苦。日后为官,还请顾念一方。”

    “耕土田是生活,耕心田是修行……要时刻谨记,修德修身修心呐。”

    众人自然应下。

    等到了登州府的威海卫,知青们又有了跟之前全然不同的任务。

    孔公诚带着他们去当地的管理部门报道,负责起了文书工作,以及威海卫水师的建设工程。

    作为能在朱见济军事改革后保留下来的地方卫所,威海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要青岛、旅顺等港口建好,这里就会成为北方最大的海军基地。

    而到目前为止,水师基本也是从这边出发,负责打击盘踞在东海和日本方面的海盗。

    这里的风貌,和农会里的庄稼人也完全不同。

    同样的初来乍到,

    知青们还敢在农会里嫌东嫌西,各种挑事,等被现实教训了才低头做事。

    可在威海卫,看着那些昂首挺胸的士卒来来去去,他们愣是没敢多吭一声。

    甚至不用孔公诚去催,知青们就主动把事情做好了。

    没办法,威海卫这边可是真的军事化管理,比在太学还严格。

    一个不小心,还要军法处置。

    小皮鞭抽在知青肉上,当场就能给人点颜色看看。

    而且他们也没空去抱怨了。

    卫所比起农会来说大了不知道多少,事情繁杂且种类广泛,一天下来,吃顿饭都算休闲时光了。

    “一卫尚且如此,以后治理州府,也不知道会忙成什么样子!”知青们趴在大通铺上,裹着被子哀叹。

    本以为种了两个月的地,自己已经锤炼出来了,谁知道还是累成狗子。

    不止手脚酸疼,脑袋也胀痛。

    威海卫在任的文职人员不多,囤积下了不少的工作,就等着太学生过来分担呢。

    而在办理各种手续的过程中,光是人情往来就够小年轻们喝一壶的。

    “这样也好……熟悉一下这些杂活,以后为人父母官,也不至于被下面的小吏蒙蔽了。”

    科举高中后,进士们只会在吏部接受短暂时间的培训,就被下放到地方任官。

    可地方官府上,多有积年老吏,手段油滑,如果新官城府不深心思不够,很容易就被他们带进沟里,架空成一个只会用印的老爷,然后出了事,还得替其背锅,再怎么喊冤也没用。

    每年考成官员绩效后,都会对官员的过错进行通报批评,其中有不少例子如此。

    这也是朱见济让太学生进行工作实习的原因之一。

    不实践,下去了不得被人扒皮抽骨坑死?

    他花费这么多时间精力培养的人才,总不能被别人玩成了傻子。

    以后有机会,那些举人和进士老爷们,在正式任职前也得跟着下乡,积累下工作经验。

    再教育嘛!

    “就是天天吃鱼,有点难受……”

    靠海吃海。

    威海卫这边吃的大多为水产品,到处弥漫着一股水腥味。

    卫所的长官也很实在,觉得太学生过来是给自家干活的,上头透露的口风,也是要磨砺他们,没必要多优待,所以能凑合就凑合。

    别的不给,

    鱼,多得是!

    刘韫也觉得每天享受海味,有点过分了,尤其是牡蛎这等滑溜的玩意儿,吃起来没什么味道,口感还奇特。

    “不知道孔司业为什么能天天吃……”

    奉圣公是衢州人啊,又没有生活在海边。

    张匂一语道破,“你傻啊……这东西壮阳!”

    “奉圣公有一大家子要伺候呢,再难吃也得天天补啊!”

    原来如此。

    那明天自己也得多吃点!

    听闻此言,不少没见过世面的内地孩子当即下了决心。

    ……

    在威海卫只待了一个月,工作力度却多了好几倍,让人有种被吸干的错觉。

    等知青们登船预备从山东去旅顺的时候,就算是天天吃壮阳产品补充体力,也不免松了口气。

    旅顺,是这次实习的最后一站了。

    他们马上就要毕业了。

    “天地广阔,大有作为啊!”

    孔老头补了一个月的身体,面色红润的站在船头甲板上迎接海风,对着学子们不由笑道。

    。

 第247章 大明朝拒绝和亲

    “西边来的那些使者都招待好了?”

    北京城里,朱见济对着鸿胪寺丞说道。

    “都安排妥当了!”

    “妥当了就好,都是外来的贵宾,总得带他们见识一下我天朝的风物……”

    嘴上虽然这么说着,但朱见济一想到为了招待这群人而耗费的人力物力,就忍不住心痛。

    可没有办法,不论古今,彰显国力的一大方式,就是拉着旅行团去自家的好地方逛一逛,让人亲眼见识一番。

    不然两个国家才接触过多少次,你说“地大物博,物产丰饶”的,对方怎么会一听就信呢?

    大明要扩大国际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外国友人来这边经商送钱,最开始也得先倒贴一点出去。

    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啊……

    所以在梁白开好不容易从西边回来,屁股后面跟了一串中西亚国家代表的时候,朱见济便仿效太宗皇帝招待二十余国使臣的旧例,先让人带着对方去国内的几个好地方游玩了一圈。

    不过节俭惯了,朱见济没敢像太宗皇帝那样,大手笔的请外国使者在国内免费游乐一年时间,只让他们耍了三四个月,便结束了这次公费旅行。

    时间上面虽然短暂,而且走的地方也不够多,只是在大明几个着名城市游走了几天,但仍旧给列国使者带来了不少震撼。

    繁荣、富饶、稳定……

    底层老百姓脸上的笑容,是他们从未在自己国民身上看到过的。

    而判断一个国家是名副其实,还是外强中干,其实看一下他的基层生活也就明白了。

    最下面都在有条不紊的生活着,更意味着上层的强大。

    这是外国远远不及的一点。

    在永乐朝之后,大明其实是很少主动和外国往来的。

    而且这几十年过去,大明自己在变,国外局势也在变,不少王朝政权更迭兴复,换了人间。

    所以对于不少国家的使者来说,他们还是第一次和明朝这个东方帝国接触。

    当梁白开带着官方国书,跨过广袤的中亚到他们那儿的时候,还差点被当成骗子抓起来。

    后面发现梁白开手里有帖木儿帝国开具的证明,以及招来国内懂点汉语的人翻译了文书内容,才勉强相信这是一国使者,尝试跟其接触起来。

    用梁白开自己的话来说,如果不是因为他天生亲和力高,嘴巴又会说话,不端着天朝使臣的架子,只怕还不会那么容易忽悠来这么多代表——

    几十年前傅安出使,那可是被扣押过十几年的,何其悲惨!

    使者团从陆上来到大明,经过嘉峪关,见过大明的武备力量,又听说了这些年来明朝打击四方敌对势力的举动,对其武力值先进行了肯定,给朱见济省了一笔“阅兵亮肌肉”的费用。

    现在进一步了解明朝的经济力量,已经有不少使者表示,愿意代表其国跟大明进行友好商贸了。

    他们对明朝的很多商品都极有兴趣。

    明朝对他们的市场也极有兴趣。

    “帖木儿那边怎么说?”

    朱见济心里盘算着对外国商品倾销能够赚多少银子,又问起了大明老朋友的动静。

    这次帖木儿帝国又派了位使者过来,主要是为了和朱见济商量,他上次提出的“夹击东察合台汗国”问题。

    原使哈撒也在其中,不过从上次的正使沦为了副手,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叫做****的人。

    听说此人还是帖木儿帝国的军事贵族出身,可见卜塞因也是很看重这次交流的。

    鸿胪寺丞低头小声说道,“帖木儿使者有言,说他家大王愿与我朝结盟同讨亦力把里,只是……”

    “说吧,卜塞因有什么条件。”朱见济并不意外帖木儿那边有要求。

    合作嘛,肯定是要各自付出一点代价,才能合得来的。

    朱见济觉得要是能轻松一点收回华夏的西域,那先出点好处也没问题。

    大不了以后再找帖木儿要回来。

    “……只是想求娶固怀公主!”

    按照帖木儿帝国的想法,自己和大明隔了这么远,利益冲突不大,的确可以合作。

    毕竟帖木儿帝国是在原来察合台汗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们对攻打亦力把里有需求——

    人家也想搞统一的嘛!

    但没有任何条件,张张嘴就说联盟,夹击一个中亚大国,被欺骗的压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